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消费与资源过度消耗相关性问题研究论文

过度消费与资源过度消耗相关性问题研究论文

过度消费与资源过度消耗相关性问题研究

乔文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55)

摘 要: 基于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的主要内容,研究过度消费与资源过度消耗的相关性问题。过度消费是指不符合国情,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且超出基本需求和支付能力的消费,是一种扭曲的,不可持续的消费方式。过度消费有三个明显的表现,分别是有鲜明的享乐主义特征、消费品的象征意义超过其使用价值、过度消费的外在感染性。过度消费问题产生的原因从社会和个人两个层面分析,进而研究了过度消费与资源过度消耗的直接关系,食物浪费严重危害自然资源、过度包装导致林业资源枯竭等。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化解过度消费问题启示我们应树立正确的消费幸福观、确立健康理性的消费观以及适度消费。

关键词: 过度消费;资源过度消耗;相关性

一、绪论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对消费理论的表述都分散在他不同时期的各类著作中。在这些著作中,马克思从不同的方面对消费进行了分析。

今年四月份,西安轻工业钟表研究所有限公司王岩民总经理(所长)一行三人拜访了位于日本东京的西铁城时计株式会社总部,并参观了长野县佐久的机心工厂,本着双方合作互惠的理念,在金秋十月里,西铁城时计株式会社机心事业部一行拜访了西安轻工业钟表研究所有限公司。

1.4 稻瘟病抗性基因检测 采用 SDS 法提取水稻基因组 DNA。以基因组DNA 为模板进行基因片段扩增,PCR 反应体系参照范方军等[11]的方法。反应产物经 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溴化乙锭染色,在紫外凝胶成像仪上观察并照相。

1.消费与生产

在马克思的思想中,产品经历四个环节,分别是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这四个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马克思认为生产而产生的是消费的对象,依市场规律和个人需求的分配最终来到消费的邻域,从而产品由社会产品变成了个人产品。这是一个从生产开始的,通过分配和交换的过渡,最后到达消费而结束的过程。马克思认为,生产与消费充当彼此的媒介,“生产媒介着消费,消费也媒介着生产”。

2.片面理解的幸福观。通过伦理学的研究可以看出,人们感知到的幸福与欲望的满足程度有很大关联。现如今,幸福的标准是通过消费来实现对物的占有和支配欲望来评判的。当然,消费可以带来幸福,但这是一种伪幸福,消费不是产生幸福的直接原因,人们的幸福感出现偏差,真正的幸福不在消费之中。

马克思在分析、研究消费的时候,重点考察的对象是消费能力。消费能力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在消费过程中的购买力;二是对消费相关知识的学习能力。在马克思的消费理论中,他将消费能力分为两类:一类是个人的消费能力,另一类是社会的消费能力。

3.消费与自由时间

1.政策导向是过度消费的内在动力。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上,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来鼓励和刺激国民内需,让消费带动经济,同时一步一步实施“为消费而生产”的政策。因此在政府政策的带动下形成高消费的浪潮,人们具有无穷的购买欲望,从而推动了过度消费。

二、过度消费的表现

(一)鲜明的享乐主义特征。人们对物质强烈的追求与渴望以满足自身的全部需要,希望自身的价值通过物质占有或消费来实现。消费对象受观念的影响而无限扩大,人们不再过多的关注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更多关注是否满足生活上的需要,新的追逐目标和消费对象成了地位、品味、富贵等。人们享乐人生与生活的目的一步步造就了过度消费,具有强烈鲜明的享乐主义特征。

2.舆论引导对过度消费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过度消费的形成离不开经济的快速发展,更离不开大众传媒的宣传与推销,这些传媒不仅能改变人们的消费观,促进人们的消费热情,而且还能赋予商品新的意义,以此来诱导消费者,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被不断倡导,不断宣传,激发人们的消费欲望,使大众彼此模仿攀比,进入一个过度消费的跟潮状态。

