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风险管理角度看待建设方工程管理论文_朱展

从风险管理角度看待建设方工程管理论文_朱展

东莞市城建工程管理局 523000

摘要:建设方工程管理中面临很大和众多的风险。论文针对建设方工程管理的特点,对风险的定义、风险发生的机理、目前国内外研究进展、当前实施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风险管理研究的发展等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项目管理;特性;风险管理

在建设工程管理理论和实践中,一直以施工项目管理和监理监督管理为为主,对建设方在工程管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管理理论一直未得到重视。但随着媒体曝光的短命建筑、奇葩建筑或重大事故中,相当一部份责任是在建设方,如最近江西丰城电厂事故中,有说法是建设方要求加快施工进度,如武汉大学仅使用16年就拆除的教学楼,施工方获得鲁班奖,被拆与施工质量并无关系。可以说,建设方管理一旦出现问题,往往都会导致严重后果,所以有必要专门探讨研究建设方管理方法,以促进工程的整体水平提升,特别是政府公共工程,由于涉及公共安全利益,本文重点以政府业主的建设方为探讨的样板。

要探讨建设方管理理论首先的问题就要厘清建设方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差异,建设方的管理人员大多数是从施工、监理单位、设计转行而来,大多具备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经验,在管理方法上也就理所当然“借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项目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方法,应用在建设方管理中本也无错,但项目管理与建设方管理中存在一些重大差异,如忽视这些差异机械地套用项目管理方法将可能导致工程管理的失败。

一、按项目管理的经典理论对项目管理的定义是:

指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项目能够在有限资源限定条件下,实现或超过设定的过程。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是建设方管理与项目管理有以下几点不同:

1、管理要素不同

项目管理中的管理要素是人、机、料等项目资源,并追求对这些项目资源的最佳利用,而建设方管理并不直接参与到调配项目资源的活动中,它对项目资源的管理是通过承包合同间接进行,如施工、设计、监理、检测等承包合同,所以它的管理要素是承包商,管理行为是合同管理。管理要素的直接导致管理的着重点根本不同,建设方应避免将注意力过度集中在现场的施工管理中,而是要着重考核承包商的履约能力和履约表现。

2、管理边界不同

项目管理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资源的有限性,换句话说就是限定交付时间、限定金额、限定交付标准,可以说,项目管理就是在圈圈里跳舞。而作为建设方,就是划定圈圈的人,要确定工期、投资、建筑方案、财务分析、资金需求等问题。这个圈的大部分可以体现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可悲的是建设方如果不清楚自身的职责,特别是政府项目,往往带有政治色彩,让这样重要的“圈”沦为“可批性报告”,从而造成项目定位错误、估算严重偏离、工期不合理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短命的沈阳绿岛体育中心就是因为项目定位错误而逃不过被拆的命运,这类问题显然不是项目管理理论能够解决的。

3、组织机构特性不同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的一个重要的特性是临时性,而作为建设方,在政府投资性工程中,指挥部形式的临时机构已不再是主流,代之的常态化建设管理部门,房地产公司更早已实现专业化的常态管理。组织机构的特性不同,管理的组织方式也不同。项目管理管理权限基本都集中项目部,它是一种扁平化的管理模式,项目经理已经能够处理项目绝大部分的事务,公司职能部门只是起到技术支持的作用。而作为常态化的建设管理单位,往往只派出少量的工作人员作为现场管理人员,大量的管理权限还是掌握在职能部门和决策层手中,决策需要经过的层次势必更多,在管理过程就非常需要一个明确的授权体系,对决策体系中各级人员进行授权,并在承包合同中进行约定,在政府投资性工程必要时还要对如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等合同第三方的合同角色进行约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在理清建设方管理和项目管理的差异

有助于探讨建设方过程在工程实施中的角色,有人觉得工程建设过程有施工单位、有设计单位、有监理单位、有政府监督部门,建设方就负责出资就行了,但建设方除了出资这个显而易见的责职外,还有两个身份:

1、项目法人:建设方是项目的法律主体,作为项目法人,首先必须确保项目的合法性,建设方负责办理项目的国土、消防、人防、规划、环保各项法定手续,并确保项目符合各项法定规定,其次,建设方是项目所有风险的最终承担者,项目实施过程的各种施工风险、社会风险、政策风险等,有些风险看似由承包商所承担,但最后都是以各种方式转化成建设方。最简单的例子,如工地发生伤亡事故,按理是施工单位进行赔偿处理,风险不需由建设方承担,但如果事件在社会进行传播,潜在顾客就会觉得这个项目不吉利,从而影响销售。

