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中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山东省高中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张晟[1]2002年在《山东省高中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文中提出随着经济时代的来临,世界各国都把教育尤其是科学教育放在了重要的地位,分别制定了各自新的教育增长规划。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主体力量,将在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各国愈来愈注重教育,越来越注重教师的作用。世界如此,我国也是如此。因此,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是我国实现这一伟大历史任务的基础。其中,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的、基础的组成部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具有首要和基础的作用,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关键,未来教育的质量主要看教师的道德素质水平。体育教师作为教师群体中的一员,由于其担任课程的性质和工作环境与其他任课教师的差异,需要更高的职业道德素质。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状况也将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也就成为促进素质教育发展,深化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 在以往的研究中,从内容上来看,对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多是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理解和加强师德的途径方面的研究,定性分析的成分多,定量表述的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然后利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来研究不同经济地区教师的职业道德现状及其成分,以期对全省高中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状况有所了解,并为提高体育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提供较为可信的参考依据。 本文根据2000年山东省各地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把17地市分成高、中、低叁个不同的经济地区。利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高、中、低叁个层次抽出济南、泰安、德州叁个地区,然后再从济南市49所高中、泰安的35所高中、德州的30所高中中分别随机分别抽出两所高中(分重点和非重点)的体育教师、学生为研究对象,依此来了解山东省体育教师的道德现状。在收集材料中采用了(1)文献资料法(2)问卷法问卷分两部分: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学生问卷代表教师的道德行为、教师问卷代表教师的道德认知。从8个维度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考察。(3)实地调查法(4)数理统计法在对所得数据资料处理中采用SP551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结果显示:(1)不同经济发展地区的道德水平不一致,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道德水平要高于经济中等地区的发展水平,中等经济发展的道德水平要高于经济发达地区。(2)在对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八个维度进行比较时,总体趋势也是如此。(3)在对八个维度比较时,依法执教、尊重家长叁个地区没区别,在廉洁从教这一维度,经济中等发展水平最高,经济不发达地区次之,最后是经济发达地区。(4)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各个方面中,尊重家长的水平最低。(5)学生的年龄、年级、所在学校等因素对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没有显着性影响(6)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的比较结果显示,两者的相关性不高。(7)不同经济发达地区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的认知水平不存在差异。(8)体育教师的学历、性别、年龄、教龄、教师的收入等因素对体育教师的道德认知的影响不显着。文章就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推测了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1)经济的影响(2)社会的道德对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3)体育教师职业观的影响。(4)社会对体育教师工作认同率的影响。并为提高体育教师职业道德提出了相应的对策(1)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2)加强职业道德理论学习(3)建立体育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监督机制(4)体育教师要加强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的自觉性

