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相开关磁阻电动机转矩特性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鲁俊[1](2021)在《低脉动转矩的开关磁阻电机系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开关磁阻电机(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是一种结构简单、控制可靠的高效节能调速电机,被广泛应用于矿山、纺织、汽车等各种调速运行场合。但由于SRM结构的特殊性及电感非线性的原因,导致其在旋转过程中会产生明显的转矩脉动,从而限制了该电机在其它领域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因此,降低及抑制脉动转矩成为该电机系统的研究热点。本文从电机本身的优化方面入手,对抑制SRM转矩脉动做了如下研究工作:第一、在介绍SRM的工作原理、数学模型及常规控制方法的基础上,通过ANSYS平台中的MAXWELL 2D和Simplorer对三相12/8开关磁阻电机进行了建模以及基本控制方法下转矩特性的仿真研究。并通过建立三相12/8开关磁阻电机脉动转矩测量实验平台,对SRM的脉动转矩特性开展了实验研究,并发现了开关磁阻电机脉动转矩特性的正弦相似性特性。第二、基于SRM脉动转矩的正弦相似性,提出了基于峰谷互补原理的低脉动转矩的两种结构的开关磁阻电机:双定、转子开关磁阻电动机和单定、转子开关磁阻电动机,并研制了定、转子齿为12/8的三相4极低脉动转矩开关磁阻电动机样机系统,搭建了对应的特性测试实验平台,对该开关磁阻电动机系统抑制脉动转矩的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证明了两种结构的低脉动转矩开关磁阻电机系统抑制脉动转矩的有效性。第三、在ANSYS平台上通过MAXWELL 2D和Simplore联合的方式,对开关磁阻电机的三相双三拍运行状态下的转矩特性进行仿真研究;并通过对应的实验平台对三相双三拍运行状态下的开关磁阻电机转矩特性进行实验研究,搞清楚了开关磁阻电机在三相双三拍的控制模式下能有效降低输出转矩中的脉动转矩分量的这一事实。第四、在对双三拍的深入研究后构建了一种通过三相单三拍控制实现三相双三拍运行效果的双绕组开关磁阻电机,并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研究,验证了该电机系统降低脉动转矩的可行性。
杨厚卿[2](2020)在《单极性正弦励磁开关磁阻电机控制及结构参数优化》文中指出开关磁阻电机(SRM)是一种结构简单、性能稳定、维护费用低、运行效率高的新型电机,目前在家电、工业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传统方波电流励磁的开关磁阻电机输出转矩能力强,控制简单,维护方便,但转矩波动大,在中低速运行会产生较大的振动噪声。针对传统励磁方式存在的这些问题,国内外学者展开了降低转矩脉动和振动噪声的多方面研究。本文从开关磁阻电机的本体结构入手,首先介绍了开关磁阻电机的基本结构参数的电磁设计过程,并通过Maxwell软件对电机的静态电磁特性进行有限元分析,包括磁链特性、电感特性和矩角特性等电机磁场的关键特性。其次针对三相12/8结构的开关磁阻电机单极性正弦励磁的原理进行分析,单极性正弦励磁电流的直流分量产生(虚拟)转子磁通,交流分量产生旋转定子磁场,转子磁通和定子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电磁力。然后推导了三相开关磁阻电机在单极性正弦励磁下的数学模型,得到了三相开关磁阻电机分别在定子坐标系和转子坐标系中的电压和转矩等输出方程。重点针对三相开关磁阻电机在单极性正弦电流励磁下产生的平均转矩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有限元和傅里叶分析建立了三相开关磁阻电机的平均转矩、励磁电流的交直流分量与转子极弧的函数方程,得到最大平均转矩对应的最优转子极弧等电机结构参数。研究了基于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的三相开关磁阻电机矢量控制策略。采用了多软件联合仿真,验证了所采用的控制策略在抑制转矩脉动和振动噪声方面的优势。最后研究了四相开关磁阻电机的控制算法,推导得到了其在单极性正弦励磁方式下的数学模型,从瞬时电磁转矩方程发现四相开关磁阻电机在单极性正弦电流励磁时不产生磁阻转矩,从而能降低转矩脉动。对四相开关磁阻电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矢量控制策略,通过将开关磁阻电机传统的不对称半桥功率变换器等效为两个逆变器,由两个逆变器分别控制励磁电流的转矩分量和励磁分量。在四相开关磁阻电机实验平台上,进行了矢量控制实验验证。最后分析了四相SRM在单极性正弦励磁方式下的振动噪声。该论文有图83幅,表格8个,参考文献82篇。
李岩[3](2019)在《面向交变负载特性的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开关磁阻电机(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SRM)D具有高效率、低成本、高起动转矩以及低起动电流和宽调速范围等优点,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现场。传统电机空载和满载时的功率因数相差很大,而开关磁阻电机在空载和满载条件下的功率因数均很高。当转速和负载转矩发生较大变化时,开关磁阻电机系统都能稳定在高水平运行,比较适合于具有交变负载特性的场合,运行效率较高,有利于节能。开关磁阻电机的双凸极结构和磁饱和特性使其无法获得精准的解析模型,脉冲式的供电方式也会带来明显的转矩脉动。针对开关磁阻电机的非线性特性、瞬时转矩脉动、交变负载下母线控制和控制器设计等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用矢量分析方法对抽油机的四连杆几何机构、运动形式进行了求解,建立了抽油机扭矩数学模型,分析了游梁式抽油机的周期性交变负载特性,为开关磁阻工作在交变负载时的瞬时转矩脉动抑制和节能研究以及转矩特性匹配研究提供基础。第二,针对基于转矩平衡位置的磁链测量方法仅能获得有限转子位置的磁链信息,难以实现对开关磁阻电机精确建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系统的方法来求解开关磁阻电机的精确磁链模型,同时保留了转矩平衡法简单易行的优点。所提出的方法根据开关磁阻电机的对称结构获得四个特定转子位置处的磁链特性,进行模糊集划分,从磁链样本中提取模糊规则,采用重心法求解开关磁阻电机整体的磁链特性。将该方法的磁链特性与转子钳制法测得的特性进行了比较,得出了良好的一致性。本文提出的基于模糊系统建立的开关磁阻电机数学模型具有较高精度,可以用于开关磁阻电机的结构设计、控制器的设计和算法验证等。