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在学校管理中必须正确选择的“四位”_学校管理论文

校长在学校管理中必须正确选择的“四位”_学校管理论文

校长在学校管理中必须选准的“四个位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校长论文,选准论文,位置论文,在学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校长在学校管理中,与群众的位置是一个多维体,笔者认为校长应处在以下四个位置:

一、校长的位置应处在群众之下。

二、校长的位置应处在群众之中。

三、校长的位置应处在群众之前。

四、校长的位置应处在群众之后。

从本学期开始,我市的中心中、小学校长实行聘任负责制,这是教育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承担着学校管理的重任。实践证明,一个好校长,带领一批好教师,就能办出一所好学校,因此作为“当家”、“掌舵”的校长,在学校管理中的位置,或者说与群众的相对位置,应是一个多维体。那么,校长究竟应处在什么位置上呢?笔者认为:

一、校长的位置应处在群众之下。

校长要强化人民公仆的意识。广大教师群众是主人,校长是公仆,是为师生群众服务的。校长只有自觉接受师生群众的监督,切实尊重群众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才能确保群众主人翁地位。

校长必须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批评和建议,特别是当听到尖锐批评、激昂反对自己的意见时,尽管难免脸上发红、心上冒火,也必须坐得住,沉住气,并冷静思考。当然,校长可以发表不同的意见,但不隐瞒自己的观点,要与群众推心置腹,肝胆相照,既修正错误,又坚持真理,光明磊落,广交诤友,以取得同群众在情感上的交流和心理上的相容,决不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否则将会自我孤立。

二、校长的位置应处在群众之中。

校长要强化普通公民的意识。校长是“官”又是“民”,“官”是相对的,“民”是绝对的,只有明确校长身份的“双重性”,才能在学校管理中始终把握这样一条戒律:“履行校长职责,身居广大群众之中”,不履职就失职,脱离群众就是官僚主义。

校长必须经常深入到群众中去调查研究和开展谈心活动,这样,才能掌握群众的思想脉搏,了解群众的工作状况,从而有的放矢地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正确地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只有身居群众之中,才能及时地、畅通地、准确地做到下情上达、上情下达、彼此沟通、互相理解、关系融洽,否则就是孤家寡人。

三、校长的位置应处在群众之前。

校长要强化职务责任的意识。作为全面负责学校工作的校长来说,既领受着更多的上级意图,又掌握着更多的信息,蕴积着更深刻的思考,这就必须处在群众之前,当好排头兵,引导群众前进,不能落后于群众甚至当群众的尾巴。特别是在困难面前,校长要带头知难而进,力排困难;在工作中要身先士卒,勇当先锋;在遵纪守法、执行规章制度方面,要率先垂范,言传身带。尤其在当前,要带头“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只有这样,群众才能对校长有认同感、信赖感,也才能有说服力地带领群众和衷共济搞好管理,否则就是校长工作的严重失职。

四、校长的位置应处在群众之后。

校长要强化先人后己、淡薄名利的意识。校长掌握着一定的人权、财权和学校工作的决策权,这就要求校长既要正确行使权力,又要“限权”,决不能滥用职权、以权压人、以权谋私。应该明确自己的权力是人民给予的,则就必须坚持以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例如在“评先”、“评优”时,在荣誉面前,校长不能居功自傲,“独领风骚”,首先要考虑让给真正有贡献、有实绩的同志,特别要向辛勤奋战在第一线的群众倾斜;在福利待遇享受上,校长不能多得多沾,要首先为群众考虑,真正做到吃苦在群众之前,享受在群众之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校长只有廉洁奉公、淡薄名利,先为群众所想,为群众所急,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也才能带领好广大群众办好学校。

标签:;  

校长在学校管理中必须正确选择的“四位”_学校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