曾广林[2]2009年在《中学体育教师专业道德及其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专业道德是体育教师从事本职工作的灵魂。本研究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学体育教师专业道德及其建设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一、理论探讨本文在探讨了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必然趋势的基础上,讨论了体育教师专业道德与职业道德的不同点;应用专业学、伦理学理论结合中学体育教师劳动的特点,提出了中学体育教师专业道德的概念、结构及其特点;同时从理论上还探讨了新时期体育教师专业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设的主要途径。二、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展开如下的实证研究:(一)编制了《中学体育教师专业道德调查问卷》,问卷由教学道德、教育关系、校园道德、个人道德4个维度构成,并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二)采用自编的《中学体育教师专业道德调查问卷》对福建省中学体育教师进行专业道德情况调查,并经过差异性检验,总体表明:①他们对自身队伍专业道德情况评价的4个维度中,教育关系因子较为理想、其次是校园道德、叁是教学道德因子、个人道德因子的分值最低。②不同性别、职称、年龄、教龄和学校达标等级的体育教师对自身队伍专业道德评价没有显着性差异;③不同学历和经济区域的体育教师对自身队伍专业道德评价有显着性差异。(叁)对于《中学体育教师专业道德调查问卷》中的每个德目,从中学生视角编制了与之一一对应的学生调查问卷,并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采用学生问卷调查了福建省中学体育教师队伍专业道德情况,结果显示:①学生对体育教师专业道德情况评价的4个维度中,个人道德因子较为理想、其次是校园道德、叁是教学道德因子、教育关系因子的分值最低。②不同年级、区域的学生对体育教师专业道德评价有高度显着性差异,而不同性别的学生对其评价没有显着性差异。(四)对教师和学生的调查结果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在4个维度上均存在显着性差异,而且教师对于自身队伍专业道德的评价高于学生。对学生调查结果进行T检验,表明体育教师在“专业认同”、“体育科研”、“个人修养”、“尊重学生差异”、“课堂组织”、“课余训练”、“体育文化的传播”等德目上,与总体的平均水平有显着性差异。采用叙事研究的方法与部分体育教师访谈,获悉影响中学体育教师专业道德成长的因素还有:专业自主权的缺失、教学条件较差、师德规范落后、专业道德培训泛力等。本研究运用调查法和帕雷托截集法得到中学体育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的主要策略:①构建中学体育教师专业道德规范的基本体系和内容;②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中学体育教师专业道德激励、考评、监督机制;③完善中学体育教师专业道德的学习培训制度等。此外,体育教师需要加强道德自律,履行专业道德责任,培养专业道德精神和道德品性;学校应切实改善中学体育教学条件,保障体育教师的专业权益,促成他们的专业成长。

李爱霞[3]2010年在《山东省市直高中健美操课开展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健美操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它起源于传统的有氧健身操,是以有氧运动为基础,以健、力、美为特征,融体操、音乐、舞蹈为一体的大众健身方式,同时也是竞技运动的一个项目。健美操以它独特的魅力,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且早已正式被纳入到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六个运动技能系列当中,成为学校体育教学、课外活动和体育竞赛的重要内容之一,高中开展健美操课对学生身心健康与审美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选择《山东省市直高中健美操课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做为研究课题,以山东省市直高中与非市直高中体育教师和高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对山东省市直高中和非市直高中健美操开展现状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通过了解山东省市直高中和非市直高中学校领导对体育与健康课和健美操课的重视程度、健美操教师、健美操教材、健美操场地设施、学生对健美操的认可及参与、健美操同学校其他体育项目开展现状进行对比分析等方面,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为更好地促进山东省高中健美操课的开展提供参考。研究结果如下:1市直高中学校领导对体育与健康课的重视程度比非市直高中学校领导对体育与健康的重视程度高。2市直高中健美操教师在体育教师中所占的比例比非市直高中健美操教师所占的比例高,市直高中健美操开课率比非市直高中健美操开课率高。3开设健美操的市直高中中38.5%的健美操教师认为该校健美操教学时数不太满足或不满足该校的健美操教学需求;市直高中和非市直高中的健美操教师在设置健美操教学目标时很少涉及到培养学生自信心、表现力、艺术修养、欣赏水平和培养学生的自身能力等方面;健美操教师通常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从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市直高中和非市直高中健美操教师男教师的数量明显少于女教师的数量;有61.5%的市直高中健美操教师职称为中学二级教师及以下;市直高中健美操教师的专业性比非市直高中健美操教师的专业性高;近5年来,市直高中与非市直高中健美操教师发表的有关健美操方面的论文人均不足一篇,健美操教师科研能力非常薄弱;健美操教师所采用的教材很少来自自编教材;市直高中场地设施在满足健美操教学程度方面比非市直高中在此方面要高。4高中学生对健美操的特点和功能具有一个良好的认知,但是仍有很多学生对健美操存在一些错误的认知;高中生了解健美操的主要途径并不是学校,电视和网络居于第一位;市直高中和非市直高中学生学习掌握的健美操实践课内容多为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高中学生对健美操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高中阶段男、女学生队健美操兴趣及喜欢程度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女生对健美操的兴趣和喜欢程度及参与情况明显高于男生;市直高中学生学习健美操的积极性比非市直高中的积极性要高5市直高中比非市直高中的学生对健美操的掌握情况要好。6市直高中体育项目开展情况排名依次为田径、篮球、排球和乒乓球、羽毛球、足球、武术、健美操、体操,同其他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相比,市直高中有58.9%的体育教师认为健美操课开展情况不容乐观。发展对策:加强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领导对体育与健康课及健美操课的重视及支持;加强健美操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健美操教师的数量及教学能力;加强健美操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化健美操教学改革;加强资金的扶持力度,改进健美操场地器材设施条件;加强学校对健美操的组织和宣传力度,增强学生对健美操课的正确认知,提高学生健美操参与的积极性等。