第三,针对开关磁阻电机双凸极结构和脉冲式供电方式导致其特别是在交变负载场合运行时转矩脉动过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转矩分配的预测直接瞬时转矩控制(Predictive Direct Instantaneous Torque control,PDITC)算法,该算法依据开关磁阻电机静态电磁特性,建立开关磁阻电机离散预测模型,采用转矩分配函数(Torque Sharing Function,TSF)将总转矩参考值分配至各相作为相转矩参考值,利用开关磁阻电机离散预测模型和各相当前时刻采样值,通过遍历相功率变换器所有可能开关状态,在线预测下一时刻相转矩值。通过性能指标评价函数,对转矩误差和功率变换器的开关次数进行综合评估,确定综合评估指标最小的开关状态输出至功率变换器。所提出的PDITC算法无需制定复杂的滞环规则,并且可以通过性能评价函数综合考虑多个性能指标。实验结果证明,所提出的PDITC策略能够有效的抑制转矩脉动,具有良好的稳态和动态性能,实现了高性能转矩控制。第四,针对交变负载场合的节能和减振的需求,提出了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变母线电压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在相同转矩、转速条件下选择最优的母线电压来改变相电流的波形,以最小化能量转换的相电流面积,并减小相电流的无效区域,提高效率降低损耗、减小振动。同时,达到开关磁阻电机与抽油机的载荷特性更好的匹配。为了满足母线电压的调节的准确和快速性,采用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Finite Control Set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FCS-MPC)的中点钳位型有源前端变流器(Neutral Point Clamped Active-Front-End Converters,NPC-AFEs)作为母线电压的可控变流器,提出优化的模型预测直接功率控制(Model Predictive Direct Power Control,MP-DPC)算法。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的获得所需母线电压值,能够满足开关磁阻电机变母线电压控制的要求。
蔡辉[4](2019)在《车用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控制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动汽车代替燃油汽车是汽车工业发展必然趋势,世界各国致力于推动电动汽车发展。开关磁阻电机特有的可靠性高、容错能力强、过载倍数高等性能非常适用于电动汽车。然而,由于开关磁阻特殊铁心磁路结构及非线性电磁特性引起的转矩脉动限制了其应用推广。另外,位置传感器的安装也增加了成本和复杂性。本文主要针对开关磁阻电机转矩脉动抑制技术及无位置传感器技术展开研究,论文主要内容为以下部分:首先,提出一种基于随机Dropout神经网络构造的转矩观测器,利用深度神经网络所具备的多层非线性层次结构提供的计算模型对于输入输出数据之间复杂关系的强大学习与表达能力,对多个神经网络单元进行训练,通过网络结构优化重构,得到比较强的泛化能力的模型,使其逼近及收敛能力得到提高,解决了模型过于贴合训练数据而导致泛化能力较弱的过拟合(Overfitting)的问题。通过离线模型训练,获取电流-角度-转矩等离散数据之间的非线性映射特性,并结合转矩分配策略,使实际转矩快速跟踪给定转矩。新型转矩观测器的使用避免查表法存储空间问题及解析法复杂运算问题。其次,针对传统开关磁阻转矩脉动抑制策略中采用电流滞环控制方法带来的电流动态跟踪能力弱而引起转矩脉动大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线性转矩分配函数策略下的无差拍电流预测方法,提高电流跟踪特性,减小因电流跟踪能力弱引起的转矩脉动。根据电机运行中电流分布特征及电流变化率,灵活选择“正压零压”“负压零压”等PWM调制模式,确定最佳的功率变换器励磁、续流、退磁模式组合,提高在不同运行模式下电流控制的准确度,在不增加开关频率或改变滞环宽度条件下,使实际电流时刻跟踪给定,减小电流纹波。再次,针对采用传统转矩分配函数引起的换相期间电流峰值高的问题,设计了以电流变化率及铜耗最小为目标的新型转矩分配函数,采用遗传算法对输入参数与目标进行优化计算,选取最优转矩分配函数,使电流峰值抑制及铜耗最小化。最后,针对开关磁阻电机重载运行下因饱和电感随电流变化而导致速度和位置估算不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六个电感特殊位置点的开关磁阻电机转子位置估算方法。在线计算全周期增量电感信息并获得电感曲线,通过相邻两相电感大小判断输出交点位置角度。采用六次多项式拟合方法拟合交点角度与电流的函数关系,再由电感交点位置点估算任意时刻电机转速及位置。
袁克湘[5](2019)在《电动车用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算法研究及功率变换器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紧张问题日趋严峻,低碳环保观念深入人心,电动汽车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开关磁阻电机具有结构简单、输出转矩大、启动电流小、可控性好的优点非常适用于电动汽车。针对电流软斩波控制应用于开关磁阻电机时出现电流脉动大的问题,本文通过控制算法改进减小了电流脉动。同时,基于提高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可靠性的要求,本文设计了一种五电平功率变换器并提出了相应的容错控制策略。本文分析了采用传统电流斩波控制方法时电流脉动大的原因,并结合脉宽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和分段控制,提出一种基于电流软斩波控制的分段PWM变占空比控制策略。根据电机转速、转子位置和参考电流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励磁和退磁占空比,以达到更好的电流跟踪效果。并通过仿真得到不同速度、参考电流下的最优占空比,拟合出占空比–转速–电流函数关系式,达到了较好的动态效果。由于常用非对称半桥式功率变换器开关器件较少,不能较好的适应开关磁阻电机不同工况下对励磁和退磁电压的需求,特别是当功率变换器发生开路故障时难以进行容错控制。本文设计了一种五电平功率变换器,具有多种工作模式,不仅可以适应电机在低速和高速时对励磁和退磁电压的不同需求,而且对于功率变换器的开路故障具有良好的容错控制能力。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对文中所提控制算法和拓扑进行了验证。
