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经济的若干问题_可持续发展论文

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经济的若干问题_可持续发展论文

关于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论文,发展经济论文,几个问题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作者针对我国学术界对可持续发展经济理论的研究显得比较混乱的状况,论述了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经济等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经济具有适度持久型、整体协调型、全面节约型、质量效益型、公平共同型等五大基本特征。

●关键词: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经济

近年来,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重大课题,引起自然和社会科学诸多学科学者的极大兴趣,是我国学术界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然而,我国学术界对可持续发展经济理论的研究不仅显得比较薄弱,而且显得比较混乱。本文就其中某些问题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关于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问题

从国际上看, 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英文表述是用“sustaineddevelopment”和“sustainable development”两个词汇,而不是一个概念。早在1980年3月, 联合国大会向全世界发出呼吁:“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确保全球的持续发展。”对于这个呼吁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与重视,因此,联合国于1983年12月授命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以“持续发展”为基本纲领,制订“全球的变革日程”。1987年以布氏为主席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公布了著名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使世界各国掀起了持续发展的浪潮。但是,人们对持续发展的内含是什么仍然理解不一致,国外有的学者试图依据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给持续发展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却没有成功。

据钟述孔所著的《21世纪的挑战与机遇》一书中提供的资料认为,可持续发展一词,最初出现在80年代中期的一些发达国家的文章和文件中,但其含义均不同于我国和许多其他发展中国家使用的持续发展这一概念。一些发达国家的文章或文件给了可持续发展10个以上的不同“定义”,其中有的包含了一些旨在限制第三世界经济发展的“定义”和“指标”等等。这些不同的定义或概念在1988年以前未曾正式引入联合国的“发展业务领域”。对此,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进行了一系列对话和辩论,终于在1989年5月联合国环境署第15届理事会期间, 经过反复磋商,达成共识,通过了《关于可持续的发展的声明》。《声明》认为,可持续的发展,系指满足当前需要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它包括子孙后代的需要、国家主权、国际公平、发展中国家的持续经济增长、自然资源基础、生态抗压力、环保与发展相结合等重要内容。这个理应受到国际社会重视的《声明》,却在南北双方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界定仍然争议了几年之后的1992年6 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经过全体联合国成员国的共同努力,可持续发展才成为大会的指导方针,确立了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人类发展的主题,充分体现和发展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的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标志着现代人类发展开始进入可持续发展的新时期。在我国,从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前期,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政府有关文件,均是使用持续发展这个概念,直到1994年国务院通过的《中国21世纪议程》阐明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对策,尤其是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和全国人大八届五次会议通过的《纲要》,把“两个根本转变”、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一起列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基点,作为实现我国跨世纪建设蓝图的关键措施,可持续发展这个新观念和新思想才被全国人民普遍认识和接受。

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充分表明了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所谓联系,是指两者的基本内涵是一致的,这就是布氏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这个被人们认为最权威的定义,并且两者的外延或涉及的范围也是基本相同的。所谓区别,是指它们并非完全一回事,主要表现在:

一是由持续发展到可持续发展反映了人们对人类过去所走的发展道路和今后所要寻求的发展道路认识的深化与发展。可持续发展思想反映了人们对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期以来所走过的发展道路进行了认真的反思,使全人类普遍认识到工业革命以来所取得的经济空前增长,人类创造的无比巨大的物质财富,是以惨重的生态恶果为代价的,进而深刻地懂得工业文明的发展道路不是可持续的、或至少是可持续性不够,在本质上是一条非持续发展道路,当代人类再也不能继续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了,否则,将会导致毁灭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环境的严重后果。因此,人类必须寻求一条与工业文明的非持续发展道路根本不同的、全新的发展道路,这就是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是人类发展的一场彻底革命。

二是持续发展主要是指一种发展的状态和发展的目标,并仍然注重现有发展成果的积累;而可持续发展不仅是指一种发展的状态与目标,而且强调了这种发展趋势的持久程度和未来发展能力与发展机会,即它不单纯强调现有发展成果的积累,而是更重视发展的潜力培植,把重点放在人类社会财富的来源上。因此,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思想、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其实质就是要造就一种可持续发展能力,保证整个社会具有长时期的发展潜力,以此实现持续发展的目标。所以,联合国《21世纪议程》、《里约宣言》的一个基本精神,就是把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能力建设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关键内容。这是对《我们共同的未来》的基本精神的新发展。对于我国来说,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将是我国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之一,也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决策者对可持续发展进行操作和调控的一个关键问题。

