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距中的哲学_哲学论文

差距中的哲学_哲学论文

处在夹缝中的哲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夹缝论文,哲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00(2002)01-0001-09

一、科学与人文的弥合剂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曾讲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与艺术发展的不 平衡关系。这种论断对我们理解当今经济发展与哲学的关系也很有启发。

一方面,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哲学思维的发展。正如恩格斯说的:“在 从笛卡儿到黑格尔和从霍布斯到费尔巴哈这一长时期内,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 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思维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 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第226页。)可另一方面,由于大工业和市场经济的利益导向,又会给哲学的 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在当今世界,即使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与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对科技的需求相比而 言,哲学是冷落的。当然,在资产阶级作为市民等级刚刚出现在历史舞台时,作为文艺 复兴的旗手,它需要哲学。在它取得统治的一段时期内,也相继出现过不少哲学大家。 从培根、洛克、笛卡尔、斯宾诺莎,到法国的百科全书派,以至德国的那些哲学大师, 诸如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都是一些名传千古智慧超群的人物。的确,资产阶 级革命不但创造了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还要多、还要大的生产力,而且在文化方面 也贡献了不少顶尖人物,包括许多著名哲学家。工业生产与科学技术对哲学的推动作用 是显著的、卓有成效的。

可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它的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日益发达,物质生产和 精神生产的不平衡越来越强化,科技和人文的矛盾十分突出。这并不难理解。它是以哲 学形态表现的工业社会对物质需求的强化和对精神需求的弱化,追求高消费的必然结果 。

哲学家们倡导回到现实的世界,回到生活世界。这当然是对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贯 主张哲学应该从天上降到人间。这个人间应该是现实的社会,人应该是现实的人。可是 在当代西方哲学的某些哲学家那里,这个现实世界并不是真正的现实世界,而是哲学家 眼中的没有本质、没有规律、没有深度的荒唐的平面世界。理性被蔑视,理想被嘲笑, 社会自身被放在人之外。只有人,一般的人成为哲学的主题,个人成为哲学的核心。人 的欲望,个性,苦闷,烦恼,即个人的生存状态和体验是哲学应该回到的真实世界。这 样的回归与以往专注理性,理念,规律,一般,忽视感性的东西相比,存在某种合理的 东西,可没有本质的现象,没有一般的个别,没有抽象的具体,又是一种倒退。哲学重 视生存但只是重视个人的生存。离开社会和群体的生存,个人就不能生存。因此,当代 的某些哲学并不能给人以生存的理性和适用的智慧。

尽管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需要哲学,需要有哲学的解释和导航,可资本主义社会的市 场并不需要哲学,它需要的是高科技,是科技的不断更新和创新,以便打败竞争对手。 让哲学留给哲学家们争论吧,我们需要的是工业、商业,是利润,是竞争。这样,虽然 西方哲学也不断出现新的派别,出现新的哲学主张,但也就是几个人写几本书,和者寥 寥,在哲学圈子里热闹一阵子,然后无声无息很快被人们遗忘。哲学家始终走不出哲学 的圈子,为社会公众认同。他们只能在大学中或研究院以教书和写作为生。如果不甘寂 寞,或者为政府效力,作为国家的智囊;或者为资本效劳,变为经营理念的制造者和出 卖者。不管怎样说,比起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它的早期相比,在当代哲学显然很不景气 。在西方以哲学谋生同样是艰难的。莱·拉柯夫斯基在《形而上学的恐怖》中说,“切 勿在哲学上自寻苦恼;如果你不幸成为一位哲学家,那么你最好去寻一个更令人尊敬的 工作而成为一名护士,牧师,水管工或马戏团的小丑”。这可看成是西方哲学家对当代 西方社会哲学地位的一种“牢骚话”,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哲学在当代西方社会的现 实处境。

中国是哲学古国。它在二千多年以前就有非常发达的哲学思维,先秦诸子与古希腊那 些哲学家相比毫不逊色。这个传统也为中国共产党人所继承。毛泽东就不但是一个伟大 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卓越的书法家、诗人,而且是当代中国最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 。中国也是当代世界的哲学大国。没有任何国家有中国这么多哲学系和哲学专业,有这 么多的哲学工作者。除了哲学系的教师外,从中学到大学都有非专业的哲学课程,有许 多哲学教员。可我仍然要说,即使如此,我们的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处境是困难 的。我们遇到西方现代化工业化进程中同样的矛盾,即科技与人文的矛盾。

