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西巿矿业总医院医疗集团东海医院 158175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诊内科治疗不同入院时间突发性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突发性脑出血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发病时间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15min作为观察组,>15min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脑出血量、MEWS评分、临床治疗效果及死亡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脑出血量及MEW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抢救时间是决定突发性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及时、科学、合理的急诊内科院外、院内抢救治疗对于提高突发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急诊内科;突发性;脑出血;临床效果观察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生活压力的增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突发性脑出血作为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具有发病迅速、恶化快、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等特点[1]。该病严重的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如何合理有效的进行突发性脑出血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研究发现,该病多是由于患者的颅内血压骤升,进而造成小动脉破裂所导致的,及时、有效的临床急救对于突发性脑出血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笔者分别对不同发病时间的患者进行了急诊内科治疗的相关研究,同时进行了比较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突发性脑出血患者90例,年龄37~62岁,平均年龄47.9±5.7岁,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28例。90例患者按照发病时间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发病时间≤15min的4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发病时间>15min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
1.2.1 临床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治疗,即① 院前急救:患者在发病后未被搬动,医护人员在15min内赶到现场,并对患者进行抢救,保持患者的呼吸通畅,改善颅内缺氧情况,必要时给予患者甘露醇降低患者的颅内压,保持患者的血压控制在稳定范围内,避免患者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同时及时将患者送至医院进行继续治疗;② 院内急救 患者入院后,立即送往CT室对患者的颅脑进行扫描,明确患者颅内出血部位及出血量[2],然后对患者的心电图和生命体征进行检测,详细记录患者的呼吸、体温、血压、脉搏、意识和通孔,同时快速询问患者家属患者的既往病史和大病情况,依据改良早期预警(MEWS)标准对患者的疾病状况进行评分[3],若患者出现深度昏迷,使用头部冰帽,降低患者脑部的代谢活动,减轻脑水肿症状;对于出现小面积出血的患者,及时给予止血药物;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对未出现晚期脑疝和无凝血机制障碍的患者,可依据血肿部位、大小和深浅,在CT下进行微孔穿刺引流术进行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 临床观察指标 分别以组患者脑出血量、改良MEWS评分、临床治疗效果及死亡情况作为观察指标。临床疗效评价,痊愈:患者经入院治疗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症状安全消失,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显效:患者经入院治疗后,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血压恢复至发病前的水平;有效:患者经入院治疗后,高血压性脑出血症状较前有所缓解,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血压恢复至发作时的75%;无效:患者入院后,病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血压仍然无法得到控制,或患者医治无效出现死亡。有效率=(痊愈患者数+显效患者数+有效患者数)/总患者数×100%。
1.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软件包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非等级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进行秩和检验,α=0.05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出血量和改良MEWS评分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量及改良MEWS评分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及改良MEW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出血量及MEWS评分的比较结果见表2。
2.2 临床治疗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的比较结果见表3。
2.3 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发现,观察组患者中3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6.67%,对照组患者中8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7.78%,Χ2检验结果为:Χ2=5.531,P=0.019,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一般情况下发病较为突然、病情进展迅速、病情较重,其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患者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及时、有效的临床急救对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和转归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4]。本次临床研究通过比较不同发病时间患者的治疗效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和改良MEW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说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疾病发展的严重程度和颅内出血量在一定范围内与患者发病到接受治疗的时间呈正相关,即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距离发病越短,颅内出血量越少,MEWS评分越低;再者,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说明越早接受治疗,患者的病情越能的得到有效控制,进而提高治疗效果;同时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进一步说明了急诊救治时效性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重要性。
总之,抢救时间是决定突发性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及时、科学、合理的急诊内科院外、院内抢救治疗对于提高突发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琳, 董亚茹, 杨震.急性多灶性脑出血52 例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 2010, 39(11):1500-1501.
[2]龙勇,曾俊锋,江乾,等.急诊救治突发性脑出血的临床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2):4775-4777.
[3]李燕.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8):126-127.
[4]陈津辉.急诊救治突发性脑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172-174.
论文作者:贾宪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0
标签:患者论文; 脑出血论文; 突发性论文; 急诊论文; 两组论文; 治疗效果论文; 对照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