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教育发展纲要(1996-2000年)_教育论文

统计教育发展纲要(1996-2000年)_教育论文

统计教育发展纲要(1996-2000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纲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刊讯 记者张芃〕 为贯彻中共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落实发展统计事业“一靠科技、二靠法制、归根结底靠人才”的基本对策,规划和指导统计教育工作的发展,近日国家统计局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结合统计系统的实际,制定了《统计教育发展纲要(1996-2000年)》。国家统计局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按照该纲要的要求,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九五”期间统计教育工作的发展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统计事业的兴衰成败,关键是人才,基础在教育。为此,1995年全国统计工作会议提出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发展统计事业要“一靠科技、二靠法制、归根结底靠人才”的基本对策。这是我国统计发展战略思想的重大转变,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统计教育工作的基本指导方针。为了全面贯彻落实这一指导方针,促进统计教育蓬勃发展,使统计教育更好地为统计改革和统计现代化建设服务,特制定本纲要。

一、统计教育面临的形势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统计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院校统计教育改革工作不断深入发展,课程设置更趋合理,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结构有了很大改变,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在中小学普及统计知识工作有了很大进展。统计干部培训工作稳步发展,领导骨干培训、岗位专业知识培训、上岗培训、外语强化培训等全面展开。统计函授教育蓬勃发展,办学形式多种多样,社会信誉越来越高。统计教材建设工作不断加强。国外智力引进工作开始出现新的局面。统计教育机构不断健全,有关统计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逐步得到完善。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包括高等教育、初等教育、学历教育、继续教育、专业教育、普及教育的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统计教育体系框架。

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的统计教育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总体上还不能完全适应统计改革和统计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统计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实际工作中还没有完全落实,对制约统计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研究解决不力;院校统计教育还不能满足培养大批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干部培训工作缺少相应的配套政策,还没有完全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统计教育投入不足,机构不健全,缺少培训基地,教育干部队伍不稳定等,这些都制约和影响着统计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二)当前,我国的统计改革和统计现代化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围绕实施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确立新的统计调查体系和大力推进统计信息自动化建设而进行的各项改革措施,将使我国的统计工作发生历史性的变化。统计改革和统计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既为统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动力,同时也对统计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国统计事业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需要统计教育提高质量,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面对加快统计改革和统计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各级领导和广大统计教育工作者应该对发展统计教育有紧迫感和使命感,真正树立起发展统计事业要“一靠科技、二靠法制、归根结底靠人才”的思想,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开创统计教育的新局面。

二、“九五”期间统计教育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三)到本世纪末,我国统计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统计后备人才的培养质量有较大提高;在职统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业务素质得到明显改善;基本形成具有中国特色、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统计教育体系。

(四)实现上述目标,统计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1.加强统计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增强全民族的统计意识。

——积极做好初中统计选修课的实验、鉴定和评审工作,加强对初中统计选修课教材的推广工作,到“九五”末,使用统计选修课教材的人数争取达到初中在校生人数的10%左右。

——继续抓紧高中(职业高中)开设统计选修课的实验工作,做好高中(职业高中)统计选修课教材的研究修改工作,并争取尽快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认真抓好在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中普及统计知识和统计法的工作。与有关部门合作,将统计课程列入到中央党校和中国行政学院的教学计划中,作为党政领导干部的必修课。将统计课程列入厂长、经理的考试科目,作为厂长、经理的考试内容之一。组织编写适合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使用的统计学教材。

2.深化院校统计教育改革,培养合格统计人才。

——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要求,对全国各类院校统计专业的学科建设、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专题研究,提出改革方案,并通过中国统计教育学会和全国统计教材编审委员会等组织形式进行宏观指导和协调。

——研究和制定统计专业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开展统计专业教学质量评估工作,促进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提高院校统计教育的整体水平。

——大力开展统计专业师资培训工作,特别要重视加强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要探索开展统计专业师资培训工作的有效途径,建立扶持和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脱颖而出的制度。

——两所直属院校要落实综合改革方案,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出特色上下功夫。要按照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西安统计学院要提高办学层次,在努力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的基础上,争取“九五”期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资格。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硕士研究生应占教师总数的80%以上。四川统计学校要在办成全国重点中专的同时,争取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或职业大学。

——继续做好《统计教育》期刊的编辑、发行工作。提高刊物质量,扩大发行数量。

3.加强统计干部培训工作,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要抓紧制定统计人员岗位专业知识规范,建立、健全统计干部培训工作的各项配套制度,使公务员培训、职称考试培训、岗位专业知识培训和继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实现统计干部培训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

——继续举办省统计局长研究班。各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统计局以及国家统计局各司每年必须有一名领导同志参加研究班学习。

——继续举办高级统计师培训班。每年一至两期,每期30人左右。

——继续举办地、市(州、盟)统计局长进修班,每年一期。每期50人左右。重点是培训新调入统计部门工作的领导干部。

——各省、区、市统计局要做好县(市)统计局长的培训工作。从1996年起,每三年为一个学习周期。当前重点是学习市场经济理论、行政管理学、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抽样调查理论与方法和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

——结合实行公务员制度和职称资格考试,对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培训。当前尤其要抓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抽样调查理论与方法两门课程的培训工作。培训方式可以灵活多样,但培训时间每人每年不得少于12天。

——大力抓好计算机和外语的培训工作。到“九五”末期,国家统计局45岁以下的各级各类专业人员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达到二级水平的要占90%以上。40岁以下的各级各类专业人员达到英语六级水平的要占60%以上。各省、区、市统计局也要提出具体的培训目标,以便提高广大统计人员计算机水平和外语水平。在此基础上,国家统计局还要继续选拔少数业务骨干进行外语强化培训。

