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_科技论文

中国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_科技论文

中国的新工业化发展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发展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新工业化的提出及涵义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们就不断描绘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将带来的后工业新时代,先后提出了“原子能时代”、“信息时代”、“生物工程时代”、“纳米时代”、“生态时代”、“太空时代”、“知识时代”等若干不同的说法。对于这些不同的说法,人们普遍觉得说的都有一定道理,但又都不全面。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人们开始觉得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造成的新时代并不是这些说法的某一种,这些不同的说法单独看来只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新时代,而新时代有可能正是这众多不同说法的综合。

大量事实表明,正在兴起的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革命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的单独变革,而是物质生产方式的全面革命。具体地说,信息科技、生物科技、纳米科技、新能源科技、新材料科技、环保科技、太空科技等一系列高新科技将形成一种整体的力量,推动并产生一场物质生产方式的新变革。此外,在目前进行的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革命中,到处都可以看到它的应战性。这就是说,目前正在兴起的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革命不同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其他历次革命,它在很大的程度上正是为应战工业比生产方式的危机而兴起的,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将在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革命中发生质的转变。

经过长期的深入研究,我认为工业文明之后的更高级人类文明新形态应称之为“新工业文明”。需要讲明的是“新工业文明”有其特定的涵义,即指“人工创造和利用化学物质的文明”,这是从人类文明演进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线索上来确定的。新工业化作为一种“人工创造和利用化学物质的文明”,是一种比工业化更高级更深层次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具有七个突出特征。(1)劳动对象(生产原材料)的微观元素化。新工业化生产是从小分子、原子乃至亚原子层次入手进行的生产,是人工创造和利用化学物质的生产。新工业化生产既可以从微观层次上把各种生产生活废弃物用于再生产,又可以人工设计、生产出自然界所不能提供的无比丰富的物质新材料,并进而加工制造出日益复杂的各类生产生活用品,甚至可以创造出各种难以想象的奇迹。也只有在这种科技和生产能力的条件下,才能最终实现人造生命。(2)主导能源的物理化。新工业化的主导能源从化学层面推进到物理层面,主要是核能、太阳能等,而开发热核聚变能、太阳能的最理想地是建立月球能源基地,这些能源几乎是无限的,既干净又不会枯竭。(3)生产手段的高度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到智能化,不论微观层次的生产还是太空中的生产,都不再是简单的直接的人工生产,而是依赖高度智能化手段进行的生产。(4)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循环化,包括深层循环利用和高层循环生产。在新工业化生产中,生产和生活中的废弃物质都可从微观深层次上作为资源进入再生产,从而把工业化生产的“资源-产品-废物”的单向生产方式转变成“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深层次循环式生产方式。(5)生产和生活环境的生态化。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层循环化,必然造成环境的生态化,这也是真正的可持续生产和可持续发展。(6)生产和活动空间的太空化。人类活动不再局限在地球上,将在大尺度的太空中层开。(7)最后是新工业化对工业化的替代化。这如同农业对采猎业具有替代作用是一样的,这是因为,采猎业和农业同属生物文明而农业又是其高级阶段,工业化和新工业化则同属化学文明而新工业化又是其高级阶段,所以,新工业化的兴起必然同时造成工业化的衰落。总之,新工业化是人类的更大发展空间,是文明的更高级形态,在新工业化框架中,人类将创造出更加丰富无比的文明成果。

从全球范围看,工业生产方式正在陷入危机,新科技革命正在兴起,工业生产方式的危机与新科技革命的开拓正在形成一种必然的新产业革命,即建立智能化的微制造生产力和深层次的循环式生产方式,这就是人工创造和利用化学物质的新工业化生产方式。中国要想跟上21世纪的时代潮流就必须走这样一条新工业化道路,否则就会重新落伍。显然,工业化生产方式的严重危机和新工业革命的兴起,是决定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方向的两个重要因素,中国的现代化发展不能再简单地只看作工业化,新工业化已经不再游离于人们的视野之外。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中国21世纪现代化发展战略总体上应是一套复合型的发展战略,其初级战略是适度工业化发展战略,其高级战略就是新工业化发展战略。所以,没有新工业化中国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现代化。

