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伟勇[1]2012年在《航天器飞轮动力学建模与振动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反作用轮和动量轮(本文中统称为飞轮)是高精度航天器常用的姿态控制和姿态稳定设备,但飞轮工作期间会产生扰动力和扰动力矩,降低高精度航天器载荷的指向精度和指向稳定度,影响有效载荷性能。因此对飞轮系统进行振动控制势在必行。本文从理论分析、数值仿真和地面实验叁个方面,系统深入地研究了飞轮动力学建模和振动控制问题,提出并验证了飞轮主、被动振动控制的新方法。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建立了航天器飞轮线性动力学模型和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分析了飞轮动力学特性,研究了利用弹性支承提高飞轮转速、降低飞轮扰动力的机理。(1)建立了飞轮线性动力学模型和飞轮扰动因素模型,推导了基于传递矩阵的飞轮动力学方程,分析了扰动因素对飞轮扰动力和扰动力矩的影响。(2)建立了考虑飞轮轴承刚度非线性的Jeffcott转子模型,分析指出了弹性支承提高飞轮转速、降低飞轮扰动力的基本原理。2.建立了航天器飞轮被动隔振和主动振动控制模型,提出并分析了利用被动隔振和主动振动控制对飞轮振动进行抑制的方法和技术。(1)提出了一种基于折臂梁支承的弹性支承飞轮被动隔振方法,建立了弹性支承飞轮动力学模型,推导了基于传递矩阵的弹性支承飞轮动力学方程,分析了弹性支承飞轮隔振性能。结果表明:越过临界转速后,弹性支承可以有效隔离质量不平衡引起的扰动力和扰动力矩。(2)提出了一种基于折臂梁式的飞轮被动隔振平台设计方法,建立了飞轮与隔振平台系统动力学模型,推导了考虑陀螺效应的飞轮与隔振平台系统动力学方程,分析了陀螺效应对隔振平台隔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飞轮与隔振平台系统临界转速与飞轮质量特性有关。当飞轮转子轴向转动惯量大于飞轮系统径向转动惯量时,系统临界转速小于静止时的径向固有频率;反之,系统临界转速大于静止时的径向固有频率。越过临界转速后,隔振平台可以有效隔离质量不平衡引起的扰动力和扰动力矩。(3)提出了一种弹性支承飞轮主动振动控制方法;建立了弹性支承飞轮主动振动控制模型,推导了基于速度负反馈的飞轮主动振动控制方程,分析了飞轮主动振动控制性能。结果表明:主动振动控制系统可以控制除轴向转动外其余五个自由度的振动,有效抑制飞轮共振转速时的扰动力和扰动力矩。3.建立了航天器飞轮振动控制实验系统,验证了飞轮振动控制方法的有效性。(1)建立了高精度、宽频带的飞轮微振动测试系统,该实验系统能够测量3-300Hz范围内毫牛级的扰动力。(2)测试了刚性支承飞轮扰动力和扰动力矩,测量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验证了飞轮动力学模型和扰动因素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3)测试了弹性支承飞轮和飞轮隔振平台静止时的固有频率和非旋转黏性阻尼系数。弹性支承飞轮和飞轮隔振平台固有频率设计值与实验值吻合,验证了弹性支承飞轮、飞轮隔振平台设计方法和理论模型的正确性。(4)开展了弹性支承飞轮隔振性能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弹性支承飞轮具有转速高、扰动低的特点,验证了弹性支承飞轮被动隔振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5)开展了飞轮隔振平台隔振性能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系统临界转速发生在2600rev/min,远高于系统静止时第六阶固有频率26.29Hz(1577rev/min),验证了陀螺效应影响飞轮隔振系统隔振性能的现象;隔振平台可以有效隔离飞轮高频扰动,证明了隔振平台对飞轮被动隔振的有效性。(6)开展了弹性支承飞轮主、被动一体化振动控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主动振动控制可以有效抑制弹性支承飞轮在临界转速的扰动力,验证了飞轮主、被动一体化振动控制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左中杰[2]2003年在《弹性支承平台结构的振动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二十一世纪是信息产业的时代;超精细加工、精密测试和科学试验等对防微 振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建设大量的高水平隔振工作平台。当平台尺寸较小 时,可参考《隔振设计规范》进行设计。