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干部病房 邮编:130021
摘要:目的:分析人文关怀在老年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66例老年手术患者分为接受围手术期护理的对照组及于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的观察组各33例,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护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手术患者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可显著改善其负性心理状态,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人文关怀;老年手术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
目前国际上将65周岁以上定义为老年人,而我国则将60周岁以上公民称之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群机体功能不断衰退,患病几率随之提高[1]。手术是目前老年患者常用的治疗手段,但由于该治疗方案属于有创治疗范畴,出于对疗效以及预后的担忧,负性心理尤为明显,继而影响临床工作的树立开展。人文关怀是指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简而言之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2]。将人文关怀应用于老年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无疑能够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鉴于此,本次研究围绕人文关怀在老年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66例老年手术患者分为接受围手术期护理的对照组及于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的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65岁~84岁,平均年龄(77.27±1.13)岁;病程类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14例、骨折19例;病程时间0.5h~8年,平均病程(3.84±0.11)年。观察组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64岁~84岁,平均年龄(77.30±1.10)岁;病程类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12例、骨折21例;病程时间1h~8年,平均病程(3.82±0.10)年。纳入标准:(1)年龄≥60周岁者;(2)无手术治疗禁忌者。排除标准:(1)多器官功能衰竭者;(2)昏迷者或依从性差,无法配合临床护理工作者;(3)患者和(或)家属未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老年手术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可分组比对。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围手术期护理,包括:(1)术前护理。科学评估老年手术患者各指标及手术耐受性,常规术前胃肠道准备,心理指导、健康宣教。(2)术后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指标、意识状态、病情变化,切口有无渗血、引流管运行状态、引流液(量、色泽)、术后反应(疼痛、发热等)并遵医嘱予以对症处理。胃肠功能恢复后于指导下进食,早期开展康复锻炼。
观察组于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具体内容如下:(1)术前人文护理。在手术前积极与患者及家属展开沟通交流,将手术方案、实施步骤、术后可能存在的意外情形以及预期取得的预后等内容明确告知,促使二者形成良好的思想认知,维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向老年手术患者家属强调源自于家庭关怀的重要性,使其能够投入更多时间与精力照护患者,提高后者社会支持度及临床依从性。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室内温度、湿度、光线以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确保其身心处于最适宜状态。(2)术后人文护理。待老年手术患者苏醒后及时将手术结果告知,消除其对于手术治疗效果的担忧。在送回普通病房后主动询问其主观感受并利用通俗易懂语言解释各种术后反应的成因以及处置措施。病房内可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相声或小品来分散患者注意力,减低麻醉药物消退后出现的不适感,对于疼痛剧烈者及时予以术后镇痛处理,提高机体舒适度。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为其制定个性化食谱以及康复锻炼方案,全程陪伴患者以促使其感受到临床浓厚的人文关怀。
1.3 观察指标
选取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为观察指标,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测定,分数越高焦虑/抑郁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以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护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表 两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比较( ±s,分)
3 讨论
手术不仅会对老年患者机体造成损伤,亦会引发不同程度的负性心理,尤其是老年患者受教育水平较低,缺乏足够的认知之下势必会进一步加重此种不良情形,形成不配合或拒绝接受临床护理的局面,所以在护理工作中必须充分注重缓解老年手术患者的负性心理。人文关怀又被称之为人性关怀、关怀照护,是指基于人道主义精神对患者生命和健康、权力与需求、人格和尊严的真诚关怀与照护,除了基础的诊疗服务外,从精神、文化、情感等方面着手以满足其身心健康需求,凸显出了对患者生命与身心健康的关爱[3]。将人文关怀应用于老年手术患者护理工作中无疑能够进一步消除其负性心理,为临床取得理想效果提供保障,势必会成为今后临床护理工作的主流发展趋势。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护理后各指标数值均明显下降,但应用人文关怀的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围手术期护理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结果表明,在老年手术患者护理中人文关怀取得的效果更佳,更具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老年手术患者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可显著改善其负性心理状态,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艳.人文关怀对老年白内障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7,11(11):125-126.
[2]杨敏.护理人文关怀在老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30):184-185.
[3]李友仙.分析人文关怀在腹腔镜外科护理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04):228.
论文作者:第一作者:刘晓红 通讯作者:王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上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1
标签: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老年论文; 人文论文; 评分论文; 病程论文; 术后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上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