我们正处在现代化进程中。发展生产力是最重要的任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 想已深入人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择业的利益的导向,就业的难易,待遇的高低,必然 和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重理轻文、重科技轻人文的社会倾向。这是一个世界性的倾向,是 任何个人力量都无法改变的。我们不能怪学生怪家长,看不见的手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 。

可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来说 ,这种科技与人文的失衡和矛盾,虽然也带来不少负面作用,但对资本主义世界而言这 只是一种危害,而对我们这种社会主义国家而言则是一种危险,它关系到我们把中国建 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的问题,把我们的人民特别是青年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江泽民今年在北戴河的87重要讲话,强调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是国家综合国 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还提出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 技术四个同样重要的思想。这是党中央对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战略性的重大决策。可 是如果不解决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个重大决策的落实难度重重。

我们应该明确,我们国家有两种需要:一种是市场的需要,一种是国家的需要。它们 是不可分的,但又不能简单等同。符合市场经济的需要,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和其它事业 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而符合市场经济的需要一般说来也会符合国家的需要。可是这 两者也会存在矛盾。例如,在我们的教育和文化事业中,完全以市场需要为尺度,肯定 会自发地向科学技术倾斜,会使一些容易就业的热门专业爆满,而使哲学社会科学特别 是文史哲成为冷门。近年来哲学系的状况就是如此。

可是从国家和民族的需要看,哲学社会科学是绝不可缺少的。江泽民总书记讲的“两 个重要”,“四个同样”,就是站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高度讲的,不是站在市场需要的 角度讲的。别的不说,我们以哲学为例。(注:从市场需要角度说,可以说没有一个人 会因为缺少哲学而感到生活不便。)如果生活中,没有理发店、百货店,没有医生,没 有炊事员那是不行的;没有科技人员,没有会计,生产无法进行;没有律师,社会无法 正常运转。总之,凡是直接与生产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和学科,人们能直接感 受到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任何个人都不会因为社会没有哲学家而感到生活不便。可是 ,从深层次说,一个民族有没有哲学是大不一样的。日本的哲学家中江兆民在《一年有 半、续一年有半》中说:“哲学固然不一定有显著的功效可以让人看见或听见,也就是 说,哲学对于顺差和逆差,银根的松紧,工商业的发展与否等等,好像没有什么关系; 然而国家没有哲学,恰像客厅没有字画一样,不免降低了这个国家的品格和地位。康德 和笛卡尔实在是德法两国的荣耀,是两国客厅的字画,对于两国人民的品格和地位,自 然不是没有关系的。这既是一个无足轻重的问题,而又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问题。没有 哲学的人民,不论做什么事情,都没有深沉和远大的抱负,而不免流于浅薄。”(注: 中江兆民:《一年有半、续一年有半》,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16页。)把哲学比为 客厅中的字画当然不确切,失之不当,但后面的话可圈可点,非常深刻。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80年的光辉历程证明,没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 践的结合,没有马克思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就是不可能的 。从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对中国阶级状况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到《矛 盾论》《实践论》对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实践经验的哲学升华;从邓小平坚决支持实践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反对“两个凡是”,以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为旗帜的一系列关 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台到江泽民的“三个代表”学说的提 出及其在当代中国建党建国的伟大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都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这 个真理。

其实,不仅是对国家、对民族,对共产党,哲学的作用是无可取代的,对我们的人民 特别是知识分子,对我们的青年,人文素养特别是哲学素质同样是重要的。我们国家要 避免和减轻人文和科技的矛盾带来的危害,要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素质, 人文知识特别是哲学知识是不可缺少的。可是要使人们明白并痛切地感受到这一点,在 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以物质利益导向为最高原则的条件下,在就业、工资悬殊的条件下 ,是很不容易的。这需要国家的政策导向和必要的资助,以利于人文学科特别是哲学学 科的发展。当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精神生活的追求逐步超过对物质消 费的追求,人文学科肯定会改变目前的状况,也许哲学会重新占有过去的位置和光荣。 这需要很长的过程。我们不能消极等待,而应该逐步改变目前科技与人文分离和人们过 分向科技倾斜的观念。这对于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是有利的。恩格斯说,“一个民族 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尽管这句话耳熟能详,但在人 们思想中人文与科技如此倾斜时重温恩格斯这个教导别有深意。

