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体主义探讨中医认识的思想论文_吴建军

从整体主义探讨中医认识的思想论文_吴建军

吴建军

甘肃中医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中医学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有不同的组成部分组成,各个组成部分整体上是不可分割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作用。整体观念是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在整个中医的理论发展进程中并没有明确提出,但是中医思想体系无时无刻不体现着这种整体观念,这种整体主义从心理学上属于格式塔心理学,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中医认识思想做一探讨。

【关键词】整体主义;心理学;中医思想

【中图分类号】R19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08-0521-02

从文字有记载开始,整体主义的思想最早应该是在先秦文化中得以体现。从春秋战国开始,各民族人民生活在中央国家的地域之中,虽然战乱、疾病、饥饿等因素困扰着人们,但在物质以外的层面上,人们自以为生活在“中央之国”,认为中华民族是整个地球大陆上拥有最高智慧、最高文明的民族,也就是说在这些方面体现了一种“普世”的思想。这种思想直到与西方文明发生了冲突而产生了新的认识[1]。中医基础理论认为人是由“五脏”及“六腑”所组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们之间通过“阴阳”以及“五行”的体系通过“相生、相克”而变化。中医整体观的思想体现人与自然社会是统一的,人体作为一个整体不仅是由各个组织和系统的一个简单的组合,他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协调的一个系统。那么说人体不仅仅是客观存在的一个有完整功能的生物,而且也是一个完整的社会、历史、环境的产物,人既不能够脱离环境也不能够脱离社会历史、文化等而单独存在,应该包括人体的健康都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1现代医学的研究方法促使我们思考中医整体思想

中医的滞后源于其理论基础。传统中医在研究方法上,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采用望、闻、问、切四诊的方法研究人体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通过使用中药、针灸、推拿、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最终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认识世界的研究方法使其理论没法解释如脉诊等诊断治疗过程中形成的实践体系。中医认识主要通过直观的属性去人为确定复杂的人体变化状态。在当时认识手段及认识工具水平较低,所以最终使中医理论基础具有先天的缺陷[2-3]。而临床流行病、医学统计以及循证医学等研究方法主要依据更加科学合理的科研设思路。当借助显微技术对细胞乃至细胞内结构能够进行清晰的观察我们对生物医学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高度。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使人们对生物医学的认识从细胞深入到分子水平,基因工程乃至人类基因组计划使人们对人类自身的认识实现了跨时代的飞跃。

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反思过去对中医药的研究历程,我们发现:虽然中药的化学单体或某些成分提取出来了,可中药的整体药效却降低或消失了,而提取纯化萃取的程度越高,其药物的治疗效果反而不太理想,我们所说的某种中药疗效的主要标志是其质量标准。在中药的色谱检测成分中某些成分并不总代表中药的质量;采用现代新方法如萃取等技术制成的复方制剂却达不到原始复方汤剂的那种预期的效果,最终使中药现代化的研究陷入了低水平、低重复、较少进展的困惑之中[4]。

著名物理学家海森堡指出:“我们所观察的不是自然本身,而是由我们用来探索问题的方法所揭示的自然”。在这里,“探索问题的方法”指的就是研究方法或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影响着所探索研究目标结果的真实性,从而影响着最终的研究方向。这种研究的思维方式对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先导作用[5]。中医学只是从宏观层而把握人体的人致状态从不关注其微观结构和机制,而现代医学(乃至整个现代科学)正是在对系统不断精细、不断深入的微观研究基础上向前发展,这就意味着中医学不能利用现代医学及相关学科的新成果,事实上,没有任何学科可以不吸收其他学科成果而独自封闭地发展。事实上从21世纪后期,中医学对自身思维方式的认识才逐步明确,从定性的角度来看是系统论的,从发展水平来看是朴素的,逐渐倾向于或尚未达到现代系统论思维方式的水平。中医学朴素的系统论思想,是对人的健康与疾病的系统特性和系统规律的认识和驾驭。

2整体观念的文化渊源及整体主义心理学哲学基础

中医学基础理论体系是经过人类不断地临床实践与思考,在中国哲学家的思想影响下逐步形成。中医整体的理论体系包含了朴素的哲学思想。譬如说该学科的本质之一就是对人体疾病或某种状态即“证型”的诊断和治疗。中医理论中最重要的就是“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同一疾病在不同时期,可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称之为“同病异治”;虽然是不同的疾病,如果诊断为相同的证型,就使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治疗,称之为“异病同治”。中医学这种只而向“证型”而忽略病因、病理的特性是医学区别于现代医学的重要本质[6];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自然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种事物之间总是存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而生命作为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必然要受到自然界其他事物的影响。哲学是在一定的地理、文化和经济背景下逐渐形成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大国,长久以来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主要依靠农业来维持,无论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时期,农业都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立国之本。而在当时的自然环境和生产条件下,农民只能靠天吃饭,农民必须熟悉太阳、月亮的运行规律和四季交替的自然变化才能适应自然的变迁,而不被自然界淘汰。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主要是通过个体逐渐适应社会环境和自然变化而影响个体,寒冷的时候加衣服,而热的时候脱衣服就是一个最简单而又最直接的例子。《生气通天论》中阐述:“四时阴阳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死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适”。这就明确指出了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类应该是在顺应自然环境变化的前提下活动,但中医从来就没有具体的解释为什么要这样,而将其归结为“阴阳五行”相作用的结果,这种解释是很笼统的。显然,在“当时的历史、自然条件下,这个问题的确是无法解释的。中医基础理论的教科书中表述,中医整体观念含有两方面的内容,①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②人与环境之间有密切的联系。综上所述,“整体观念”并非是和中医与生俱来的特定概念,它是为了与西医抗衡而选择的一个概念。它的出现具有一定的文化渊源和哲学基础。