(三)过度消费的外在感染性。人们通过过度消费达到内心的满足,由于现如今的科技信息手段很发达,销售手段高超,广告无处不在以及全球经营的跨国公司,再加上过度消费这种行为很容易模仿,因此,过度消费的这种外在感染性在全球迅速蔓延。

三、过度消费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层面

马克思认为与劳动时间相对的那部分时间是自由时间,研究消费与人的自由时间关系时,侧重的是未来消费发展状况。在未来的社会中,为了人们的自由时间,为了满足人们更多的消费需求,就需要不断地生产。

为安排好学员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河北省图书馆在学员到馆之前电话联系到每一位学员,了解每个人在受援单位的专业背景、工作岗位、培训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为每个学员预先安排首个培训岗。

(二)消费品的象征意义超过其使用价值。过度消费的趋势呈逐步蔓延的趋势,已经影响了整个人类的日常生活和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且形成了一个消费过程,消费过程又将生活转化为符号,符号追逐成为了消费的目的。很多时候把商品看作是一种符号,商品甚至成为地位的象征,消费者的主体地位逐步丧失,从而使消费品的象征意义超过了其使用价值。

除此之外,南宁的旅游企业,如旅行社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南宁总体的旅游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也在逐步提高。

(二)个人层面

1.无限膨胀的消费欲望。过度消费的形成离不开人们无限膨胀的消费欲望,从消费的角度来看,消费本来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产与生活需要的客观存在,而结果却让消费者由客体地位转变为主体地位。人们被消费欲望所控制,使得虚假消费和非理性消费成为一种正常现象。

2.消费与消费力

过度消费是建立在自然资源是无限的以及人类的无知之上,才会出现大量生产甚至过度生产。实际上,能源枯竭和废弃物过剩是全球现代环境的两个重大问题。人类滥砍滥发、过度垦木、盲目开采等,导致水土流失、江河淤塞,土地沙化并且能源不断减少甚至枯竭,造成许多不可逆的严重后果,破坏着人类不可重复的文明后果。

4.奢侈无度的物质追求。当代人们总会被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念所影响,甚至自己都控制不了自己,在奢侈无度的追求物质观念影响下,认为消费是一个可以证明人的地位与财富的方式。为了所谓的虚荣心,无止境的去消费,追求奢侈的生活,拥有过多的物质,人们在奢侈无度的物质追求下,逐步被思想所控制,甚至连自己的本能都被限制。

四、过度消费与资源过度消耗的直接关系分析

(一)食物浪费严重危害自然资源

现在,包装纸、塑料、玻璃、金属这四大材料是商品的主要包装材料,包装材料的多样化也带动了包装材料的消费,但包装材料的生产已经出现大量的过度现象,导致我国林业资源枯竭。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全球人均包装材料的消费量为每人每年145千克,美国占包装材料消费量人均之首,但我国人口多,包装材料消费总量更大。现如今,许多森林变成了包装纸,林业资源因为过度包装而更加枯竭与匮乏。

(二)过度包装导致林业资源枯竭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近日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显示:“食物浪费除了导致经济上受到损失之外,最重要的是严重危害自然资源,很久之前,地球的承载能力就已经低于人类对地球的索取;到今年为止,人类对于地球自然资源的消耗相当于地球生态承载力的3倍 ”。从2015年起,中科院地理所课题组在广东、北京、陕西、拉萨4个代表性城市的餐馆展开了大规模的调研。调研表明,人均浪费食物量为每人每顿95克;餐饮业中食物浪费最严重的群体是公务聚餐、大型的餐馆以及游客群体。浪费食物是一种可耻的行为,这种对于自然资源来说,是一种致命的危害。

(三)过度开采能源导致能源匮乏

3.畸形变态的消费心理。当过度消费成为一种新的刺激方式,它就成为在“生活适应性”下的一个救世主。消费本身由其客体对象异化为主体。而这种主体的转变正是消费刺激产生的结果。人对商品的选择一般呈两种状态,一种是对适应性商品的热爱,一种是对新商品的眷恋。前一种在量上呈理性,而后者多以感性,即人本身不需要而为满足刺激而购买,人们把消费当成幸福来源的一个主要源泉。

In 1960, the Puritan[清教徒] left Southampton[南安普顿市] because of the religious persecution[宗教迫害] and sailed to America on the MayFlower[五月花号]. They landed inPlymouth[普利茅斯] in November and they signed the MayFlower Compact[五月花号公约].

