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玫瑰黑斑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黑斑病论文,综合防治论文,月季论文,生与论文,玫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月季、玫瑰是我县花卉业的主要作物,但近年来随着病菌逐年的积累,黑斑病发生日趋严重。2006年朝阳县发生危害面积2.3万,占花卉种植面积的63.7%,一般田块损失32%~41%,严重田块损失70%以上,严重地影响了我县花卉业的发展,为此,我们对该病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
1 病原及症状
月季、玫瑰黑斑病是由diplocarpon rosae wolf(称蔷薇双壳孢,属子囊菌门真菌)侵染所致。该病能侵染月季、玫瑰的叶片、叶柄、嫩枝及花梗和花。叶片染病,初生褐色小点,扩展后呈紫褐色至黑褐色的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直径2~15mm或更大,边缘放射状,有时病斑周围叶肉组织变黄。后期病斑上生黑色、有光泽的庖状突起,既病菌分生孢子盘。叶柄、嫩枝染病,病斑长椭圆形至条形,紫褐色至黑褐色,略凹陷,周围组织略皱曲。花梗、花萼染病,病斑小,不明显。病情严重时叶片大量脱落,枝条光秃,树势衰弱乃至全株枯死。
2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落叶、病茎及芽鳞上越冬,北方冬季温室内病株也是来年露地栽培月季的初侵染源。此外,茎部病斑常随苗木、枝条传带至新园。有性阶段只在较冷地区偶尔出现,在侵染循环中作用不大。主要以分生孢子借风雨、浇水溅射、昆虫及操作人员、工具传播,叶面上有水膜,温度适宜,分生孢子经6~10小时即萌发,产生芽管,直接侵入角质层,菌丝在寄主角质层与表皮细胞间生长,以吸器伸入表皮细胞和栅栏细胞吸取养分。病菌在寄主体内分泌毒素,杀死和分解病部细胞,致叶面产生黑褐色坏死斑,同时还产生乙烯和脱落酸,引起叶片脱落。病害潜育期3~10天,约2周后病叶开始脱落。发病最适温度26℃左右,温暖、多雨、多雾及多露条件下病害扩展迅速且发病重。植株过密、叶面喷水量大、滞水时间长易发病。
3 综防措施
①因地制宜培育和选用抗病品种。如“伊莎贝尔”“日辉”“万霞”。
②加强管理,适时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抗病力。
③随时清除病落叶并集中烧毁,秋季彻底剪除病枝。
④盆栽月季10月下旬入室,选留3~5条健壮枝,从10~15cm处剪去,置室内暗处控肥水,只要不结冰即可过冬。
⑤春季发芽前对植株及地面喷3度Be石硫合剂或1:1:100倍量式波尔多液,杀死病菌,月季展叶时或初发病时喷洒40%波尔多精WP1000倍液或20%龙克菌SC500倍液、75%达克宁WP600倍液,隔10~15天1次,防治3~4次。
联系电话:0795-783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