事实上,在当今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矛盾中,真正能理解这种分歧的实质、危害, 找到弥合这种分歧的思想指导原则的是哲学。在当今,大声呼唤人文精神回归的是哲学 ,论证单纯发展科学技术而不看到它的可能的负效应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将会贻害子 孙的是哲学,只有从哲学高度才能深刻理解社会协调发展、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并重的 价值。人类和社会将会由于轻视哲学而受到报复。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什么和能做什么

至今为止还没有发现何种哲学学派能取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地位,也没有发现任何哲 学家能超出马克思恩格斯。虽然马克思主义哲学一百多年来不断遭到批判甚至镇压,它 仍然是当今的显学。在我们国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党提倡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 值观。虽然它在我们哲学教学和宣传中占主导地位,但争论仍然不少。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本质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而且是所 有哲学中比较系统化理论化的一种世界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再申明这一点。恩格 斯曾经说过,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这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世界观作为理论基础。马 克思和恩格斯在批评哥达纲领的一封信中,提出要反对把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世界观 带入党内,“要无条件地掌握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列宁在《关于无产阶级文化》一文 中强调,“现代历史的全部经验,特别是《共产党宣言》发表后半个世纪以来的世界各 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都无可辩驳地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才正确地反映了 革命无产阶级的利益、观点和文化。”斯大林也说过,“马克思主义不只是社会主义的 理论,而且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观”。

其实用着不引经据典,只要读读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世界物 质统一性的论述,关于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的论述,关于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关于必然 性、因果性等等的论述,我们大体上可以认定,马克思主义对世界的本质及其最基本的 规律有一个看法,这是关于世界而不是仅仅关于世界某一领域的看法。马克思主义哲学 不仅是世界观,而且像恩格斯说的,是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

世界观的科学性是很为一些人所垢病的,因为科学这个术语据说只能用于实证性的自 然科学,而世界观属于哲学无所谓科学不科学的问题,这是价值领域,只有看法、意见 、观点,而无真假对错的问题。如果我们承认世界观是对世界的看法,承认世界的确是 客观的实实在在的世界,而不是幻相、泡影、主观的表象、主体的依存系列,我们就得 承认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有真与不真的问题。如果根本不承认有个客观世界,当然不存在 世界观更谈不上世界观的真假对错。遗憾地说,这种不承认客观世界和世界观的真假问 题,本身就是一种世界观,一种不折不扣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当然,我们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这只是就其本质属性说的,是就马克思主义 与它力图认识和改造的世界的关系说的。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与世界不是简单的 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因为世界是个未完成的,不断地在人化过程中生成的客体。因此 要科学地揭示世界的本质,必须认识人在世界(自然与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认识实践 在创造现存世界中的作用,探索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途径和方法;由于社会是现 存世界的最重要部分,而人是社会的主体,对社会一般规律和人类解放问题的研究,自 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题中应有之义。没有历史唯物主义和对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类 解放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就是不完备的不彻底的,只能是旧唯物主义的翻版 。

