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甘草酸镁治疗重度戊型黄疸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论文_廖金平,李秋实,邓文剑

宁都县人民医院 江西宁都 342800

摘要:目的:分析异甘草酸镁治疗重度戊型黄疸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重度戊型黄疸性肝炎患者66例按照数字随机表分为两组各33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保肝治疗,对照组采取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采取异甘草酸镁静脉滴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9%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3.6%,治疗后TBIL、AST、ALT较对照组降低显著,P<0.05;治疗前后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异甘草酸镁治疗重度戊型黄疸性肝炎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关键词:异甘草酸镁;重度戊型黄疸性肝炎;临床疗效

戊型肝炎患者在发病后,黄疸是其常见合并症,待患者合并黄疸后,持续时间长,形成瘀胆,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戊型黄疸性肝炎是戊型肝炎常见类型,其发病率高达50%,在对戊型肝炎治疗时,临床多以保肝进行治疗,但对于戊型黄疸性肝炎,效果不佳。本文就以33例重度戊型黄疸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异甘草酸镁治疗,其效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6例重度戊型黄疸性肝炎患者均于我院接受治疗,经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生化指标、影像学技术等检查,与《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中戊型肝炎诊断标准相符;排除其他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合并酒精性肝损伤患者;近期未使用影响血清胆红素的药物;无心、脑、肾等器质性疾病;患者伴不同程度的皮肤巩膜黄染、肝区叩击痛等症状;接受治疗时间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血清胆红素(TBIL)>171μmoL/L;男43例,女23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7.5±5.6)岁;按照数字随机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处理,P>0.05,可进行对比。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注意卫生习惯,物品专人专用,消毒隔离,建立健康合理的饮食方案,充分休息,保持良好的心理情绪。同时予以1.8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qd;同时予以多烯磷脂酰胆碱、能量合剂等保肝常规治疗,对照组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取120mg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qd;治疗组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取150mg异甘草酸镁+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d。两组患者疗程6周。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包括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1.4 效果判定标准[2]

显效:患者症状、体征等消失,TBIL降低34.2μmoL/L以下,ALT降低80U/L以下,AST降低80U/L以下;有效:症状、体征减轻,TBIL降低85μmoL/L以下,34.2μmoL/L以下以上;ALT、AST均降低160U/L以下;无效:症状、体征尚未改善,肝功能各指标未改善。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此次研究数据。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87.9%(29/33),即显效21例,有效7例,无效4例;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3.6%(21/33),即显效9例,有效12例,无效12例;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TBIL、AST、ALT相比,P>0.05;两组治疗后TBIL、AST、AL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TBIL、AST、ALT较对照组降低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出现肝肾功能异常,血尿常规正常,无不良反应的发生。

3 讨论

戊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多数为自限性疾病。黄疸是戊型肝炎常见合并症,约有50%以上的戊型肝炎患者存在黄疸症状。通常戊型肝炎起病急骤,病情严重,尤其是在老年人和孕妇中发展更为迅速,极易发展为急性肝衰竭,严重者甚至死亡。目前对戊型黄疸性肝炎的治疗,多是采取保肝、退黄等对症治疗。临床以保肝治疗重度戊型黄疸性肝炎,退黄效果缓慢,或采取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虽然具有显著的退黄效果,但在停药后极易反弹,病情反复发作,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重度戊型黄疸性肝炎患者因肝细胞肿胀压迫胆小管导致瘀胆;肝内胆管系统压力增加致肝细胞变性坏死;同时病毒抗原性激活机体特异性细胞免疫,致大量肝细胞变性坏死[3],因此临床在治疗重度戊型黄疸性肝炎时,不仅需要对症处理也需要采取有效处理措施,预防肝细胞的变性坏死。

在此次研究中,治疗组总有效率87.9%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3.6%,P<0.05。由结果可以看出,对重度戊型黄疸性肝炎患者采取异甘草酸镁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异甘草酸镁属于第四代甘草酸制剂,为单一的18α甘草酸镁盐制剂[4],通过静脉滴注,在肝脏特异性快速分布,在体内能够快速转化为高效甘草次酸,起到显著的肝细胞膜保护作用,并具有解毒、改善肝功能、抗生素氧化作用。本次研究中,治疗组治疗后TBIL、AST、ALT较对照组降低显著,P<0.05。结果显示,异甘草酸镁治疗重度戊型黄疸性肝炎,可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作用确切。异甘草酸镁成分中的甘草酸是天然植物甘草中主要药物成分,具有18α甘草酸和18β甘草酸,18α甘草酸具有良好的亲脂性,极性低,吸收好,可在体内合理分布,具有较强的肝脏靶向性和抗炎作用。一定浓度的异甘草酸镁可显著促进肝细胞增殖,积极防治急性肝损伤,促进黄疸消退速度,改善患者肝脏生化指标。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出现肝肾功能异常,血尿常规正常,无不良反应的发生。则说明,异甘草酸镁的使用,具有较高安全性。总而言之,异甘草酸镁治疗重度戊型黄疸性肝炎效果显著,安全性高,退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指标,保护肝脏功能,预防肝细胞坏死变性,临床价值确切。

参考文献:

[1]顾生旺,刘欢,蒋兆荣,等.大剂量异甘草酸镁联合熊去氧胆酸、泼尼松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炎1例[J].肝脏,2014,19(2):165-166.

[2]徐闻涛.亮菌甲素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2):232-233.

[3]曾瑁,郑丹,王萍,等.利巴韦林治疗急性戊型肝炎临床观察[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3,25(2):110-112.

[4]王小红,程玉娥,王煜.舒肝宁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4):3774-3775.

论文作者:廖金平,李秋实,邓文剑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6

标签:;  ;  ;  ;  ;  ;  ;  ;  

异甘草酸镁治疗重度戊型黄疸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论文_廖金平,李秋实,邓文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