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区中心医院 402260
摘要:目的:探讨疼痛评估护理模式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中的开展作用。方法:在医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诊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选取108例,按护理模式不同分组:将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者设为对照组(n=54),将采取疼痛评估护理模式者设为研究组(n=54),就2组患者疼痛程度以及主观护理体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研究组主观护理体验优良率(100.00%)高于对照组(88.89%)(c2=4.412,P=0.036);②研究组平均疼痛VAS评分(2.96±0.15)分,低于对照组的(5.12±0.75)分(t=20.753,P=0.000)。结论:疼痛评估护理模式开展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中效果肯定,在有效镇痛的同时,予以良好主观护理体验。
关键词:疼痛评估护理模式;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规护理模式;疼痛;主观护理体验
蛛网膜下腔出血属于脑卒中,以疼痛为主要主观症状,应实施专业疼痛护理,以改善病人护理体验。近期,我院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中引入了疼痛评估模式,在镇痛、提高护理质量方面取得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纳入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08例,纳入时间: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1)纳入标准:①经头颅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急诊入院;②病人意识清晰,可听从指令完成护理行为;(2)排除标准:①非首次发病;②检查数据或者病历资料有缺陷;③因其他疾病感觉疼痛者。
将上述108例样本按护理模式不同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各54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男28例,女26例;年龄为31~65岁,平均年龄为(41.67±6.31)岁;研究组应用疼痛评估护理:男27例,女27例;年龄为32~65岁,平均年龄为(41.99±6.26)岁;两组资料均保持了同质性(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按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常规流程,提供查体、病情评估、对症治疗、健康教育等。
研究组:以上述护理操作为基础,同时提供疼痛评估护理,操作如下:
(1)疼痛评估。①入院时评估。参考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疼痛分级法,评估新入院病人的疼痛程度,观察、记录评估结果,告知临床医师;同时,对患者进行全面身体评估,包括脉搏、瞳孔、意识状态、血压和体温等,评估其头痛性质与位置,分析其头痛病因;②住院时评估:对于入院时疼痛分级在2级及以上者,每日上午九点钟和下午三点钟进行连续疼痛评估,评估时间持续2d。疼痛分级在1级及以下者,下午三点钟进行疼痛评估,直至患者疼痛消失出院。③给药时评估。在患者口服用药1h、肌注或者皮下给药半小时、静脉给药一刻钟后进行疼痛评估,记录其疼痛程度。
(2)疼痛护理。疼痛分级在1级及以下者,应用非药物止痛法,包括松弛止痛、转移止痛等。疼痛分级在2级及以上者,应及时同临床医师沟通,并遵医嘱应用镇痛药物;
(3)心理护理。因大部分病人头痛难忍,普遍存在烦躁、焦虑、不安等负性情绪,影响护理和治疗依从性;护理人员应注意加强同患者之间的沟通,予以同情和理解,并展开健康知识宣教,增进其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相关知识的认知,为其详细介绍头痛原因,减轻其心理负担,改善遵医行为。
1.3观察指标
(1)在病人出院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其当时主观疼痛感,而评分方法为:主诉无痛者为0分,轻度疼痛者评分范围是1~3分,中度疼痛为4~6分,重度疼痛7~9分,剧痛10分。
(2)自拟主观护理体验调查问卷,了解患者对服务态度、生理状态、心理状态、技能操作、问题解决情况等的主观护理体验,单项评分分级为优、良、差,全部选优为优,任意一项选差为差,未选差而任意一项选良为良。主观护理体验优良率=(优+良)/总人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SPSS20.0统计学软件。无序分类资料进行c2检验,数值变量资料实行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差异
研究组平均疼痛VAS评分是(2.96±0.15)分,对照组平均疼痛VAS评分是(5.12±0.7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53,P=0.000)。
2.2 两组患者主观护理体验差异
研究组主观护理体验优良率(100.00%)高于对照组(88.89%)(P<0.05),详见表1.
3.讨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属于脑卒中常见类型,指的是脑组织表面血管破裂或者脑实质出血,且流入蛛网膜下腔而引起的脑卒中疾病,发生率较高[1]。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高达5~10%,可发生于任意年龄段,尤其好发于青壮年,本病发生机制复杂,考虑和患者自身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动脉瘤等相关,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引起了医学界重视[2~3]。
本病以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加重患者心理、生理方面的不适感,对疾病康复十分不利,要求强化疼痛护理干预,但在常规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对此重视程度不足[4~5]。疼痛评估护理属于新兴的一种护理模式,强调护理期间全面评估病人疼痛状态,予以针对性的疼痛护理,从而实现良好镇痛的目标。笔者在本次疼痛评估护理中,主要对患者入院时、住院时和给药后的疼痛感进行评估,予以针对性护理,同时辅助以心理护理,有效减轻患者身心不适感,从而获得良好主观护理体验:研究组平均疼痛VAS评分较低,而主观护理体验优良率高达100.00%,即证明了这一点。
综上: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疼痛评估护理,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 曹卓,郑秉杰.持续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8,34(17):2968-2970.
[2] 陶剑芳,薛花,贾小梅,等.整体疼痛评估量表在老年慢性疼痛护理的应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7,24(2):181-183.
[3] 胡强,俞文华,陈高,等.HIF-1α介导上调BNIP3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皮层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机制[J].浙江医学,2017,39(14):1170-1174.
[4] 李彩霞,王世东.加速康复理念和疼痛管理在行胆囊癌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估[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9,28(02):121-126.
[5] 高雅杰.基于多元化康复模式的护理干预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8,40(1):152-156.
论文作者:童瑶,刘念,刘会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7
标签:疼痛论文; 蛛网膜论文; 患者论文; 主观论文; 模式论文; 对照组论文; 评分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