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视角下乡村景观规划研究论文_王琳琳,林瑞雪

美丽乡村建设视角下乡村景观规划研究论文_王琳琳,林瑞雪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 辽宁省沈阳市 110167

摘要:美丽乡村的建设是推进我国长远发展的长足动力,由于我国是人口大国并且以农为主,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能够更好地提升乡村文化发展空间,尤其对于美丽乡村景观的规划设计能够在农村文化和农村经济方面进一步更好的提升和发展,更是给人们基本生活的一个保障和基础,因此我们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这条道路上要格外注意地区优势的合理发挥和利用、乡村景观特色更好更突出的表达。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景观;规划

1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

美丽乡村建设,是指在对乡村景观进行规划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地结合规划区域内自然风貌、特色景观,深入挖掘风貌景观背后蕴藏的乡村气息与文化氛围,在原有景观的基础上提炼地方文化元素,从而在保护原有景观的情况下设计出能够体现乡村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观。总体而言,美丽乡村建设要做到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公共设施服务均等以及人口聚集适度、村落风貌优美(包含优美的自然生态景观、特色鲜明的街巷建筑、风格独特的居民院落等)、文化传承良好(包括保护历史文化、传承民风民俗、彰显精神文明)、特色模式鲜明等。

2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2.1保护乡村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空气、阳光、食物等生存必需的物质,只有生态环境得到保护,人类的生命才会得到延续。因此,在进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时,应遵守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的原则。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借助科学技术把人类社会和自然进行有机融合,打造一个生态健康、生态可持续发展、适合人们居住、环境优美的理想乡村环境。

2.2保留地域文化特征

中国是农业大国,在乡村中保留较为完整的中国特色的农耕文化主要包括历史传统文化、民俗风情以及生活习惯悠久的乡村地域历史文化等,而农村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这些都是我们要珍视的宝贵财富。在乡村规划和建设中要充分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尊重当地文化风俗习惯。与此同时,当地独有的特色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都早已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要注意保留当地原有文化特色,并发挥地域特色,不仅能吸引更多游客光顾,也给乡村居民的文化生活增添一抹色彩。

2.3实现乡村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农村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因为农村受到经济,技术,文化和意识方面的限制。 资源的重点被广泛开发和利用,如砍伐森林,开垦土地和开垦土地,所有这些都对农村环境和资源造成了巨大破坏。同样,一些生物和景观也不可避免地被破坏,不利于农村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农村美化建设的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必须坚持促进农村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尊重和对待农村环境和资源,合理规划和设计乡村景观。

3乡村景观的发展现状

随着美丽乡村目标的提出、乡村旅游业市场的蓬勃发展,乡村景观的建设越来越到各地政府的受到重视。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区域开始通过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景观来吸引外来游客,像江西婺源、浙江安吉等都是十分成功的案例,但是在目前大部分的乡村中,乡村景观的设计仍然具有很多的问题。首先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与布局,很多地区的景观都大同小异,这造成了乡村景观的同质化,使得当地特色的民俗风情无法得到体现。这也主要是因为设计师对没有深入了解,忽视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在设计中大肆改动,习惯性的将城市景观中的元素带到到乡村中造成的。这种设计使得建造出的景观与当地环境格格不入。其次在建设中,很多地区无视了以保护为主的原则,过多的人工痕迹不仅使生态没有得到保护,还使当地景观的特色被破坏。当然,资金的不充裕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乡村景观的建设,这时候选择“小而精”的设计要比“大而空”设计更为重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完善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措施

4.1合理设计和构造良好的乡村生活空间

在农村生活过的人们都知道,乡村的街道可以将整个乡村的居民住所编织在一起并且还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居民生活空间。因此,当规划人员在基进行乡村建设时不能够盲目的进行建设,而破坏了乡村原本街道的特点和优势,应当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来建设一种尺度适合、通达性能良好的乡村空间生活。那么乡村景观规划的原理就是要坚持突出规划公共服务半径的合理性和专业性,这就要求规划人员和设计人员亲身步行来作为参考依据。一般情况下, 专业人员建议在600米范围内规划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医务室和体育活动区域。 居民只需步行约10分钟即可到达他们想去的地方,从而达到乡村景观规划人性化的目的。

4.2生态性景观

农村生态景观包括河流,植物,自然保护区等。属于不可再生景观,应以保护为主,辅以规划设计。 其中,在植物方面,应加强森林绿地,生态保护林和大面积植物,在此基础上,统一规划设计,摆脱农村生活环境。 在河流方面,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我们将创造一个优质、灵活的水资源景观。在自然保护方面,它对保护生态环境有很大的影响。

4.3体现地域文化特色

在建设美丽的村庄的过程中,充分探索,展示和保护区域文化特色将有助于提高村庄的知名度,更好地促进农村发展。 因此,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有必要提取当地文化,利用现有材料,如用原生植物,原生石和风俗故事设计雕像和景观。 将自然资源,农耕文化和民俗风情融入乡村景观,增强乡村景观的魅力。 同时,要深入开展文化保护工作,不仅要留在表面,而且要深入探索区域文化特色,充分发挥区域文化特色的真正价值。

4.4乡村建设应当有针对性的将商民分离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新农村的建设也在不断的加快,正是由于一些乡镇企业的发展才更好的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乡魅力乡村的建设贡献出一份力。但是这些乡镇企业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还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因为一些工业企业的布局和景观规划不合理,这种不良现象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乡村地区出现空气污染以及夏季热岛效应等问题,这就要求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下应当有针对性的将商民分离,对工业区设计规划时要注重热量和有害气体的排放,并且厂区绿化植被不要太过于茂密。

4.5建设尺度宜人的乡村格局

乡村的庭院、街道就好像大地特有的纹理,在对其进行串接编制后,形成了独特的乡村空间格局。要打造尺度宜人的乡村格局,在进行公共设施规划设计时,规划半径及村民步行活动半径时要做到科学合理。例如,对于步行的村民而言,公共设施服务半径为900m左右,满足村民15min内可以到达;村民人际交往半径不能超过600m,即人们10min内可以到达。总之,土地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应具有良好的可达性和规模合理性,以营造宜人的乡村生活空间。

结论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体现在环境美化上,而且其核心是通过全面塑造乡村环境,景观和生态,营造适合人们生活,集约、高效的农村生态环境。 因此,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应结合当地情况,充分结合地方特色,有机整合乡村景观和资源,打造美丽优质的乡村。

参考文献

[1]路军芳.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新乡:河南科技学院,2017.

[2]田韫智.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9):229-232.

[3]辛儒鸿.“美丽乡村”视角下的山地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6.

[4]解馨瑜.海南省“美丽乡村”景观体系规划设计研究[D].海口:海南大学,2016.

论文作者:王琳琳,林瑞雪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  ;  ;  ;  ;  ;  ;  ;  

美丽乡村建设视角下乡村景观规划研究论文_王琳琳,林瑞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