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应用创新论文_毕庶科

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应用创新论文_毕庶科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威海市文登区供电公司 264400)

摘要:当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无人值守和配网自动化全覆盖已经深入县域智能电网运行管理系统,县级电网调控运行实际是实行调度指挥和配网监控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即电网调控一体化方式。这种电网调控一体化方式应用于市、县级的电力系统,可清晰划分电力系统的职责等级,并利用层级调控手段对电网进行条例控制,保障了调控电网的工作效率,满足了电力系统的有关运行需求。电力企业管理电力系统时,需不断完善和更新自身管理方式。鉴于此,本文对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应用创新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应用创新

引言

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适应当前电网发展趋势,是一种管理模式的创新和进步,通过电网调度和监控一体化的设置,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调控一体化对设备远程遥控操作、监控手段、配网自动化OA系统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这种管理模式的应用,推动公司电网快速向智能电网建设发展。

1电网调控一体化建设现状

结合现存电网调控体系和配网自动化系统,建立了以电网调控中心为核心的电力系统管理机制,实现了电力调控一体化。调控一体化推动电力系统向自动化、智能化和集约化方向转变,以达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目的。第五代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D5000是我国现阶段最高级、最先进以及功能最全面的服务型平台,也是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基础平台。

对于电力系统监管、运营以及管理层面,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相关特性,采取了不同的相应具体措施。传统调度模式无法满足现代电网运行对经济发展、整体安全保障以及供电质量的需求,但是电力系统调度管理必须有条理地控制整个系统。由于电力系统调度管理分为集中调度和分层调度两种调度模式,目前部分地调电网多采用调度(地调)和监控(配调)分设的模式,其中监控采用集中监控;部分先进地区采用调控一体化建设模式,利用调度和监控相结合的方法,采用了服务器群、双套互为冗余的架构模式,如杭州、北京等地的电网。现阶段,变电运行模式分为三种:传统模式、集控站模式和集中控制模式。这些模式无法满足系统网架规模的不断扩大、系统网架的不断复杂以及不断加快的发展速度要求。

2目前电网运行管理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2.1传统管理模式对企业发展的制约

随着公司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及产业结构改革的优化深入,电网结构、供电方式、优质服务等得到高速发展,供电规模、服务水平快速增长。目前公司电网拥有220kV变电站2座、110kV公用变电站8座(含1座用户站)、35kV公用变电站18座、35kV用户变电站(配电室)增加到77座。在电网规模不断扩大后,岗位人员配置未进行增加,造成岗位人员紧张、老龄化严重等矛盾十分突出,此外,不利于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存在安全隐患。原有的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生产运行的需要,所以,必须通过内部挖潜增效,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优化生产组织管理模式,提高劳动生产率。

2.2劳动生产率低下,对公司已造成影响

由于历史种种原因,近年来,面对日趋严峻的营商环境和人多老龄化严重等情况,公司生产经营还未全面扭转亏损局面,提高劳动生产率、降本增效迫在眉睫。在调控管辖设备-并网电厂、光伏新能源、供配电站(所)不断增加但值班调控人员不增的情况下,合理优化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必须通过市县一体化建设,建立精简的管理模式和运行体系,优化各类资源,通过持续改进和完善,实现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提高,增强县调管理水平,助力企业生存发展,快速实现市县调控专业同质化管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电网调控的一体模式下强化安全管理的有效策略

3.1优化管理的控制流程

加强电网调控一体化的安全管理,需要不断优化电网生产与管理控制的基本流程。对电网调控中心的基本工作进行标准化管理优化,可以进一步提高整个电网调控的运行效率及处理电网事故和突发异常状况的能力。要提高电网调控的安全管理效益,首先需要严把设备检修项目反复审核、刚性管理,对电网值班人员进行及时有效的岗位工作审查,一旦发现电网的值班人员在检查设备时,存在不规范、不严格的问题,及时纠正,防止电网调控运行因为存在人为操作失误,而出现重大的安全事故和严重的安全问题。目前电网调控中心通常都会使用远程遥控的方式进行调度操作和安全管理,这就需要提前规定调控中心的管理与控制流程,以便提高其管理能力。电网的调度工作人员需要对每一个环节和工作进行及时的记录与统计,并充分运用对比核查的工作方法,把系统运行的实时情况与历史记录的相关数据进行全面对比,及时查找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各种安全隐患和问题,充分确保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

3.2梳理业务的基本界面,确保各项业务的顺利进行

在电网实现调控模式一体化以后,电网各个部门的日常工作,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发生明显的改变,这种变化可能会对业务推进造成阻碍与不利影响,这就需要电网公司及时调整调控管理关键节点,制定业务部门沟通交流和协调合作的科学工作机制,加强各个相关部门之间密切沟通的效果,不断完善现有规章制度,提高各项业务的清晰度与顺畅度

3.3提高电力管理工作的效率

电网调控一体化的应用优化了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明确了各专业部门的分工责任,提高了人力资源利用效率。此外,电网调控一体化的应用明显地改变了电力系统的电网管理模式,极大地提升了电网管理效率,精准地掌握了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各项信息,有效地减少了电力系统的业务流程。同时,电网调控一体化的应用完善了现代化、智能化电网的管理理念。传统的电网管理模式相对独立且过于分散,阻碍了管理效率的提高。但是电网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应用,有效地改变了传统电网管理模式的弊端,确保电网调控工作中及时发现和解决电网运行中的问题,合理分配和优化电力资源,使电网管理工作更加标准化、规范化。

3.4有效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

电网调控一体化的应用,要求电力调控指挥人员能熟练使用D5000调度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等智能化监管系统与设备进行电网调度指挥,对电力系统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及时进行判断和有效处理。因此,公司需对调控值班、运行维护等专业人员进行专题培训,详细分析岗位及员工的培训需求,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通过培训、检测、实践、评价四个阶段对员工的培训情况进行评估。而调控值班、运维操作等专业人员需不断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学习,提升自身知识素养,全面掌握电网调控一体化模式,深入了解先进的电网一体化设备和系统,为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人们对电网质量和优质服务要求也逐渐提高。电网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可以优化人力、系统资源配置,提升电网故障处理的实际效率,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统筹安排的效果,缩短县级供电企业与省市公司管理差距,快速达到实现调控专业同质化管理目标,同时加强电网一体化模式下的安全调度管理,也是当前省公司大力推进市县一体化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

参考文献:

[1]李蕊,李杰,焦东霄.关于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8(21):193.

[2]邝丽.初探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J].科技风,2018(22):183.

[3]董巍,苏东桥,刘申.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探讨[J].南方农机,2018,49(13):212.

[4]白春涛,苏海涛.调控一体化模式下的电网运行管理[J].农村电工,2018,26(03):36.

[5]吴翔宇.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8(04):169+138.

论文作者:毕庶科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8

标签:;  ;  ;  ;  ;  ;  ;  ;  

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应用创新论文_毕庶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