刘军强[4]2012年在《新课改形势下日照市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调查报告》文中提出“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中心”。“新课改”的实施需要教育者的切身参与,师资队伍的质量水平高低,决定了“新课改”的实施顺利与否。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必须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优势,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学体育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不断创新,中学体育教师向一专多能化、职业化发展是必然趋势,因此体育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适应教育改革发展,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拓展、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水平。高等专业教育的一次性滞后于教育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其落后教育事业日益快速发展的步伐,因此需要继续教育来改善这种现状。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有益补充,是教师顺利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因此体育教师要积极主动参加继续教育,从而使体育教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促进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新课改”得到实际落实。本课题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科学研究方法,首先对体育师资现状与国内外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是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对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研究趋势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以日照市高中体育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日照市中学体育教师师资现状以及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善日照市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的对策和方法。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日照市中学体育教师现有师资现状结构较合理,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多数体育教师认为应该主动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同时也暴露出体育教师在继续教育培训方面的问题。如: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充满疑惑,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继续教育培训过程中,课程设置上未能全面考虑教师需要,过于偏重理论性培训,形式僵化,实用性差,与教师的期望有距离;需要加强裁判培训力度,因为对新规则的不了解造成体育工作失误的教师不在少数;不注重英语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教师对于继续教育的认识不够全面,缺少正确的引导,具有一定功利性,对于自身职业与自我认同上有一定的差距;对于非学历教育缺少足够的主动性,同时受限于高额花费的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的评价与激励方式有待完善。通过对当前日照市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的研究,针对其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对策:1.树立正确引导方向,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2.促进继续教育正确观念的形成,更新参与意识;3.完善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内容,提高培训质量;4.拓宽继续教育参与模式,加强继续教育网络平台建设;5.分层次,分目标,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培训计划;6.组建高素质师资培训队伍;7.健全激励机制。

王玉忠[5]2011年在《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河南省南阳市省级示范性高中体育师资及其田径能力的现状调查与职后培训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高中体育作为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师资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中体育工作的质量。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河南省南阳市省级示范性高中体育师资及其田径能力的强弱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力求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河南省南阳市省级示范性高中体育师资及其田径能力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从中找到问题存在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职后培训对策,为河南省南阳市省级示范性高中体育教师职后培训提供一些可借鉴的参考,促进河南省南阳市省级示范性高中体育师资建设。本文以河南省南阳市省级示范性高中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河南省南阳市8所省级示范性高中体育师资及其田径能力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肤浅的探究。了解到河南省南阳市省级示范性高中目前的现状,既有可取之处,同时,也有待改进和加强的地方。河南省南阳市省级示范性高中职后培训对策主要从职后培训调查意向出发,围绕职后培训的培训目的、组织模式、学习方式、培训方式、内容需求、考核方式、田径类课程培训等方面,结合高中体育教育观念,以及新课程课程提出了13条对策。它们分别是:(1)提高认识,树立终身教育观念。(2)增强职后培训的目的性。(3)增强职后培训课程的针对性、适用性、全面性和创新性。(4)研究体育师资队伍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及制定应对措施。(5)完善职后培训课程方案。(6)研究并完善职后培训内容。(7)提供多方位的培训组织模式。(8)职后培训形式要符合高中体育教师的特点。(9)职后培训应采用比较适合高中体育教师的学习方式。(10)加强职后培训的考核。(11)加大职后培训经费投入,建立职后培训成本的分担机制。(12)调整时间安排,提高进修效率。(13)不断完善职后培训的长效激励机制,引导和推动职后培训持续健康发展。最后建议对本文提出的河南省南阳市省级示范性高中职后培训对策,要进一步论证,在实践中探索其可行性和效果。