但是,如果平台尺寸很大或是要求的工 作频段较宽或振动控制要求很严时,如何选择平台材料及布置隔振器,如何合理 地确定隔振器的设计参数,使其达到预期的隔振效果,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针对以上情况,本文以某研究院的阻抗测试平台为背景,采用空间动力有限 元分析程序,对影响弹性支承平台结构振动特性的诸多因素进行系统的研究。计 算表明:平台的结构参数(材料、型式)、弹性支承的性能参数(刚度、阻尼)以 及布置方式(位置、数量)对结构的振动特性有很大的影响,必须根据具体情况 合理选择。 本文对某研究院的测试工作平台进行了性能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与计算值进 行了比较,二者吻合较好。 本文还将现代控制理论与MATLAB的SIMULINK动态仿真软件包相结合,将其 应用于弹性支承平台结构的主动控制中;建立了弹性支承平台结构主动控制理论 的力学模型和状态空间内的运动方程;应用经典线性最优控制算法对弹性支承平 台结构在简谐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进行闭环控制;分别从理论和数值计算两个 方面讨论了状态权函数矩阵Q和控制权函数矩阵R的不同取值对控制效果的影响。
白欢欢[3]2014年在《基于变刚度弹性支承的液压管路流固耦合振动的数值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的大飞机事业刚处于起步阶段,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仍未突破,很多基础元件及系统依赖进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大飞机液压管路系统的振动容易引起多种故障和事故的发生,严重影响大飞机的操作安全性和乘坐舒适度。流体的流动状态和管路的弹性支承是影响液压管路振动特性的主要因素,有必要深入研究二者对管路振动固有特性及响应特性的影响。本文开展以下工作。(1)考虑管路弹性支承刚度的影响,建立基于弹性支承的输液直管系统的流固耦合动力学模型,应用传递矩阵法,在MATLAB软件平台中编程求解其流固耦合固有频率。(2)在ADINA有限元仿真平台中,分别搭建单根空管的有限元模型和充液直管的流固耦合有限元模型,研究支承刚度变化对空管振动固有特性的影响,并研究支承刚度、支承状态及管路长度、壁厚、管径等对充液直管流固耦合振动固有特性的影响,分析空管及充液管路振动固有特性的变化规律。(3)研究管路内流体的流速大小变化时,管路进出口流速、压力,管路外表面加速度、应力以及支承端的支反力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分析液压管路在流速变化激励下的振动响应。(4)研究管路内流体的流量脉动频率变化时,管路进出口流速、压力,管路表面加速度、应力以及支承端支反力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分析液压管路在流体流量压力脉动频率变化时的振动响应。(5)研究管路内流体的压力大小变化时,管路进出口流速、压力,管路表面加速度、应力以及支承端支反力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分析液压管路在流体压力变化时的振动响应。
彭勃[4]2017年在《多跨轴系动力学及其智能弹簧支承减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多跨轴系广泛应用于直升机、发电机组等装备,对整机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由于多跨轴系的工作转速高且结构设计柔性化,其弯曲振动尤为突出。智能弹簧是一种新型的主动减振技术,将其应用在多跨轴系的支承之上可以有效抑制其弯曲振动。本文对多跨轴系动力学及其智能弹簧支承减振开展了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多跨轴系的模态振型和临界转速分析,分别基于有限元法、Prohl传递矩阵法以及Riccati传递矩阵法建立了多跨轴系的模态动力学模型。根据直升机尾传水平轴算例的计算结果对各方法的优劣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选取Riccati传递矩阵法分析了多跨轴系模态振型和临界转速的影响因素。2)针对多跨轴系的不平衡动态响应特性分析,基于拉格朗日方法建立了多跨轴系的瞬态动力学模型,得到了多跨轴系弯曲振动的运动微分方程组。提出了弹支边界多跨轴系振型显式表达式求解的多项式拟合方法,将拟合得到的振型函数及相应的高阶导数代入到运动微分方程组中,基于此分别求解了不同支承刚度参数下多跨轴系算例的动态响应,并分析了支承阻尼对弹性支承多跨轴系不平衡动态响应的影响。3)针对智能弹簧支承多跨轴系的减振,建立了包含智能弹簧支承的多跨轴系瞬态动力学模型,基于此计算得到了不同控制力作用下智能弹簧支承多跨轴系的动态响应,并分别对其过临界和工作转速下的减振效果进行了分析。分析了智能弹簧支承参数对减振性能的影响,基于遗传算法对各个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后的智能弹簧支承在数值算例中的峰值减振率最高达到了81.7%。4)针对智能弹簧支承减振效果的验证试验,搭建了多跨轴系振动试验平台,分析了智能弹簧支承的结构参数。开展了轴系过临界的减振试验,测得了在不同的智能弹簧支承控制电压下轴系的弯曲振动响应。结果表明智能弹簧支承对多跨轴系过临界的弯曲振动有着显着的抑制作用,试验中在最大控制电压下的峰值减振率达到了45.2%。
