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_创造性思维论文

浅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_创造性思维论文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方法举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培养学生论文,创造性论文,思维能力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放在突出位置来抓,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参与世界竞争。对于我们基础教育各学科来说,应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依据学科特点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一、激发求知兴趣,鼓励学生勇于创新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以激发求知兴趣为前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本着启发性原则,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思维,进而产生积极探求新知的欲望。如在组织学习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小小的船》一课时,我让学生把自己预先制作好的小星星和弯月亮贴在教室里,然后,要求学生闭上眼睛,聆听优美的音乐和我的范读,听读后我亲切地启发学生:你感觉自己好像到了哪儿?这样就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有的学生说,老师,我好像坐在月亮船上荡秋千;有的说,我好像坐在月亮船上听星星妈妈讲故事呢;有的说,我就好像躺在松软的雪地上睡着了……这时我又问学生月亮像什么,他们纷纷说像小船,像香蕉,像眉毛,像镰刀。对于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能说出这么多的确了不起。我就是利用低年级学生想像丰富的特点,创景激趣,营造气氛,使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由此激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中仅仅做到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是不够的,还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我们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学生智慧的火花一旦闪现,就要加以保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不能以惟一答案约束限制学平生,更不能按自己的思路画地为牢限制学生。如,学习完《池塘边的叫声》我启发学生:“你喜欢这条天真、可爱的小鱼吗?你还有什么办法帮助小鱼了解岸上的事情呢?”孩子们的回答令人折服:“我把小鱼放在鱼缸里,他就能看到岸上发生的事情了。”“在岸上挖个小坑,放上水,把小鱼放进去,小鱼就知道岸上都有些什么了。”“拿一面镜子,反射岸上情况,鱼就知道岸上什么样了。”当说到这里时,我赶紧问道:“你是怎么想到的。”他说:“我每天照镜子梳头时,不但能看到我的头部,还能看到身后的一些东西,所以我知道镜子能反射周围的情况,我想肯定也能反射岸上的情况。”且不论这些办法是否符合客观情况,毕竟他们的办法也算是一种创新。教师不应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不要用这些办法不合理诸如此类的话来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学生有时由于某种因素的触发,会突破常规思维的羁绊,在头脑中闪现出创造的火花。如果因教师不恰当的评价,熄灭学生创造的火花那就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就是教育的失败。

二、指导学生运用求异思维的方法培养其创新精神

“求异”法是在分析解决问题时,不拘泥于一般的原理和方法,不满足已知的结论,而运用与众不同的思维方法,标新立异地提出自己独特见解的一种方法。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求异思维的方法去思考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问题。对同一篇文章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同的,正因为如此,教学中不应求同过多,而应尽量引导学生立体地、多角度地分析某一问题,尽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感受体味,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如教师问学生,雪融化了,变成了什么?有的说雪化了,变成水;有的说雪化了变成泥巴;有位学生说,雪化了变成春天。这位学生的回答不是明显地充满智慧充满了创造性吗?

一些学生在某种“思维定式”的影响下常常人云亦云,不能也不敢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新见解。为此,教师应当引导鼓励学生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要逆向思维。在思考问题时,不仅可以从正面去思考,也可以从反面去设想。如一些成语,强调某一方面的道理,意思比较固定,但并不是就没有可议之处。“狐假虎威”不好,但“狐”假“虎威”去对付老虎,保全性命,难能可贵,说明狐狸聪明,爱动脑。学习完《拔苗助长》一课,学生对那个种田人提出批评,说他愚蠢。有位学生站起来说:我觉得种田人没有成功是因为他的方法不对,但是他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证实他所想的方法行不行,也算是一种尝试;这使他明白了这个方法是不行的,明年他肯定再不会这样做了,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不应该取笑他。教师在启发学生逆向思维时,应向学生强调,逆向思维要准确揭示题目的内涵,要合乎情理,不能随意求异,随意逆向思维,同时应强调逆向思维要立意求新。

三、质疑问难,大胆创新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才能发现问题。教师应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索,通过解疑的过程从而培养创造性思维。

1.指导学生对标题进行质疑。俗话说“题好一半文”。经常推敲标题,有利于发现问题。如《一粒种子》这篇课文介绍了种子和蚯蚓通过对话知道春天来了,种子对光明的向往。有的同学就问道“老师,题目为什么不叫《一只蚯蚓》而叫《一粒种子》呢”?学生提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

2.指导学生对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质疑。教学《画鸡蛋》时,学生提出:达·芬奇的老师说,你要认真观察,认真练习,才能把鸡蛋画好。老师,这里为什么要连续用两个“认真”这个词?围绕着这个问题,我要求学生先去读课文,然后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互动式的交流,学生明白了,达·芬奇要想把鸡蛋画好,必需先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认真观察,其次离不开反复认真练习,,才会把鸡蛋画好,所以文中连续用了两个“认真’一词。学生由此也懂得了课文要说明的是不论做什么事,想要做好就要认真。通过对“认真”一词的探究,学生轻而易举地明白了其中隐含的道理。

3.指导学生对无疑处生疑。在教学《啄木鸟》这课时,有位学生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喜鹊和猫头鹰不能捉树干里的虫子?”有位学生回答道:“因为啄木鸟的嘴又尖又长又硬,它才能啄开树干捉到虫子,而其他鸟没有那样的嘴。”又一学生紧接着问道:“仙鹤的嘴也很尖很长,为什么它不能捉树干里的虫子呢?”通过质疑,学生的思维开阔了。

课堂教学中注意激励学生大胆质疑解疑,不仅能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情,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通过质疑解疑,学生敢于怀疑前人的理论及书本知识,勇于打破传统而提出自己独特见解,这样就给学生开辟了大胆创新的空间。

标签:;  

浅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_创造性思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