(四)消费欲求导致自然资源超前消耗

丹尼尔-贝尔曾说过:“过度消费所要满足的不是需要,而是欲求。欲求超过了生理本能,进入心理层次,它因而是无限的要求”。消费欲求是永远没法满足的,甚至会上瘾。人们将奢侈品变成必需品,拥有后再发现一个新的奢侈品,永无止境。追求高档消费品的同时,让国外产品不断地入侵,使国产消费品面临更加严酷的生存环境,在这种大环境下,人们对物质的追求更加精益求精和永无止境,必然就会导致自然资源超前消耗,致使人们生存环境恶化以及存在着对能源、材料、资源、技术以及劳动的高能耗,过度消耗资源。

五、结合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化解过度消费问题的启示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解决过度消费的启示

研究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学者们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社会问题,并为了解决这些社会问题提出了可能性方案。当代国人的主要追求应是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要想实现这个追求可以从合理解决消费问题入手。其中,生态马克思者希望不要对自然有过多的掠夺,于是,从这一点出发,重新阐述了马克思的劳动思想,对现代西方社会中出现的以“符号消费”为根本存在的社会消费模式,给予最为猛烈的抨击。生态马克思主义者提出建立一种新型幸福观为基础的社会模式,树立正确的幸福消费观。

(二)确立健康理性的消费观

感性的世界中,使得人们了解的范围狭窄,而理性却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所以,过度消费是在广告、时尚等诱惑下造成的非理性结果,消费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救赎者,过于满足自身的物欲和过多追求各种服务,是一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过度消费的行为并不能消除恐惧,关于什么是恐惧,或许可以 “规定为对可怕事物的预感。”人们应理性的认识并且面对过度消费问题,为“需求理论经济”的社会经济模式提供基础和条件。

(三)生产与消费的平衡与适度消费

要实现生产与消费的平衡与适度消费,打破由“消费意识形态”造成的过度消费现象广泛存在的社会,即那种引诱人进行过度消费的社会经济模式。生态马克思主义认为,要实现生产与消费的平衡与适度消费,得建立在消费与生产平衡的社会基础之上,这是一种提倡人适度消费的社会。人的消费行为不应以他人评价为标准,而应以自我需要为基础。人应该了解真正的自我需要,当理性的消费观念运用到消费行为中,人才可以成为理性经济人,即追求自我利益和效用最大化,人的消费不是天然合理的,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合理消费。

--中国传统山水画中自诞生起,便带上了鲜明的避世主义情结。绘画者游走于山水之间,躲避世间的纷争,寻求心灵的慰藉和解脱。这种情怀投射到绘画上,促进了幽静淡远的山水画艺术风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胥秀梅.马克思主义消费观视域下我国消费风尚演变历程研究[D].云南大学,2016.

[2] 国合会“可持续消费与绿色发展”课题组.可持续消费与绿色发展[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39(04):46-60.

[3] 许进杰.扩大消费、资源节约与生态文明消费模式[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3,29(04):106-113.

[4] 陈永宝.转型时期过度消费问题的批判性反思[D].湘潭大学,2011.

[5] 夏明月.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消费社会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海派经济学,2017,15(02):160-168.

[6] 闫梦,陈璇.过度消费行为的伦理探析[J].河北企业,2017(08):123-124.

[7] 任宁.马克思消费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

[8] 刘妙桃.绿色消费:符合生态伦理的现代消费方式[D].广西师范大学,2005.

[9] 于超越.试论马克思生态观及其当代意义[D].黑龙江大学,2010.

作者简介: 乔文艳(1994-),女,2018级硕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标签:;  ;  ;  ;  

过度消费与资源过度消耗相关性问题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