马宏睿[5]2004年在《微振动主动阻尼控制技术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精密仪器设备、超微细加工与测试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这对微振动的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展微振动控制技术的研究,对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以及国防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本文基于以空气弹簧作为弹性支承的被动隔振台座,提出一套包括数据采集处理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以及电磁作动系统叁大部分的主动控制概念,以满足即使在振动量级极其微小的情况下,也能实时产生足够的阻尼力,提高微振动控制水平。 首先,针对微振动特性,提出一套包括振动参数采集、放大、滤波、A/D(D/A)转换、FFT变换的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将振动参数转变为便于计算机控制系统识别和处理的数据,为实现微振动的主动控制提供了前提。 其次,建立了隔振台座系统(包括主动作动力),在笛卡尔坐标系中六个自由度的数学模型,并根据实际工程的需要,进行了合理简化,进而根据数学模型建立了空间状态方程,为控制系统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再次,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系统进行了探讨,在考虑时滞的离散状态空间中,设计了控制算法和控制律,提出了整套计算机控制流程,借助SAP2000和SIMULINK软件,结合工程实例,验证了系统状态方程的正确性,并针对系统自振和输入振动干扰、选取不同权矩阵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了主动控制的最优效果,证明了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文末针对微振动控制的特点,提出一种在不改变电流方向的前提下实现控制力方向改变的电磁作动器结构型式,并在忽略高阶无穷小的近似假设下,对控制力的表达式进行了线性化,进而提出了电磁作动器的设计方法。
陈小飞[6]2011年在《磁悬浮飞轮系统振动分析与抑制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磁悬浮飞轮作为新型航天器姿态控制执行机构,具有无摩擦、高精度、长寿命等优势,是空间技术发展重要方向。然而磁悬浮飞轮振动将影响航天器工作,降低航天器指向精度。论文以解决磁悬浮飞轮振动问题为目的,系统地研究了磁悬浮飞轮动力学模型、非线性振动响应、与安装平台耦合振动、振动抑制控制方法等。提出了采用叁维有限元电磁场计算研究磁悬浮飞轮非线性电磁力的方法,建立了磁悬浮飞轮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基于多尺度法推导了磁悬浮飞轮有阻尼平移运动和倾斜运动非线性振动响应,建立了磁悬浮飞轮轴向运动非线性振动响应模型,分析了非线性振动响应与磁悬浮飞轮结构和控制参数关系,给出了以抑制非线性振动为目的的磁悬浮飞轮及其控制器设计依据。提出了采用Lagrange方程推导耦合振动模型的方法。针对磁悬浮飞轮地面调试和空间应用,建立了磁悬浮飞轮与地面安装平台、磁悬浮飞轮与航天器平台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耦合振动响应与耦合结构和控制参数关系,分析了磁悬浮飞轮与航天器相互扰动。提出了超前-滞后校正陷波器,实现了转子不平衡振动响应抑制。基于自适应线性神经网络和BP神经网络设计了磁悬浮飞轮控制器,提出了自适应线性神经网络权重更新稳定性监测方法,提出了基于磁轴承-转子模型的BP神经网络权重更新方法,实现了在线训练和振动抑制控制。建立了考虑安装平台弹性支承的简化磁悬浮飞轮模型,基于混合灵敏度函数和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提出了磁悬浮飞轮H∞控制器综合方法,实现了振动抑制控制和平台适应性。