二、中国的新工业化体系

建设新工业化要有一个基本目标即新工业化体系,目前我们还不可能细致地描绘中国的未来新工业化体系,而只能从原则上就其主要特点做一些初步探索(表1)。

表1 中国的新工业化体系

┌────┬────────┬─────────┬─────┬─────┐

│\ 项目││ │ │ │

│ \││ │ │ │

│内容\ │科技体系│产业体系 │ 社会体系│ 观念体系│

├────┼────────┼─────────┼─────┼─────┤

│主要│智能化微制造科技│人工化学生产体系 │循环社会 │创造为本 │

│特点│为支撑 │为主导│太空社会 │以类为本 │

├────┼────────┼─────────┼─────┼─────┤

││信息智能科技│传统农工业│循环化经济│创造为本 │

││生物科技│新工业(信息产业、│全球化经济│以类为本 │

│基 │纳米科技│生物产业、纳米产 │网络化民主│ │

│本 │新能源科技 │业、新能源产业、新│大空化社会│ │

│内 │新材料科技 │材料产业、生态产 │ │ │

│容 │生态科技│业、太空产业等) │ │ │

││大空科技│生活服务业│ │ │

│││教育文化业│ │ │

└────┴────────┴─────────┴─────┴─────┘

1、智能化、微制造化社会。这是新工业化体系的最主要特点。从新工业革命的角度看,智能化的作用主要在于提高了人类在微观层次的物质生产力,从而使“人工创造和利用化学物质的生产方式”成为可能。深层次的微制造生产是新工业化生产的根本标志,它是与工业化的宏观制造生产相对应而言的。工业生产就是对天然化学物质的采掘、冶炼、加工和制造,这是由大到小的宏观层面中的生产,是对天然化学资源的利用。新工业化的深层次微制造生产的对象不再是自然矿藏的宏观物质资源,而是原子或小分子层次的微观元素物质(它们的宏观集合不是自然矿藏而是随处可见的物质,如各种废弃物或原本无用的丰富的自然物质),把它们组合生产成有用的人工化学材料,并利用它们进一步从事宏观层次上的加工制造,这是由小到大的微观层面中的生产,这是比工业化生产更深层次的新的物质生产方式。社会智能化微制造化的特点具体地表现在诸多方面。第一,智能科技微制造科技及其产业化成为社会的关键科技支撑和社会的主导生产方式,社会物质生产逐步由采掘和利用天然化学资源转变为利用不断再生产中已作为废弃物质的原子、小分子材料来人工生产和利用化学物质,即从天然化学生产转变为人工化学生产。第二,能源开发进入更深层次。新工业化把主导能源定位在物理能源上,主要是核能、太阳能等。第三,材料开发也会进入更深层次,即不断开发利用原子、小分子原材料,以人工生成具有全新性能的宏观新材料并进一步加工制造出用途无比丰富的产品;一切生产生活的废弃物都可进入再生产过程而成为新资源,资源匮乏与环境污染将同时解决。第四,人工生命在智能化微制造化科技中将彻底得以实现。中国的信息科技、生物科技、纳米科技已处于比较先进的地位,必须继续保持这种优势,以确保在新工业化进程中的领先地位。

2、循环化、生态化社会。智能化微制造化科技及其产业化,还在社会的宏观总生产过程上引导出一场大变革,即从工业化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生产过程转变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式生产过程。整个社会经济体系形成了循环经济,新工业社会也成为循环型社会。这种循环生产、循环经济、循环社会又带来了更大的变革:(1)自然资源消耗由于循环利用而减量增长,并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有限的生产生活圈;(2)人口增长停止;(3)不再过多干扰自然演化,形成了真正的生态社会,同时又在不断开拓更深层次的自然和文明;(4)生活资料短缺现象逐渐得到克服。中国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而人口众多的国家,在建设新工业化中更必须把循环化生态化置于特别重要的地位。

3、太空化社会。人类认识与触及的物质形态层次越深入,人类在活动时空上就越广大,这是因为,越深层次的物质形态在群体上拥有的时空尺度也越广大。所以,新工业化的物质生产一方面深入到小分子、原子层次,另方面则扩展到地球之外的太空。从这个意义上讲,新工业社会也是太空化的社会。中国的太空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为推进新工业化的太空开发奠定了基础。在21世纪的新工业化战略中,中国必须把建设太空社会放在突出的位置。

