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单纯买卖的界限——德国生产资料流通一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德国论文,生产资料论文,界限论文,买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域外天地
在德国生产资料高度市场化的流通体系中,那种一手买一手卖的单纯商流企业,已经很难立足。流通企业的存在都是与其特有的功能、方式及组织结构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流通,早已跳出了单纯“买卖”的界线。
——发展流通加工,向生产性流通转化。在德国的生产资料流通中,各种形式的再加工十分普遍。如钢材的剪切加工,一般在流通过程中由流通企业完成,这样既可便于实现物流的合理化,又能减少生产企业的麻烦。
——商流与物流相结合,依托配送。在德国,流通企业不仅要考虑给用户抓到货源,更要考虑如何根据用户的要求及时合理地把商品送到用户的手上。象在全欧有上百家连锁超级市场的麦托批发市场,其配送中心覆盖的连锁市场半径为300公里。
——抓分散资源,面对零星客户。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厂家与大用户的大宗物资流通,一般都是直接见面,流通企业很难也不需要插足其间。流通企业的市场在于大量分散的资源和零星用户。史蒂芬零配件公司是个很典型的例子。这是一家专门经营机械制造和车辆制造用零配件的家族公司,年销售额4000万马克。它主要是供应周围二三百公里的3000多个用户。
——开展连锁化经营,形成规模优势。史梯恩贸易公司的保玛克公司,是一家建筑材料超市公司,经营3.5万个品种,在全德有150个超级市场。公司采取统一进货、统一核算、统一进价,大部分商品从厂家直送到店,少部分由配送中心负责配送。由于大批量统一进货,降低了商品价格,同类商品的销价比市场价低5%左右,去年公司经营额达到14亿马克。
——内外贸易结合,在全欧甚至全球范围组织流通。德国每年进出口钢材均占钢材总产量和总需要量的40%左右。如果说,内销钢材还有一部分由生产企业自销的话,进出口钢材则是靠流通企业来完成或代理。流通企业正是凭借在全欧甚至全球范围内组织流通的能力,保证了资源以最优质量、最低价格、最充足的数量和最有效率的方式满足生产企业的需要,同时也帮助生产企业拓开国际市场,从而成为生产企业离不开、靠得住的贸易伙伴。
——流通资本趋于集中,流通企业大型化、集团化。德国现有批发企业11.46万家,其中从事原材料与半成品经营的批发企业有3.49万家,成品批发商7.89万家。在这些批发企业中,年销售额超过1000万马克的,占了80%以上。近年来,批发企业特别是原材料与半成品批发企业有减少的趋势,但大批企业的销售规模在持续增大。
——以信为本,靠优质服务取胜。德国的流通企业均把满足每个用户的不同需求作为自己的信条。在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的关系上,他们合作的首选因素并不是价格,而是能否按要求及时交货和能否提供各种服务。价格虽然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交货期。如该国史蒂芬公司对用户提出的要求,当天都能满足,最迟在下午4点半之前必须把货全部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