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濒危旅游景点及其保护对策_国家公园论文

世界濒危旅游景点及其保护对策_国家公园论文

世界濒危旅游景点及其保护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旅游景点论文,对策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章编号:1004-9479(2008)02-0001-08

据美国《福布斯》杂志2007年5月30日报道,联合国近日评选出全球十大濒危旅游景点。埃及帝王谷、澳大利亚的大堡礁以及美国大沼泽国家公园等均榜上有名,其中部分景点还是世界文化遗产。到目前为止,全球有数千景点正濒临消失。为了警示人们重视保护旅游景点,世界遗产中心每年都要发布一份濒危景点名单,一般会有25—35处景点入选[1]。

1全球濒危十大景点简介

1.1埃及宫殿之城——卢克索

卢克索是埃及中南部城市,坐落在开罗以南670km处的上埃及尼罗河畔,位于古埃及中王国和新王国的都城底比斯南半部遗址上。据考古学家估计,约有500座古墓散布在卢克索地区,仅尼罗河西岸著名的“帝王谷”就有64座帝王陵墓,现有17座对外开放。因此,卢克索成了古埃及遗迹的宝库,是探访埃及古文明不可不到的地方。

如今的卢克索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博物馆,有着宫殿之城的美誉。然而,其水利设施害了神庙。由于该地区附近的农田习惯粗放式灌溉,尼罗河水水位上涨,加上近10年来,建筑盐碱化程度加深,卢克索拥有几千年历史的神庙群正被不断侵蚀。

1.2美国大沼泽国家公园

大沼泽国家公园(Everglades National Park)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其广袤辽阔的湿地是野生动植物生息繁衍的天堂,是美国大陆最大的亚热带野生地,同时也是美国本土第三大的国家公园。公园面积约6100km2,不只涵盖整个佛罗里达州的尖端部分,还延伸到佛罗里达湾。

大沼泽曾为海中的一部分,所以最高的地面也仅高于海平面约3m。其中大部分地区为沼泽与丛林,有非常珍贵的水陆生态品种,有海豚、海龟以及众多鸟类、鱼类等,甚至连濒临绝种的动物也有。如佛罗里达黑豹、佛罗里达海牛、美洲鳄鱼等。鸟类、鳄鱼、鹿等为数众多的动物以及红树、柏树、大草原等壮阔美丽的植物在此显现,游客在此可领略这个特殊区域的自然奥妙。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特别是自1980年代购物广场的兴起,这个野生动植物避难所就逐渐受到了威胁。

1.3美国冰川国家公园

位于美国蒙大拿州北部,与加拿大相毗连的国境线上。因这里有50余条冰川,故得名冰川国家公园。

美国西北部蒙大拿州边境上的“冰川国家公园”建立于1910年。面积约为4100km[2],层峦叠嶂,山峰林立。群山之间,排列着道道峡谷。近4条由冰川和雪融化为水源的瀑布,在峡谷之间,倾泻而下,跌进了滔滔的河流和平静的湖泊。50条冰川河流中以福莱特海德河最长。大约200个大小不同的湖泊,遍布于四面八方的高山上。最高的寿湖,海拔2178m。河流和湖泊在地质时期里都受过冰川的作用,许多湖泊是古代冰川冲刷而成的。这里不愧为冰川展览馆,是研究古代和现代冰川的地质博物馆。

这里的海相沉积岩层,是10多亿年前形成的,层次很分明,地壳运动塑造的山系是世界上许多大山系之一,山上沟壑峡谷纵横。移动的冰川,把这里许多峡谷侵蚀得很为深邃,形成了U形谷。然而,全球变暖将使冰川国家公园的冰川融化。有预计称,20-30年后,最后一条冰川将融化。

1.4中国西藏

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青藏高原的西南部,面积122.84万km[2],约占中国总面积的1/8,仅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南北最宽约1000km,东西最长达2000km,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西藏有独特的高原雪域风光。然而,都市化带来的污染和酸雨,使西藏城内的古建筑受到破坏。同时,过度开发使西藏自然景观遭到严重损坏。

