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 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 的能力。下面,就优化信息技术教学提出几点想法。
1 更新观念,明确目标任务 1.1 区分好计算机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之间的关系。计算机 是21 世纪高度信息化的主要物质承担者和技术支持者,可以 说,没有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就没有当今社会的高度信息化。信 息的获得、存储、处理、发布及传输过程中,计算机都是最主要 的处理工具之一,因此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信 息处理能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介绍都是必不可缺 的。计算机、网络教育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 术教育不能脱离计算机教育。
但计算机教育不等于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课程与计算 机学科比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科 学。它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 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信息技术课程实 施过程中,应打破只能讲计算机的“学科”知识的“学科本位”的 思想,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观点,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 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 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 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 了必要的基础。
1.2 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要 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2.1 信息技术课程的位置。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 它是培养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同样重要的 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的课程。国家新的课程纲要已将它列 为政、语、外、数之后的第五位课程。
1.2.2 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归纳为以下四点:a.信息技术基本 知识和技能。b.信息能力。c.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d.信息道德。
1.2.3 加强对课程整合的理解。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 学习和探究的能力,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整合。通 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可以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 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实施高质量和高 效率的教育。
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一般分为两个发展阶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 一阶段是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阶段,重点是建设畅通的信息 渠道和丰富的信息资源,大规模地培训教师,以及通过开设信 息技术教育课程教会学生使用计算机。第二阶段则从技术应用 的初始阶段转向整合阶段,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 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 方法和评价手段。
1.2.4 加强信息道德的培养。当今的社会各种信息层出不穷, 既有大量的、丰富的学科知识、动人事迹等信息,也泛滥着一些 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计算机犯罪、 计算机病毒肆虐、个人隐私遭到威胁等都是信息技术发展所带 来的消极后果,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 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 的能力并能够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就显得非常重要。
2 转换教师角色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知识“讲述者”、 信息“传授者”、教学活动“领导者”的角色。教师特有的这种权 威性,理所当然地把自己置于中心位置,学生围着教师转。但在 信息社会,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渠道,教 师只有正确认识、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效 率。因此,教师应确立“教即学,学即教”的观念,即教师教学的 过程就是学习过程,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别人的过程,教师 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导学者、合作者、评价者、学习者、 竞争者。
3 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反复循环,逐步深化 教学要提高课堂效果,必须优化设计。我主张“整体设计, 分步实施,反复循环,逐步深化”。即在教学中要充分研究大纲、 教材,了解自己的学生,针对自己学生的状况,学生的认知规 律,对所学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在设计中要整个学期的课程一 起设计,要敢于根据学生状况制定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 划;然后分成小的目标加以实施,将计划落到实处;目标之间相 互联系,又有重复,这种重复不是单一的重复教学内容,而是通 过新的主题强化学过的知识技能;定期总结提高认识,深化教 与学的过程。
4 理论联系实际,学做合一,在应用中提高 4.1 教学中“以用带学”,“以用促学”。在教学中,许多教师采 用的方法是:先理论,后实际;先抽象,后具体;先一般,后个别。
致使学生一开始就受到一些抽象的概念的狂轰烂炸,使他们感 到信息技术这门课深不可测,从而产生畏学、厌学。如果我们以 用入手,在教学中采用从实际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 一般、从零碎到系统,这会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2 用好现有硬件和软件资源。用好现有的多媒体计算机和 网络等硬件资源,将学习信息、目标、内容以及教师和学生的作 品等放在网上,打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 的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教师的作品对学生起引导、激励作 用;学生可以把它作为学习、展示自己才华的场所。
4.3 要学以致用。学习的信息技术要加以应用,不但在本学科 上用,而且要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求知欲,有利于所学信息技术知识的内化。
论文作者:吴丽叶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4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4
标签:信息技术论文; 信息论文; 学生论文; 课程论文; 教师论文; 信息技术课程论文; 能力论文;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4第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