王宁黎[6](2019)在《开关磁阻电机振动转矩抑制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众所周知,开关磁阻电机(SRM)具有成本低、性能可靠、维护工作量小、调速范围宽、系统效率高、系统故障率低等一系列优良特性,应该是一种理想的调速电机系统,但由于SRM存在明显的振动转矩和振动、噪声,限制了 SRM的广泛应用。针对SRM振动转矩的抑制很多学者开展了许多有益的研究,从理论上提出了很多抑制振动转矩的方法,但由于很多还停留在理论仿真阶段,而且,大部分研究方法都只针对了由某一个原因产生的振动转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对于系统性地抑制振动转矩的效果仍不甚理想。以至于通过对实际SRM调速系统进行检测,振动转矩仍相当明显的存在。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抑制SRM振动转矩的方法:采用峰谷互补抵消振动转矩,将两套电磁参数相同的开关磁阻电机系统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方向旋转,使得各自的平均转矩叠加输出驱动负载,而各自的振动转矩波形相位互差180°电角度,通过峰谷互补来有效抑制抵消振动转矩。该方法原理清晰,控制方便,易于实现,从全局上起到了抑制振动转矩的效果。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首先分析了开关磁阻电机的本体结构及工作原理,给出了不同相电流波形下SRM电磁转矩的曲线波形并分析了其振动转矩的特性,然后在Simulink仿真平台上进行了 SRM振动转矩仿真的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一种SRM振动转矩的测量方法,搭建了开关磁阻电机振动转矩以及转矩特性的实验测量平台,并验证了 SRM输出转矩中振动转矩分量的客观、明显存在性。(2)研究分析了 SRM振动转矩的特性以及振动转矩的抑制方法,研究提出了基于峰谷互补法抑制抵消振动转矩的方法,即将两套电磁参数相同的开关磁阻电机系统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方向旋转,使得各自的平均转矩叠加输出驱动负载,而各自的振动转矩波形相位互差180°电角度,通过峰谷互补来有效抑制抵消振动转矩。(3)研究设计了一套可以将两台电机同轴同心相联的实验系统,然后搭建了基于峰谷互补法的两台开关磁阻电机振动转矩相互抵消的低振动转矩的开关磁阻电机系统实验平台。(4)在该低振动转矩开关磁阻电机系统的实验平台上,系统研究了开关磁阻电机系统抑制振动转矩的效果,并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抑制效果。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的低振动转矩的开关磁阻电机模型。
张旸明[7](2019)在《基于四相2(N+1)共上管功率拓扑的SRM控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开关磁阻电机在多个领域如运输业、航空工业、家庭电器以及其他一些领域内得到发展和应用。这也对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小型家电的应用场合当中,控制器的成本、调速系统的稳定性等问题都要纳入考量范围内。功率开关器件成本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驱动系统的经济性,因此采用结构更为简单的功率拓扑结构势在必行。但结构简单的功率拓扑必定在控制策略上有所局限,各相控制的独立性会受到影响。如何平衡成本以及功率拓扑的性能成为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2(N+1)共上管功率拓扑相比于传统的不对称半桥功率拓扑减少了1/4的功率器件,能够有效地简化系统、降低成本,并继承了不对称半桥功率拓扑的相间独立性、控制灵活等优点。本文以2(N+1)共上管功率拓扑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工作模态的基础上,实现了传统控制策略在低速使用电流斩波控制而在高速使用角度位置控制。并搭建了基于2(N+1)共上管功率拓扑的SRM驱动系统,实现宽转速范围内可靠运行。针对SRM的2(N+1)共上管功率拓扑的控制技术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了2(N+1)共上管功率拓扑在传统控制策略下退磁困难的问题,并定量分析了安全退磁的导通宽度条件限制。在高速角度位置控制下(APC),最大允许的导通宽度为三分之一的电周期。同时随着转速下降,进入电流斩波控制(CCC)后,允许的安全退磁导通宽度逐渐增大,最大允许的导通宽度趋近于二分之一的电周期。在安全退磁的基础上,为了提高驱动系统性能,本文还提出了一种新型快速换相控制策略,通过在公共的上开关管驱动信号中叠加PWM,加速关断相的退磁,能够在安全退磁的基础上实现快速换相,同时摆脱了安全退磁导通宽度限制。新型控制策略在消除续流电流尖峰的同时,能够增加允许的导通宽度,增加电机出力,有效地提高驱动系统性能及效率。本文还针对驱动系统的调速控制稳定性,对传统PID控制以及自抗扰控制进行分析比较,并分模块探讨了自抗扰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包括跟踪微分器(TD)、扩张状态观测器(ESO)以及非线性状态反馈(NLSEF)。最后结合开关磁阻电机特性及运动方程,搭建了一阶速度环自抗扰控制器,通过公式推导,给出了部分参数的计算方法。在控制反馈增益相同的情况下,与传统PI控制分别对比了动态以及稳态性能,证明自抗扰控制在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调速控制中更具优势,并证明了参数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费晨[8](2019)在《开关磁阻电机转矩脉动抑制优化研究》文中指出开关磁阻电机(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SRM)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成本低、容错能力强、调速范围广等一系列优点,近年来在电气传动领域得到了大量的应用。但是,SRM的转矩脉动问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范围。本文以减小SRM的转矩脉动为目标展开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主要内容如下:本文首先介绍了SRM的基本结构、运行原理及其控制技术。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对于SRM转矩脉动抑制的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选用直接转矩控制和转矩分配函数控制作为SRM转矩脉动抑制的研究方向。