1.5秘鲁昌昌城考古地区

秘鲁位于安第斯山麓与太平洋之间,在其狭窄的沿海地区并没有石头这一自然资源,所以土砖便是人们造房的材料,所谓土砖即把泥土在太阳下烤干后制成的砖。而昌昌便是用这种土砖建造起来的一个巨大古城的遗迹所在。

昌昌城建立于公元12世纪,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土砖城。这座古城曾是人口众多,强盛而富有的奇穆帝国之都。奇穆帝国的疆土就是从占地约16km[2]的昌昌开始的,随后向沿海地区伸展966km[2]。15世纪是该国的鼎盛时期,不久即被印加帝国吞没。这个哥伦布前拉丁美洲最大的城市的规划,反映了其严格的政治和社会策略。城市划分为九个“城堡”或者“宫殿”,都是独立的单位。然而,随着全球温度的升高,这一地区的雨水和风导致城内建筑开始逐渐被侵蚀。

1.6墨西哥米却肯蝴蝶谷

米却肯是墨西哥中西部一州,西南临太平洋,面积5.98万km[2],绝大部分为西马德雷山脉和横断火山带所盘亘,地势高峻,海拔均在2000m以上,火山活动频繁。山间多谷地,土地肥沃,气候温凉,但西南太平洋沿海平原气候炎热。经济以农牧业为主,畜牧业以猪、牛为主,工业以丝纺、棉纺、面粉、制糖、木材等为主。

蝴蝶谷指的是米却肯州中部的一片山区。每年11月初至次年的3月,这片海拔3200m以上、温暖如春的崇山峻岭就成为亿万只美洲王蝶不远万里从位于美国和加拿大边境的夏季栖息地,来到墨西哥中部米却肯州的蝴蝶谷过冬栖息和繁衍后代的家园,形成世界八大自然奇观中的绝妙一景。然而,人类过度的森林砍伐使蝴蝶的家园受到了破坏。近20年来,由于无休止地砍伐森林,为美洲王蝶遮风挡寒的森林变得越来越稀疏。

1.7澳洲澳大利亚大堡礁

大堡礁绵亘于澳洲东北海岸,长2500km,育有400多种珊瑚,为全世界最大的珊瑚组成物。这片丰富而宁静的海底生物乐园,1979年被辟为海洋公园(占全球受保护海面的15%),198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遗产。大堡礁栖息着1500多种鱼、4000多种软体动物,还有濒临绝种的儒艮(海牛)之类的动物以及6种海龟(全世界只有7种)。由于在落潮时,部分的珊瑚礁露出水面形成珊瑚岛而得名。

澳洲大堡礁是世界水域七大奇观和世界十大潜水胜地之一。作为世界上最长最大的活珊瑚礁群,堪称海洋生物乐园。然而,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澳大利亚遭受更多的干旱、火灾、洪水及风暴等自然灾害。专家预测,到2030年,其著名的大堡礁将不复存在。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大堡礁珊瑚群也将面临被漂白的危险。

1.8尼泊尔加德满都谷地

加德满都是尼泊尔首都,意为“阳光”之城。加德满都谷地坐落在印度与西藏之间,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海拔1500m、巴格马蒂与维什努马蒂河交汇处。公元723年,由古纳卡马德王建城。至今仍保存了许多遗址,包括帕德冈、帕坦和加德满都接见厅(城市广场)、斯瓦亚姆布与博德纳特佛教圣庙、伯舒伯蒂与钱古·纳拉扬印度神庙等。

拥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以精美的建筑艺术、木石雕刻而成为尼泊尔古代文化的象征。然而,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污染使故城直接遭到破坏,大量城市周边的污染物正威胁着加德满都谷地。

1.9坦桑尼亚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

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最高的山脉,是一个火山丘,高5963m,面积756km[2],它位于坦桑尼亚乞力马扎罗东北部,邻近肯尼亚,坐落于3°s,距离赤道仅300km,素有“非洲屋脊”或“非洲之王”之称。乞力马扎罗山国家公园和森林保护区占据了整个乞力马扎罗山及周围的山地森林。乞力马扎罗山国家公园由林木线以上的所有山区和穿过山地森林带的6个森林走廊组成。乞力马扎罗山四周都是山林,那里生活着众多的哺乳动物,其中一些还是濒于灭绝的种类。