然而,对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互关系这个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在宣传上,以及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同志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误解。例如,有家在全国很有影响的党报在头版发表重要文章认为:“持续发展一般来说是就经济而言的,而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正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持续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在内,而且包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较之经济的持续发展要宽泛得多。”其后,一些杂志发表此类文章也是不加分析地照搬这种观点。笔者认为,用两者所包含的内容和所指的范围来解释它们的联系和区别,不仅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而且是不正确的。首先,这种解释是把纯经济学所说的“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中的“持续”,同持续发展理论所说的“持续”完全混为一谈。前者确实是就经济而言,而后者的含义不尽相同,正如有的同志所指出的,它英文表达为sustainable,有“能支撑的”、“可维持的”等多个含义。 因而,它不仅指经济而且具有非经济概念,扩展到生态、社会系统。其次,从1980年联合国发出的持续发展的呼吁,到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的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直至1992年我国制定的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中首条“实施持续发展战略”,其内容都是指生态、经济、社会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并非只是就经济而言。再次,理论和实践都表明,两者的联系和区别主要不在于它们所含的内容和所指的范围不同,而是在于两者强调的重点不同,对人类发展的认识深刻程度不同。如果说持续发展观对人类发展认识还处于表层的话,那么可持续发展观对人类发展认识就进入了深层,其内涵要深刻得多。所以,从两者的内容和范围来说明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就模糊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与发展的真实面貌,抛弃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精髓。

二、关于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经济及其主要特征问题

可持续发展经济是与非持续发展经济相对立的,前者是后者将工业文明引入绝境过程中作为后者的对立物而产生的。历史事实已证明工业文明时期的人类经济活动与发展行为是一味追求物质财富的最大增长,把国民生产总值的高速增长作为评价经济福利的综合指标与衡量国民生活水准的象征,似乎有了经济增长就有了一切,这就必然使经济增长的生态代价和社会成本远远超过人们从中得到的正效益。国外学者把高耗资源,以牺牲生态环境而付出极大的生态代价和社会成本的经济模式,称之为“不可持续”的经济,即是不能持续发展的经济。历史的辩证法总是在人类发展进程的关键时刻作出“物极必反”的转化,于是可持续发展经济便应运而生。当今中国和世界各国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根本点,就是要首先解决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个可持续发展的轴心问题。换言之,就是要正确地、有效地解决当代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着的非持续发展经济问题,使之转移到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健康运行轨道上来,把现代经济发展的生态代价和社会成本减少到最低限度,建立起一个真正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因此,我们所说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可以表述为:可持续经济发展,应该是经济发展的生态代价和社会成本最低的经济。它由两个关键部分构成:一是资源环境持续利用达到国民生产净值的最大化〔1〕;二是人类经济福利水平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增长, 至少能做到下一代同前一代持平。不言而喻,可持续发展经济是因非持续发展经济已失去存在的资源环境基础与自身价值而产生与发展的。因而,可持续发展经济问题具有全局性和普遍性,它涉及到现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解决。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我国经济建设转移到可持续经济发展的轨道上来,必须把握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基本特征。我们认为,至少有以下几点:

第一,可持续经济发展不是不要经济增长和大力提高消费水平,而是要讲究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和如何提高消费水平。经济增长和社会消费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与长远经济发展为代价,只有保持适度增长和适度消费,才能使经济发展为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基本需求做到持久满足,达到经济发展的适度性和持久性的统一,当代人利益和后代人利益的统一,才能使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性。这就形成为经济发展的适度持久型特征。

第二,可持续经济发展要以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为基础,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这是它更为根本的特征。可持续经济发展不仅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环节、各层次经济的相互协调,而且这种经济系统内部的协调发展要建立在以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基础上,与资源环境的支撑力相适应,严格限制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保持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发展。这就形成为经济发展的整体协调型特征。

第三,可持续经济发展主要是以资源节约型的生产体系和消费体系为核心的低度消耗资源的国民经济体系为其运行的重要机制和发展的基本途径。鉴于以耗竭资源为基础的“消耗型”经济,只能是暂时的、不能持续的,因而它强调资源的再生能力,合理开发与最优化利用资源,降低资源的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生产率和人口承载力;反对掠夺开发与恶性开发和高消费与恶性消费,杜绝挥霍浪费。这就形成为经济发展的全面节约型特征。

