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安文艺研讨会上的讲话”版本_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论文

“在延安文艺研讨会上的讲话”版本_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论文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版本,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延安论文,座谈会上论文,文艺论文,讲话论文,版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从1942年5月口头讲时的速记稿,到1943年 10月的第一次公开发表稿,再到1953年4月的修定稿,其间共经历了将近11年的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对《讲话》的一些论点和文字,作了两次较大修改,形成了《讲 话》的三个不同版本。

关于速记稿

根据许多参加过延安文艺座谈会,聆听过毛泽东讲话的同志回忆,1943年10月正式发 表的讲话,与当初在座谈会上口头讲的相比,有一些变化。其中节略的内容主要是下面 这些:

在《引言》的开头部分,毛泽东风趣地讲过:我们有两支军队,一支是朱总司令的, 一支是鲁(迅)总司令的。《讲话》正式发表时,变成“手里拿枪的军队”和“文化的军 队”。

在讲普及与提高问题时,毛泽东同志讲过这样一句话:你们如果老是演《小放牛》, 就没有鸡蛋吃了。这是针对边区民众剧团负责人柯仲平的发言讲的。柯仲平在讨论“引 言”的大会上说:“我们主要是在农村演出,群众很喜欢《小放牛》这类戏。每次演 出,群众都慰劳我们,送来许多大红枣、煮鸡蛋。我们吃不完,还一路走一路吃,沿路 丢下许多鸡蛋皮。谁要想找我们民众剧团,你不用问人,只要顺着地上的鸡蛋皮、花生 皮走,就能找到。”这话引得哄堂大笑。毛泽东也笑了,并说:“吃了群众的鸡蛋,可 要好好为他们服务啊!”《讲话》初次发表时,保留了前面那句话。

在讲批判地吸收优秀文艺遗产时,毛泽东讲了一个“古今中外法”,就是:屁股坐在 中国的现在,一手伸向古代,一手伸向外国。

毛泽东还说:我对文艺是门外汉,第一次会是我出题目请你们答;今天(23日)是你们 出题考我,我就答一下,看能不能及格?我答卷的题目就叫“结论”。

一九四三年版本及其各种印本

1943年10月19日,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延安《解放日报》首次 公开发表。这便是通称的“四三年版本”。不久,从延安到各抗日根据地,从前方到后 方,从解放区到敌战区和大后方,很快就有了《讲话》的各种翻印本。据不完全统计, 从1943年10月至1953年3月,国内出版的《讲话》约有85种,都是按照“四三年版本” 排印的。

最早出版《讲话》单行本的是延安的解放社。与《解放日报》全文发表《讲话》的同 时,解放社采用通改报版的方法,于1943年10月,首先出版了《讲话》的第一个32开的 铅印单行本,共计40页,用两种纸印刷:一种是有光纸,单面印刷,合页装订;一种是 土造的马莲纸,双面印刷。文前附《解放日报》的按语。封面题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 上的讲话》,上署“毛泽东同志”,下署“解放社出版”。这三行字均用红色粗体印刷 。

在西北解放区,1943年10月30日,《抗战日报》全文转载了《讲话》。后来,在解放 战争时期,陕北新华书店、晋绥新华书店和陕甘宁边区新华书店,都先后出版过《讲话 》的单行本。

在山东解放区,新闻、出版战线的同志们克服种种困难,于1943年10月,出版了《讲 话》的单行本。这是继解放社之后的第二个单行本。

在华东解放区,新四军直属队于1943年11月下旬举行了首次文艺座谈会,同时印行了 《讲话》,书名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整风必读文件之一》。封里 印有中央总学委的《通知》,书后附有中宣部的《决定》。

在华中,1946年苏皖地区成立新华书店,随后即出版了《讲话》的单行本。封面印有 毛泽东的木刻像。

在中南,由中南军区和第四野战军政治部文化部出版了袖珍本的《讲话》,红漆布面 ,报纸印刷,精装成册。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前出版的唯一的一个袖珍本《讲话》。