我们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所展现的全貌来看,黑格尔前无古人地创造了一个在当时可以匹敌的天才体系。黑格尔从整体的、有序的、多层次的、历史的、逻辑的、从低级到高级的、从抽象到具体的系统描述了认识世界的理论方法。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中体现的哲学思想与中医药对人体的认识不谋而合。1912年格式塔心理学在德国兴起,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根据其原意也称为完形心理学,完形即整体的意思。德国心理学家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的相加。反对把心理现象分解为组成它的元素,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建立了完形心理学,或叫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基本特点是坚决反对元素分析方法,而强调认识的整体组织性。他们所反对的,只是那种把整体分成各个孤立部分,然后再用孤立部分说明整体的那种研究方法。

3从现代整体的观点理解中医认识的历史局限

从中医认识的过程来看,中医整体观是朴素的系统论。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对中医学是否具有科学性争论不休,现在看来,中医学不仅是科学的,而且具有一定的超科学性[7]。从中医理论的形成来看,中医整体观脱胎于古代哲学,因受到科学技术和认知水平限制,其思维方式带有原始、朴素、直觉和大胆猜测成分[8]。在历史的长河中,可以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与疾病斗争的历史,人们为了生存,不断的与疾病进行着斗争。在中医整体观形成的过程中,由于当时科学技术水平限制,其对人体这一系统的要素认识带有一定模糊性、不准确性,要素之间联系也有很大猜测特性,仅仅是凭临床经验和哲学思辨推测而来,因此,其结论具有不科学成分。近20年的中医临床及科学研究,使得中医学己被肢解为中药、针灸、养生保健、中医文化等各自传习运行的“体系”,搞中医的不通中药,搞针灸的不懂中医,搞中药,中医、中药、针灸都不重中医文化。中医理论体系被割裂,中医哲学思想中所蕴涵的核心价值被分解,最终将中医不断沦为门槛较低、不稳定、没有多少“科学性”与学术价值的医疗保健技能[9]。

中医整体观认识到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并将人体按不同层次划分不同系统。中医整体观十分可贵地将人体之间相互作用机制用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来概括,在2000多年临床实践中起到了积极指导作用。

4整体主义对中医思想及研究方法的影响

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中医现代化不可能由个别学术精英在思辨中完成,而只能在广大医学工作者的临床和科研实践中逐步完善。中医学是一种系统生命科学认知体系,同时也是一门将信息调控作为主要医疗手段的医学。中医学采用了系统论方法,将人体视为一个系统[10],中医发展经历了数千年历史的检验并且完善而形成,在现代社会仍然占有一席之地,我们不能不承认它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是科学的,对于人体宏观的把握它可能还走在了现代医学的前面,现代医学中“系统生物学”理论的提出进一步验证了中医的超前性。重建人体的平衡能力是医学的最终目标。目前我们认识到社会、心理、精神因素对于人类健康的影响,现代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式转变。在中医药的研究中,既要体现“天人合一”的整体主义观念,也要按照现代医学模式通过各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和成果来研究中医学,加强中医与科学技术的结合,做到从本质上去开展中医药和临床诊断规律的量化研究,结合循证医学等现代研究手段探索出博大精中医科学的理论思路和诊断技术仍然是我们值得思考并且实践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5:247

[2]焦志礼.论当代中医学术发展之困惑[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4(5):283285

[3]张玲,王象礼.试论医哲不分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J].山西中医,2003,19(3):12

[4]张继勇,王庆国,王钊.系统生物学与中药现代化[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22):17251727

[5]祝士钠.中西医学差异与交融[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1

[6]张有和.状态医学是个独立的临床医学体系——兼论中医现代化与中西医结合.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0,20(9):3334

[7]王元钊.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对中医学的启示.辽宁中医杂志,2006,33(5)548550

[8]黄俊卿,马陆军,邱启霞.简谈中医学的朴素系统论思想[J].河南中医,1999,l5(5):17

[9]黄建银.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提升我国软实力[M].中国当代医药,2009,11:23

[10]刘桂荣.整体观、系统论与中医现代化浅探[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0,2(3):11

论文作者:吴建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3年8月第23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1

标签:;  ;  ;  ;  ;  ;  ;  ;  

从整体主义探讨中医认识的思想论文_吴建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