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论文_胥勇

(大邑县安仁镇元兴卫生院外科 四川 成都 611330)

【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5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83例急性阑尾炎病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1例,阑尾切除分别采用开腹切除术、腹腔镜切除术,对比两种手术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中的出血量[(18.07±5.56)ml]、手术时间[(46.21±10.29)min]、术后初次进食时间[(2.37±0.59)d]、术后住院时间[(4.17±0.21)d]、再出血率(2.44%)、切口感染率(2.44%)及肠梗阻并发率(0.00%)均低于对照组[(46.60±7.48)ml、(52.05±12.37)min、(3.84±0.65)d、(8.57±1.22)d、16.67%、23.81%、9.52%],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成功止血率(95.12%)高于对照组(76.19%),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可促进急性阑尾炎病例的快速恢复,有助于减少出血量和并发症风险,值得研究、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急性阑尾炎

【中图分类号】R65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5-0243-02

普通外科中,急性阑尾炎属于常见疾病,该病发病率在所有急腹症中一直居于首位,具有病情发展快速和病情严重的特点,开腹阑尾切除术为该症治疗的传统术式疗法[1],而新近出现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利用率也逐渐提高,为明确两种阑尾切除术的效果,现以2015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83例急性阑尾炎病例为对象,分组采取不同阑尾切除术,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5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83例急性阑尾炎病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1例。观察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23~46(28.4±1.3)岁;对照组:男28例,女13例,年龄20~45(28.6±0.9)岁;以上年龄及男女性别资料对比P>0.05,不具统计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病例接受常规开腹阑尾切除手术,在硬膜外麻醉成功后,再行传统开腹切除术。

观察组病例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气管插管后对患者全身麻醉,成功后再与脐上做1个1cm的弧形切口(观察孔),在下腹部的脐、耻骨间连线中间点位置做1切口(主操作孔),于体表处阑尾投影区下方约2cm的位置做1个切口(副操作孔),取平卧位,随后经腹腔镜探查腹腔内情况,确定损伤、粘连及渗液乃至他病变等是否存在,根据术中实况合理调整患者体位,确定阑尾位置后,用抓钳将其尖端系膜边缘钳住、提起,用双极电凝钳钳夹、凝固其系膜根部,离断其系膜,确保系膜靠近阑尾壁的对应无血管区域足够戳孔、上钛夹(1枚即可),至阑尾根部的阑尾系膜应予以充分切断,待阑尾系膜的手术处理完毕后,先取用分离钳直接钳夹阑尾根部,再挤压开内内粪石,取套圈器和不可吸收缝线,经副操作孔在距阑尾根部0.5cm处实施双重结扎,注意远端离断,必须将阑尾放进标本袋之后方可取出,以避免穿刺孔被污染、发生化脓感染情况。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指标(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初次进食时间与成功止血、再出血及并发症情况。

1.4 数据处理

用13.0版本的SPSS软件处理数据,计量数据取均数、标准差如(x-±s)的表达形式,用t检验;计数数据取例数、百分比如(n,%)的表达形式,用χ2检验;P<0.05则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初次进食时间对比(表1)

2.2 成功止血率、再出血率及并发症对比(表2)

3.讨论

早期急性阑尾炎发病者右下腹处常有疼痛感,但此类腹痛并不剧烈,压痛、肌紧张更为明显,其发病包括毒素、细菌感染与物理化学两方面因素。其中细菌感染患者以沙门菌感染最常见,而毒素感染患者则以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情况居多。对急性阑尾炎临床常用开腹切除术进行治疗,该术式以技术难度低、操作易掌握的优势特点而为临床所推广,但该术式存在术后并发症和手术耗时过多等不足,以致难以切实满足临床需求。在医疗技术的推动下,腹腔镜技术也取得了显著进步,经腹腔镜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实施的阑尾切除手术治疗已开始普及应用在临床领域。

经腹腔镜完成的阑尾切除术对开腹阑尾切除术的不足予以了弥补,该术式创伤小,因此手术完毕后,病人所承受的疼痛相对更轻[2],这也极大降低了镇痛药剂的术后使用量和使用率;其次,腹腔镜本身兼具诊断、治疗两项作用,既能帮助医生清晰的探查、了解病人腹腔内损伤、渗液等病变异常情况,有效减少误诊、漏诊,又能协助完成阑尾切除术;再次,接受该阑尾切除术式的患者在术后恢复期间,其肠道功能明显恢复更快,从而降低了术后抗生素用量,也缩短了术后住院时日[3];另外,使用腹腔镜术式后,患者并发感染、肠梗阻等几率更低,对于远期预后影响的积极性更显著;最后,在腹腔镜下对急性阑尾炎病例进行阑尾切除治疗,体态肥胖、腹壁肥厚度和阑尾病变部位等所造成的影响较小[4]。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术中的出血量[(18.07±5.56)ml]、手术时间[(46.21±10.29)min]、术后初次进食时间[(2.37±0.59)d]、术后住院时间[(4.17±0.21)d]、再出血率(2.44%)、切口感染率(2.44%)及肠梗阻并发率(0.00%)均低于对照组[(46.60±7.48)ml、(52.05±12.37)min、(3.84±0.65)d、(8.57±1.22)d、16.67%、23.81%、9.52%],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成功止血率(95.12%)高于对照组(76.19%),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前述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相关优点给予了佐证,证实该手术方法可促进急性阑尾炎病例的快速恢复,有助于减少出血量和并发症风险,值得研究、应用,此结果与唐新华[5]等研究相似。

4.结果

总而言之,在急性阑尾炎治疗中,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兼具有效性和低风险性,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刚,刘秋华,周萃介等.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35):49-50

[2]李少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2):61-62.

[3]陆敬峰.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1(12):85-86.

[4]王勇,彭永光,李奕瑾.开腹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比较[J].临床军医杂志,2015,43(1):10-13.

[5]唐新华,刘燕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5):113-114.

论文作者:胥勇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2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7

标签:;  ;  ;  ;  ;  ;  ;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论文_胥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