接着,推导了SRM的基本方程并介绍了几种建模方法,其中有限元法精度较高,所以采用有限元仿真的方法对本文所用的SRM进行建模。其次,将交流调速系统中的直接转矩控制应用到SRM调速系统中,并通过理论分析设计了SRM直接转矩控制方案。采用Matlab/Simulink搭建了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并进行了系统的仿真研究。通过仿真发现直接转矩控制可以有效地减小SRM的转矩脉动,但是在其运行时会产生负转矩,降低了电机的运行效率,制约了该方法的使用范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转矩分配函数控制,该方法能在抑制SRM转矩脉动的同时避免产生负转矩。针对传统的转矩分配函数存在电流跟踪性能不佳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转矩补偿的一种改进的转矩分配函数控制方法,搭建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了遗传算法进一步对其开通、关断角度进行优化。最后,搭建了基于TMS320F28335的SRM驱动系统实验平台,完成了驱动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并分别对本文所介绍的几种控制算法进行了样机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了本文所提出的改进的转矩分配函数控制方法对于SRM转矩脉动抑制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颜宁[9](2019)在《直接转矩控制在开关磁阻电机驱动中的优化与拓展》文中研究说明开关磁阻电机的输出转矩存在着固有脉动,因此对于输出转矩的观测与调节是开关磁阻调速系统关注的重点。将直接转矩控制方法应用到开关磁阻电机驱动中能极大地提高电机输出转矩的稳定性和转矩响应的快速性,并且算法通用性较好。本文针对传统直接转矩控制方法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算法,并且将直接转矩控制和其他新兴的控制方法、其他类型的功率变换器相结合,进一步提高直接转矩控制方法的适应性和综合性能。首先对传统方法进行优化。直接将应用于交流异步电机的直接转矩控制方法套用在开关磁阻电机,虽然能将转矩控制在允许误差范围内,但是会造成电机相负转矩的产生,从而导致相电流平均值较大,电机的转矩电流比较低。优化方法着力于取消开关磁阻电机的合成磁链控制,建立一套新的区间划分准则,并且建立新的电压矢量表与选择标准,使算法专注于电机的输出转矩控制。同时通过区间与电压矢量的配合,力图避免任意相负转矩的产生。建立Simulink+Simplorer+Maxwell的联合仿真模型,分别实现控制方法、功率变换器和电机本体的模拟,验证方法性能,并在一台12/8结构样机拖动平台上实现优化方法。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优化方法具有良好的转矩输出性能与较高的转矩电流比。其次将模型预测控制方法与直接转矩控制方法相结合,各取所长形成新方法驱动开关磁阻电机。直接转矩控制方法判断区间提供备选开关状态,预测模型建立完整的状态预测和被控量预测,代价函数则按转矩误差最小的标准进行预测结果评估,稳定转矩的实际输出。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此基于直接转矩控制的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具有良好的转矩输出性能。最后,为了拓展开关磁阻电机的应用场合、降低开关磁阻调速系统的成本,在通用变换器上实现直接转矩控制驱动开关磁阻电机。因为全桥变换器的结构与开关磁阻电机的工作方式,需要划分特殊的区间并且重新设计相应的开关状态组合。各区间的长度设计既为了保证工作相的转矩出力,又为了避免串联导通相的负转矩产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既满足了转矩输出,又减小了转矩脉动,具有良好的效果。
余发[10](2018)在《基于注入分段式谐波电流抑制开关磁阻电机转矩脉动的控制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大量使用的传统自然资源正愈发匮乏,自然环境也随之被污染的越来越严重。以清洁能源为主要驱动的电动汽车具有不消耗化石燃料、电机再生制动能力强、局部排放量少等优点,已被公认为一种理想的绿色交通工具,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开关磁阻电动机(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SRM)是一款结构简单、坚固、无稀土特性、超高速运转能力和无公害运行的电机。然而SR电动机运行时具有转矩脉动幅值大、噪声强等不良表现,使得其直接应用于要求较高的场合受到极大的限制。伴随着电力电子技术以及计算机控制技术领域的日益成熟,以此为基础的开关磁阻电动机调速系统得到迅速的发展,并在电动汽车驱动领域方面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所以,对开关磁阻电机转矩脉动的优化是接下来最为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抑制转矩脉动的控制策略,在传统的电流斩波控制下,直接往矩形参考电流中注入一系列谐波电流分量,使之生成相应的额外转矩,来补充或消除原参考电流产生的转矩脉动。为了提高谐波电流注入下SR电机转矩脉动降低的更加灵活与有效,将注入的n次正弦谐波电流分量等分成n段,通过调节相应段的谐波分量系数,独立控制各分段区间参考电流波形,进而控制电机输出转矩。新的控制策略在电流斩波控制下可较好的实现抑制转矩脉动的目标。最后,通过仿真与实验验证了上述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及实用性。
二、两相开关磁阻电动机转矩特性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两相开关磁阻电动机转矩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低脉动转矩的开关磁阻电机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开关磁阻电机转矩脉动抑制方法的研究现状 |
1.2.1 开关磁阻电机结构优化降低转矩脉动的研究现状 |
1.2.2 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策略抑制转矩脉动的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2章 开关磁阻电机的工作原理分析 |
2.1 开关磁阻电机结构和工作原理 |
2.1.1 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 |