孟林[6]2007年在《山东省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体操必修课教学现状及对策》文中认为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中学专职体育师资的母机,其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适应现代化建设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专业基础宽厚,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以及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能从事学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训练、竞赛工作,能从事科研、管理以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一专多能的体育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学生是未来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具体操作者、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者,也是社会体育的倡导者和组织者。体操课程是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同时也是中学体育教材体系中的主要教材,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所掌握的体操知识和技能,直接影响着中学体育教学的实施。但目前许多体育系的体操教学存在轻健身指导、忽视学生心理感受和个性发展及能力的培养等问题,使学生出现了学习内动力不足、被动应付练习和考试,考试过后,便束之高阁的现象。同时,现在的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内容也存在与中学实际脱离的现象,造成了各级学校开展体操运动较为冷落的局面。以上研究表明,现行的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我国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理统计法等多种方法,对山东省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体操必修课教学现状做了细致的调查。了解到山东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体操教师、教学场地及体操必修课教学与考核等现状,分析了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可行的对策措施。得出如下结论:1)山东省高师体操教师的年龄结构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形式分布,青年和老教师人数较少,中年教师人数比例较高。女教师比例偏低,一半的学校没有女体操教师。2)山东省高师体操教师的学历偏低,68.3%教师只有本科和专科学历。但教师学历的总体趋势是:专科和本科学历所占的比例逐渐降低,研究生学历呈现逐年上升的势头。教师的职称结构比例相对合理。3)山东省高师院校中有1/3的院校,体操场地设施不能满足新教材的教学要求。4)100%的院校无实用性体操的教学设施,因而没开设新教材要求的实用性体操内容。5)调查结果显示,山东省高师体操必修课部分教师教学理念较为陈旧,亟待更新;教学方法与考核形式较为单一。

王家力[7]2015年在《我国教练员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教练员作为运动训练的组织者、指导者、管理者和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在训练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教练员的能力、素质和执教水平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竞技体育的发展水平和国际体育竞争力。因此,发达国家十分重视教练员的培养,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练员教育体系。我国经历了50多年的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相对独立的教练员教育体系,但由于我国教练员教育体系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教练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归纳法、比较分析法、个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两个方面,梳理了我国教练员教育的发展历程,深入地剖析当前我国教练员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借鉴国外教练员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教练员教育体系的对策。主要研究结论如下:一、回顾我国教练员教育的发展历程,发现:在“举国体制”的背景下,我国教练员教育以非学历教育为主,以岗位培训为核心,导致了教练员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的二元结构。在教练员非学历教育方面,存在基层化和精英化之间重视程度的较大差异;在教练员学历教育方面,存在学历层次多元化与职业途径单一化之间的矛盾。二、通过对我国教练员教育的现状分析发现,我国教练员教育存在两方面的问题:在教练员非学历教育方面存在组织机构权责不清、培训等级划分的局限性、培训内容更新慢、培训方式亟待改进、培训经费来源单一、考核方式的片面性、缺乏对岗位培训效果的评价、继续教育管理的缺失等问题;在学历教育方面存在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定位模糊、招生方式单一、学制缺乏弹性、职业方向课程开发不足、忽视实践环节、考核方式片面化、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学位证书与职业资格认证脱节等问题。从整体上讲,我国教练员教育的质量有待提高,在教练员非学历教育方面难以满足社会对高水平教练员的需求;在教练员学历教育方面存在职业性不突出,与教练员的职业规格和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叁、通过对英国、德国、加拿大、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六国教练员教育现状评析,发现:发达国家教练员非学历教育的特点表现在政府相关部门仅提供宏观指导,体育行业协会或社会组织等具体实施、不断地完善教练员技术等级制度、课程内容突出职业性、多元化的培训经费来源渠道、多样化的培训方式、严格的考核评价体系、重视教练员的继续教育、完善的教练员教育保障体系等方面;发达国家教练员学历教育的特点表现在各层次的教练员学历教育培养目标明确、招生方式的多样化、学位制度具有层次性和弹性、课程体现学术性和职业性的结合、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学习、考核方式的全面性、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等方面。四、从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两个方面对国内外教练员教育进行比较,从中可以得到国外教练员教育的经验和启示:教练员教育的平等性和开放性、重视教练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突出发展教练员的职业能力、教练员教育的网络化、教练员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相互融合和共通、继续教育与教练员资格再认证“挂钩”。五、在立足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教练员教育的经验,从外部强化和内部自觉两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教练员教育体系的对策:制定教练员职业标准,逐步实施教练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构建职前教育、岗前培训和在职继续教育一体化为核心,从信息化建设、规章制度、专业人才、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等方面提供支持。

