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纠正“小心眼睛”的病态心理_养生论文

如何纠正“小心眼睛”的病态心理_养生论文

“小心眼”的病态心理咋矫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心眼论文,病态论文,心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生活中,有这样一些人,想问题,做事情,处理人际关系时心胸狭窄,专门从小事着眼,抓住细微末节斤斤计较,纠缠不休。对待他人不宽容,不谦让。对于自己的不利,则怨天怨地,耿耿于怀,死钻“牛角尖”。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病态,通常被人称之为“小心眼”。

“小心眼”的表现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不宽容。“小心眼”的人不但得理不让人,就连理亏也胡搅蛮缠,丝毫不肯服输。这种人鼠肚鸡肠,听不得一句冒犯之言,容不得半点不同意见,谁说他一句坏话,他能终生不忘;谁提他一句意见,他能视为仇敌。他的做人原则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敏感猜疑。“小心眼”的人疑心特别重,常常无中生有,捕风捉影或小事变大。

嫉妒。“小心眼”的人,整天想着算计别人。在他们眼里,别人的幸福是他的痛苦,别人的灾殃是他的快乐,别人的才能是他的在喉之鲠,别人的成功是他的心头之恨。这种人极端自私,认为谁也不能比他强,有的甚至心肠狠毒,会由嫉妒驱动干一些违犯法律,伤天害理的事情。

斤斤计较。为人处事一味想占便宜,整天打个人的“小九九”,半点小亏也不能吃。“小心眼”是一种异常的心理状态,它是恶化人际关系的“酵母”,也是损害身心健康的促进剂,与这种人接触没有轻松愉悦感,所以他们不会有真正知心的朋友,大家都很小心地与其保持距离。“小心眼”的人或者经常生气、委屈、愤怒,忧思不断,耿耿于心,痛苦缠绕;或者吵骂、寻衅、歇斯底里大发作,精神处于高度亢奋、紧张状态,由于内心的冲突或情绪危机难以解脱,很容易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许多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病、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神经官能症、癔病、精神病、癌症等便会纷至沓来。有的甚至走向极端,因为一点小事想不开而轻生。

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小心眼”呢?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一个人的心胸狭窄的病态心理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环境条件下逐渐形成的。所以,应通过自身修养、自我控制、自我调节来矫正。

必须改掉自私的毛病。“小心眼”最根本的原因是私心重,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去掉一些私心,少一些嫉妒,就会减少一些计较,减少一些麻烦,时间久了,心胸就会慢慢开阔起来。

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小心眼”的人大多知识贫乏,眼界狭隘。除了眼前的生活琐事之外,他们的头脑空空如也,精神上如同乞丐。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多了解大千世界的方方面面,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社会以及人生等等。学的多了,眼界宽了,兴趣广了,你会发现生活是那么多姿多彩,有那么多胜于日常琐事的乐趣,过去的斤斤计较,实在太庸俗、太无聊。

学会宽容。要实事求是地估价自己和他人,与人相处善良正直,宽宏大量,遇事忍让,薄己厚人,舍得吃亏,有了矛盾及时沟通,坦诚交换意见,消除隔阂。

学会适当的放弃和牺牲。生活中不如意事常八九,有些事情不会绝对合理,有时即使个人利益受了一点损害,也不要去争去闹。从现在开始,做个“难得糊涂”之人,切莫为小事斤斤计较。只有这样,你的心胸才会更宽阔,你的生活才会更灿烂,你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的寿命才会更延长,你的人生才会更辉煌。

标签:;  

如何纠正“小心眼睛”的病态心理_养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