2.1.2 开关磁阻电机工作原理 |
2.2 开关磁阻电机的基本方程 |
2.2.1 开关磁阻电机电路方程 |
2.2.2 开关磁阻电机机械方程 |
2.2.3 开关磁阻电机机械与电气联系方程 |
2.3 开关磁阻电机的数学模型 |
2.3.1 线性模型 |
2.3.2 准线性模型 |
2.3.3 非线性模型 |
2.4 开关磁阻电机的基本控制方法 |
2.4.1 角度位置控制(APC) |
2.4.2 电流斩波控制(CCC) |
2.4.3 电压斩波控制(CVC)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单三拍控制的开关磁阻电机脉动转矩特性的仿真与研究 |
3.1 基于ANSYS平台的开关磁阻电机建模 |
3.1.1 开关磁阻电机有限元模型 |
3.1.2 单三拍励磁电感特性 |
3.1.3 单三拍励磁时的单状态下的转矩特性 |
3.2 基于MAXWELL 2D的 SRM的瞬态特性(单三拍)仿真 |
3.3 基于MAXWELL 2D和 Simplorer的联合仿真 |
3.3.1 联合仿真步骤 |
3.3.2 单三拍电流斩波控制的SRM转矩特性仿真 |
3.3.3 单三拍电压斩波控制的SRM转矩特性仿真 |
3.4 开关磁阻电机脉动转矩的动态测量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峰谷互补原理低脉动转矩开关磁阻电机研究 |
4.1 双定、转子低脉动转矩开关磁组电机结构的研究 |
4.2 双定、转子低脉动转矩开关磁阻电机控制方法设计 |
4.2.1 电流协调控制 |
4.2.2 换相与调压调速分离控制方法 |
4.3 单定子、单转子双绕组低脉动转矩开关磁阻电机的研究 |
4.3.1 单定子、单转子双绕组开关磁阻电机结构 |
4.3.2 单定子、单转子双绕组开关磁阻电机脉动转矩抑制原理 |
4.3.3 单定子、单转子双绕组开关磁阻电机驱动方法 |
4.4 基于峰谷互补原理抑制开关磁阻电机转矩脉动的实验研究 |
4.4.1 双定子、双转子电机转矩脉动动态测量实验 |
4.4.2 基于峰谷互补原理的脉动转矩抵消动态测量实验 |
4.4.3 基于峰谷互补原理的脉动转矩抵消静态测量实验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双三拍控制的开关磁阻电机脉动转矩与抑制研究 |
5.1 两相同步励磁下的电感特性和转矩特性 |
5.1.1 开关磁阻电机两相励磁时的电感特性 |
5.1.2 开关磁阻电机两相励磁时的单状态下的转矩特性 |
5.2 开关磁阻电机双三拍运行状态下的特性仿真研究 |
5.2.1 双三拍时运行角度位置控制下的仿真研究 |
5.2.2 双三拍运行电流斩波及电压斩波控制时的仿真研究 |
5.2.3 双三拍运行的开关磁组电机静态转矩测量 |
5.3 双绕组串联的开关磁阻电机仿真与实验 |
5.3.1 双绕组串联的开关磁阻电机仿真 |
5.3.2 双绕组串联的开关磁阻电机的运行实验 |
5.3.3 双绕组串联的开关磁阻电机的静态转矩测量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2)单极性正弦励磁开关磁阻电机控制及结构参数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2 开关磁阻电机的电磁设计与仿真分析 |
2.1 引言 |
2.2 开关磁阻电机的电磁设计 |
2.3 样机设计及其磁路计算 |
2.4 开关磁阻电机磁场仿真分析 |
2.5 开关磁阻电机静态特性仿真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3 三相SRM单极性正弦励磁原理及数学模型 |
3.1 引言 |
3.2 三相单极性正弦电流励磁SRM的工作原理 |
3.3 三相SRM在定子坐标系下的方程 |
3.4 三相SRM在转子坐标系下的方程 |
3.5 本章小结 |
4 三相单极性正弦励磁SRM结构参数优化 |
4.1 引言 |
4.2 非饱和条件下平均转矩分析 |
4.3 转子极弧的优化 |
4.4 饱和对平均转矩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5 三相单极性正弦励磁SRM矢量控制 |
5.1 引言 |
5.2 三相SRM矢量控制原理 |
5.3 三相SRM矢量控制系统仿真分析 |
5.4 三相单极性正弦励磁SRM的振动噪声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四相单极性正弦励磁SRM矢量控制 |
6.1 引言 |
6.2 四相SRM的数学模型 |
6.3 四相SRM矢量控制策略 |
6.4 四相SRM矢量控制系统仿真与实验验证 |
6.5 四相单极性正弦励磁SRM的振动噪声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面向交变负载特性的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1 绪论 |
1.1 研究意义及背景 |
1.2 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研究现状 |
1.2.1 开关磁阻电机建模研究现状 |
1.2.2 开关磁阻电机转矩脉动抑制研究现状 |
1.2.3 开关磁阻电机变母线电压控制策略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2 抽油机系统数学模型分析 |
2.1 引言 |
2.2 抽油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 |
2.2.1 四连杆游梁式抽油机结构模型 |
2.2.2 抽油机几何关系描述 |
2.2.3 抽油机运动分析 |
2.2.4 抽油机的载荷分析及计算 |
2.3 抽油机地面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分析 |
2.4 结论 |
3 开关磁阻电机建模及仿真 |
3.1 引言 |
3.2 开关磁阻电机的基本结构以及工作原理 |
3.3 开关磁阻电机非线性模型 |
3.3.1 开关磁阻电机磁链特性测量 |
3.3.2 基于模糊逻辑系统的磁链特性建模 |
3.3.3 开关磁阻电机转矩模型 |
3.4 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控制策略 |
3.5 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仿真研究 |
3.5.1 系统仿真模型 |
3.5.2 仿真结果分析 |
3.6 交变负载转矩特性匹配实验研究 |
3.7 结论 |
4 开关磁阻电机转矩脉动抑制预测控制 |
4.1 引言 |
4.2 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预测模型 |
4.2.1 功率变换器离散预测模型 |
4.2.2 电机离散预测模型 |
4.3 开关磁阻电机预测直接瞬时转矩控制策略 |
4.3.1 开关磁阻电机转矩分配 |
4.3.2 性能评价函数 |
4.4 速度控制 |
4.5 仿真验证 |
