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县保障城市水系良性循环的探讨论文_朱廷萃

夏津县保障城市水系良性循环的探讨论文_朱廷萃

朱廷萃

夏津县水务局 253200

摘要:夏津县城市水系主要包括六五河城区段、城栾干沟、东关沟和龙湖公园等,确保城市水系良性循环的基础是水源充足,关键在于管理维护。本文对如何确保城市水系良性循环从水源、工程、治污、管理、问责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水系;良性循环;探讨

前言:

夏津县城市水系主要包括六五河城区段、城栾干沟、东关沟和龙湖公园等,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实施“碧水绕城”工程为重点,对城区内河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整治,使这些河流、湿地交汇贯通,形成了“河河相通,水水相连”的城市水系,城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区正在成为适宜人居的生态家园。

一、夏津县水系基本情况

夏津县属海河流域。县西部边界有卫运河,东部边界有马颊河,六五河、七一河、青年河、六马河、西沙河、横河、六青河、郑渡干、冯梁干、朱庄沟等骨干河道纵贯县内,与这些骨干河道相连的69条支渠、700多条斗农渠互相贯通,在站、涵、闸配套建筑物的调控下,构成了县境内遇涝能排、遇旱能灌、纵横交织、排灌蓄多功能的排灌网络。2007年夏津县建成了第一座平原水库——惠津湖,惠津湖位于城北6.5公里处,占地3300亩,坝高6.5米,总库容1150万方,每年可调蓄水量2380万立方米。2008年建成了龙湖公园,位于城西塔坡村,龙湖公园库容180万立方米,两座平原水库的建成,对于调节夏津县水资源分配具有重大意义。

造成夏津水资源污染的主要源头是工业、企业排放的未经处理的污水,这些未经净化处理或处理不达标排放的污水不仅污染地表水,破坏生态环境,影响人畜健康和农作物生长,还污染地下水源,给人类造成永久的危害。沿卫运河、六五河、马颊河的乡村及其周围地区受污染最为严重。其中又分县内排污和邻县(市)排污。县内的工业污水主要来自造纸业、印染业、酿造业和小化工。邻县(市)的污水来自临清市、馆陶县和高唐县的造纸、化工企业,其中临清、馆陶的5家造纸厂、化工厂年向卫运河排污9460万吨。此外还有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农村养殖业的发展、农药化肥的使用等都是造成水资源污染的原因。

二、夏津县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夏津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降雨偏少。市水文局资料显示,1956—2000年夏津年均降水量为531.49毫米,折合水体4.70亿立方米。最大降水量是1964年,降水980.3毫米;最小降雨量是1992年,降水297.7毫米,且年内降水季节性强,月分配不均。雨季4个月(6—9月)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8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据县气象局提供的资料,1986—2004年平均降水量为485.1毫米,最大降水年1990年,降水765.2毫米;最小降水年2002年降水253.7毫米。从年内月降水分配看仍严重不均,6、7、8三个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3.8%,降水最多的7月份平均降雨量133毫米,占年降雨量的28.7%。根据市水文局提供的1956—1995年径流系列计算,夏津县多年平均径流深29.8毫米,径流量2625万立方米。各典型年径流量分别为丰水年(P=50%)1100万立方米,偏枯年(P=75%)183万立方米,特枯年(P=95%)无径流。

2.1生活用水情况。

夏津水厂2012年建成正式运营,水源为地表水,目前日供水量20000多方,全县已有37.1万人用上了自来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6.75%。城区的生活污水全部排入下水管道,由污水泵站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大部分无处理设备,基本上不经处理直接排放。整体来讲生活用水对地下水污染较轻。

2.2生产用水情况。

夏津县企业生产用水也是利用地下水,城区及周边企业现有生产自备井50多眼,位于城区污水管道覆盖范围内的企业生产用水大部分经污水管道送至污水处理厂,经净化处理后排入河道,污染较轻。一些不在排污管道覆盖范围内企业生产用水通过各种不法手段直接排入河道或通过机井排入地下,对地下水污染较重。

三、保障城市水系的建议及对策

人无水不生,城无水不活,只有水才能促进城市的发展,只有水才能提升城市的文化品味,也只有水才能给城市以灵气和活力。因此,在城市水系治理中,应注重城市水系的自然性、多样性、连续性和系统性,在修复水系防洪、排涝等主要功能的同时,兼顾城市水系在休闲、旅游、景观美化等方面的综合作用。在采取工程措施的同时,采取人文的、关怀的非工程措施重塑良好的水环境,为市民创造一片安静、优美、自然、恬淡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这不仅是构建和谐夏津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更是一种治水观念的提升。

3.1注重水系的系统性。

水环境是一个开放的动态变化的系统。水环境的诸多要素如水量、水流、水质、岸坡形态、水生物等,在空间、时间上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单一要素或条件的变化会对整个系统产生直接或间接、近期或远期的不同影响。同时,水环境治理涉及水利、环境城市规划、生态社会、经济、文化等多学科领域,不同学科的技术特点和管理目标侧重不同,需要在水环境系统中协调起来统筹考虑。近期碧水绕城水源以黄河水为主,主要有两条线路一是通过南部引水工程调引聊城市位山灌区黄河水;二是通过津期店扬水站调引潘庄灌区黄河水。远期,碧水绕城水源可充分利南水北调工程的长江水。同时,为确保碧水绕城水质,必须加大治污力度,切实做好沿岸企业的治理,坚决杜绝随意向河道内排污的问题。尽快实施东关沟南首向南延至宋香路,然后向西至栾庄供电站,再向北接至城栾干沟的河道开挖工程,真正实现“碧水绕城”。

3.2实行水环境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碧水绕城沿线优良的水环境和生态环境使沿线的土地快速升值,对碧水绕城沿线从事开发、经营的项目单位实行水环境和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政府通过一定的政策和经济手段由受益者支付相应的享用“水环境和生态环境保护成果”的费用,使开发者和享用者从生态依存向经济互补转变,实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这无疑是值得期待的“共赢”治本之策。这种补偿机制有助于从生产开发源头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相协调,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有利于为保护碧水绕城沿线的生态与环境筹措治理资金,也有利于树立全民的生态意识,有效地解决人的发展同环境的矛盾对立。

3.3建立区域水污染防治问责制。

城市水系水环境一旦遭到破坏,要想解决,在时间上、经济上将付出高昂的代价。因此,必须建立区域水污染防治问责制,把区域水污染防治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来考核干部的政绩,对因工作失误造成重大水系污染事故,应当追究责任。

3.4建立有效的城市水系保护机制。

对城市水系按功能区划建立保护范围,在保护范围之内禁止任何形式的建设活动,对已经侵占的河道湖泊要予以恢复,尽快恢复城区湖泊的调蓄功能。

论文作者:朱廷萃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5

标签:;  ;  ;  ;  ;  ;  ;  ;  

夏津县保障城市水系良性循环的探讨论文_朱廷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