建立了基于DSP和dSPACE两种数字控制平台实验系统。给出了转子升速和降速过程中振动响应,验证了磁悬浮飞轮非线性振动研究结果。基于dSPACE平台进行了磁悬浮飞轮在线动平衡实验与动不平衡振动抑制控制实验,验证了超前-滞后校正陷波器性能。论文研究了磁悬浮飞轮振动机理,提出了振动抑制控制方法,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在工程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苏小雯[7]2014年在《“O型”橡胶圈支承件动力学参数的频变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O型”橡胶圈支承件能有效地改善或者抑制卷绕头转子系统高速旋转下的不平衡响应,但“O型”橡胶圈支承件的刚度、阻尼等动力学参数特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O型”橡胶圈元件作为阻尼元件和支承元件时,由于受到不同的外载荷并且工作于不同环境,因此研究影响其动力学参数的因素时侧重也不同。本文主要研究卷绕头系统中,“O型”橡胶圈支承件的动力学参数频变特性以及结构参数对其特性的影响,为自主研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长丝卷绕设备做基础性试验测试与研究。橡胶圈作为支承件特性的研究大部分应用于航天等非民用行业,而未曾引入化纤长丝卷绕机行业。根据此研究现状并且结合卷绕头实际设计特点,本文确定研究方法和符合卷绕头实际工况需要侧重研究的结构参数。首先,本文分析卷绕头的实际工况以及其带有橡胶圈的滚动轴承弹性支承系统的特点;对带有“O型”橡胶圈支承件动力学参数频变特性的研究方法和原理进行描述,并且确定研究卷绕头中橡胶圈支承件动力学参数频变特性的方法—强迫非共振试验法。其次,对试验测试系统的搭建进行详细的描述,包括试验测试系统中激励参数的确定,含橡胶圈支承件的模型尺寸参数值的确定,数据采集频率等参数确定,数据处理方法的确定。然后,根据卷绕机的实际工况确定研究的结构参数为数量、初始配合压缩量、截面直径,并确定这叁个参数的取值范围。按照既定的结构参数变量将试验模型的具体尺寸参数值给出,并对试验做好完整方案设计。同时,分析试验注意事项和试验误差。从试验原始数据和数据处理结果中得到橡胶圈动力学参数的频变特性曲线,并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各种结构参数组合下橡胶圈支承件动力学参数的频变特性曲线。试验数据全部列在附录中。最后,根据橡胶圈在不同结构参数值确定的多种组合下,振动质量响应幅值、等效刚度值、等效阻尼值,用单变量法分析研究叁个结构参数分别对支承系统动力学参数特性的影响,也分析了叁个结构参数综合作用下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得,在叁个结构参数中两个结构参数取值一定情况下,剩下一个结构参数变量数量和初始压缩配合量分别是橡胶圈支承件动力学参数的线性影响变量。因此,对工程中需要而本文试验结果没有取值的结构参数变量对应的动力学参数特性值,可根据已有的结构参数取值范围,进行线性插值计算其对应的动力学参数特性值。为设计出满足不同支承结构尺寸约束和不同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的橡胶圈支承件,可根据橡胶圈支承件的试验图表选取不同组合的结构参数。文章主要创新点如下:(1)将非民用的航空航天行业中的“O型”橡胶圈试验测试方法,引入化纤长丝卷绕机“O型”橡胶圈支承系统的民用行业中。将传统的强迫共振法进行改进,充分利用振动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采用强迫非共振法对“O型”橡胶圈支承件进行测试。(2)将橡胶圈支承件动力学参数频变特性曲线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发现:在100Hz-400Hz的激振频率下,橡胶圈支承件动力学参数频变特性曲线符合特定的表达形式。文章将试验结果随机进行多组仿真验证,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3)橡胶圈支承件的叁个结构参数变量是设计研究的重点,本文采用试验测量和统计的方法,对叁个结构参数与支承件动力学参数特性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并给出结构参数与动力学参数特性关系对照表。这些表格是基础性研究的结果,可作为以后设计和使用“O型”橡胶圈支承件的理论基础。