4.6 实验验证 |
4.7 结论 |
5 开关磁阻电机变母线电压节能控制策略研究 |
5.1 引言 |
5.2 开关磁阻电机能耗分析 |
5.2.1 相绕组电流分析 |
5.2.2 开关磁阻电机损耗分析 |
5.2.3 母线电压对相电流的影响分析 |
5.3 最优母线电压选取 |
5.4 变母线电压控制策略 |
5.4.1 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原理 |
5.4.2 模型预测直接功率控制方法 |
5.4.3 优化的模型预测直接功率控制方法 |
5.4.4 优化的模型预测直接功率控制仿真结果 |
5.4.5 优化的MP-DPC在交变负载下对最优母线电压跟踪仿真 |
5.5 结论 |
6 开关磁阻电机控制器设计 |
6.1 引言 |
6.2 功率变换器设计 |
6.3 控制器硬件设计 |
6.3.1 电机控制模块处理器以及外围电路的设计 |
6.3.2 控制器的转子位置检测设计 |
6.3.3 电流采集电路的设计 |
6.3.4 RS485和CAN通讯电路的设计 |
6.3.5 控制电路板的电磁兼容设计 |
6.4 控制器软件设计 |
6.4.1 软件总体结构 |
6.4.2 系统软件设计 |
6.5 实验验证 |
6.6 结论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模糊规则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车用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介绍 |
1.3 开关磁阻电机系统应用现状 |
1.4 开关磁阻电机转矩脉动抑制技术研究现状 |
1.4.1 转矩脉动抑制技术研究综述 |
1.4.2 转矩脉动抑制难点及对策 |
1.5 开关磁阻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技术研究现状 |
1.6 文本研究内容及结构 |
1.7 本章小结 |
第2章 开关磁阻电机基本理论与非线性建模 |
2.1 开关磁阻电机系统组成及基本原理 |
2.1.1 开关磁阻电机电感、磁链、转矩 |
2.1.2 开关磁阻电机常用拓扑电路 |
2.1.3 开关磁阻电机传统控制方法 |
2.2 电机系统基本方程 |
2.3 开关磁阻电机电磁特性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开关磁阻电机转矩脉动抑制关键技术研究 |
3.1 基于随机DROPOUT深度学习转矩观测器构建及应用 |
3.1.1 传统转矩观测器设计方法 |
3.1.2 基于随机Dropout深度学习网络的转矩观测器设计 |
3.1.3 Dropout深度学习网络构造 |
3.1.4 Dropout深度学习网络的离线训练 |
3.1.5 训练结果分析 |
3.1.6 仿真与实验 |
3.2 基于TSF开关磁阻电机电流预测控制策略 |
3.2.1 磁链的获取 |
3.2.2 基于转矩分配策略的电流分布特征 |
3.2.3 电流建立阶段控制方法 |
3.2.4 电流下降区控制方法 |
3.2.5 换相区的电压占空比预测 |
3.2.6 仿真与试验 |
3.3 基于遗传算法的新型转矩分配函数开关磁阻电机多目标优化策略 |
3.3.1 基于TSF的控制系统 |
3.3.2 基于二次型曲线叠加的参数可调转矩分配函数 |
3.3.3 基于遗传算法的多目标优化方法 |
3.3.4 转矩分配函数优化条件 |
3.3.5 仿真与实验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特殊位置点的无位置传感器技术研究 |
4.1 相电感估算原理 |
4.2 特殊位置点选取 |
4.2.1 非磁饱运行特性下的位置点选取 |
4.2.2 饱和电磁特性运行下特殊位置点选取 |
4.3 基于特殊位置点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策略 |
4.3.1 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策略概述 |
4.3.2 磁路非饱和状态下转速与位置估计 |
4.3.3 磁路饱和状态下转速与位置估计 |
4.3.4 误差分析 |
4.4 仿真与试验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控制系统硬件及软件设计 |
5.1 硬件电路 |
5.1.1 电源电路 |
5.1.2 芯片最小系统 |
5.1.3 信号检测电路 |
5.1.4 驱动电路 |
5.2 软件设计 |
5.2.1 主程序 |
5.2.2 中断程序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5)电动车用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算法研究及功率变换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开磁阻电机发展历程 |
1.1.2 开关磁阻电机应用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电机本体的研究 |
1.2.2 功率变换器的设计 |
1.2.3 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策略的研究 |
1.3 本文主要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开关磁阻电机及调速系统简介 |
2.1 开关磁阻电机的基本结构及原理 |
2.2 开关磁阻电机的基本方程 |
2.2.1 电路方程 |
2.2.2 机械方程 |
2.2.3 机电联系方程 |
2.3 开关磁阻电机的数学模型 |
2.4 开关磁阻电机驱动调速系统 |
2.4.1 开关磁阻电机驱动调速系统基本结构 |
2.4.2 SR电动机基本调速方式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电流软斩波的分段PWM变占空比控制 |
3.1 开关磁阻电机电流脉动原因分析 |
3.2 基于电流软斩波的开关磁阻电机分段PWM变占空比控制 |
3.2.1 PWM占空比调节原理 |
3.2.2 分段控制原理 |
3.3 仿真模型的搭建及参数辨识 |
3.3.1 Matlab仿真模型简介 |
3.3.2 参数辨识 |
3.4 本文控制算法的仿真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五电平拓扑的开路故障分析及容错控制 |
4.1 五电平功率变换器拓扑结构及不同工作模式 |
4.2 开关磁阻电机在不同工况下的控制规则 |
4.3 开关磁阻电机功率变换器开路故障分析及容错控制 |
4.3.1 横向桥开路故障分析及容错控制 |
4.3.2 纵向桥开路故障分析及容错控制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验验证及分析 |
5.1 实验平台 |
5.1.1 开关磁阻电机实物平台 |
5.1.2 半实物仿真平台 |