解玉霞[8]2010年在《山东省普通高级中学体操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提出体操是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从古至今,体操与健身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体操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的全面发展。体操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正确姿态,塑造健美体形,发展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和灵敏性、促进学生正常的生长发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体操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首先,体操运动具有技巧性、优美性的特点,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体操运动又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性,学生在学习体验时会承受较强的心理负荷,有利于学生形成勇敢、果断、坚毅的心理品质。体操教学还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保护和形成良好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体操教学的许多内容都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如滚翻、攀爬、跨越等,这些技能技术的掌握,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出现意外情况时实施自我保护、相互救助有很大的帮助。如队列队形、团体操等都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和互帮、互助的合作意识。但是,近几年由于受到器械、场地及师资自身体操素质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尤其从新课标实施以来,体操教材的执行情况令人担优。不仅影响体操运动在中学的广泛开展,而且也影响到中学生体质的增强。这是与素质教育相违背的。本文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数理统计、问卷调查法对山东省普通高中体操教材的执行情况、体育教师的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别进行调查研究。对回收问卷经过数理统计,并结合理论分析得出的结论如下:1.在被调查的30所中学中,均没有按规定全部执行体操教学大纲,部分执行大纲的占20%,小部分执行大纲的占80%。2.体育教师年龄统计数据显示,30-40岁的教师只占58%,体育教师年龄结构趋于老化,男女教师的比例相差很大,约为3.9:1,教师的学历水平不高,大专及以下学历占78%。职称也比较低,科研能力较弱。在所调查的体育教师中,、体操专项教师比例偏低,只占体育教师总数的6%,其中63%以上的体操教师原始专业是田径和球类,体操专业教师严重不足。3.体操教学模式陈旧死板,教学方法和练习内容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对体育教师关于学生对以体操为教学内容的体育课的认可程度的调查分析得知,男生达总人数的45%,女生占38%。22%的学生则不清楚体操的作用。4.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操教学内容出现明显的缺损率,体操教学内容开展得很不平衡,基础类体操教学主要以队列队形和徒手体操为主,其他轻器械体操、专门器械体操教授率非常低。教师甚至为了学生们的安全而不教授技巧类体操。5.中学体育课体操教材主要包括基本体操、技巧、支撑跳跃、单杠、双杠与韵律体操等。其中基本体操、实用性体操及轻器械体操等又统称为基本体操,技巧与轻器械体操教授率很低。教学时数严重不足,只占体育总课时的8.16%,无法保证教材的贯彻。6.山东省普通高中体操课场地设施情况较差,超过半数的学生对场地状况表示不满。器械陈旧失修现象普遍存在,现有的体操器材和设备不利于体操教学的有效开展。7.自1978年恢复高考制度后,学校偏重智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状况愈演愈烈。体育教育作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至今没有引起一些领导的重视。8.我省中学体育经费总体投入水平偏低,制约了体育课的顺利开展。直接用于体育教学的经费可谓寥寥无几。因此,体育经费严重不足仍然是影响目前我省学校体育发展的一大因素。