程荣[8]2013年在《风力发电机隔振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风能是一种蕴藏丰富且可再生的洁净自然能源,如何开发利用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2012年,中国的风机总装机容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我国已成为全球风电装机容量最多的国家和风电设备制造大国。然而,国内风电行业起步晚、基础薄,各项核心技术主要依靠进口,故对风力发电产业核心技术的研究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主要对风力发电机系统隔振技术进行研究,主要分为四方面内容:第一、借助Matlab平台,根据刚体动力学法和工程实际经验,编制了动力设备隔振计算软件。借助软件对风力发电机隔振系统进行计算,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隔振系统的固有频率不在合理的范围内,可能导致系统共振,且在正常工作转速范围内,隔振效果较差,应对风力发电机隔振系统进行重新设计。第二、通过现场试验,分析风力发电机隔振系统振动特性和叁向隔振效果。系统振动特性分析主要通过振动加速度总值分析、叁分之一倍频分析、线性频谱分析得到。对系统隔振效果分析可知,垂向和横向隔振效果一般,纵向隔振效果较差,有待改进。在18.33Hz~30.17Hz频率范围内,隔振效果比较差,验证了软件计算结果。第叁、以某发电机组作为研究对象,计算其整机振动烈度,与实验测试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风力发电机整机振动烈度计算程序的可靠性。以风力发电机整机振动烈度最小作为优化目标,以系统固有频率作为约束条件,开发优化程序,设计叁个方案,对隔振器的叁向刚度进行优化,对叁个方案结果,利用软件分别进行隔振系统计算,分析系统的各项性能,确定风力发电机隔振系统的最佳刚度。第四、采用有限元辅助分析(CAE),开展风电机组弹性支撑组件的设计技术研发,使弹性支承达到系统的性能要求。研究了弹性支撑中的金属橡胶复合件、模片、顶盖和底座等结构的有限元建模方法,解决了金属橡胶复合件的耦合建模技术,实现材料非线性建模技术,分析了弹性支承的刚度性能和关键部件的结构强度。基于有限元技术,研究高性能弹性支撑金属橡胶复合件的结构设计技术,分别分析了橡胶硬度、锥形簧锥度、橡胶层厚度、开孔设计等对风电弹性支承性能影响,为产品的结构设计开发提供指导。
华燕, 张发品, 周瑾[9]2015年在《基于弹性支承的磁悬浮轴承转子系统振动控制》文中研究说明为寻找抑制磁悬浮轴承转子系统振动的有效方法,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转子系统附加外弹性支承前后的动态特性进行仿真对比分析,同时搭建磁悬浮轴承转子试验台进行试验验证。仿真及试验均表明,通过引入合适的外弹性支承结构,可以有效抑制系统振幅。
邓习树[10]2007年在《步进扫描光刻机模拟隔振试验平台主动减振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步进扫描光刻机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工件台和掩模台等分系统具有较高的运动加速度,其运动产生的惯性力将引起光刻机工作核心部分(工作平台)的振动,进而影响曝光的质量。在曝光过程中如何保证工作平台的相对稳定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技术问题,为了保证光刻机在工作过程中具有极高的光刻精度,运动部分产生的振动必须与内部世界进行隔离,步进扫描光刻机采用了振动隔离和主动减振技术。本课题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课题(编号:50390064)及其上海市科委联合资助项目《精密机械减振隔振技术研究》支持,以半导体工业应用中的步进扫描光刻机精密隔振系统为研究对象,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研究:(1)设计了一种能够完全再现步进扫描光刻机运动的模拟隔振试验平台,首次在国内对步进扫描光刻机的主动精密减振系统进行了研究。平台分为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两大部分,两者之间采用能够6自由度减振的主动压电式精密减振系统相连接;工件台定位系统采用H型精密滚珠丝杠平台结构,掩模台定位系统采用精密直线电机定位平台;工件台和掩模台与外界驱动电机之间采用的是气浮轴承结构,工件台、掩模台底部采用真空气垫。该结构认为真空气垫和其底部支撑平台的摩擦力为零,也能部分隔离运动系统产生的振动传递到内部世界。(2)运用虚拟样机技术研究了试验平台主动减振系统的结构参数,给出了步进扫描光刻机减振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及注意事项。