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附红细胞体与弓形体混合感染的诊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细胞体论文,弓形论文,猪附红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发病情况
2005月8月5日我县韩店镇某猪场突然发病,我们应邀赶赴现场,经场主讲述,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2005年7月28日,场主从河南某地购入15头种猪(其中,长大二元母猪13头,杜洛克公猪2头),进场4天后注射猪瘟苗,5天后有3头猪发病,病初体温40.2℃~41.6℃,呈稽留热,可视黏膜黄染、苍白。病初采用青霉素、链霉素、安痛定等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体温下降后很快复发,高烧不退,食欲不振。场主以为是猪瘟,为预防原有猪只发病,原有猪只也注射了猪瘟疫苗,8天后原有猪只相继有7头猪不同程度发病。
2.临床症状
发病猪只体温生高至40.2℃~41.6℃,个别病猪体温高达42℃,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废绝,打垛,寒颤,眼结膜先期潮红,后期变白,全身贫血消瘦,小便发黄大便发干,呈球状,表面附有脱落的肠黏膜,随病程的延长,耳朵、腮部、胸前、腹下四肢下端出现紫色斑快指压不退色。腹式呼吸,或犬坐式呼吸,有的病猪耳壳上形成痂皮,后躯无力,走路呈摇摆势。
3.剖检变化
病尸消瘦,血液稀薄,血凝不良,呈淡红色;胸腹两侧皮下呈胶冻样浸润,胸腔及心包液呈黄色;脾脏肿大变硬,胀止1-2倍,胃肠黏膜局部水肿,并有溃疡,皮下黏膜、浆膜仓白黄染;全身淋巴结肿大,表面有针尖到米粒大灰黄色坏死灶,切面外翻;心肌松软苍白;肺、心、肾都有不同程度的炎性变化,点状出血;全身肌肉色泽变淡。
4.实验室诊断
采集新鲜病料,送至我县动物疫情测报站实验室进行化验。
4.1.血液涂片:首先取采集的血液一滴,滴于载玻片上,血液呈稀薄倒流状。待血液自然风干后,用姬姆萨染色,放置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有圆形、椭圆形、环形及杆状闪光小体附着在红细胞表面和游离在血浆中。
4.2.病料镜检:将无菌采集的肝脏、淋巴结、心包积液等涂片,自然风干后,用甲醇固定,姬姆萨染色后镜检,均发现有数量不等,呈月牙或香蕉形的弓形虫滋养物。
5.治疗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以及临床症状和化验诊断,本病确诊为附红细胞体和弓形虫混合感染。在治疗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治疗方法,治愈率达93%。供养殖户参考。
5.1.首先将病猪隔离,清扫圈舍,并对猪舍及周围环境、饲槽等用具用消毒液进行喷洒消毒。
5.2.对于附红细胞体:用长效土霉素或强力毒素注射液或附弓注射液、5%贝尼耳3.5mg/kg体重,1日1次,交替使用。
5.3.对于弓形虫:首次用磺胺-6-甲氧嘧啶,50~75mg/kg体重,维持量用35~45mg/kg,每日2次。
5.4.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和土霉素。
6.小结和体会
6.1.采取自繁自养的生猪饲养方式,慎从外地购置生猪,确需从外地购入时,要从防疫条件严格的猪场采购,购入后要隔离观察15天左右,待机体恢复后再注射免疫。
6.2.猪场的免疫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尽量使用单联疫苗,注射时要一畜一针,杜绝一针多畜,耳号钳、器械等要严格消毒。
6.3.积极搞好畜舍环境卫生,定期消毒,保持舍内干燥通风,严禁饲养猫等动物,并注意加强灭鼠灭蚊灭蝇工作。对于病死尸体及其排泄物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6.4.本病多发生在夏秋季节,以仔猪多发,养殖户应多加注意。
6.5.附红细胞体多因长途运输,断奶,阉割等因素诱发,且多发生于仔猪,故在应激发生前,应服用抗应激多维和抗生素。
6.6.一旦发病,饲养人员及用具要分开,不要串圈和混用。
崔双保:1969年5月出生,大学本科畜牧专业,畜牧师。
通讯地址:山西省长治县畜牧局防治站
联系电话:0355-8089439
手机:13835553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