第四,可持续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优化结构、内涵扩大、集约经营,因而它不仅要不断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而且要不断优化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人们生存与生活质量,实现经济效益最佳、生态效益最好、社会效益最优的三大效益有机统一。这就形成为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型特征。

第五,可持续经济发展的目标是:(1 )要使当代人和后代人都获得同等的发展机会,做到代际间平等和代内间平等的统一;(2 )要使现有一代所有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向所有人提供实现美好生活愿望的同等机会,做到自己的发展机会与他人的发展机会平等的统一; (3)要使人类和自然界都享有同等的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做到人类生存发展权利和自然界生存发展权利的统一。因此,可持续发展经济就必然表现出公平分配资源环境、公平分配物质财富、公平承担保护自然资源与维持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责任与义务,从而达到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和每个国家内的各地区与各种经济的共同发展,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共同繁荣,人类社会财富的共同享受和共同富裕。这就形成为经济发展的公平共同型特征。

三、关于可持续发展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问题

近年来,我国有些文章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观。这实质上是把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经济发展或可持续发展经济完全等同起来,看成是一回事。显然,这是不确切的。它会产生一种误导,使人把可持续发展理解为就是追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来代替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而忽视生态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从国际上看,各国对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存在不同的看法。这是因为,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界定问题,南北双方多年来存在争议,发达国家把可持续发展看成是保护与改善环境质量和资源问题,强调环境持续优先原则,似乎可持续发展就是生态可持续发展。而发展中国家认为可持续发展更要注重经济发展,强调经济持续优先原则,似乎可持续发展就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尽管南北双方存在着这种分歧,但有一个结合点,即南北双方都希望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相互适应与协调发展,实现它们之间的紧密结合与有机统一。因而,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就使环境与经济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主张,成为与会各国的共识和大会的基调,从而对可持续发展出现认同,都确认了可持续发展的新观念。这些事实说明,可持续发展既不能理解为只是可持续生态发展,也不能理解为只是可持续经济发展。

其次,从可持续发展包含的内容与构成来看,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经济既有内在联系又有明显区别。现代发展是现代社会的生态、经济、社会诸领域的全面发展,但从最基本的来看,可以概括为生态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三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因此,《中国21世纪议程》将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确定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和保持与之相适应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基础”。这就是说,可持续发展不是指单纯的经济发展,而是生态、经济、社会三种可持续性相互联系、共同组成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系统整体,是“生态—经济—社会”巨大的三维复合系统的运行轨迹与可持续性。在可持续发展系统整体中,是以生态可持续性为基础,以经济可持续性为主导,以社会可持续性为动力与保证。所以,可持续发展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总体可持续发展的轴心,发挥着主导作用。当然,这种核心地位和主导作用是建立在它与生态可持续性和社会可持续性相互适应与协调发展基础上的。

再次,从三种可持续性的高度统一与协调发展的根本问题来看,它是经济可持续和生态可持续的有机统一与协调发展。实践证明,现代经济可持续发展实质上是以生态可持续性为基础与以经济可持续性为主导相互适应与相互作用的协调关系。所以,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模式中,生态可持续性是一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生态可持续发展,无论经济还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然而,在我国学术界有些同志著文认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要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以环境可持续发展为必要条件。因此,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总体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这些看法是不确切的,既不能正确反映“生态—经济—社会”巨大的三维复合系统运行轨迹与可持续性的客观实际;又不符合《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的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绝对建立在它的生态基础上”和《中国21世纪议程》提出的中国可持续发展体系,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基础”的基本要求。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必须以保持生态环境可持续性作为我国总体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这样的经济发展,才是健康的、具有可持续性的。在现实经济社会生活中,生态、经济、社会三种可持续性是交织在一起,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它们都不是单向运行,而是双向反馈、互为条件、互为目标的。只讲某一种可持续性是另一种可持续性的条件和目标,是不全面的,难以准确地说明可持续发展各个组成部分的地位和作用。这样说,并不否认可持续发展经济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和主导作用。相反,我们还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经济观作为一种划时代的全新的经济发展观,正在影响着当今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历史进程。这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进程。

注释:

〔1 〕国民生产净值是国民生产总值减去物质资本的折旧和生态资本的折旧(包括自然资产和环境污染损失)。

标签:;  ;  ;  ;  ;  ;  

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经济的若干问题_可持续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