5.2 实验结果分析 |
5.2.1 基于电流软斩波的开关磁阻电机分段变占空比控制 |
5.2.2 基于五电平功率变换器的容错控制方案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6)开关磁阻电机振动转矩抑制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开关磁阻电机振动转矩抑制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抑制开关磁阻电机振动转矩的电机本体结构设计研究 |
1.2.2 抑制开关磁阻电机振动转矩的控制策略研究 |
1.2.3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开关磁阻电机的工作原理分析 |
2.1 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 |
2.2 开关磁阻电机运行原理、结构及功率变换电路拓扑 |
2.2.1 电机工作原理及本体结构 |
2.2.2 功率变换器拓扑结构 |
2.3 开关磁阻电机的数学模型 |
2.3.1 电路方程 |
2.3.2 机械传动方程 |
2.3.3 机电能量相互转换关系方程 |
2.3.4 线性电感模型 |
2.3.5 非线性电感模型 |
2.4 开关磁阻电机基本控制方法 |
2.4.1 电流斩波控制 |
2.4.2 电压斩波控制 |
2.4.3 角度位置控制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开关磁阻电机振动转矩仿真研究 |
3.1 开关磁阻电机振动转矩波形分析 |
3.1.1 振动转矩产生的原因 |
3.1.2 振动转矩波形的理论分析 |
3.2 开关磁阻电机运行系统仿真与振动转矩分析 |
3.2.1 电机本体模块 |
3.2.2 功率变换主电路模块 |
3.2.3 位置检测模块 |
3.2.4 电流滞环控制模块 |
3.2.5 仿真结果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开关磁阻电机振动转矩的实验研究与分析 |
4.1 开关磁阻电机轴端振动转矩波形实验测量方法 |
4.2 滤波处理电路 |
4.3 实验系统及实验结果 |
4.3.1 实验系统 |
4.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4 基于实验对振动转矩波形的解释 |
4.5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开关磁阻电机振动转矩的抑制方法研究 |
5.1 峰谷互补的实现方法 |
5.2 基于峰谷互补抑制SRM振动转矩方法的实验研究 |
5.2.1 实验系统及平台搭建 |
5.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3 新型低振动转矩的开关磁阻电机结构模型 |
5.4 本章小节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7)基于四相2(N+1)共上管功率拓扑的SRM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缩略词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开关磁阻电机基本原理 |
1.3 研究现状 |
1.3.1 SR电机功率拓扑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
1.3.2 调速控制算法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基于2(N+1)共上管功率拓扑的SRM驱动系统搭建 |
2.1 引言 |
2.2 2(N+1)共上管功率拓扑基本原理 |
2.2.1 基本工作模态 |
2.2.2 2(N+1)共上管功率拓扑控制策略 |
2.3 基于2(N+1)共上管功率变换器的SRM驱动系统搭建 |
2.3.1 电机本体结构 |
2.3.2 控制器设计 |
2.3.3 驱动系统性能仿真 |
2.4 2(N+1)共上管功率拓扑的性能实验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2(N+1)共上管功率拓扑的快速换相控制策略研究 |
3.1 引言 |
3.2 退磁困难问题分析 |
3.3 安全退磁角度分析 |
3.3.1 电流斩波控制(CCC) |
3.3.2 角度位置控制(APC) |
3.3.3 安全退磁最大导通宽度 |
3.3.4 安全退磁控制角度仿真 |
3.4 快速换相控制策略研究 |
3.4.1 基本原理 |
3.4.2 快速换相控制策略仿真分析 |
3.5 实验验证 |
3.5.1 安全退磁最大导通宽度实验验证 |
3.5.2 快速换相控制策略实验验证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SRM驱动系统的自抗扰控制策略研究 |
4.1 引言 |
4.2 自抗扰控制基本原理 |
4.2.1 跟踪微分器 |
4.2.2 扩张状态观测器 |
4.2.3 非线性状态反馈 |
4.3 开关磁阻电机一阶速度环自抗扰控制器设计 |
4.4 仿真与实验 |
4.4.1 仿真分析 |
4.4.2 实验验证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本文的主要工作 |
5.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8)开关磁阻电机转矩脉动抑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开关磁阻电机的基本结构 |
1.3 开关磁阻电机的控制技术 |
1.3.1 角度位置控制 |
1.3.2 电流斩波控制 |
1.3.3 电压斩波控制 |
1.4 SRM转矩脉动抑制研究现状 |
1.4.1 转矩脉动抑制简介 |
1.4.2 电机本体设计 |
1.4.3 控制策略优化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开关磁阻电机数学模型及其驱动系统 |
2.1 开关磁阻电机的基本方程 |
2.1.1 开关磁阻电机电压方程 |
2.1.2 开关磁阻电机机械方程 |
2.1.3 开关磁阻电机机电联系方程 |
2.2 开关磁阻电机数学建模 |
2.2.1 开关磁阻电机建模方法 |
2.2.2 开关磁阻电机数学模型 |
2.3 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 |
2.3.1 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结构 |
2.3.2 开关磁阻电机运行原理 |
2.3.3 开关磁阻电机功率电路 |
2.4 本章小结 |
3 开关磁阻电机直接转矩控制 |
3.1 直接转矩控制原理 |
3.2 直接转矩控制实现方案 |
3.2.1 开关状态定义 |
3.2.2 磁链调节 |
3.2.3 转矩调节 |
3.2.4 开关表 |
