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文阅读焕新颜——我的校本课程《越读时代驽马集》论文_许宏明

时文阅读焕新颜——我的校本课程《越读时代驽马集》论文_许宏明

(海南省洋浦中学,578100)

摘要:朱永新先生曾表达过一个观点: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笔者从学生写作中面临的素材困境,利用时鲜生动的时文,编写了校本课程《越读时代驽马集》,针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做了有益探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是这一泓清泉,滋润了学生干涸的精神世界,有效融合了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关键词:时文;读什么;怎么读;怎么用

一、问题导向

高二上学期我校期中考试作文:

有人说,如果你改变不了社会,那就改变自己。也有人说,面对滚滚红尘,我们要保持独立的品格,不应随波逐流。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据统计,学生的问题至少分为七类:1、“颜值不高”,卷面不整,书写潦草,肆意涂改。2、“言值不高”:潮流写成了朝流、淘汰写成了淘态,“初”写成了示字旁。3、“不打招呼”:不写标题、标题涂改,标题出现错别字。4、立意失当:有“适者生存,弱者淘态”(态为错别字)、“读书改变自己”、“人与社会”、“自己”……5、表意令人费解:“一只鸟带来了两粒种子,一粒是草,一粒是竹”,“一滴水,如果它随波逐流,那么它始终是一滴水”,“随波逐流也是好的”。

以上六类问题,虽然普遍,通过专项训练,可以逐渐减少此类的失误。极典型的是第七类问题,它是学生视界开阔与否、内心是否丰盈的直接体现——素材举例失当。存在的问题可以分为三类:1、原始粗糙的生活材料当素材。“跟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吧”、“举几个我们平常生活的例子,例如:小李看到小王买了一个市面上刚出的新手机……”、“比如我还在上小学的时候”、“我的一位表姐跟我说她的故事”、“就如我家的邻居的儿子来说……”2、把为提炼的网络、电视、动漫、新闻、歌曲等材料当素材。“在网上很火的一个故事说”、“足球江湖,这是一部新出的动漫”、“记得有一次,看到一个视频”、“前两天刚看了一个新闻”、“网络里很火的人——网红”、“我曾听过一首歌,虽然歌词我不太记得了,但我记得一句歌词。”3、把个性张扬、劣迹事迹等材料当素材。“记得有一次考试,突然看见一位同学拿起收集搜题,接着后面的同学也跟着他一起拿手机搜题。”、“一天,弟弟把我的羽毛球折断,我发现后,把我老弟揍了一顿”、“随着中考的结束,从而来到了高中,高一疯狂的玩了一阵。”

素材匮乏的现状令人咋舌。从学生考后的反思中可以窥见其中的缘由:“首先,阅读量不够,导致自己选取的素材不够,自己想取一个好标题都觉得有难度,还一直纠结着想取好标题。”学生的问题就是教学的起点,学生的难题就是教学的价值。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是“读什么”,“怎么读”,“读后怎么用”。

二、分析反思

1、难点一:读什么?

面对困境我的解决方法是:阅读时文,开发校本课程《越读时代驽马集》。

何谓时文阅读?资料从何而来?所谓时文阅读,是指密切联系生活,紧扣时代脉搏的文章。选篇以千字文为限,阅读时间在10至15分钟,内容新鲜,结构鲜明,主题突出,可以作为学习模仿的范本。资料来自于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等主流媒体及各类微信公众号。这些栏目提供了最时鲜的话题,观点精彩纷呈,文章短小精悍,既有同一现象下不同的声音,又有对寻常事件深刻的见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可以说,这些文章对于提升思维水平、鉴赏能力这一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影响,认识于此,我们从2018年伊始,着手编订第一份《越读时代驽马集》,第一辑内容包括《“金句里的中国”激荡人心》、《不要在一年快结束时说抱歉》、《“晒18岁照片”来得正是时候》,这些时文,篇幅较短、平易近人、时鲜快速,为学生迅速找到了脉搏时代的法门。事后证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热爱阅读这样的时文,并以此掀起了读书推荐活动,纷纷把课后阅读到的美文推荐过来,课前话题新颖了,提问的同学增多了。

2、难点二:怎么读?