建立了步进扫描光刻机模拟隔振试验平台的ADAMS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对减振系统主要结构参数进行了选择。分析了减振系统主要参数变化对内部世界工作平台的动态特性影响,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办法;研究了系统不同支撑点数量(3点或4点)以及减振器非线性刚度和阻尼对试验平台内部世界动态特性的影响。(3)研究了确定步进扫描光刻机主动减振系统固有特性的方法。建立了步进扫描光刻机模拟试验平台内部世界的坐标系系统,根据此坐标系系统建立了内部世界的6自由度动力学模型,计算了系统固有频率和振型向量,理论计算结果、有限元计算结果、试验模态参数识别结果比较吻合,证明了建立主动减振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4)提出了步进扫描光刻机模拟隔振试验平台减振系统6自由度主动减振的主动控制方法,并进行了仿真研究。分析了6自由度减振协同控制策略,建立了ADAMS和MATLAB联合仿真模型,分别对减振器彼此独立以及相互协作两种减振控制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后者可以得到更好的减振控制效果。进行独立控制和协同控制研究时,分别采用了普通PID控制和不完全微分PID控制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证明,采用后者可以得到更好的控制效果。(5)分析了引起光刻机内部世界振动的主要因素以及传播途径,并试验研究了主动减振系统对外界环境微振动的适应能力。内部因素主要是由于工件台、掩模台高速运动而引起的振动,通过真空气垫及基座传到内部世界;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大地脉动性振动如地震、人员走动、说话、空调运行、建筑物外面车辆行驶及空气压力波动所产生的干扰等,其主要振动频率范围为1-100Hz,振幅为5μm以下,通过地面或者空气传播到内部世界。试验研究了环境噪声对步进扫描光刻机模拟隔振试验平台内部世界微振动的影响,验证了减振系统对外界环境微振动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6)搭建了步进扫描光刻机模拟隔振试验平台的物理平台,对减振系统的静动态减振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对设计的地基隔振效果以及主动减振平台的减振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减振要求达到设计指标;测试了工件台定位系统运动、掩模台定位系统运动及整个系统运动时步进扫描光刻机内部世界的振动情况,结果表明,试验平台减振效果满足设计要求。对步进扫描光刻机精密隔振系统的研究,国外仅有少量报道,国内尚无相关研究报道。本论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及结论,对步进扫描光刻机精密隔振系统的分析、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航天器飞轮动力学建模与振动控制研究[D]. 周伟勇.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2
[2]. 弹性支承平台结构的振动控制研究[D]. 左中杰. 南京工业大学. 2003
[3]. 基于变刚度弹性支承的液压管路流固耦合振动的数值分析[D]. 白欢欢. 燕山大学. 2014
[4]. 多跨轴系动力学及其智能弹簧支承减振研究[D]. 彭勃.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7
[5]. 微振动主动阻尼控制技术的研究[D]. 马宏睿. 南京工业大学. 2004
[6]. 磁悬浮飞轮系统振动分析与抑制控制研究[D]. 陈小飞.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1
[7]. “O型”橡胶圈支承件动力学参数的频变特性研究[D]. 苏小雯. 东华大学. 2014
[8]. 风力发电机隔振技术研究[D]. 程荣. 江苏科技大学. 2013
[9]. 基于弹性支承的磁悬浮轴承转子系统振动控制[J]. 华燕, 张发品, 周瑾. 机械与电子. 2015
[10]. 步进扫描光刻机模拟隔振试验平台主动减振系统研究[D]. 邓习树. 中南大学. 2007
标签:安全科学与灾害防治论文;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论文; 工业通用技术及设备论文; 动力学论文; 磁悬浮轴承论文; 振动试验论文; 磁悬浮技术论文; 机械振动论文; 弯曲刚度论文; 振动频率论文; 光刻机论文; 飞轮论文; 刚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