3.3 直接转矩控制仿真验证 |
3.3.1 仿真模型建立 |
3.3.2 仿真验证 |
3.4 本章小结 |
4 开关磁阻电机转矩分配函数控制 |
4.1 转矩分配函数控制简介 |
4.2 改进的转矩分配函数控制 |
4.2.1 转矩分配函数设计 |
4.2.2 改进的转矩分配函数仿真验证 |
4.3 基于遗传算法的转矩分配函数优化 |
4.3.1 遗传算法简介 |
4.3.2 基于遗传算法的转矩分配函数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5 实验平台软硬件设计 |
5.1 实验平台设计 |
5.2 硬件结构设计 |
5.3 软件结构设计 |
5.4 控制系统实验及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9)直接转矩控制在开关磁阻电机驱动中的优化与拓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开关磁阻电机 |
1.2 直接转矩控制 |
1.2.1 传统直接转矩控制 |
1.2.2 电压矢量与区间 |
1.3 模型预测控制 |
1.4 全桥功率变换器驱动开关磁阻电机 |
1.5 课题研究意义以及本文结构安排 |
1.5.1 课题研究意义 |
1.5.2 本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无磁链滞环控制的开关磁阻电机直接转矩控制方法 |
2.1 无磁链控制的直接转矩控制原理 |
2.1.1 取消磁链滞环 |
2.1.2 电压矢量选择标准 |
2.2 区间的重新分配 |
2.3 电压矢量的重构 |
2.4 仿真和实验验证 |
2.4.1 仿真结果 |
2.4.2 实验结果 |
2.4.3 传统直接转矩控制方法和新方法的对比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直接转矩控制的开关磁阻电机模型预测控制方法 |
3.1 开关磁阻电机的模型预测控制 |
3.2 基于DTC的模型预测控制 |
3.3 仿真与实验结果 |
3.3.1 仿真结果 |
3.3.2 实验结果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全桥变换器的开关磁阻电机直接转矩控制 |
4.1 全桥变换器驱动开关磁阻电机 |
4.1.1 绕组连接方式 |
4.1.2 绕组导通逻辑 |
4.1.3 开通、关断角与导通逻辑的配合 |
4.2 直接转矩控制方法 |
4.2.1 区间的划分 |
4.2.2 开关组合的建立 |
4.2.3 直接转矩控制方法 |
4.3 实验验证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5.1 主要工作 |
5.2 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基于注入分段式谐波电流抑制开关磁阻电机转矩脉动的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开关磁阻电机发展简介 |
1.2 开关磁阻电动机热点研究方向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开关磁阻电动机及调速系统简介 |
2.1 开关磁阻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与数学模型 |
2.1.1 开关磁阻电动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
2.1.2 开关磁阻电动机的数学模型 |
2.1.3 开关磁阻电动机理想线性模型 |
2.2 开关磁阻电动机调速系统与传统控制策略 |
2.2.1 开关磁阻电动机调速系统的基本组成 |
2.2.2 开关磁阻电动机驱动调速系统主要控制方式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开关磁阻电动机转矩脉动的产生与建模 |
3.1 开关磁阻电动机转矩脉动综述 |
3.2 开关磁阻电机转矩脉动抑制的主要方法 |
3.3 SR电动机基速以下运行时转矩脉动的产生原因分析 |
3.4 开关磁阻电动机模型简介 |
3.5 仿真建模分析 |
3.6 开关磁阻电动机参数辨识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分段式谐波电流抑制开关磁阻电机转矩脉动的控制策略 |
4.1 分段谐波电流注入控制策略 |
4.2 分段谐波电流注入控制策略具体实施步骤 |
4.3 分段谐波电流注入控制策略仿真实验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开关磁阻电动机转矩脉动抑制实验 |
5.1 开关磁阻电动机实验平台简介 |
5.2 开关磁阻电动机转矩脉动抑制实验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四、两相开关磁阻电动机转矩特性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低脉动转矩的开关磁阻电机系统的研究[D]. 鲁俊.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2]单极性正弦励磁开关磁阻电机控制及结构参数优化[D]. 杨厚卿.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3]面向交变负载特性的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策略研究[D]. 李岩.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6)
- [4]车用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控制方法研究[D]. 蔡辉. 湖南大学, 2019(07)
- [5]电动车用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算法研究及功率变换器设计[D]. 袁克湘. 合肥工业大学, 2019(01)
- [6]开关磁阻电机振动转矩抑制方法的研究[D]. 王宁黎.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7]基于四相2(N+1)共上管功率拓扑的SRM控制技术研究[D]. 张旸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9(02)
- [8]开关磁阻电机转矩脉动抑制优化研究[D]. 费晨. 南京理工大学, 2019(06)
- [9]直接转矩控制在开关磁阻电机驱动中的优化与拓展[D]. 颜宁.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9
- [10]基于注入分段式谐波电流抑制开关磁阻电机转矩脉动的控制策略研究[D]. 余发. 合肥工业大学,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