被称作非洲的“珠穆朗玛峰”的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形成于大约11000多年前。雪峰之巅,层峦叠障,浩渺云海;在阳光的直射下,冰川闪烁着刺眼的光芒;四壁的厚实冰层,晶莹剔透;底部的巨大冰柱,宛然耸立,从而为这个国家公园平添胜景与魅力。

乞力马扎罗山在坦桑尼亚人心中无比神圣,很多部族每年都要在山脚下举行传统的祭祀活动,拜山神,求平安。然而,近些年来,由于气温的不断上升,乞力马扎罗山顶上厚达45m的积雪正在一点一点融化。有科学家预言说:“所有的冰层将在2020年融化掉。”当地政府担心,当“雪帽”被摘掉时,当地的旅游业就会遭遇灭顶之灾。

1.10厄瓜多尔加拉帕戈斯群岛

加拉帕戈斯群岛又称科隆群岛,由7个大岛和70多个小岛和岩礁组成,位于厄瓜多尔海岸以西近1000km的太平洋中的赤道线上,以拥有巨龟等珍奇动植物而闻名,被称为“活的生物进化博物馆”。加拉帕戈斯群岛属厄瓜多尔领土,人口约6000,岛上到处是千姿百态的仙人掌,高大挺拔而枝叶繁茂,1978年这里作为自然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规定保护的海域面积为7000km[2]。

加拉帕戈斯群岛是太平洋东部的一个群岛,以其保持着原始风貌的独特生物物种而闻名于世,又是世界上最宝贵的国家公园之一。该群岛特有的动植物群不仅为达尔文创立自然选择、生物进化理论提供了依据,而且因其特殊的地方性植被而成为一处人间天堂。然而,过度的旅游使其面临巨大的威胁。1996年时,约有6万人到这个群岛上旅游;但到了2006年,此数字就翻了一番。每天络绎不绝的游人破坏了岛上的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和水生生物种类,如龟、海狮、大蜥蜴等[2]。

2原因分析

2.1全球变暖

由于全球变暖,世界很多景点也许会在未来几年-几十年内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因为气温偏高和变化无常的气候模式会引发不可预测的降水,导致冰山融化,令历史古迹受到腐蚀。坦桑尼亚境内的乞力马扎罗山就是典型例证;美国大文豪海明威笔下的“乞利马扎罗的雪”正在逐渐消失。

2002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地质学教授朗尼·汤普森公布了一项研究报告:全球变暖将会在2015-2020年间让乞力马扎罗山上的冰原从地球上彻底消失。根据这份报告中的数据,乞力马扎罗山的冰原在1912年至2000年间已经融化了82%。

如果你想要到澳大利亚的大堡礁去潜水,看一眼水下五彩缤纷的珊瑚和鱼类,那就赶快行动吧。由于海洋气温不断升高,赋予珊瑚颜色的藻类被迫离开水螅型珊瑚虫,结果造成大批珊瑚死亡,这片世界上最大的海洋生态系统眼下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3]。

2.2过度开发

(1)不协调的基础设施建设,过浓的商业化气氛。神秘的、有第三极地之称的世界屋脊——西藏,随着“天路”的开通,世人闻风而动,纷至沓来,西藏已不再是世界屋脊的一块净土。毋庸置疑,“天路”的开通,使古老的西藏焕发了新的光彩,与内地乃至世界的联系得以极大的加强,经济得以更好更快的发展,仅旅游产业一项就足以给西藏人民带来相当可观的收入。但是透过这些繁荣的表象,也不得不面对一个不容小视的不争事实:当每年以千万计的游人从世界各地踏上这一神秘之旅时,必然会给当地的食宿带来不小的压力。于是,为了应对不断增加的游客,加上国内外客商的大量涌入,必然要修建大量的旅馆,无形之中加快了“净土”的破坏。

