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教育助力精准脱贫的城口经验——唱好帮扶人与被帮扶人的“二人转”论文_谢正娟

干部教育助力精准脱贫的城口经验——唱好帮扶人与被帮扶人的“二人转”论文_谢正娟

谢正娟

中共城口县委党校 重庆 城口 405900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十三五”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城口县属秦巴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集革命老区、边远山区、高寒山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于一体,是重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短板”。

要弥补短板、啃下硬骨头,必须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而党校作为党和国家人才培养的高地,责无旁贷地肩负着为精准扶贫的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平台和智力支撑。在此背景下,城口县委党校立足县情,创新性地将精准脱贫人力资源培养的战略纳入党校教学以及其他办学活动之中,并提出唱好帮扶人与被帮扶人的“二人转”。为此,充分发挥干部教育的推动作用,唱好帮扶与被帮扶的“二人转”,无疑抓住了脱贫攻坚的以人为中心这个发力点,有效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快速高效运转。

一、干部教育助力精准脱贫的现实背景

(一)帮扶队伍现状

自2015年实施精准扶贫以来,我县先后在全县90个贫困村中派驻1支驻村工作队,每个队由3—5人组成。从各级机关优秀年轻干部中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任工作队队长,各乡镇(街道)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农业技术员为工作队队员。同时在县委的统筹下还组建了教育、医疗等15支其他扶贫力量(扶贫队),全方位、多角度的组织了脱贫攻坚帮扶队伍。不可否认,驻村工作队和帮扶队伍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发现不少问题。工作队、扶贫队里不乏思想认识不到位,被动应付多,主动作为少,各自为政,攻坚能力不足,脱贫思路不清,政治觉悟不高,“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人。

(二)贫困队伍现状

1、贫困队伍数量庞大。贫困群众既是扶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2015年,我县实现了11个贫困村、3902户贫困户、14984名贫困人口脱贫,但目前仍有79个贫困村,6556户贫困户、24049名贫困人口。

2、脱贫环境复杂。这些贫困户大多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因基础设施致贫……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繁多、大批青壮年常年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贫困户“等靠要”、“穷光荣”、“甘落后”的思想严重存在,脱贫能力不足,贫困户脱贫愿望不强烈,政府对农村实施的“多予”政策和帮扶责任人成了贫困户的“救命稻草”。

3、贫困户“造血”功能不足,缺乏内生动力。全县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到2010年底,人均受教育年限不足8年,贫困人口受教育程度更低,全县农村建卡贫困人口37567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66%,且残疾人口较多,目前,全县残疾人口16578人,占总人口的6.8%,所占比例居重庆市最高。贫困群众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的参与度不够、政策理解能力不强、缺乏与政府的有效互动、贫困人口生产技能落后、劳动力素质低下、自身造血功能不强、感恩意识淡薄,一些常年接受救济的贫困户坐享其成,不想且不愿通过自身努力和辛勤劳动去改变贫穷面貌,而将脱贫希望寄托在救助上。

二、干部教育助力精准脱贫的具体培训模式

(一)帮扶人:“‘1+1+N’培养模式”

“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我县将脱贫攻坚的各支帮扶力量的培养纳入党校课堂,探索出了“帮扶人‘1+1+N’培养模式”。即:“1”是指一支强有力的领导干部队伍、“1”一支能力突出的驻村工作队、“N”是指多支形成合力的帮扶队伍。具体做法:

1、领导干部队伍注重增强四个意识。2016年,我县举办党性党风党纪县管正职专题培训班、县管副职培训班,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党务干部培训班等多个主体班次,均结合当前脱贫攻坚的严峻形势,针对部分领导干部对脱贫攻坚认识上的缺位或不足、工作作风不实等现象安排课程。一是安排党性教育、理论教育和党风廉政教育。安排《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解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解读、做人做官做事、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纪检监察工作、党风政风业务培训、扶贫战略解读等课程,县委书记、县长亲临讲堂为领导干部授课,强调领导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以较高的政治觉悟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之中,要将纪律挺在前面,坚决惩治脱贫攻坚中存在的腐败问题,引导领导干部向中央战略看齐、向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看齐、向人民生活奔小康看齐,增强基层决策层干部的政治意识,使脱贫攻坚的在认识上、在源头上得到充分重视。二是安排实岗锻炼。将部分干部安排到脱贫攻坚办、旅游局、拆迁办、信访办等“急、难、险、重”的岗位上进行实岗锻炼,深入我县三大攻坚战主战场,开展党性作风实岗锻炼活动,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困,进一步强化干部的宗旨意识,弘扬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三是安排实地调研、召开理论汇报会、形成成果转化机制。结合当前我县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拟定命题调研题目,将领导干部安排到各领域进行深入调研,并形成了高质量的调研报告10篇,咨政报告5篇,并组建以县委党校校长任组长的评委小组,听取领导干部的汇报,最后形成成果转化机制,将科学性强、可行性高的脱贫攻坚办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并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2、驻村工作队注重提升业务素质。决策的好坏在于执行,驻村工作队作为脱贫攻坚决策的最强有力的推动者和执行者,其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政策的落实情况。针对我县驻村工作的服务现状,有针对性的安排了学习培训,量身定制了学习菜单。一是培训学习。年初,举办了“精准扶贫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全县90个贫困村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参训,培训主要安排了“十三五”规划与我市经济形势、重庆扶贫开发形势、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驻村工作队员职责、互联网+精准脱贫等专题,进一步明确驻村工作队的职能职责,提升其业务能力,更好地为脱贫攻坚服务。二是交叉督导检查。年中,在组织部的统筹协调下,组织全县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就2016年每个贫困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交叉检查,并在党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成果综述和问题反馈,这一方法,不仅对前期脱贫工作进行了总结,同时便于及时发现问题,驻村干部之间也有了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多支帮扶队伍注重提升履职能力。根据县委制定的“1+15+7”系列政策,我县将扶贫攻坚任务进行了高效分解,以行业为单位构成了15支具体的扶贫力量。根据行业特点,有效组织各支扶贫力量集中培训学习,提高其履职能力。具体包括:教育扶贫队伍。主要开办全县中小学校长培训班,针对性地讲解了我县教育扶贫政策解读、“十三五”规划解读、像习大大一样热爱学习等专题。乡村旅游扶贫队伍。组织各乡镇(街道)分管领导、旅游办负责人参训培训,邀请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专家教授授课,主要开办乡村旅游基本知识、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旅游业与商贸业的融合发展等知识,现场观摩学习河鱼乡民俗文化、东安镇兴田村旅游扶贫等乡村旅游全国示范村,尤其注重对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作出了重要指导。卫生计生精准扶贫。主要组织基层乡镇卫生院院长参训,开设了卫生计生精准扶贫政策解读、乡村卫生院建设、村级医生配备等专题进行培训,就如何在贫困村配备乡村医生解决就医难进行了深入探讨。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组织农村电商致富带头人参训,开设了电商扶贫政策、农村淘宝、城口发展电商的基本思路、电商创业经验分享、客户接待与沟通、市场营销与推广,其培训注重与产业开发相结合、与扶贫开发相结合,通过致富带头人带动贫困村产业发展,提高“造血”功能。公共文化精准扶贫。我县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组织文化干部专题培训班,采用两段式教学,公共文化服务扶贫政策解读、乡村文化打造等专题,以及赴重庆铁山坪廉政教育基地开展培训。通过文化干部的引领,我县文化委先后组织多场大型文艺汇演、多场送文化下乡活动以及贫困村村级文化打造等,有效地助推物质和精神双脱贫。城乡建委精准扶贫。主要就建筑节能减排、村容户貌改造、贫困村六改工程进行业务培训。农业精准扶贫。我县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县委副书记秦少波在县管副职等主体班次就贫困村“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发展作专题讲座,组织党校教师对城口发展特色效益农业进行了充分调研,形成了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两篇,为城口特色农业发展贡献了力量。

(二)被帮扶人:“家风+乡风”培养模式

脱贫攻坚不是扶贫干部的“独角戏”,唱好帮扶人与被帮扶人的“二人转”,坚定贫困群众的奋斗精神和发展愿望,脱贫攻坚才能积力之所举而无不胜。针对我县贫困户现状,我县针对性地提出了“被帮扶人‘家风+乡风’培养模式”。主要做法:

一是举办“树乡风文明、助精准脱贫”专题培训班。举办“树乡风文明、助精准脱贫”村(社 区)妇联主席培训班,培训开设了巴山“巧媳妇”、文明礼仪邻里关系处理、家庭教育方法、乡风文明建设及农村环境生、基层妇联参与社会治理促进和谐稳定要求。本次培训有特殊的考量,主要是基于农村出现的“三留守人员”、“空心化”等问题,充分调动基层妇联的力量,关心留守村中的老人、儿童、妇女,形成邻里互帮互助的文明乡风,这既可以实现农村社会的有效治理,又是乡风文明建设的有效举措。二是将党校课堂搬进贫困村。为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树立不甘贫困、自立自强、勤劳致富的意识,实现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同步推进。我县精神扶贫专题培训班5期,500余人参训,其活动效果及影响力已经遍布全县,并在县域范围内推广中。三是开展“六好农户”评选活动。县委党校率先在帮扶村开展了“六好农户评选”活动,评选标准为——“遵纪守法好、环境卫生好、孝老爱亲好、团结友善好、勤劳致富好、文明新风好”,通过榜样的力量,树立贫困群众的荣辱观,激励贫困群众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树文明乡风。四是开展“脱贫故事”宣传活动。通过“身边故事影响身边人、身边榜样激励身边人”,鼓励尚未脱贫的贫困户奋发图强,早日走出贫困。五是开展产业发展技能培训。主要举办了电子商务、特色效益农业、中药材种植、旅游等符合贫困户需求的培训班,进一步提高贫困户的产业发展能力。

三、干部教育助力精准脱贫的实际成效

(一)理论成效

1、探索出了扶贫开发人才培养新路径

当下,最为紧迫也最为艰巨的任务就是脱贫攻坚,确保到2020年要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党对人民的庄重承诺。因此,党校有责任也有义务培养好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包括一切为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工作人员。我县党校立足时局,创新性地将扶贫开发人力资源培养作为当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脱贫攻坚人才队伍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新形势下脱贫攻坚新要求,坚持向中央、市委、县委的决策部署看齐,探索出了帮扶队伍“1+1+N”的培养模式,整合了全县所有帮扶队伍的力量,既增强了扶贫干部队伍的“四个意识”,又强化的自身能力建设,朝着脱贫攻坚的目标进军。

2、形成了一批有实践价值的扶贫开发理论成果

教学科研成果丰硕。2016年,我县将主体班次安排到“急、难、险、重”的工作岗位上进行实岗锻炼,深入贫困村等一线工作地点,实地察民情、解民困,并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理论成果,《以政府为主导利用电子商务促进贫困山区经济发展——以城口县为例》、《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城口实践》、《发展乡村旅游助推脱贫攻坚》、《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帮扶“五个结合”》、《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城口新发展》等十余篇理论成果在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上发表,其中《武陵山区片区区域经济协作路径选择》在“武陵山区片区区域分工协作及一体化建设学术研讨会”中作为优秀论文入选;在渝东北理论研讨会上,以五大发展理念打造城口生态养老产业、城口特色农业发展的新思考、绿色发展:建设城口高山生态农场的设想等五篇文章获渝东北片区一、二等奖。

(二)实践成效

一是为脱贫攻坚工作培养了干部人才。我县通过“1+1+N”的培养模式,量身定制了不同干部人群的课程设计,既增强了学员的对时局的把握能力,培养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引导领导干部向中央、市委、县委的决策部署看齐,将脱贫攻坚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来抓的弦绷紧,又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克服了工作中存在的“松软散”和“本领恐慌”,既体现了培训的政治性,又体现了课程的实用性和科学性。二是形成了理论转化为成果的转化机制。将理论成果城口县扶贫开发的路径转化为课堂教学,学员反馈好。三是增强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通过“家风+乡风”的被帮扶人培养模式的建立,其培训效果在县域内起到了很好的社会反响,这一举措让贫困户从“搀扶”式的被扶贫变成“自强自立”主动脱贫,增强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为城口老区早日奔向小康社会贡献了党校力量。

论文作者:谢正娟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6

标签:;  ;  ;  ;  ;  ;  ;  ;  

干部教育助力精准脱贫的城口经验——唱好帮扶人与被帮扶人的“二人转”论文_谢正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