——国家统计局和各省、区、市统计局要高度重视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的选拔培训工作。“九五”期间,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培训力度,在政府统计系统中,选拔培养100名40岁左右的青年业务骨干成为跨世纪的学术带头人。

——认真贯彻落实《统计法》的有关规定,积极指导和开展全行业统计人员的培训工作。当前重点要抓好以统计法和统计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上岗培训。培训的组织实施要充分发挥政府统计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争取到“九五”末期95%以上的统计人员获得上岗培训证书。

4.巩固、扩大统计函授教育成果,继续推动成人学历教育蓬勃发展。

——与中央党校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合作,继续办好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争取全国有1万人获得本科毕业证书,2万人获得大专毕业证书。

——与全国自学考试委员会合作,继续办好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积极挖掘办学潜力,扩大招生来源,争取全国有2万人获得大专毕业证书。

——积极探索统计函授教育的新形式,下大力量办好中国统计干部电视函授学院直属教学班。争取达到每年招收800人的办学规模,到“九五”期末,有4000人获得大专毕业证书。

5.加快统计教材更新步伐,促进统计教材质量不断提高。

——加强院校统计教材建设。组织新编高等学校本科统计教材11种;中专统计教材3种。组织编制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10种。录制电视教学片1种。

——认真做好《现代外国统计学优秀著作译丛》的翻译出版工作。第一批组织翻译出版14种;影印原版外国统计教材1种。到“九五”末期,争取翻译出版外国优秀统计学著作20种左右。

——根据统计现代化建设和各种形式培训工作的实际需要,组织编写一套适用性较强、质量较高的培训教材。

——继续开展统计教材质量评估和推荐使用工作。组织进行第三届全国优秀统计教材评奖工作。

6.积极开展统计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做好国外智力引进工作。

——抓紧建立与国际统计教育、培训机构的联系,编制国际统计教育、培训机构通讯录。积极开展中国统计教育对外宣传工作,让世界了解中国统计教育的机构、任务和成绩,扩大中国统计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

——加强与国家外专局合作,继续做好出国培训团组的立项和报批工作。争取每年至少组成4个团组,出国培训达到100人左右的规模。

——根据联合国援助项目,同有关国际机构、国家的双边协定及国家教委、国家科委等下达的出国进修名额,认真做好出国进修人员的选拔和推荐工作。

——继续做好聘请外国专家来华办班、讲学工作。

——积极拓展渠道,加强与有关国际组织、国家和团体在统计教育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开辟新的合作项目,并做好合作项目的立项、执行和评估工作。

——举办国际培训班。开拓国外培训基地。

三、保障条件

(五)切实加强对统计教育工作的领导。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关键在领导。各级统计部门领导要清醒地认识到,发展统计教育、培养高质量的统计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长期而又紧迫的战略任务,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要把统计教育工作列入各级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

——各级政府统计部门的主要领导同志都要亲自抓统计教育工作,经常听取统计教育部门的工作汇报,认真研究和解决统计教育工作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要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把重视统计人才培养、保证教育投入、为统计教育办实事,作为各级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六)建立健全统计教育机构,加强统计教育队伍建设。

——统计教育机构是进行统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织保证。在当前的政府机构改革中,各级统计部门要高度重视建立健全统计教育机构。国家统计局拟建立统计教育中心,负责全国统计教育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各级统计教育机构的行政管理工作;各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统计局应建立教育处或统计教育中心,负责本地区统计教育的组织领导和行政管理工作,地(市)统计局也应建立相应的统计教育机构;县统计局要有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统计教育工作。

——积极筹备建立国家统计局统计干部学院。统计干部学院是国家统计局直属的具有承担各种统计培训能力的教学机构。主要负责全国政府统计系统公务员专业知识培训、统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地(市)以上统计部门领导干部和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承接国际统计培训项目等。根据开展统计干部培训工作的需要,各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统计局也可以建立统计干部学院分院。

——各级统计教育机构要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人员,并保持相对稳定。各级统计部门的领导要重视和加强统计教育队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业务建设,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要挑选那些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乐于奉献、善于组织、勇于开拓的中青年干部担任统计教育部门的领导,并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和使用。

(七)拓宽投资渠道,增加对统计教育经费的投入。

——保证统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和增长,是统计教育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落实本纲要的重要前提。如果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纲要中规定的各项任务便难于贯彻落实,因此,各级政府统计部门都要树立教育投资是战略性投资的观念,增加对统计教育的投入,以便确保统计教育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对政府统计系统统计人员业务培训费用,统计事业费中应给予保证并逐年有所增加。

——各级统计部门要加强对统计教育经费的管理。统计教育经费要做到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作他用。

(八)加强培训场地建设,不断补充和完善各种教学设备和设施。培训场地和教学设备是开展统计培训工作的硬件建设,是完成统计培训任务的重要物质保障。各级统计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抓紧培训场地建设,为开展培训工作提供必要的教育场所。要多渠道筹集资金,逐步补充和更新电子计算机、录像机、电视机等教学设备和设施,使培训部门具备大规模开展统计培训工作的物质条件。要继续加强统计电化教育网络建设,充分发挥电化教育在业务培训、学历教育和对外宣传工作中的作用。

(九)加强统计教育的科学研究和预测工作,提高统计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主动性。当前重点要抓好高等学校和中等学校统计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的研究工作,统计人才需求预测工作,以及在职统计人员合理知识结构的研究工作。

(十)充分发挥中国统计教育学会和全国统计教材编审委员会在统计教育工作中的咨询、指导作用。

标签:;  

统计教育发展纲要(1996-2000年)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