江南古镇周庄率先在国内打出“中国第一水乡”的旗号,主要靠摆渡进入。但为了开发旅游,1998年开始,周庄“告别摆渡”,建起了一座水泥大桥,从此旅游客车长驱直入,破坏了周庄的原生态。1994年,受一家公司数千万元投资的吸引,当地政府不顾规划设计,在周庄南湖兴建了一座“全福寺”。这里曾是陆龟蒙垂钓处和刘禹锡寓所遗址,现在却被现代水泥梁柱的寺庙所占用。除了这些建设性破坏外,古镇内商业化气氛浓厚,市场管理不规范,修缮和维护等问题也很严重。

(2)超负荷承载游客。不少旅游企业由于过分注重经济利益,急功近利,强调游客流量,极少科学地考虑旅游区环境或生态容量超负荷问题,不重视旅游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只顾开发旅游资源而忘记保持其生命力,一味当其是“聚宝盆”和“摇钱树”,从而造成过度开发破坏了旅游资源。其中不仅包括景点景区开发经营企业,还包括酒店、餐饮等等企业的过度开发。如生态环境原本就较为脆弱的云南、四川、西藏等地客流量往往严重超标,特别是在热点区域的旅游旺季。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到滇池游玩的游客数以万计,每年给滇池留下的垃圾就是数十万吨。如今滇池的水质治理,已成为最棘手的问题。云南抚仙湖是我国第二深的淡水湖泊,被誉为“南国明珠”,享誉国内外。但近年来,由于旅游度假区及宾馆饭店的生活污水、垃圾、废物等的污染,其水质透明度从1991年的6.75m下降到现在的4.5m,局部区域水质甚至恶化到2~3类[4]。

(3)过度采伐。从理论上讲,越是原始的、自然的、环境优美的风景区就越是地处偏僻的、经济不发达的所谓老、少、边、穷地区,如我国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至今仍处在半封闭、半开放的发展状态中,过着原始的伐薪取暖、辟地种田的近乎原始的生活方式。因此,当其居住地被开发成旅游点后,居民们往往釜底抽薪,过度采伐,或破坏生态或猎杀动物以供纪念品交易,并通过这种方式获取旅游经济收入。如贵州的黄果树风景名胜区115km[2]的范围内,由于毁林开荒种地,使原生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森林覆盖率大大下降,水土流失,石漠化严重,森林和次生植被难以恢复,从而使原本洪涛滚滚、飞腾霹雳、气罩乾坤的大瀑布,变成了几条粗辫辫。加上属地居民薄弱的生态意识也反过来影响了旅游者的环保意识,旅游区内随地乱扔纸屑、果皮,对文物乱涂乱画等不文明行为很是普遍[5]。

2.3环境污染

众所周知,旅游具有两面性,即一方面旅游能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旅游也加剧了环境的损耗和地方特色的消灭。不少地方人为制造许多所谓的景点,把原本不错的自然风景搞得不伦不类,令人啼笑皆非;有的景区为了方便游客,到处架设空中缆车,把一个好端端的景区弄得乱七八糟,严重破坏了景观;多数的景区小商小贩乱设摊点,残汤剩羹随地乱倒,气味难闻,污秽不堪;有的景区因管理人员不足,监管不到位,致使人为破坏(随意践踏,攀折花木,乱刻乱画等)严重;不少景区卫生设施不足,部分游客公德修养和环保意识较差,随处大小便,乱丢瓜皮纸屑,既有碍观瞻,又污染环境等。另外,不少的旅游区没有权威的环境保护机构,往往一个旅游区分属几个部门管理,形成旅游部门、环保部门、建设部门、文化部门、属地政府等多头领导,各自为政,互相扯皮,条块分割等现象。“职责交叉,监管真空”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旅游环境的保护,极大地影响了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

3治理对策

3.1加强全民环保意识

众所周知,全球变暖源于两个因子,即自然变化和人为影响。目前人类对气候的自然变化基本无能为力,并认为现在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主要是人类活动,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又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无意识的影响,即在人类活动中对气候产生的副作用;另一方面是人类为了某种目的,采取一定的措施,有意识地改变气候条件,即各种人造小气候类型。在现阶段,以人类无意识的影响占绝对优势,而这种影响又以三种方式表现最为显著。第一是在工农业生产中排放至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和各种污染物质,改变了大气的化学组成,从而引起全球变暖;第二是在城市、农牧业发展和其它活动中改变了下垫面的性质,如破坏森林和草原植被、海洋石油污染等;第三是人为热和人为水汽的释放等,如城市的“五岛效应”等。据考证,自人类工业革命后的200年间,随着人口的剧增,科学技术发展和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人类活动对气候的这种不利影响正变得越来越大[6]。因此,加强全民环保意识,采取有力措施,有意识地规划和控制各种影响环境和气候的人类活动,如控制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温室气候的排放等已显得越来越重要。