4、创造为本、以类为本社会。从“生产—生活—享乐”为轴心的传统价值观转向创造为本、以类为本时新价值观,这是新工业社会所实现的一大革命。在新工业社会里,农业和工业的传统产业生产下降,人工化学的新工业生产上升并成为物质生产业的主导,生活服务业上升(由于物质生产领域的高智能化使大量人力转向服务业),科技教育产业化并逐渐成为社会的主导产业。新工业社会的宏观产业结构主要有四个层次,即(1)农业和不再占主导地位的工业即传统产业、(2)已占主导地位的新工业、(3)生活服务业、(4)科技教育文化业,物质生产业和生活服务业的科技含量都很高,这是一个走向创造的产业结构。这里把人们熟悉的三次产业分层变为四次产业分层,把科技教育文化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层次,这是符合新工业社会产业组合的新变化的。中国在21世纪的新工业发展战略中,必须重视民族的创新意识、创造为本和以人类为本价值观的培育,不断加大科技教育事业的投入,不断发展壮大科技教育事业。

总之,新工业化体系是一个以智能化微制造科技为关键科技支撑,以深层次循环式生产为主导生产方式,以有限消耗自然资源的循环经济为根本经济体制的新社会新文明。在经济比重和产业结构上,在劳动力结构上,甚至在新的社会评估体系上,都会有一个数量上的体现。我们可初步提出如下一个新工业化的主要指标体系(最低限度):(1)资源深层循环利用率>50%;(2)一次能源中物理能源(如核能、太阳能)比重>50%;(3)新工业产值与农工业产值比>1;(4)物质生产业、生活服务业、科教文化业的劳动力各占社会总劳动力的1/3或物质生产业劳动力<1/3(表2)。在这三项指标中,资源深层循环利用率>50%是一个关键指标,因为这个指标最突出地表明社会物质生产方式是否进入以人工化学生产体系(即新工业)为主导的时代。其次,物理能源使用率>50%和新工业产值高于农工传统产业产值,也都是很重要的指标。此外,随着新工业化的提高,从事科教文化业的人员将大幅度上升

表2 新工业化主要指标

┌──────┬─────────────────────────────────────┐

│ 序

│标准 │

├──────┼─────────────────────────────────────┤

│1

│资源深层循环利用率>50% │

├──────┼─────────────────────────────────────┤

│2

│一次能源中物理能源比重>50% │

├──────┼─────────────────────────────────────┤

│3

│新工业产值与农工业产值比>1

├──────┼─────────────────────────────────────┤

││物质生产业、生活服务业、科教文化业的劳动力各占社会总劳动力的1/3或物质生产 │

│4

│ │

││业劳动力<1/3 │

└──────┴─────────────────────────────────────┘

三、建设新工业化的战略措施

(一)要正确处理“适度工业化”和“新工业化”的关系,在21世纪的百年发展历程中,要分层次分阶段地实施“适度工业化”和“新工业化”发展战略,要切实落实新工业化建设的七大战略任务。

这里的关键是要把工业化与新工业化有机结合起来。工业化与新工业化的关系应该是:以工业化建设为基础,以新工业化开拓为主导。在21世纪的现代化进程中,适度工业化的初级战略与新工业化的高级战略在统一实施中要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与目标。它们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1世纪前20年——工业化实现期与新工业化开拓期,这个时期应以推进适度工业化为主,同时积极开拓新工业化;第二阶段,2021年到2050年——工业化持续期与新工业化发展期,在基本实现工业化之后,建设新工业化的任务就逐渐成为首要任务;第三阶段,21世纪后50年——工业化转变期与新工业化实现期,要采取淘汰、取代、限制、改造等方法推动工业化的转变,并全面建设新工业化,力争在21世纪末基本实现新工业化(表3)。