2、项目组织者:建设方是项目全过程的组织者,跨越前期、设计、施工、交付等阶段,通过合同将施工、设计、监理等各承包商集合在项目上,各承包商并无任何合同关系,都是是通过与建设方的合同而发生业务关系。作为组织者,建设方也是项目的决策者,决定着何时、何地、建何物、选何方,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的政府业主并不具有全过程的决定权,这也是政府业主的工程管理中所必须面对的难题。

通过以上两方面的探讨,能不能找出贯穿建设方管理全过程的主题呢,笔者认为这个主题就是风险。建设方前期立项、设计和概预算、招投标、施工管理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其实就是风险识别、风险对策和量化、风险的分配和风险的控制。

立项是风险识别是比较好理解和接受,毕竟可行性研究报告满纸都是风险两字,但这阶段也是问题最大的出问题最多,特别是对政府业主来说更是容易出大问题。正如前文所提的政府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往往变成可批性报告,加上政府项目全过程是分割开的,参与后期的不一定参与前期,很容易出现脱节的情况,使项目从一开始就先天不足或埋下重大隐患。

设计和概预算阶段是风险对策和量化阶段,设计并不是风险对策的全部,而是一部分,可行性研究报告中交通、地质、场地条件、环保等问题大都可以通过设计手段来解决,这就是风险对策,一份好的设计图纸工程等于成功了一半,作为建设方应该对图纸评审给予足够的重视,建立起有效的体系进行评审,而不能依靠强制审图,审图只是安全的最低标准,更不能从风险的角度来考虑设计问题。概预算是风险的量化,即计算风险对策的成本,值得注意的是正如前文所说的图纸并不是风险对策的全部,所以在风险量化是还要考虑图纸以外的费用,比如第三方检测费、人防建设费、公共配套的接入费用等。

招投标是风险的分配阶段,采取何种承包方式、如何分标、各标段的先后等问题是建设方所考虑的,往往专业性很强的标段,建设方都会采用设计施工一体化总价包干的形式,为什么呢,其实就是风险的分配过程。举个例子,在钢结构刚开始,建设方招钢结构标大多采用施工设计一体化,等到钢结构稍为推广,又采用施工加设计深化的模式,到项目钢结构已经很普通的年代,已经很少见到施工加设计深化,都是单纯施工承包模式并要求设计单位图纸必须达到施工图深度。究其原因,就是随着设计完善和构件节点的标准化,设计的风险越来越低,建设方越不需要施工单位去承担设计风险。

施工管理阶段是项目实体化阶段,这个时候的风险控制包括两方面,一个是分配给承包商风险的控制,另一个是建设方自留风险的控制。这个阶段也是建设方很容易的陷入项目管理误区的阶段,过多的参与到项目的实际运作中,却没有站在风险控制的高度进行管理。很可能就出现这样的场景,某个政府重点项目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为完成工程目标,建设方日夜驻守工地,督促施工方加班加点赶工,一切看起来都挺好,但就在工程进行一半的时候,忽然传来消息,施工单位总公司由于其他项目投资失败或卷入法律诉讼,公司濒临倒闭或账户被冻结,这个重点一下子就陷入停顿状态。这种场景也许比较极端,但谁能保证不出现呢。

风险管理已经是成熟的理论,有很多实用的方法,建设方可以按照这些理论的方法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风险管理体系,很多单位喜欢做一些业务指南、工作表格等,其实就是一个固化过程,只是不够系统化而已。

结论:

风险管理理论也许并不能涵盖建设方管理的全部,但有助于建设方跳出项目管理的条条框框,从另外的角度看待建设方管理,并建立有效的管理脉络和体系。

参考文献:

[1]张玮,杨哲.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科技信息,2008(11)

[2]王文忠.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和改进.消费导刊,2008(15)

[3]乔林主编.建筑工程施工风险与保险.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4]刘泽权.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研究.山西建筑,2009(14)

[5]张海贵主编.现代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北京.金盾出版社.2001.9.

论文作者:朱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6

标签:;  ;  ;  ;  ;  ;  ;  ;  

从风险管理角度看待建设方工程管理论文_朱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