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用电量的急速增长,负荷的增长与变更,严重加大了电网供电压力,部分区域出现了很大程度的低电压问题,尤其农村地区表现更为严重。文章通过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在对广东某县低电压问题大量的调研数据基础上,分析了低电压问题的成因,并针对性提出具体的治理和解决问题的措施,对改善电网架构和供电能力,提高供电质量有着很强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配网;低电压;解决措施;现象
引言:随着生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电网广大电力用户不仅满足于供上电,也对电能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虽然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对于电能质量各项指标已有明确的规定,但由于种种因素,配电网低电压问题仍然存在,在农村电网中表现尤其突出。造成低电压的原因比较多,有时是单一原因作用,有时是多种原因组合作用形成。为了能够有效解决农村低电压问题,笔者在武汉市某县域范围内全面调查了存在低电压问题的台区。通过调查发现,造成农村低电压的原因主要分为八个方面,涉及中压及低压配网线路设备等原因。
一、低电压成因分析
1、季节性负荷波动大
有的地区灌溉高峰期为每年4-9月,这时,全网的负荷达到顶峰,这一阶段,负荷最高峰谷差甚至达到26.79 MW,负荷率较低,功率因素亦相对较低,这时期的电力电容器几乎要全部投入方可支持运行。而在其他低谷时期,变电站几乎都是单主变运行,个别站出现了常说的“大马拉小车”现象。滋变、九运变负荷高峰时期负荷在10MW左右,而在低谷季节,平均负荷只有1.8MW左右。
2、日负荷波动较大,负荷率较低
由于白天灌溉用电和晚上民用用电较多,导致负荷每天出现两个高峰期,而其他时间负荷相对较小,这种频繁变动导致负荷波动较大,加大了调整电压的难度。鉴于以上的该地区特点分析可得,要想准确预测该地区的负荷难度较大,使得在电网运行方式安排和计量准确性上有较大的阻力,而最终导致的最大问题仍然是电压调整问题,这些都是导致低电压问题的根源。
3、用电量增长速度过快
当前的农村经济不断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居民的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各项惠农政策以及家用农村家用电器补贴政策的实施,使得了农村地区的大功率用电器和用电设备数量有了加大的增长。再加上个体经济活动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了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的用电量不断攀升,逐步超出了原有电网设置的容量,从而造成配电网低电压问题日益突出。
4、供电半径过长
部分农村地区的供电半径过长,从而导致配电线路末端的电压损耗增大,造成了电压偏低的现象。另一方面,主要是由于农村建设规划工作缺乏合理性,新建民房的数量与日俱增从而造成了供电半径的较长,远远超出了原有的设定范围,最终导致了低电压问题的出现。
5、调压能力不足
该项问题主要是由于多数农村地区的农田水利设备较为落后,造成了其调压能力的不足。尤其是在农田灌溉的繁忙期,数量较多的农田灌溉设备集中投入使用,从而使得多数的农田灌溉符合转移到了农村地区的公用变压器上,同样也会造成低电压问题愈发明显。
二、低电压问题的治理措施
结合该地调研实际情况,杜绝“重改造,轻管理运营”的思想,采取管理与技术优化综合利用的方式,从配网的科学规划、改造、运行测试等相关环节着手。加强过程的跟踪管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更新“低电压”问题的治理方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加强管理,最大化地解决低电压问题
(1)要针对农网低压电这个突出问题成立“低电压整治小组”,对该地区低电压现象进行科学的实地调查研究,积极有效地引导农村居民错开高峰时段用电。(2)其次,加强台区的负荷监测力度,科学综合利用多种检测设备技术,充分发挥设备的调度作用。对于容易引起低电压的线路和台区要加强重视,做到常态检测与动态治理相结合。(3)实行岗位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供电公司主要负责统筹管理,制定相关整治方案并细化相关的计划指标,并下达组织实施。而“低电压”整治小组则负责整治目标是实施,分析整治效果并及时传达汇报。(4)完善“低电压”建议和报修管理流程,要想带动群众进行低电压的管理中来,必须健全和完善“低电压”建议和报修管理流程,进行 “低电压”事件处理全过程的实时跟踪,解决“低电压”问题。
2、优化电网结构
从上述配电网低电压问题的成因分析来看,供电半径过长是导致低电压问题的重要原因,由此就需要对其进行正对性的整治处理。如果在相应的规划使其内并不并具备新建变电站的实际条件,可以在不影响其线路供电半径的情况下,对线路末端负荷进行割接处理,将其向未过载线路供电。比如采用加大导线截面的方式,以此逐步降低荷载过重的配电线路的供电负荷,以此同时加强对农村地区电网的合理规划建设,通过电网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加新增电源的分布,最终实现对供电半径过长问题的有效解决。
3、建立低电压监测网络
通过配电网低压监测网络的建立,搭建起相应的电网电压质量监测和管理平台。在此过程中需要供电部门进行电网电压监测点的增设,并进行监测点监测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水平的提升,同时做好相应的农村地区配电网低压用户典型电压曲线的绘制,对其低压配置资料进行有效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从而寻找低电压问题的主要成因,从而更好的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措施进行各项问题的解决。
4、电网建设方面
大力开展农网工程建设与改造工作,尽快解决农网现存的长距离、重过载、卡脖子和设备老化等问题,提高农网装备水平。提高工程项目立项的科学性,保证中低压改造的同步实施,强化工程质量管理,规范施工工艺标准;积极推进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和配电自动化建设,推广应用集中式三相分补无功补偿装置,推进电压监测点的建设,利用各种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
5、应急抢修方面
建立健全电网应急抢修体系,强化抢修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快速准确判断低电压问题成因,采取合理措施,及时解决短时性低电压问题。加强95598客户报修数据分析工作,建立“低电压”客户档案,健全闭环管理流程,及时跟踪处理情况,确保整改到位。
6、客户管理方面
加强客户的用电监管,严格治理超容用电问题,加强检查频率和处罚力度;对于负荷高峰期间出现低电压的综合变台区,对其小动力用户采取有序用电措施,优先保障居民和农业生产用电,缓解用电紧张局面,确保电压稳定;同时,应督促客户按规定配置无功补偿装置,实现无功功率就地平衡。
三、结束语
农村配电网低电压问题存在面广、危害性大,但随着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作的推进,农网地区电网装备水平的不断提升,低电压问题必将得到彻底解决。
参考文献:
[1]李天友配电技术[J].供用电,2008,(01)
[2]黄芷定 邹玲玲中国西部科技[J].供用电, 2010.08
[3]徐晓华上海农村380V电网电压偏低原因及解决措施[J].供用电,2009,(01)
[4]张卫.低压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村电工,2011(11):22-23.
[5]李瑞桂.农网低电压综合治理[J].华北电力大学,2012(11):235-236.
[6]安利芬.“低电压”产生原因和治理措施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9).
论文作者:李明昆,宋丹妮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低电压论文; 电网论文; 负荷论文; 农村论文; 地区论文; 电压论文; 半径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