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研究论文_郑彬

岳阳市二人民医院 湖南岳阳 414000

【摘 要】目的:本文就中风偏瘫患者应用中医针灸结合康复锻炼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92例中风偏瘫患者,根据抽签法分为两个组别,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6例。康复期间,实验组予以中医针灸结合康复锻炼治疗,参照组仅接受康复锻炼治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总有效率、肢体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结果:实验组与参照组患者的康复总有效率分别为95.65%、78.26%,P<0.05;治疗前,实验组的FMA评分、ADL评分对比参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FMA评分、ADL评分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期间,予以中医针灸与康复锻联合疗法效果理想,可促使患者神经功能、肢体功能得到最大限度恢复,从而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推广。

【关键词】针灸;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神经功能

中风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中,也被称之为脑血管意外疾病或脑卒中,患者发病后会表现出脑部缺血或出血性损伤,具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1]。患者在抢救成功后,通常还会出现失语、偏瘫等各种并发症,偏瘫是中风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甚至可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本文为寻求中风偏瘫更为理想的康复疗法,对2016年收治的部分患者采用中医针灸与康复锻炼结合疗法,康复效果已受到的临床及患者的高度认可。

1 基础资料及方法

1.1 基础资料数据

本次研究是选取2016年1月--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总数为92例;均符合《中风病诊断疗效评价标准》[2]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被确诊。患者中有52例为男性,40例为女性;最大年龄者为74岁,最小年龄者为48岁,中位年龄为(61.3±3.8)岁;中风发作时间为1--12d,平均(5.1±0.4)d;左侧偏瘫、右侧偏瘫的患者分别为44例、48例。根据抽签法分为两个组别,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6例。将两组患者的资料数据进行比对,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研究对比。

将中风次数在3次以上者,伴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者、精神疾病者予以排除。

1.2 方法

实验组患者采用中医针灸与康复锻炼联合治疗法:①康复锻炼: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可予以良姿摆放、翻身、坐起、四肢屈伸等床上锻炼,适当对关节及肌肉进行按摩及推拿,可促进血液循环。待患者可下床后,每日要坚持床边移步、上下楼梯等锻炼,并要自主进食、穿衣、洗漱等,促使关节及肢体活动。康复锻炼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②中医针灸治疗:依据患者实际病情实施针灸疗法;穴位选取是以肩髃、曲池、环跳、外关、环跳、昆仑、阳陵泉、解溪以及足三里等穴位为主,针对下肢偏瘫患者而言,再加以风市、悬钟、委中以及太溪穴位进行针刺;针对上肢偏瘫患者而言,可加以大椎、肩外俞、阳池以及后溪等穴位进行针刺;针对伴有口角歪斜的患者,可加以人中、颊车以及地仓穴位进行针刺。采用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进行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两次行针的时间间隔为10min,每日1次,针灸5d后休息2d为一个疗程,共治疗四个疗程。

参照组予以单纯康复锻炼治疗,方法与实验组相同。

1.3 康复效果评价[3]

一个月后,患者的NHISS评分的减少程度在90%以上,病残程度为0级,肌力正常,生活可完全自理,则为显效;一个月后,患者的NHISS评分的减少程度在45%--90%之间,病残程度为1--3级,日常生活受轻度影响,则为有效;未达到以上显效及有效标准则为无效。

康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4 评价指标

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对患者的四肢功能进行评价,记予FMA评分,得分越高者表示肢体功能恢复越良好。

采用BI指数评分法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记予ADL评分,得分越高者表示生活自理能力越佳。

1.5 统计学方法

整理研究数据,核对无误后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分析检验,FMA评分、ADL评分等计量资料,以均数±的形式表示,比较结果行t值检验;康复总有效率等计数资料,以百分率%的形式表示,比较结果行卡方值检验;P<0.05时表示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康复总有效率比较

实验组与参照组患者的康复总有效率分别为95.65%、78.26%,经统计P<0.05,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详见表1。

3 讨论

中风偏瘫患者主要是由大脑及神经受损后,脑干反射及脑脊髓反射活动会随之出现亢进,而出现肌肉逐渐萎缩、感觉功能减退、活动受限等情况,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还会增加其家庭负担,因此为中风偏瘫患者实施有效的康复疗法,恢复其生活自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中,常在中风患者病情稳定后便开始康复锻炼,促使其神经与运动功能恢复;但仅凭康复锻炼难于获得理想的康复效果,我院主张在康复锻炼基础上为患者实施中医针灸治疗。

中医认为中风偏瘫与脏腑失调、阴阳失衡等有关,且因风、火、痰、瘀等产物而导致气血运行障碍[4]。针灸具有中医的特殊的疗法,可将中医理论与经络学相结合,起到行血行气、平衡阴阳之效。针灸可将感觉-运动系统的反馈机制激活,促使脑组织循环及能量代谢系统得以恢复,从而对缺血区内的休眠神经细胞进行唤醒,达到修复受损脑组织的目的[5]。简而言之,针灸治疗可通过穴位刺激、经络传导作用来改善周身血液循环,恢复大脑供血,使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得到有效恢复。此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予以中医针灸结合康复锻炼疗法,参照组仅接受康复锻炼疗法,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FMA评分、ADL评分改善程度对比参照组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针灸结合康复锻炼疗法对提高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在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期间,予以中医针灸与康复锻炼联合疗法,对恢复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均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付露,潘文宇.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针灸推拿及康复治疗现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0):1137-1140.

[2]张玲,张岚.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3):1406-1408.

[3]应一名.分期中医康复治疗在中风社区康复中的疗效的研究[J].医药前沿,2016,6(6):361-362.

[4]黄奏琴,裴建,王伟明等.针灸结合康复训练综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进展[J].天津中医药,2015,32(11):700-704.

[5]张小丽,齐瑞,严隽陶等.中风后偏瘫中西医结合优化康复方案的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13,33(12):1113-1117.

论文作者:郑彬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9

标签:;  ;  ;  ;  ;  ;  ;  ;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研究论文_郑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