哲学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世界观。可是并非所有哲学都自觉地意识到这一点,或者承 认这一点。事实上不少哲学学派以拒斥形而上学来反对哲学是世界观;或者专注于哲学 某一问题的研究,或者强调意志,强调生命,或者专注语言,或者专注于人,诸如此类 。而且更难说,所有哲学都是理论化的世界观。诗化的、寓言的、格言式的、随笔性的 表达方式多种多样,不少哲学家的思想是一种爆发性的灵感,并无系统。但无论怎样各 具特点,只要它是哲学,或者以哲学方式思考,它就不可能不或明或暗、或公开或隐蔽 对世界的存在表示自己的看法。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一些流派,否定世界的客观性,否定 主客二分,以主客不分、心物合一的生活世界取代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世界,以 人的存在否定人存在于世界之中并有受客观世界支配的一面。这实际上是以当代的方式 ,以拒斥本体论来表现它的唯心主义世界观。人生活于世界之中,人不能脱离人生活其 中的自然和社会。这就决定了任何哲学都不可能也无法绕开它所面对的世界。只不过它 可以假装看不见,可以存而不论,可以以各自遁词来表现对世界的蔑视。这是一种隐性 的世界观。它不直接研究世界而是突出世界的某一方面。但作为这种研究基本观点支撑 的仍然是以对世界客观性的基本态度为前提。一般总是存在于特殊之中。哲学中尤其如 此。只要世界不能超载,它就不可能没有世界观,尽管它不一定系统化理论化。由于总 的世界观的制约,尽管西方当代哲学在某些方面取得一定的成就,但背离唯物主义和非 理性主义成为它们的“致命伤”。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管什么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 万能的,任何哲学都不是万能的。各种不同的哲学各有其能。有的强调哲学是安身立命 之学;有的强调它的道德功能,看作人生境界的提升;有的强调哲学厘定概念的语言分 析功能;有的强调哲学就是发扬人的主体性功能;如此等等。可以说,不同的哲学由于 它的哲学的性质而对人具有不同的作用。不管这种作用是正面的或负面的,或正中有负 负中有正,反正不同的哲学,只要接受它信仰它就会对人发生不同的影响。这就是它的 功能。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或产生之后,还没有一种哲学像马克思主义哲学这 样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为目的,从而自觉地把自己的哲学锤炼成一种认识工具。有些 人不承认马克思是哲学家,不承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原因就在于他们头脑中的哲 学只能是思辨的概念体系,只能是说一些高深莫测晦涩难懂的名词术语。哲学家更应该 只在书房中创造体系。而马克思主义哲学背弃了这种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作为无产 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头脑”而产生的。它不能沉湎于思辨而无视客观实际;它不能构造 体系而无视现实问题;它不能只停留在哲学自身而无视实践。没有无产阶级和人类对现 存世界和社会改造的需要,就不会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恩格斯在《法学家的社会主义 》中说过,“只有当工人阶级不再带着有色的法学眼镜,而是如实地观察事物的时候, 它才能亲自彻底认清自己的生活状况。在这方面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帮助了工人阶级,他 证明:人们的一切法律、政治、哲学、宗教等等观念归根结蒂都是从他们的经济生活条 件、从他们的生产方式和产品交换方式中引导出来的。由此便产生了适合于无产阶级的 生活条件和斗争条件的世界观;和工人无财产相适应的只能是他们头脑中的无幻想。现 在这个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正在全球环行。”(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 出版社1965年版,第548页。)

哲学不同于道德,它不是提供人的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也不同于法律,更不是人人 必须遵守的具有强制性的行为条文。哲学是多种多样的,从各种角度各个方面提供智慧 或意见,可以接受,可以不接受。从这个意义说,哲学信仰是属于个人的事。这种哲学 观无疑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可是,如果不是单纯把哲学作为清谈的妙理,作为抚慰灵魂 的良药,作为解脱人生烦恼和痛苦的麻醉剂,而是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那 就会有一些非如此不可的仿佛具有强制性的规定。因为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是一种非 直接的有中介的行为。这种中介从实践角度说是生产工具,从最简单的石器到当今最先 进的自动化的生产工具;从认识角度说是思维工具。这种思维工具虽然属于主体,但从 它的内容来说必须与它所要认识和改造的对象相符合。从这个意义说,要想获得对世界 的正确认识和改造,思维具有某种强制性——这就是思维规律。这正是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力量,因为迄今为止和其它哲学相比,它提 供了一个对世界(包括自然和社会)认识和改造的具有原则性意义的理论和方法。

既然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理所当然的要面对并承认自己要认识和改造的包括社会 在内世界的客观实在性。不承认它的客观实在性,根本谈不上认识和改造的问题。对一 个只存在于自己头脑中或依存于自我的东西进行认识和改造纯粹是无聊的废话。马克思 和恩格斯当年曾经尖锐地嘲笑过强调自我意识的德国青年黑格尔派:工人们“非常痛苦 地感觉到存在和思维、意识和生活之间的差别。他们知道,财产、资本、金钱、雇佣劳 动以及诸如此类的东西远不是想象中的幻影,而是工人自我异化的十分实际、十分具体 的产物,因此也必须用实际的和具体的方式来消灭它们,以便使人不仅能在思维中、意 识中,而且也能在群众的存在中、生活中真正成其为人”(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66页。)。观察的客观性,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这些 人人耳熟能详的原则,无非是被一些人视为敞屣的世界的物质性和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 性原则的实际应用。旧唯物主义的错误不在于它的唯物主义而在于它的形而上学,在于 它不懂实践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全部人类的认识和实践的历史经验证明,坚持 唯物主义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唯物主义有各种各样的,而且决定认识正确性的因素 是多方面的),但违背唯物主义肯定是错误的。

