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丰县环境保护局 江西省 341600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水资源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污染问题,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长久以来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如何保护现有的水资源并合理利用是我们研究的重要内容,而水环境监测正是这些研究管理工作的基础。通过对我国水环境检测现状的分析,提出合理控制水环境监测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水环境监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水环境监测能力水平的高低,监测行为、监测管理的规范化程度、监测数据的全面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政府科学决策、执法监督和依法行政的水平,关系到政府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环境监测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环境监测工作的技术关键和管理实验室的有效方法。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就是在水环境监测中运用质量控制措施,把监测分析误差控制在允许的限度内,保证监测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使分析数据在给定的置信水平内,达到所要求的质量,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1.质量控制的目的
水环境监测的意义在于以水体的环境作为监测对象,通过综合运用化学、物理等方法对水中污染物和污染物的组成部分进行监测及分析。因此能够确保水环境监测过程中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真实性至关重要。所以加强实验室的内部管理,建立完善体系成为了水环境监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时也成为了水环境监测整个过程的重中之重。它能将监测的误差控制在一定的许可范围内,其目的在于确保水环境监测过程中数据的科学和准确,能够为政府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从而改善环境。
2.质量控制的意义
做为环境监测的一部分,水环境监测是不可或缺的。而在环境治理,监测先行的大方向下,水环境监测的结果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通过监测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水环境是否污染的结论。甚至可以迅速的判断出污染源的分布情况和接下来的漫延趋势。为保护环境争分夺秒的同时,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因此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就显得格外的重要。能够对水环境监测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不仅是对党和国家负责,更加体现了监测先行的重大意义。
3.水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
3.1水环境监测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水环境监测领域尚没有一个专门的质量控制方面的明确细则,水环境监测法律体系不健全,相关监测机构人员的行为缺位越位现象屡见不鲜,相关的监测工作放任自流、职责不明。
3.2缺乏统一管理的完善的水环境监测网。
各地区各部门的水环境监测网存在严重的重复建设,但是责任不明、效率低下现象,加重了各级财政负担,造成资源浪费。水环境监测是一项涉及多环节、技术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对于最后的监测结果和质量控制非常重要。
4 水环境监测工作中的质量控制
4. 1 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中的事前控制
也称为预先控制,作为水环境监测工作的起点和开始,是在监测之前进行的预防性控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具体包括: 人员能力和素质的考察与评估,监测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理论、基础操作、计量知识和误差理论等方面的考试合格后,才能持证上岗; 仪器设备筹备,必须有专业人员对仪器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以保证设备的完好率和准确度; 工作环境改善,确保实验室的检测设备、辅助设施、操作空间等条件满足监测工作的需要; 监测方法的选择,要尽量选择应用国家、行业发布的标准方法进行监测实验。
4. 2 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中的事中控制
也称为水环境监测的过程控制,即对实验室和监测现场所进行的控制。具体包括: 对水质监测点位置的设置,力求水样具有代表性、完整性并能全面正确地反映水环境质量及污染物的散布规律; 水质样品的实时采集,要严格按照《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的各项要求去采集水样等等。
4. 3 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中的事后控制
具体包括: 真实完整可靠的数据的记录和处理、内部监测、自检和自我完善质量控制体系、评价质量控制体系的适应性等等。
5.质量监测控制应注意的问题
5.1建立健全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
对于水环境监测质量而言,其控制体系的建立,是整个水环境监测质量工作是否能够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相应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的水环境监测质量体系,使水环境监测及保护工作实现有法可依。对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进行充分应用,对环境监测网进行大力完善,对人员任务进行明确,实现责任在人、权责明确、协调配合。
5.2加强人员队伍素质建设
在水环境监测过程中,实验室水平高低,主要取决于人员素质水平,为了使水环境检测质量得到控制,要重视对人员的培训,使人员素质得到不断提升。①为实验室配备有资格的专业人员,从而保障监测项目具有较高的准确性。②为各类专业人员提供保障,确保其能够适时接受技能培训,最终提升专业素养,充分适应工作需求。③针对各个专业人员而言,结合其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安排,将其安排在最合适的岗位上,在激励制度背景下,确保人员优势得到最大的发挥。
5.3基础环节不容忽视
保证实验室的设施、测试场所以及能源、采光、通风等方面都满足监测工作的实际需求,保证环境条件中的监测结果的有效性、测量准确度、稳定性,确保为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保证监测仪器正常运转。仪器设备是保证水环境监测工作开展的必要手段。确保实验中的用水、试剂的纯度和效能。如质量堪忧,不能满足实验要求,或使用、保管不当,会直接影响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5.4做好后期综合评价工作。
这是最终环节,注重以综合技术为手段,重点要完成数据向水环境质量定性结论的转变。高层次的信息加工、分析有力的体现了一个监测机构的综合水平。
6.总结
随着我国水体环境日益恶化,相关治理工作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为了提高治理效率,水环境监测部门必须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提高监测人员的水平和责任心,增大科研力度,寻找更加简便快捷的水体分析方法,这样才能够保障水环境监测质量,为水污染治理和保护水资源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康红. 我国水环境监测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 科技创新导报,2012,7(32):121.
[2] 侯剑英. 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J]. 山西水利,2007,23(1):55-56,58.
[3]林涛,周洪春.营口农村地区河流水环境监测分析[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2,6(12):60-63.
[4]王晓艺.福建省水环境监测工作现状与发展.水环境,2007(5).
[5]石玉峰,钟秀.切实加强水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水利技术监督,2005(5).
论文作者:周洁,黄振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6
标签:水环境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工作论文; 质量论文; 实验室论文; 数据论文; 环境监测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