张婷婷[9]2013年在《山东省中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课程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人类知识总量与日俱增,人才需求不断增加,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时刻强调着教育的重要性,强调着教师地位的重要性。由于终身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提出新要求、新期待,因此提高体育教师自身专业化能力,更新和完善体育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也显得尤为突出。教师职后教育是整个教师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使教师能够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保证。教师教育的职后教育课程建设是教师职后教育思想和内容的集中体现,也是整个教师教育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通过对教师职后教育课程的探讨,从而丰富对体育课程理论的研究。其实践意义在于,一是根据教师职后教育实践需要,发现和解决体育教师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本研究立于教师专业化理论、教师教育一体化理论、教师学习理论以及对课程的四要素理论的理论基础上,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以“山东省中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课程研究”为研究对象,以现行中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为切入点,以教师专业化理论、教师教育一体化理论、教师学习理论为理论依托,尝试构建出一个有利于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职后教育课程体系的原则性框架。在对中学体育教师的职后教育做了深入调查研究,发现的问题有:体育教育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不能满足学生对科研能力、实践能力提高的需求;我国中学教师体育教师对职后教育课程总体满意程度不是很高,教师职后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面与教师实际需求存在一定脱节;研修内容多重复且结构单一,选修课种类、有关科研能力和知识以及创造力培养的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教学时数较少;缺乏多元化的评价制度,评价内容倾向于课业评价,且缺少一个标准化的课程标准进行规范和统一;远程培训的课程中关于思想道德教育、科研方法教育和班级与教学管理方面的内容较少;各个教龄阶段的体育教师对优秀教师的素养、目前欠缺的知识、能力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的看法总体上较为一致。针对出现的问题,及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一下对策:中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应遵循开放性原则、整合性原则、连贯性原则。课程目标的设定应充分考虑体育教师、体育学科、学生、社会等因素,遵循“科学性”、“全面性”、“个别化”原则。树立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观;课程目标要体现培养体育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对课程结构进行优化:增设和优化选修课内容,选修课中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加强前沿学术和现代教育科学理论与技术的课程;对不同教龄的教师适当提供符合其实际需要的课程;进一步普及远程教育,丰富远程教育课程内容。课程评价以围绕体育教师的发展为核心,体现客观性、学习性、人性化、多元化以及互动化原则。

参考文献:

[1]. 山东省高中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分析与对策[D]. 张晟. 山东师范大学. 2002

[2]. 中学体育教师专业道德及其建设研究[D]. 曾广林. 福建师范大学. 2009

[3]. 山东省市直高中健美操课开展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 李爱霞. 山东师范大学. 2010

[4]. 新课改形势下日照市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调查报告[D]. 刘军强. 山东师范大学. 2012

[5]. 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河南省南阳市省级示范性高中体育师资及其田径能力的现状调查与职后培训对策研究[D]. 王玉忠. 西北师范大学. 2011

[6]. 山东省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体操必修课教学现状及对策[D]. 孟林. 河北师范大学. 2007

[7]. 我国教练员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对策研究[D]. 王家力. 华中师范大学. 2015

[8]. 山东省普通高级中学体操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 解玉霞. 曲阜师范大学. 2010

[9]. 山东省中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 张婷婷. 山东师范大学. 2013

标签:;  ;  ;  ;  ;  ;  ;  

山东省高中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