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长城肾脏病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分析子午流注针法在治疗痛证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8例胃痛患者,将其以随机编号的形式纳入研究组与参照组(n=29)。参照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研究者实施子午流注针法治疗,对比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下降,但是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降低幅度更大,差值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患者整体治疗有效率为82.76%,研究组患者整体治疗有效率为96.55%,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子午流注针法治疗痛症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受。
【关键词】子午流注针法;痛证;临床治疗;胃痛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1-0232-02
子午流注针法是按照十二时辰的推移方式,联合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顺序、五腧穴的五行属性而实施的针灸治疗方法[1]。子午流注针法为时间针灸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具有算法简单、实施便利及疗效显著等应用价值,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突出[2]。为了深入调查子午流注针法在痛证患者治疗期间应用的效果,文章抽取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8例胃痛患者,结合数据调查的结果展开讨论,现总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8例胃痛患者,将其以随机编号的形式纳入研究组与参照组(n=29)。研究组中男女比例为16:13,年龄取值25~67岁,均数值为(47.71±3.41)岁。参照组中男女比例为15:14,年龄取值25~68岁,均数值为(47.59±3.52)岁。所有入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排除妊娠期、哺乳期的产妇,排除合并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类疾病的患者。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区别,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头孢拉定3g与0.9%氯化钠注射液250mg融合,静脉滴注治疗,2次/d。替硝唑氯化钠注射液200ml静脉滴注,1次/d。
研究组实施子午流注针法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且结合患者的发病原因治疗。胃痛患者多由于饮食不洁,邪阻中焦所致,临床治疗以和胃健中、理气止痛为主。己巳时纳甲法开隐白,配针足三里、内关。以泻的手法治疗,留针30min,每间隔10min施针1次,痛止起针,静卧安睡。
1.3 评价标准
对比患者的治疗效果。以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控制效果,显效即为患者疼痛感消失,胃镜检查恢复正常;好转即为患者症状改善;无效即为患者症状未见改善或者加重(整体治疗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3]。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0.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应用卡方与t值计算,P值作为差值分析工具,P值低于0.05则表示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研究组与参照组患者的VAS评分对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下降,但是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降低幅度更大,差值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参照组患者的VAS评分对比(x-±s,分)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生活节奏的转变,各类痛证患者数量增加,特别是胃痛患者逐年上升[4]。常规治疗中多以西药治疗方式为主,但是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不佳,且多存在着药物停用后症状复发的问题。
子午流注针法为针灸治疗中常用的古典疗法,以“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的自然周期现象,坚持“天人合一”的辨证理念,结合人体各个经络、气血流动规律等实施临床治疗。在刚柔并济、阴阳结合的方式下,达到临床治疗的目的。
子午流注针法具体包含纳甲法、纳子法和灵龟八法等。子午流注针法治疗疼痛症状,需要在明确患者疾病发生原因、症状特征的基础上,以时间为主线实施临床治疗。以胃痛症状为例,则临床治疗需要以益气活血、和胃健中、理气止痛为主。己巳时纳甲法开隐白,配针足三里、内关。在针灸治疗的方式下,促进患者的血脉流动,达到气血平和,镇静止痛的作用效果。
本次数据调查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下降,但是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降低幅度更大,在子午流注针法治疗下,患者的疼痛评分得到显著下降。参照组患者整体治疗有效率为82.76%,研究组患者整体治疗有效率为96.55%,子午流注针法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整体治疗有效率相对较高。
综合上述内容,子午流注针法治疗痛症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受,适合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樊远志,吴耀持.吴耀持运用导气针法结合隔物灸治疗痛证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8,52(03):25-28.
[2]戴晓矞.石学敏对十二经所过之痛证的治疗思路浅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01):130-132.
[3]娄必丹,龚萍,章薇,李金香,黄洁,余兆安.针刺“对应穴”治疗痛证的理论探讨[J].中国针灸,2015,35(01):77-79.
[4]齐妮妮,王卫.抑木扶土法在针灸治疗痛证中的应用与探讨[J].河北中医,2014,36(02):262-263.
论文作者:罗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8
标签:患者论文; 针法论文; 子午论文; 症状论文; 疼痛论文; 胃痛论文; 评分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