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教育考试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91
摘 要:本文从分析京津冀三省市近几年的研究生招生情况找出彼此的优势与不足,讨论河北省高校如何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进一步提升研究生招生竞争力。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 研究生招生 竞争力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招生考试专项)2016年度基金项目(KSZS201632)
一、绪论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教育协同发展是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客观要求。京津冀三地高校作为主要参与者,共同承担着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创新、服务社会的重要责任。研究生教育应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出来源,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推进京津冀研究生教育的协同发展。作为研究生教育的入口关,研究生招生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和影响研究生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二、京津冀三省市近几年招生情况
本文从研究生招生单位分布、招生规模、考录比等方面对京津冀三省市近几年的研究生招生情况进行分析:
1.研究生招生单位分布
通过从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和调剂指定网站)2017年相关数据统计得出,北京市共有研究生招生单位166所,按照主管部门分类:地方院校33所、教育部署院校25所、其他部委属院校90所、军队院校18所,985院校8所、211院校26所,研究生自主划线院校7所,博士研究生招生单位85所;天津市共有研究生招生单位27所,按照主管部门分类:地方院校15所、教育部署院校2所、其他部委属院校7所、军队院校3所,985院校2所、211院校3所,研究生自主划线院校2所,博士研究生招生单位12所;河北省共有研究生招生单位31所,按照主管部门分类:地方院校20所、教育部署院校1所、其他部委属院校7所、军队院校3所,211院校1所,博士研究生招生单位12所。
从研究生招生单位的分布看,北京市的数量和质量都处于领先,天津市数量最少,但是有两所985院校,实力不俗,河北省在招生单位数量上略高于天津。
2.研究生招生规模
对于所有招生单位,硕博研究生招生规模从大到小依次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对于地方院校,博士生招生规模从大到小依次为:北京市、河北省、天津市,硕士生招生规模从大到小依次为: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招生规模与院校数量、水平有着较大关联。
3.研究生考录比
考录比是指报名参加统一考试的考生和通过统一考试被录取的考生的数量比。下面以近三年北京市和河北省的研究生考录比为例:
北京市2014年-2016年的博士考录比分别为4.3:1、4.23:1、4.09:1;河北省2014年-2016年的博士考录比分别为3.99:1、3.81:1、3.39:1;北京市2014年-2016年的硕士考录比分别为4.06:1、3.84:1、4.08:1;河北省2014年-2016年的硕士考录比分别为3.54:1、2.96:1、3.05:1。
不难看出,北京市的博士和硕士考录比均高于河北省,也就是说,考北京招生单位的难度要普遍大于河北省的招生单位。另外,考录比越高也意味着生源质量相对越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从全国来看,京津冀整个区域的研究生教育和招生在全国位于前列,但在区域内部存在一定差异,北京市从质量和数量上都处于领先,天津市规模相对小但实力较强,河北省在地方院校硕士规模上有一定优势。这些差异主要是受院校自身整体实力、高水平师资、教育经费及平台、学科授权点不均衡的影响。北京作为首都、天津作为直辖市的优惠政策条件和区位优势获得了较高质量的高等教育资源,河北省紧邻京津,但从研究生教育整体水平上,河北省逊于北京市和天津市。
三、考生报考研究生考虑的主要因素
考生报考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学校情况。一方面是学校综合实力。校园的学科架构、导师数量和质量、就业状况等。一般名校的软硬件条件都很完善,师资队伍、科研条件过硬,毕业生整体水平较高,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大环境中更容易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有些考生“非名校不去”,年复一年,每年都奔走在备考名牌大学的路上,非考入名校不可。2017年是非全日制首次并入全日制统考,有一些考生在调剂时只把目光投向名校的非全日制调剂,不是名校一律不考虑。另一方面是报考的难易程度。考生报考前还会考虑报考院校的招生人数、报录比、分数线等因素。
2.职业规划。大部分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比较迷茫,有的甚至是被调剂录取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而考研,是考生选择自己喜欢专业的一次机会,与职业规划有着紧密联系。
3.地域因素。考虑地域因素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根据教育部相关统计,约70%的研究生毕业后选择在就读院校所在地就业。第二,很多考生会选择到北京市、上海市等一线城市读研,他们认为,大城市上学可以开拓眼界,学到更多知识,同时根据前文的统计可以看出,985院校和211院校较多集中于大城市。
四、提升河北省高校研究生招生竞争力对策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围绕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三地教育系统迅速行动,相关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通过调查,目前越来越多的考生在研究生报名、调剂时将只选择北京或天津院校的范围扩大到京津冀院校,河北省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应抓住机遇。
1.资源共享,试点联合培养研究生。
依托院校研究基础和学科优势,通过学科共建,融合优质资源,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例如,北京工商大学、天津商业大学、河北经贸大学三所院校协同三校经济学学科优势资源,通过建立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对接机制,合作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大经济理论与政策问题,探索创新高层次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合作培养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端经管专业人才。
2.明确功能定位,走差异化发展路线。
京津两市大部分部委属院校属于研究型大学,承担着培养学术科研人才的主要任务,而河北省院校较具有应用优势,未来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发展上应该有较大空间,可以结合区域发展需求来确定社会服务的功能定位,办出自己的特色和水平。
3.创新合作方式,扩大合作空间。
根据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十三五”专项工作计划,京津冀三地将推进组建京津冀高校联盟,促进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教师互聘、学科共建和师生交流。目前的合作方式主要是同类型院校合作,例如:由北京服装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河北大学等11所高校共同成立的“京津冀纺织服装产业协同创新高校联盟”;由北京工商大学与天津财经大学、河北大学3所高校合作成立“京津冀高校商科类协同创新联盟”等。将来还可以逐步推进学科间合作,在不同类型院校相近学科之间强强联合,打造京津冀强势学科,或者强弱联合,快车拉慢车,发挥强势学科的带动作用。
京津冀地区教育资源密集,教育基础雄厚,为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京津冀地区有着对高端人才的旺盛需求,三地合作具有扎实基础和广阔前景,构建区域研究生教育协同发展机制与互动模式,提升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水平,进一步加大对河北省研究生教育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京津研究生教育的带动作用,通过提高院校自身实力来吸引更多学生报考。
参考文献:
郭炜煜.京津冀研究生教育协同发展的现状与构想[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3):28-32
作者简介:
王铭,女,籍贯:河北省石家庄市,单位:河北省教育考试院,职称:工程师,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多兵,男,籍贯:河北省衡水市,单位:河北省教育考试院,职称:助理研究员,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李润鑫,男,籍贯:河北省石家庄市,单位:河北省教育考试院,职称:研究实习员,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论文作者:王铭,多兵, 李润鑫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7
标签:河北省论文; 院校论文; 研究生招生论文; 京津冀论文; 北京市论文; 单位论文; 天津市论文; 《文化研究》2017年7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