表3 中国21世纪现代化建设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

┌──────┬──────────────┬──────────────┬──────────────┐

\ 时间 ││││

│ \ ││││

│内客

│ 2001年~2020年(20年)│ 2021年~2050年(30年)│ 2051年~2100年(50年)│

├───┬──┼──────────────┼──────────────┼──────────────┤

│ │ 适│ 工业化实现期:│ 工业化持续期:│ 工业化转变期:│

│ 21 │ 度││││

│ 世 │ 工│ 1、实施科教战略

│ 1、推进必需工业部门

│ 1、淘汰过时工业

│ 纪 │ 业│ 2、实施调控战略

│ 2、完善工业循环经济

│ 2、有限发展良性工业

│ 现 │ 化││││

│ 代 │ 战│ 3、实现富足而不过度的工业 │ 3、运用高新科技改造传统工 │ 3、把部分工业改造成新工业 │

│ 化 │ 略│ 化│ 业│ 部门 │

│ ├──┼──────────────┼──────────────┼──────────────┤

│ 建 ││││新工业化实现期:│

│ 设 │││新工业化发展期:││

│ 总 │新 │新工业化开拓期:││1、实现新一轮科技创新

│ │││1、建立高新科技体系 │2、建立智能化人工化学生产

│ 体 │工 ││││

│ 发 │业 │1、实现关键科技创新 │││

│ 展 │化 │2、开拓高新科技产业 │2、推进高新科技产业化

││

│ 战 │战 ││3、推进深层循环生产 │ 体系和循环社会│

│ 略 │略 │3、倡导创造价值观

││5、建设太空社会 │

│ │││4、建设创造型社会

││

│ ││││4、人与社会全面发展 │

└───┴──┴──────────────┴──────────────┴──────────────┘

在21世纪的百年历程中,我们的新工业化建设主要包括七大发展战略。1.新工业比科技发展战略,主要包括信息科技、生物科技、纳米科技、新能源科技、新材料科技、生态科技、太空科技等新科技的发展,它们作为一个完整的科技体系而成为新工业化的科技支撑。2.新工业化产业发展战略,主要包括信息产业、生物产业、纳米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生态产业、太空产业等新工业产业的开拓和发展,这些新工业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最终将取代传统的工业部门。3.新工业化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新工业化经济是一种深层循环生产和循环经济,只有把工业化的单向生产经济体系完全转变为深层循环生产经济体系才能彻底摆脱工业危机和进入新工业化社会。4.新工业化水资源发展战略,从传统的工业化水资源开发和使用方式转变为新工业化水资源开发和使用方式,即从单纯利用天然淡水向“人工制造淡水”转变,主要包括水的深层循环利用、海水淡化,以及海水淡化后的东水西调、再造西部秀美山川的生态建设,彻底解决生活、生产、生态的淡水匮乏问题。5.新工业化能源发展战略,主要是物理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包括太阳能、风能、热核聚变能等物理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最终是月球能源基地的建立,彻底克服能源危机问题。6.新工业化材料发展战略,其核心是原材料的深层开发,实现材料元素化,从而大大开拓原材料的范围和使各种物质材料都可进入循环利用,彻底解决原材料资源匮乏问题,并开发生产出众多性能奇特的人工新材料进而制造出丰富奇异的新产品。7.新工业化太空开发战略,主要是对月球和太阳系的行星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和开发,包括资源开发利用以及生态化改造。只要认真积极地实施这七大发展战略,就能够从根本上保障实现从工业化向新工业化的转变。

(二)21世纪前20年是中国工业化的实现期和新工业化的开拓期,不论对工业化还是新工业化都是一个关键时期。

关于21世纪前20年的发展,国家已制定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现在,需要我们从建设适度工业化和建设新工业化这样两套长远发展战略的宏观视角去进一步诠释21世纪前20年的发展。这一时期是实施21世纪长远发展战略的第一阶段,即工业化实现期与新工业化开拓期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很明确:第一,实现适度工业化,即发展水平较高而又不过度、可以避免工业危机并能较长时期持续发展的工业化;第二,重点开拓新工业化。这是一个统一的发展战略的两个方面。

(三)21世纪前20年确立和实施新工业化发展战略的主要举措。

在21世纪前20年,新工业化还不可能深入全面的展开,这是新工业化发展战略的确立和开拓时期。其任务和举措主要有三条。

第一,充分认识确立和实施新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必要性、紧迫性与可能性。1.认清新工业化与工业化的重大区别,清晰认识新工业化在全球的兴起,增强时不我待的忧患意识。在许多发达国家,新工业化进程已经比较深入,这将加速全球发展的不平衡,我们要防止囿于工业化之中而在新工业革命中再度落伍,中国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抓住新工业革命这个当代历史新契机。2.充分认识工业化的本质、局限及其在当代的严重危机,尤其是要清楚地认识到中国依靠工业化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是靠不住和走不通的,增加探索和开拓新工业化的紧迫性和自觉性,积极制定新工业化的宏观发展战略,协调好推进工业化与开拓新工业化的关系。3.必须充分认识到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不仅需要进行新工业化建设,而且完全有条件实施新工业化发展战略.不论在科技条件、经济条件还是社会条件上,我国都已具备较强的实力。

