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李化忠 内蒙古白旗第一小学 013800
摘要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其必要性,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可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德语
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小学数学教育论文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要注意策略性.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发挥教师人格魅力的德育功能,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素材,注重教学过程的德育渗透,开展数学活动的德育教育.
一、以生为本,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素材
小学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内容有,但并不明显.这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广泛拓展开去,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和教学中.
小学数学教材里都安排了阅读材料,涉及数学史料、数学家的故事、实际生活中的数学、数学趣题、知识背景等各个方面,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也为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人文精神的教育提供了园地.例如在教学“圆周率”时,我先从那个数星星的孩子说起,然后介绍祖冲之,讲述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二、以师为镜,发挥人格魅力的德育功能
德育过程既是直接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间接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形象和体现出的精神形象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1.以身作则,从细节做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要做好这个榜样.例如升国旗时,我端端正正站在队伍前面,严肃认真,学生自然照样守纪律了.小学生可塑性强,所以教师以身作则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有一次,我去上课,走到教室门口,喧闹的教室一下就安静了,教室门口到处都是纸屑.我什么都没说,弯下腰开始捡起来.慢慢地,孩子们聚拢来,一起拾.我接着上课,同学们都很认真,教学效果很好.下课后,两个学生主动到办公室承认了错误.
2.严于律己,从教学抓起
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在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上课前,老师要做好大量的准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老师必须身体力行,走入孩子的心灵深处,处处做学生的表率,以自己的人格和言论感化学生,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三、以教为主,注重教学过程的德育渗透
教学过程中,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要设身处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数学教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光靠老师口头传授,会过于抽象,起不到多大作用.这时,我就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小组合作学习法,既有利于学生互动学习,又便于德育渗透.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既有利于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好习惯,又有利于德育教育的渗透,一举两得.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其必要性,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可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论文作者:李化忠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3年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8
标签:德育论文; 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德育教育论文; 教师论文; 潜移默化论文; 教材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3年第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