3.2健全旅游环保立法,加强旅游环保教育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一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旅游环境保护和一般意义上的环境保护相比,所涉及的面更广,因素更复杂。因此,有关立法部门应尽快制定和颁布《旅游法》、《旅游环境保护暂行规定或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以便和已有的制度配套完善。通过法制观念教育、全面观念教育以及长远观念教育,提高全民族乃至入境游客的旅游环境保护意识;建立强有力的旅游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和完整的管理体系来执行有关法律、法规,监督并管理旅游开发和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3.3开发景区环境容量警示系统

旅游以环境资源为基础,其发展必须经过科学的规划和论证,尤其是要注意景区开发之前的资源价值评估和开发之后的环境保护系统。突出‘防胜于治,防先于治’的管理理念,使旅游环境保护工作宏观地贯穿旅游规划、开发、发展和巩固等各个阶段。在对旅游区进行规划时,应通过科学合理的环境预测和评估,对环保的点、面可能造成破坏的程度和范围,以及景区超载情况的有效调控等问题进行宏观管理,明确各旅游区(点)的生态和环境容量,及时做出预警,严格控制游客数量[7]。

3.4大力提倡生态旅游

随着绿色、生态、环保、健康等意识的不断普及,生态旅游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这种由旅游者直接参与环境保护的乡村旅游、绿色旅游等等生态旅游形式,是当今公认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旅游与环保矛盾不能共存的理想的旅游形式,是世界旅游发展的新趋势[8]。

我国有许多国家级和世界级的自然保护区,已经开始不失时机地推出生态旅游,不少地方也开始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根据生态学原理,只要采取的方法适当,实行科学规划,开发与保护并不矛盾,开发同样有利于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发展。

4结语

西藏上榜全球濒危景点,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当“天路”开通时,举国欢腾,都为西藏离自己近了而额手称庆,都为踏上向往已久的圣地而奔走相告。但是,当西藏离越来越多的人近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时,西藏也就不成其为“西藏”了。正像三峡大坝这一举世无双的水利工程,人们津津乐道的无非是它在防洪、发电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却不知由它引起的污染、水生物的改变正让专家、有识之士忧心忡忡。

在偌大的中国,濒危的景点其实又何止一个西藏、一个三峡?香格里拉的神秘感早已“消失”在慕名而来千万游人的脚下;九寨沟的水在无数双观赏的明眸里正日益消失它迷人的魅力;长城在来自世界各地“好汉”的登临下正逐渐失去它壮观的形象;周庄在巨大的商业利益驱使下正被磨掉江南水乡的独有特色:地上的苏杭已不再是“人间天堂”……

对于文化遗产景点的濒危,更是让人触目惊心:张家界凭空添了一个“电梯”:黄山上宾馆林立;武当山古建筑群遭受火灾;乐山大佛附近“克隆”阿富汗大佛等等,不一而足。长此以往,遗产注定有变成遗憾之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曾经对武陵源等国内多处“遗产”亮起红灯,限期整改,否则将取消其资格。2007年6月,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又对我国的“三江并流”、故宫、天坛、颐和园、丽江古城和布达拉宫等6处世界遗产亮起“黄牌”,要求限期整改。

武陵源为恢复原有景观景貌,花了10亿元人民币,远远超出了它带来的经济效益,但仍未完全达到其原始风貌。令人不解的是,这一惨痛教训并没有引起国人的高度重视。实际上,成为世界遗产更多地意味着承担责任和兑现承诺,远不仅是享受旅游收益,可以随意开发那么简单,因为世界遗产毕竟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标签:;  ;  ;  ;  ;  ;  ;  

世界濒危旅游景点及其保护对策_国家公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