要改造世界当然要通过各种实践形式。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是无可争辩的 。可实践同样要遵守辩证唯物主义原则。实践的主体性和客体性、相对性与绝对性、历 史的长期性与时代性等等,无不受辩证法律支配;而且实践不能离开唯物主义,不承认 自然界的客观性,不承认自然界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就必然严重破坏人与自 然的平衡关系。实践的负效应问题,所谓生态问题、所谓人的生存环境的恶化问题,完 全证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和方法的正确性。把当今环 境恶化归结为人对自然的改造,归结为科技的发展,归结为主客二分和破坏天人合一之 论的观点,避开了人应该改造自然否则就没有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避开了自然界 有自己的规律。自然对人的报复不是自然的报复,而是自然规律对人的惩罚,也可以说 是违背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惩罚。

唯物辩证法既是世界观又是思想方法。正因为它是世界自身的规律而不是人把辩证法 注入世界,因此从根本上说,辩证思维是以世界之道还治世界之身。从这个意义上说, 辩证思维同样具有强制性,即要正确思维就必须如此,而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只能导致 错误。思维必然要有思维规定和运用思维范畴的方式。尽管人们的思维过程在大脑里运 行,不像实验那样具有可观察性和可检验性,但从思维的结果中仍可以看到思维方法的 作用。恩格斯说过:“没有理论思维,的确无法使自然界中的两件事实联系起来,或者 洞察二者之间的既有的联系。”并且强调:“辩证法恰好是最重要的思维形式。”(注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0、284页。)全部人类的实 践史和认识史,特别是当代科学和实践的历史都证明了这一点。

唯物主义历史观对于人类对社会历史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同样具有理论意义和方法论意 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它,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世 界观。人们往往注重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理论价值而忽略了它的方法论价值。实际上每一 条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都同时是一种思维方法。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提供了我们考 察一个社会中社会意识之所以呈现多样性的方法。生产力归根结底是社会发展决定力量 的理论,提供了我们考察和判断一个社会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优劣与是否适合的方法 ;阶级斗争理论提供分析具有阶级性质的社会现象的方法;如此等等。恩格斯非常重视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意义。他反复强调,我们的历史观首先是进行研究工作的指南, 并不是按照黑格尔学派的方式构造体系的方法。他还警告说,如果把历史唯物主义当作 现成的公式来剪裁种种历史事实,“那末它就会转变为自己的对立物”。在社会科学和 社会问题的研究中,如何发挥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方法论作用,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 题。

当我们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决不是说它与提高人的思想境界、道德修养无 关。马克思主义哲学当然不是旧有意义上的道德哲学、人生哲学,不是追求个人的安身 立命之学,也不是指导人们如何闭门修养的学说,而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 。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中包含自身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判断。献身革命为无产阶级 和人类的利益不惜牺牲,是最高尚的道德;有利于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利于社会 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是判断一个政党和个人行为的价值尺度。这些都可以说是马克思主 义哲学世界观中应有之义。高尚道德境界和对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关系的正确处理,是 革命者革命品质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道德败坏、个人价值第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家”,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嘲弄。

我们可以做什么,这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范围问题。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有范围,可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可以没有范围,可以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用到任何领域 。马克思和恩格斯当年没有研究哲学领域中的价值问题,这不妨碍我们建立马克思主义 价值学;没有专门研究人生哲学问题,这并不妨碍我们建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哲学;其 它如马克思主义的伦理学、文化学、政治学、环境哲学,等等;也不妨碍我们接过当代 西方哲学提出的问题,诸如语言问题、意志问题、人的问题、人的非理性因素问题进行 研究。总之,凡是实践和认识的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都可以从哲学角度进行研究,这不 是越位,但研究必须是马克思主义的,即应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那种认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存在这个空白那个空白的观点,都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时的内容 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规定,与不同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的任务混为一谈的结 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围是有限的,它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本质的唯物辩证法 的把握,它的功能是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提供认识武器。它不是无所不包,也不可能 无所不包,当然会有所谓空白。而且可以说每个时代都会有空白,否则无需创造无需发 展。每个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都可以根据自己时代出现的问题不断扩充研究范围和 问题,或叫填补空白。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造性的一种表现。这样来研究马克思主义 哲学就不会千人一面。每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就会既具有个性又具有真理性和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原则性。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原理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都有待提高。我们的原理研究 领域有一些是国外已经争论已久的过时问题,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和编写还 停留在按照原著顺序叙述的水平上。这在开始阶段是必要的、不可避免的,但是,发展 到现在我们应该努力改变这种状况。

