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鲁册

(弥渡县人民医院外二科 云南大理州 675600)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6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n=38)与对照组(n=38)。对照组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优良率更高,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安全、有效,具有手术时间段、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传统内固定术;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3-0173-02

股骨转子间骨折为一种骨科常见骨折类型,多发于老年群体,主要是因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临床症状为转子区疼痛、肿胀、淤血斑、压痛、下肢活动受限等,同时伴有下肢外旋畸形明显,轴向叩击痛及下肢短缩[1]。以往,临床对此类骨折常行DHS内固定术治疗,但由于老年患者骨质疏松症状较为严重,易出现内固定失败现象。因此,寻找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术式意义重大。本研究观察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6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n=38)与对照组(n=38)。研究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72~92岁,平均年龄(81.2±6.5)岁;自受伤到手术时间2~7d,平均时间(4.6±1.2)d;受伤原因:交通事故14例,意外摔伤24例。对照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73~94岁,平均年龄(81.8±6.2)岁;自受伤到手术时间2~8d,平均时间(4.3±1.8)d;受伤原因:交通事故12例,意外摔伤26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DHS内固定术治疗: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在全麻后,在X线机监测下实施闭合复位,对股外侧大转子顶部位置向远端作一12cm左右的切口,充分暴露股骨大转子下缘肌和股外侧肌,认真查看骨折移位与骨质缺损具体情况,并直视复位,完成后向股骨颈内置入加压螺钉导针,之后放置好加压螺钉和侧方钢板,并用皮质骨螺钉对钢板与股骨干实施固定处理,最后在加压螺钉上附加抗旋转螺钉,关闭切口,术毕。研究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指导患者取侧卧位,在全麻后,对髋关节后外侧进行手术切口,在逐层切开并充分暴露髋关节后,屈膝并将髋关节内旋,将梨状肌充分暴露后,将关节囊以T型切开,同时将股骨颈彻底锯断并扩髓,从小到大直至骨皮质内面,使用骨水泥进行填充并妥善安放股骨假体柄,使用捆扎带将大转子与小转子进行固定,最后认真检查下肢长度与关节的活动度,修补梨状肌并冲洗创面,术毕。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①临床疗效:手术3个月后,应用Harris评分表对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定,评分范围为0~100分,其中评分≥90分为优,评分为80~89分为良,评分70~79分为可,评分<70分为差,治疗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②并发症:尿路感染、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计量数据用(x-±s)表示,以t检验;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研究组治疗优良率为94.7%(36/38),较对照组78.9%(30/38)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x-±s)

2.3 并发症

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3%(2/38),较对照组23.7%(9/38)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讨论

由于高龄老人存在骨质疏松、机体功能退化以及反应能力与协调能力差等现象,常会因摔倒导致股骨转子间骨折,虽不会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加重患者的基础疾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2]。目前,临床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主张手术治疗,常用术式包括DHS内固定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以及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等,其中DHS内固定术虽具有一定治疗效果,但因高龄患者存在骨质疏松症状,常造成内固定失败,同时术后极易出现废用性肌肉萎缩与关节功能性障碍等不良后果,严重影响预后。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时,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同时可缩短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防止患者骨折畸形愈合甚至不愈合等不良情况的出现,从而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从外,由于高龄患者的活动量较少,因此假体的使用寿命相对更长,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术后返修情况的发生[3]。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优点颇多,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主要是由于患者存在骨质疏松症造成,很多患者均存在骨折移位、粉碎现象,因此在手术操作中需尽可能地复位骨折,并使用捆扎带进行固定处理,最大限度地避免假体下沉,从而恢复股骨间的解剖关系,有效促进骨折愈合[4]。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优良率更高,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提示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安全、有效,具有手术时间段、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程延,韩斌,全健.内固定与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观察[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7,14(1):77-78.

[2]丁海蛟,高燕,温鑫鑫,等.长柄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17,45(7):674-675,680.

[3]汪礼军,杨秀江,刘剑,等.两种术式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J].重庆医学,2017,46(1):117-119.

[4]孟祥启,王明绪,李南,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30):83-86.

论文作者:鲁册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9

标签:;  ;  ;  ;  ;  ;  ;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鲁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