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论文_郑卓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论文_郑卓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电力工程局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735)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化已经成为电力系统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先介绍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含义和自动化步骤,再阐述电力系统自动化实际运用,以此为基础展望未来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方向,以便更好地满足居民对电力的需求。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运用

电力系统在当今世界起到很大的作用,其渗透到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从电力系统角度来说,由于其需要全时间段工作,因此其承受的压力也越大。面对现如今的电力系统发展趋势来看,为了推动电力体系的长期发展,需要加大电力系统的实用性,提升工作效率。电力系统结合自动化技术可以有效的保证整个体系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对电力系统的发展意义重大。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含义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通过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对体系中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并将处理的信息进行综合性整合和控制的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在电力行业的运用概率非常的大,且还可以有效减少事故的发展,可以说,对于系统运行的稳定意义重大。此外,由于电力系统需要全时间段的运行,因此,其事故发生的几率也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加。电力体系自动化的运用不仅仅实现了对实际运用状况的实时监控,还可以有效缩短事故的影响范围,从而降低对社会的损害。

二、电力系统自动化步骤

在电力系统运用中,首先,从综合性自动化技术方向来说,其主要运行的步骤是在实际运行中,先在中心体系中设置一个计算机装备,其作用是对整个电力体系进行辐射。在围绕这个中心的变电站和发电装备进行数据和信息的监管和交流,使其覆盖在整个电力网络中,以此完成信息和数据的监管和交流。其次,中心计算机是对整个体系的调控,且有关的监控装备主要复杂的事故内容的记录和装备运用、编制各类的表格和报表、常规的操作的自行化和系统恢复处理等操作。以此为基础,完成对内部部件的控制,保证计算机和计算机、计算机和终端之间的联系,还可以运用一些软件实现自动化控制。最后,电力体系的综合性自动化主要表现在分层控制上面,换句话说,就是对控制室、调度室和变电站、发电站的分层,根据所控制的功能范围对现有的功能进行调控,以此保证整个系统的有效运行。

三、电力系统和自动化技术的运用

(一)数据和信息处理上的运用

第一,数据的共享性。随着电力体系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系统模型的创建通常集中在地理位置上的描述上,然而在实际运用,电力体系的控制对象主要是一些复杂的电力框架,因此,电力体系在创建的时候要设置空间属性的模型。且根据这种语义方面的数据分享,其最根本的需求就是保证供求双方的数据一致性,也就是说保证对抽象事物的认知,所以在进行数据共享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其具有一定的电力体系上面的基本模型。以此为基础,一方面标准性的定义和展示实际地理环境的几何属性,其中包含服务体系覆盖的所有空间上的几何属性。另一方面,标准性展示和定义物理属性数据。从电力体系角度来说,其不仅仅包含了物理结构,还应该涵盖了构成电力体系中所有零配件、装备、整体的物理性能、标准信息的运作和共享,以及多维度动态数据分析等。

第二,数据的整合能力。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电力系统的发展,例如在用电高峰时期,增加变电站的电压、输出功率。在用电比较低估的时间段,降低变电站的输出功率等,此方式不仅仅满足居民用电需求,还可以降低能源的消耗和成本。同时,不管系统是实现什么样的自动化,其始终要创建有关技术平台,以此满足多层次、多维度的用电需求,以及数据和信息的运用解析。因此,只有打破原有的信息处理,整合新的信息,才能保证所有的数据流入计算机中,完成多方向的信息沟通。电力系统自动化有效的提高了数据的整合能力,对于推动电力行业的发展非常有用。

在对数据的整合过程中,其主要使用的方式有:首先,提高电力体系的信息化和自动化。增强对信息上面的可操作,确保所有的用户都可以使用现有的用户界面,以便完成对目标对象的编辑和分析。由于电力系统自动化对于实效性要求比较高,因此可以进行代码调整,此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看体系的开放性和可靠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提高电力公司方面的功能。从电力公司角度来说,应当设置电力系统平台,以方便提供更好的服务。每一片区域应当设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数据的维护和管理。最后,健全数据库,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数据储存和管理,尤其是对一些重要数据一定要做好备份工作,防止因为数据的丢失影响系统运行。

(二)监管电力体系运行

电力系统自动化具备安全监管作用。由于电力系统处在全时段不停工作中,而人又无法保证二十四小时工作,所以自动化发展非常有意义。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自动化体系可以有效的、客观的将所观察的数据记录下来,出现问题的时候也能及时予以警示,这也是区别其他系统只能记录和反映问题的特点。比如,当某一个发电机处在低谷用电的时候,由于温度比较高导致发电功率异常,此时需要监管体系及时的检测并发出预警,以此提示管理人员对此处进行检查和处理。

(三)自动化技术的安全性

针对不同类型、规格和对象,电力系统都可以保证其灵活的运用,因此增加了一定安全度。首先,确保电力系统正常的运行,也就是先设置好系统,使得在自动化条件之下自行进行检测和调节,大大降低人工成本和风险系数。其次,确保电力体系及时储存和恢复电力数据,这些数据主要指的是对变电站进行成本预算和控制、系统的更新和安全指标的更改。最后,增加工作人员安全性。使用自动化之后可以对全时间段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监管,尤其是在出现问题威胁人身安全的时候,自动化可以有效的降低这些风向。例如,在温度比较高的夏季,比如温度高于30℃时,自动化可以自动打开通风转别,降低运行环境的温度;在发电机温度过高的时候,也可以自动降低发电机组的功率,此操作可以有效防止爆炸现象的产生。

(四)配电自动化的运用

使用DSP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可以完成配电自动化处理。数字信息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数据传输过程中信号干扰问题,提升信号传递的速度、增强接收器感应度。另外,使用递归虚拟流算法可以有效实现配电的自动化,提高供电效率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风险。

四、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未来研究方向

从我国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发展方向来说,通过DMS系统,可以提升整个电气的综合能力,以此满足新时代技术发展要求。还可以优化各电气装备的性能,防止出现大范围停电现象的产生,增加了系统的可靠性。创建电气故障快速处理制度,以此降低事故发生后的影响力。从管理者角度来说,企业可以通过电力系统了解和掌握实时运行状况,当出现异常状况的时候,可以及时采取措施;改变了原有的变电值班模式,提高了员工安全系数的同时降低了企业成本。变电站自动化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共享,其可以有效的将所有的数据集中在一个平台中。从SCADA角度来说,自动化可以实现数据的共享,因此可以有效的将多项数据和继电保护联系在一起,完成了监管和保护的作用,从而确保了系统的经济性。

结束语:

自动化技术运用到电力系统之后,不仅仅可以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定,还可以增加供电的稳定性、持续性和经济性。且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实现了对电力系统的实时监管、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和工程强度,相信在今后科学技术的推动之下,自动化水平发展更加的稳定、高效。

参考文献:

[1]杨肇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J].科技展望,2015,25(25):66+68.

[2]展宗波,赵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下的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分析[J]. 山东工业技术,2016,(11):177-178.

[3]曾剑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安全控制问题和对策[J].四川水泥,2016,(08):236.

[4]朱亚平.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J].通讯世界,2016,(23):85.

[5]杨絮.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2):169.

论文作者:郑卓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4

标签:;  ;  ;  ;  ;  ;  ;  ;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论文_郑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