事实上,无论在马克思主义原理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都是有很多空白,都有很多 工作要做。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来说,几乎每一条原理都没有搞得很清楚,都 可以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学说,这是马克 思主义的最基本的理论,为什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它的根 据是什么,是如何实现的;为什么说,任何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 挥出来以前是不会灭亡的,而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 前决不会出现?这些原则如何解释当今社会的现实特别是落后国家的革命问题。如果我 们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规律的把握缺乏更深的理解,就会产生搞人民公社、搞“一大二 公”是符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要求,现在发展私有经济、发展个体经济也是符合这 个规律的悖论;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理解如果一般化,也不能解释为什么经济基础 相同会出现不同的上层建筑、不同的文化,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性如何用经济基础和上 层建筑的原理来进行解释;再比如,在人民群众和个人的作用方面,为什么斯大林逝世 后最终苏联出现解体、由超级大国沦落为二流国家?为什么铁托逝世后南斯拉夫出现分 裂和目前的困境?而中国1976年以后才出现邓小平的改革、出现现在这种新的经济局面? 如何正确估计个人作用,估计伟大人物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仍然是个理论难题。如果 我们的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个人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的理解还是停留在一般原则上,很多问 题总是说不清楚。至于如何解决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和主体选择的关系,如何具体解释恩 格斯的历史“合力论”,问题仍然不少。可以说,在基本原理的研究方面,领域宽广, 可做的工作很多。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方面,应该深入进行专题史的研究,对马 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关于某一理论问题的论述的连贯性系统的探索,否则只能停留在 重复原著的水平上。在专题史研究基础上的综合,会产生一部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更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哲学史的研究必须立足现实,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 进的理论品格。我们当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困境有一部分是源于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本质和功能的理解上,我们自觉不自觉地按照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的方法和路子来 研究马克思主义,过分重视纯学理的研究,忽视了对现实问题的研究,我们忘记了为什 么会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忘记了为什么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一点上,我赞同美 国哲学家赫舍尔的观点,他说,“当代很多哲学之所以陷入困境,部分原因正是这种持 续不断的概念化过程远远离开了那导致哲学得以产生的处境,以致他们的结论同最初的 难题似乎毫无关系。”(注:赫舍尔:《人是谁》,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解放的“头脑”,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立足现 实、面对现实,以马克思主义观点来分析当代的理论现实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 的重要任务。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方面,我们也应该立足现实,但不是按照现实的需要重铸 历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应该是一部信史,应该尽量地符合历史本来面目,但是,我们 着重研究什么问题、研究经典作家的某一方面思想,应该根据现实的需要。问题是当代 的,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是本人的、原有的。如果马克思经典作家的论述与当代现 实不完全符合,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予以评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不应该仅仅是一部真 理的发展史,而应该是自我完善的历史。马克思和恩格斯或其它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不可 能没有理论失误。在原理中,这些失误可以略去而在历史中必须论述。马克思主义史的 研究者不应当是哲学原理的单纯叙述者,同时也应该是研究者和评论者。我并不一般反 对回到马克思,如果我们真的对马克思的一段话或某一原理发生误解和错误,那回到马 克思即回到马克思恩格斯的原来的经典论述是应该的,如果把回到马克思变成一个普遍 口号,变为马克思主义原理和历史的研究方向,甚至变成按照自己的意图和需要来重构 马克思、重新解释马克思,这就容易导致对历史的曲解。

