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治疗肺心病心衰患者便秘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朱荣惠,顾婷婷,夏玉东,顾月星,徐平,周会玲,王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盐城市中医院 江苏 盐城 224000)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特色疗法(中药穴位贴敷+揿针埋针)对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便秘症状的改善情况及临床安全性。方法:选取合并有便秘症状的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69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自制中药贴敷神阙穴+揿针埋针于双侧天枢穴进行治疗,对照组口服比沙可啶肠溶片5mg每晚一片,疗程3天,观察1周内两组患者便秘改善情况及临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4%和84.7%,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及痊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在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对照组发生腹泻8例,而治疗组无腹泻发生。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揿针埋针是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便秘的有效措施,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中药穴位贴敷;揿针埋针;便秘;肺心病心力衰竭

【中图分类号】R2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7-0208-0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月在盐城市中医院心内科、肺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84例和对照组8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实际住院日均经分析无统计学差异。

1.2 纳入标准

所有入选病例诊断均参照第三次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内科学》第七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内科学》第五版、《内科疾病诊断标准》第二版、《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2],同时符合上述标准的肺心病便秘诊断,年龄50-90岁,并排除合并有肛肠疾病及严重脏器功能损伤,依从性良好。本研究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经本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进行相应的饮食、运动指导及心理疏导,对照组口服比沙可啶肠溶片(中国药科大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880043)口服,每日1次,每次5mg;治疗组使用中医外治法,即自行调制中药贴敷“神阙穴”(脐中),配合揿针(清铃?SeirinPyonex Needles揿针,国械注进20162271259,针具规格型号0.2mm×1.2mm)埋针双侧“天枢穴”(脐旁开二寸,左右各一),每日按揉两侧天枢穴3次,每次10分钟,按揉强度以埋针处有酸胀感为宜。连续3天为1疗程。自治疗之日起持续观察1周,并完善“肺心病患者便秘症相关调查表”,该调查表包括一般资料、排便情况、肝肾功能、腹泻发生情况等。

贴敷中药组成及操作:大黄2g、肉苁蓉4g、厚朴2g、枳实2g,将药材研磨,加入鲜姜汁5ml,调制成软膏状,置入6*6cm的空心贴内。将患者神阙穴及周边皮肤用酒精棉片充分消毒后敷贴中药,每日1次,每次持续4~6小时。

1.4 效果观察

1.4.1 观察指标 根据《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相关的便秘症状,选择观察:排便时间、排便周期、肝肾功能、有无腹泻等指标以对比评价中医新方法的临床疗效。

1.4.2 疗效评判标准 参考《慢性便秘的定义和流行病学》的便秘定义,即排便次数少于3次∕周,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便秘疗效判定标准;

①痊愈:1疗程内第1天排便,观察周期(1周)内排便1~2d一行,大便质软,排出通畅,排便恢复至正常水平。②显效:1疗程内第2天排便,观察周期(1周)内排便1~2d一行,排出通畅。③有效:除外“痊愈、显效”范围,观察周期(1周)内达到3次及以上排便次数。④无效:便秘及其它症状均无改善。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及痊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腹泻的发生率对照组显著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临床安全性

治疗前两组间数据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前后组内数据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见表2。

3.讨论

肺心病心力衰竭有一系列临床表现,其中便秘是贯穿整个病程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在不加重患者口服药负担的基础上,如何有效解决另患者难以启齿的便秘问题,成为临床医护共同关注的新话题,本研究立足于中医经典理论“肺与大肠相表里”,探求中医药新方法解决肺心病心衰患者临床常见的便秘症状。

结合肺心病心力衰竭临床研究[4-6],我院“曾学文名老中医工作室”提出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便秘症状的中医新方法。本研究采用“神阙穴”中药穴位贴敷+撳针埋针于双侧“天枢穴”治疗便秘,其中自制中药配方以大黄逐瘀散结,肉苁蓉温润肾阳,厚朴健脾化湿、行气通便,枳实破气消积,攻补兼施;选双侧天枢穴,为足阳明胃经穴、腹部要穴、大肠之募穴,阳明大肠之经气聚集于腹部之处,有疏润肠腑,理气行滞,消食之功。

本研究表明,中医特色(即中药穴位贴敷+撳针埋针)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便秘,疗效显著,中医特色新方法安全可靠。然而对于本研究提及的新方法起效的临床机制及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组.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J].胃肠病学,2013.18(10):605-612.

[2]国家中医管理局医政司.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131-133.

[4]顾婷婷,顾月星,蔡元培,宋俊,张桂才,江淑,周海棠.肺福康丸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医证候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7,23(12):63-65.

[5]顾婷婷,顾月星,蔡元培,宋俊,张桂才,周海棠,江淑.肺福康丸治疗肺心病中医证候及演变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7,9(02):18-20.

[6]顾婷婷,顾月星.肺福康丸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112例临床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6,28(04):518-520.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开放课题资助[supported by Project of 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Ba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Jiangsu Province,China] JD201819“肺福康丸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临床机制研究”

论文作者:朱荣惠,顾婷婷,夏玉东,顾月星,徐平,周会玲,王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8

标签:;  ;  ;  ;  ;  ;  ;  ;  

中医特色治疗肺心病心衰患者便秘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朱荣惠,顾婷婷,夏玉东,顾月星,徐平,周会玲,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