明白了“为什么读”才能有方法的提升和理论上的总结,基于学情,我们制定了简单易做的四条法则。

一是保证资料完整。长期以来,我们有同学没有养成整理资料的习惯,常常是一份资料不到一周的时间就无影无踪,这样的坏习惯首先源自自身不善于总结经验,对现有材料不认可,所以重视度不够。

二是保证阅读时间。板块时间与零散时间相结合,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时间安排,无异于开启了条件反射定律,起到自觉自律的作用。经过集体商议,第一节晚修用自主自习,第二节晚修用于心得分享。

三是锤炼毅力品质。三分钟热度、害怕吃苦、兴趣消减、对内容不感兴趣、对学习感到倦怠,我们一方面在选文当中有意识增加一些心灵美文,用同龄人的事迹触动渐渐麻木的头脑,诸如“冰花男孩”、魏祥《人生实苦,但请足够相信》;另一方面,坚持写阅读感悟,坚持分享读书心得,用集体的力量相互感染,营造氛围。

四是探究阅读方法。通过调查发现,学生的阅读基本上止步于课堂教学,阅读方法也囿于抄抄笔记,这显然与自主学习相差甚远,所以指导阅读方法也十分重要。首先,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坚持读到哪笔尖跟到哪,读到哪有感触、有联想就及时记录,摆脱仅凭视觉阅读单一方法,形成眼、手、脑协同合作的阅读习惯。

3、难点三:读后怎样用?

一、勾连课内与课外课程。叶老说:“语文课程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必须是人的两条腿,不可偏废,课堂教学引导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反哺课堂教学。

二、打通课程与时文阅读之间的隔阂,积极勾连起记忆的沉珂,用联想,比较的方法进行阅读。“你想到了以前学过什么知识?”、“你试着说一说你的理解”、“请你提出一个疑问”、“请说一说你阅读后的感触”,总之,不能让头脑处于沉睡状态,也只有追问、启发和碰撞,才能产生智慧的火花。事实上,时下流行的主题阅读,不正是用差异化的特质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吗?我们的学生,面对作文话题,还有在使用“我生病了,妈妈冒雨送我上医院”的陈年旧事,举例子还有停留在牛顿、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爱迪生等外国四大名人以及司马迁、苏轼、杜甫、马云等中国四大名人的层面上。有了新鲜血液的输入,学生的素材生动了,即使是面对古代经典素材,也能有时下的眼光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三、坚持片段训练,每周提交读书感悟。灵感的火花如电光火石,转瞬即逝,如不及时记录,必将湮没无闻。荀子曰: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将时文集命名为《越读时代驽马集》就是要在走马观花式的“素读”上能有质的超越,能带着目标阅读,能辅以感悟语言文字能力水平的提升。要贵在坚持,坚持每日事事关心,坚持每日有新的积累,即使现在水平不高,天长日久,我们可以做积累的巨人。为了防止对写作的产生厌倦,克服恐惧的心理,片段写作既能满足快速写作的需要,也便于批改和课堂交流。

三、反思后记

习近平主席说过: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诚然,在编写《越读时代驽马集》的过程中,师生奇文共赏,课堂展示和文本迁移丰富多彩,作文前辅导思路更加开拓,素材更加新鲜,作文后讲评,学生能从结构、素材、语句上逐层修改,随着多姿多彩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收获的是源源活水,教师获得的是满满的幸福,真可谓“时文阅读唤新颜,书香作伴正芳华”。

参考文献

[1]朱永新.阅读让每个儿童成为天使[J].教育,2018(Z1):1.

[2]高文华.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语文核心素养的几点思索[J].时代教育,2018(06):59+61.

[3]鲁一鸣. 中学语文校本课程编写探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7.

论文作者:许宏明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  ;  ;  ;  ;  ;  ;  ;  

时文阅读焕新颜——我的校本课程《越读时代驽马集》论文_许宏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