马克思主义原理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应该具有世界眼光和感召力。所谓世界眼 光,就是要考虑到当今世界出现的问题和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学”提出的难点和 问题。完全脱离世界状况的关门研究,信息不通,眼光狭隘,就会变成庄子曾经批评的 “拘于虚”的井底之蛙和“束于教”的教条主义者。所谓感召力,就是充分表现出马克 思主义哲学对当代世界问题、国内问题的关注,使人感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人的生 存困境实实在在地关怀。这种关怀不是立足于抽象人本主义原则,而是马克思主义关于 人类解放理论的当代体现。

三、防止边缘化贵族化和市场倾向

在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时,有个美国教授说过,“要敢于做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我 越来越感到这个口号的现实针对意义和价值。在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边缘化 、贵族化和市场化的倾向,是值得注意的现象。我所说的边缘化,不是说边缘学科、交 叉学科。这不能说是边缘化,这是学科发展的需要。因为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研究原来 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围的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深化和领域的扩展。我说的 是一种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我们有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在研究中采取所谓非 意识形态化的立场,对一些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则或分歧尖锐的问题尽量回避 ;或者把自己研究的方向离马克思主义远点再远点;或者在原则上观点模棱两可甚至迎 合西方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所谓贵族化,我说的是哲学无论是语言还是研究的问题, 离现实、离群众越来越远。当年毛泽东主张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和书本中解放出来变为 群众手中的武器,有人讥笑为取消哲学。其实毛泽东讲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完全符 合马克思关于哲学是无产阶级解放头脑的论断。马克思主义哲学如果对群众关心的重大 现实问题不能从哲学上予以解释,对人们正确的思维不能给以任何方法论的帮助,要它 何用?至于所谓市场化问题,哲学领域不同于文学艺术,它本来就缺乏市场的需求,可 是在哲学研究中缺少精品意识,不用说十年磨一剑,三年磨一剑也很难做到,追求短平 快。这当然有诸多客观原因。但如果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史研究缺乏埋 头磨剑的精神,水平难望提高。

学风和文风的确是我们哲学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哲学思考是个严肃的甚至痛苦的事 ,它令思考者废寝忘食不得安宁。这是智慧的痛苦。一个观点,一个思想的提出力求经 过深思熟虑,不能张口就来。特别涉及马克思主义重大原则问题更应如此。康德这样的 大家还说,“我远不会说出我没有思索过的东西”。马克思认为自己最好的东西对工人 说来还不够好;恩格斯说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分析一个历史问题要花多少年时间。这些话 都是强调理论思考的严肃性和艰巨性。这些思想巨擘尚且如此,何况我辈!马克思明确 反对“把哲学变为胡说”。在哲学领域企图急功近利,一鸣惊人,只能适得其反。

而且从文风来看,我希望我们的著作和文章要摆脱纯粹的思辨和大量使用连自己都不 懂的语言。术语要有公共性,可理解性。哲学虽然要有个性,但决不是只属于哲学家个 人。哲学不能只是哲学家个人的独白。哲学文章要尽可能生动些,要讲究文彩,要使人 爱读,而不是望而生厌。康德的哲学思辨能力是堪称一流的。可是他自己也提出哲学应 该通俗。他认为研究应该是高深的,而成果和表述应该是通俗的。他承认自己的著作晦 涩难懂,他并不炫耀这一点,相反认为是个缺点。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多次讲到哲学要通 俗的问题。如在1873年8月7日的一封信中说,“缺乏通俗性是人们对我的著作所提出的 一个公正的指责。因为事实上任何哲学著作都必须是能够通俗化的,否则,就有可能是 在貌似高深的烟幕下,掩盖着连篇废话。”在另一封信中他还说,“一段时间以来,在 一些闲暇之时,我总在考虑各门一般科学中、尤其是哲学中的通俗性的基本原理。”( 注:《彼岸星空——康德书信选》,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年版,第101页。)

在我看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是大有可为的。当然,如果追求的是市场经济的效 益,作为发财致富的手段,则另当别论;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无论从它的创造者的意图 和还是从其本质来看都不是一门谋生的技能,更不是为个人跻身富贵铺就的黄金路。在 当代,如果谁能对当前世界性的或国内面临的诸多问题中的一个或几个给以有根据的、 有说服力的、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原理给予创造性的发展,我看 就比“著作等身”更有价值。

标签:;  ;  ;  ;  ;  ;  ;  ;  ;  ;  ;  ;  ;  ;  ;  

差距中的哲学_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