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推进科技资源共享,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技论文,体制改革论文,资源共享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些年来,我国科技投入已有较大增长,但总量仍嫌不足。可与此同时,由于科技管理体制条块分割等多方面原因,这些有限的科技投入却存在着严重的重复建设问题,所形成的科技资源利用率低下,甚至有些已经到了令人痛心的地步。比如,Modis卫星接收系统在美国仅有16套,英国、法国、德国等大部分欧洲国家均只有1套,他们都是通过共享满足需求。但在我国,目前已经购买了17套,仅在北京地区就有8套,而各部门、各地区还有80套的购买计划。再比如,去年非典疫情发生后,各地为尽快推出治疗新药,加大了针对性研究力度,在不确切了解P3实验室配套条件的情况下,均欲斥巨资组建P3实验室,暴露出我国科技管理体制上存在的缺陷。有资料表明,不少发达国家的仪器设备利用率高达170%~200%,而我国拥有的科学仪器设备的数量比欧盟15国的总量还多,但大多“闲得发慌”,许多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不到25%,甚至更低。
一、我国科技资源难以共享的原因
造成我国科技资源难以有效实现共享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缺乏科技资源投入的顶层设计和宏观协调管理。一方面各部门争资源、上项目,大量重复购置仪器设备,造成了资源浪费严重;另一方面,由于资金分散,又往往不足以配备完善的配套辅助件,使仪器设备的质量普遍不理想,缺乏运行维护费用,许多仪器设备呈低效状态。
2.缺乏科技资源共享的法规。由于没有法规要求占有国有科技资源的单位或个人,必须同时承担共享的责任和义务,确保科技资源保值、增值,因此科研单位普遍缺乏共享的积极性。
3.缺乏促进科技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具备研究条件的科研单位面临着“服务收费高了人家不来做,低了又无法自我维持”的尴尬局面;而急需开展研究工作但无设备条件的单位和项目,却只能“望洋兴叹”。
4.缺乏科技资源共享的社会氛围。“共享能使自己受益”的观念还没有被普遍接受,许多单位或科研人员认为共享就意味着免费,自己得不偿失,甚至会培养出竞争对手,给自己增添麻烦。
5.缺乏畅通的科技资源共享信息渠道。由于不掌握科技资源的分布状况,许多单位或科研人员不知道谁想共享自己的资源而不能提供共享服务,也不知道该去何处共享自己所需的资源。
6.缺乏为推动科技资源共享提供增值服务的技术平台。目前还没有一个跨地区、跨部门、高带宽,能为用户提供技术支持和质量保障的、基于网络的现代化信息平台。
二、实现国有信息资源共享的对策
针对当前最迫切、最有可能实现共享的国有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和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等信息资源共享的问题,提出以下具体建议:
有关方面提供的资料显示,我国的科技研发经费只有美国的4.7%、日本的8.9%、德国的27%。在科技投入仍嫌不足的我国,必须通过共享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率。这一问题已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近年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开始了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试点工作,这是促进科技资源共享和高效利用,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一项重大措施。建议国家按照“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兼顾各方利益”的原则,通过“国家统筹、信息引导、市场调节、共建共享”的方针逐步推进科技资源共享工作。
1.加强科技资源投入的顶层设计和宏观调控。建议将科技资源共享纳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和宏观管理,自上而下地改革现有科技资源分散投入的体制,逐步建立起军民、部门、地方之间的有机联系及科学高效、协调有序的科技资源管理体制。建立由政府各有关部门参加的国家科技资源共享联席会议制度,由科技部牵头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资源投入和共享工作。
2.尽快制定科技资源共享法规。要明晰国家科技资源归属权,将其纳入国有资产范畴进行管理,明确其依托单位的责、权、利,推动国家与地方,科研单位、高校与企业间的科技资源共享。作为前提条件,还需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同时健全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
3.成立科技资源共享管理机构。建议成立依托科技部的国家科技资源共享管理中心。明确其对国有科技资源共享实施管理、考核和监督职能,从事科技资源共享战略性研究,掌握全国科技资源分布情况,为新增科技资源提供决策参考,随时向社会公开科技资源信息,对违反共享规范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公开披露。
4.以信息资源共享带动实物资源共享。国家在推进科技资源共享过程中,应坚持“资源共享、信息先行”的原则,率先突出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在国家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信息资源的共享问题。通过增量资金介入和有偿共享等利益驱动机制,调动全社会信息资源拥有者参与共享的积极性,形成全方位的科技信息资源体系,使科技资源需求方通过上网或远程控制等方式享受流动的信息资源,从而带动科技实物资源的共享。
5.完善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享机制。国家应继续注入资金,将各地已建立的大型精密仪器协作网加以有效连接,形成全国大型仪器协作共用服务网络和大型仪器数据库,逐步扩大共享仪器的种类和数量。加强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及专业维修网络建设,为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提供保障。研究制定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考核评价监测体系。
6.支持地方科技资源共享工作。一些地方正采取积极措施,对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资源进行整合、开发,以吸引各类科技资源、研究能力向本地集中,实现共享,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建议国家研究此类现象,并予以支持,以保护地方实行科技资源共享的积极性。
7.大力营造有利于科技资源共享的氛围。科技资源共享不仅是科技、教育界的事情,更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参与。政府要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最大限度地公开其信息,使科技界、企业、高校和公众都能共享政府信息资源。国家要鼓励科技资源拥有者积极探索多种途径的共享活动,并推广共享的成功经验。媒体要大力宣传科技资源共享的社会价值,倡导共享精神。
8.加强军民科研力量的互动。国家应研究建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创新机制,实现国防科技与民用科技之间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在确保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国防科技资源优势,将高新技术成果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同时,要推进民用科技资源及最新科研成果应用于国防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