在华北,《讲话》也广为传播。1944年冀鲁豫书店出版的《整风文献》和以后华北地 区出版的各种版本的《整风文献》,都收入了《讲话》全文。太岳新华书店于1948年8 月印行了《讲话》单行本。

在东北,日本投降以后才有了公开出版和学习《讲话》的机会。1945年11月,东北书 店在沈阳成立,12月就在本溪出版了《现阶段中国文艺的方向》一书,其中刊有《讲话 》的全文。1946年12月,又出版《讲话》的单行本。

在国民党统治区,尽管国民党反动派对进步文化实行残酷迫害,但在党的领导下,在 国民党战时的陪都——重庆,《新华日报》1944年1月1日,以《新华副刊》一个整版的 篇幅,用《毛泽东对于文艺问题的意见》为题,摘登了《讲话》的主要内容。下分三个 小题:《文艺上的为群众和如何为群众的问题》、《文艺的普及和提高》、《文艺和政 治》。同时,《新华日报》还特意加了一个发人深思的编者按语,说:“原文不可能全 文发表,只好提要介绍一下”,揭露了国民党的扼杀言论自由。后来,《新华日报》还 想尽种种办法,出版了《讲话》全文的单行本。

在敌占区,战斗在上海的地下党员和文化战士,于1944年春季,冒着生命危险,将《 讲话》从苏北抗日根据地带到了上海,秘密手刻油印成蝇头小楷的学习文件,暗中散发 。抗战胜利后,上海为国民党占领。1945年秋,我党领导的《新文化》半月刊,在刊登 《讲话》时,不得不另拟三个题目,分散发表。

在香港,1946年2月,由中国灯塔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名为《文艺问题》的书。翻开第一 页,题名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是为了迷惑敌人,便于发 行而采取的特殊装潢。封面上光芒四射的红色灯塔图案,对进步青年颇有吸引力。1949 年5月,香港新民主出版社用同样方法第三次出版了名为《论文艺问题》的书,封面绘 有红色五角星。上海解放前夕,由地下党出版的《论文艺问题》,就是用香港新民主出 版社的纸型。

一九五三年版本的改动

1953年4月,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出版了《毛泽东选集》第三卷。该卷收入 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经过作者对“四三年版本”作了校订、修改而定 稿的,通称“五三年版本”。它和四三年版本比较,有许多不同。

首先,抽去了《解放日报》的按语,增加了十三条必要的注释。

其次,在内容和文字上作了多处修改。据粗略统计,共修改266处。其中,删掉原文的 92处,增补文字的91处,作文字修饰的83处。这些修改,涉及内容的主要有下面一些: 关于对敌人的态度问题;关于特务文艺问题;关于创作过程;关于生活与文艺的高低问 题;关于普及与提高问题;关于歌颂与暴露问题。实际上,五三年版的《讲话》对原版 本的修饰和增补是很多的。如将“奴隶文化”改为“买办文化”或“汉奸文化”;将“ 国民党统治区”改为“大后方”;将“朋友”改为“统一战线中的同盟者”;将“客观 决定主观”改为“存在决定意识”;将“封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旧形式”改为“过去时 代的文艺形式”;将“无产阶级现实主义”改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等等。去掉了“ 特务文艺”的提法,略去了孔夫子、托尔斯泰的名字,以“圣人贤人”代之,等等。增 补的文字,有不少是涉及内容的。如增加了关于继承文化遗产的目的的论述,即:“对 于中国和外国过去时代所遗留下来的丰富的文学艺术遗产和优良的文学艺术传统,我们 是要继承的,但目的仍然是为了人民大众。”在普及与提高问题上,增加了关于小范围 的提高与大范围的提高的关系的论述;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增补了列宁的观点;在团 结的基础问题上,增加了“艺术方法”这个内容。此外,无产阶级对于过去时代的文艺 作品的态度,即:“首先检验它们对待人民的态度如何,在历史上有无进步意义,而分 别采取不同的态度”,这个极其重要的原则,也是五三年版本所增补的。这些增删及修 饰,使《讲话》更加完善、更加丰富。

标签:;  ;  ;  ;  ;  ;  ;  

“在延安文艺研讨会上的讲话”版本_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