第二,建立必要的研究机制,深入全面地研究中国新工业化发展战略,制定出富有远见、严密细致、可操作的中国新工业化发展战略。1.建立必要的研究机构。新工业化发展战略是一个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课题,需要集中力量、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加以研究,应由有关科研机构、管理机构和社会力量组成新工业化发展战略研究组织,集中人力、时间和精力进行研究。2.深入系统地开展研究活动,包括课题研究、学术交流、决策咨询等,尤其要形成关于新工业化的系统理论认识,以便为制定新工业比发展战略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3)遵循完整、深刻、具体、可操作的原则制定中国新工业化发展战略,虽然是制定新工业化发展战略,但必须统筹工业化和新工业化的发展,要按“适度工业化”和“新工业化”这两个层次和近期(21世纪前20年),中期(21世纪前50年)、长期(21世纪后50年)三个时期来制定,尤其要细致具体地做好21世纪前20年的规划。

第三,有条不紊地实施新工业化发展战略。总的讲来,21世纪前20年实施新工业化发展战略的主要任务是开拓新工业化。开拓新工业化的主要举措是:1.明确地制定、提出和实施新工业比发展战略:2.集中力量进行新工业化关键科技的攻关。力争在新工业化的关键科技领域居于世界前列,这主要包括信息智能科技、纳米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科技、新材料科技、生态科技、太空科技、先进制造科技等;3.明确提出建设“循环社会”尤其是“循环经济”的发展战略。努力运用高新科技成果按深层循环化原则积极改造传统产业尤其是传统工业,使传统工业发生“适度”转变,以避免工业危机的发生和较长时期保持工业的稳定发展;。4.努力开拓新工业化产业,并努力使传统工业向新工业化转移。在这期间,要实施重点突破战略,不要求全面展开,但必须在关键的科技和产业方面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在宏观战略上要明确提出建设“新工业化社会”,在科技发展战略上要鲜明地提出“信息兴国”、“纳米兴国”、“生物工程兴国”、“生态兴国”、“物理能源兴国”、“航天兴国”;5.大力倡导“创造为奉”和“以(人)类为本”价值观,努力建设“学习创造型社会”;6.广泛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和新工业化合作;7.政府推动与市场拉动相结合。政府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为倡导新工业化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推动社会经济的适度工业化和新工业化,加大对建设新工业化的投入尤其是科研投入,推动新工业化关键科技的研发与产业化,以及建立和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健全激励机制,改革经济核算体系,为新工业化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在发挥政府推动作用的同时要积极发挥市场的拉动作用,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新工业化生产的产业化和市场化,通过提高经济效益来拉动新工业化经济;8.积极发挥新工业产业园区的示范作用。

21世纪前20年大约还有三个五年规划的时间,实施新工业化发展战略可按三个五年规划来进行。1.“十一五”期间,应重点研究和制定出中国新工业化发展战略。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及“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概念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新工业革命”、“新工业文明”和“新工业化”的概念以及“适度工业化”的概念,并在一些关键领域如新能源、新材料、水资源等领域运用新工业化的理念制定发展规划,为在下一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新工业化发展战略奠定基础。2.“十二五”期间,要在国家层次上提出实施“中国新工业化发展战略”的长远发展规划(21世纪百年规划),正式实施新工业化发展战略。使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战略从21世纪中叶延伸到21世纪末,并把新工业化充实为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内容,把建立比工业化更高级的新工业化生产方式和新工业文明作为中华民族实现跨越式发展和伟大复兴的根本目标。3.“十三五”期间,要基本实现适度工业化,在开拓新工业化方面取得关键性成果,并为2021年后逐步把建设新工业化作为主要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标签:;  ;  ;  ;  ;  ;  ;  ;  

中国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