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几年,人和自然的关系得到协调发展,伴随着新的理念和思路的发展,“海绵城市”理论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通过应用海绵城市理论,城市的水生态问题可以得到更好地解决。本文分析海绵城市理论和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合理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路径;园林规划
1 引言
随着我国生态学的快速发展,生态环保理念也已经深入人心,海绵城市在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中逐渐被应用。运用海绵城市技术,能够摆脱传统不顾自然规律的盲目设计的初级阶段,尊重自然和规律,提升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整体水平,推动我国城市健康可持续化发展。
2 海绵城市理论基本概述
海绵城市的关注点在于城市处理和利用水资源的能力,主要反映在城市吸收、利用、储存以及下渗自然降水等方面的功能作用。海绵城市理论起源于城市经济与生态环境二者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矛盾,明显体现在城市降水的较低利用率与浪费问题方面。从实质上看,海绵城市归属范畴应在于城市规划建设与其自身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立足于城市生态环境和相应设施的有效运用,有效建设或改善城市排水系统等生态设施,将城市的水文特征等逐渐改变,使其在园林、绿地等生态设施的支持下,将缓释、吸收以及利用等方面功能有效发挥出来。海绵城市理论经过长期的演变,世界各地在城市水循环以及河道系统方面,相继进行了以发挥城市海绵功效为主要特点的实践行为,并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出相应的理论。例如,在城市不同的旱涝时期,怎样提升其储藏、调配以及吸收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相继归纳形成了可持续排水、水敏感城市设计以及低影响开发等多种通过降水循环而影响城市水文特征的相关理论。从实质上看,这些理论都可以归属于以加强利用自然降水为目的的海绵城市设计方式和理念。从风景园林规划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实际应用方面来讲,蓄水池、雨水花园等生态设施,均是海绵城市理论精髓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合理体现。
3 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3.1 规划风景园林中的雨水收集系统
风景园林应当注重规划,并设计好雨水收集系统,通过构建绿地生态水渠来提高风景园林的雨水积蓄能力。根据地形条件丰富水区类型,提高雨水收集能力,实现继续净化一体化发展,可以改造利用截洪沟,使其成为多种功能兼具的生态水渠,有助于及时收纳雨水。在行人较多的路面上,可以设计渗透区,科学规划,并安装净化设备,实现雨水的净化,有助于提高渗透其的整体美观程度,根据路面铺设相同颜色的砖块来符合美观。选择渗透性铺装,根据风景园林的功能以及人流量进行科学设计,人行道上进行运用铺装渗透,美观实用并能够按摩脚底。
3.2 园林道路规划设计
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园林道路规划设计,要始终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第一要务,并结合实际地形地貌来进行规划。在实际规划设计中,可以通过环状路网的设计来合理降低道路面积。将传统的直线路形用曲线或者折线等替代,间隔绿化带的设计面积要能满足排水需求为最佳。将原有道路两侧排列整齐的行道树用分散、连续以及高密度的绿化植被进行替换。路面材料的选择,也应该贴合海绵城市理论,选用那些质量以及性能都能符合设计要求的可渗透材料,这些材料不管价格如何,都应该具备改善雨水水质以及消纳雨水径流量的功能。
3.3 在水景观规划中的实践
在风景园林规划中,一般都会进行河道、溪流以及人工湖等景观设施设计,以此将其蓄水功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常情况下,设计人员常常将水景观的池壁和底部进行固化,使其形成一个封闭状态,以便于换水和管理,但此方式对景观水的自然交换以及渗透非常不利。同时,只有在降水丰沛的时期才能发挥封闭状水景观的作用,而在其他时间就只能靠自来水来保证水景观所需,进而造成很大的水资源浪费问题。所以,在规划设计风景园林过程中,设计人员应主动挑选低洼地形,并将该区域设计成便于降水集聚的园林水景观。与此同时,还要是水岸和底部具有相应的渗水功效,因为海绵城市理论应用实践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通过人工湿地与生态河岸设施建设,来有效提升水体自身的净化能力。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将降水储存与园林建设的关系有效处理好,就能大大提高其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
3.4 公园建筑物的规划设计
首先要对风景园林中整体建筑的建设结构和规划布局进行有效掌握,然后根据建筑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雨水收集系统的建设。可以在建筑物的内部建设暗渠,利用收集外界环境中的水分。建筑物的各个方面都会有雨水掉落,在这一过程中将雨水引入到建筑的暗渠中,暗渠是由环形的滤水槽组成,滤水槽需要使用砾石来进行雨水的过滤,然后流入到蓄水池中,经过过滤、处理等操作实现村循环使用,还可以将过滤后的雨水直接应用到建筑周围植物的浇灌中。另外,在建筑屋顶搭建蓄水池来进行雨水的收集也是一种方法,也可以在建筑屋顶建设花坛,雨水通过花坛渗透过滤后流入道路中,再从道路两旁的渗透沟渠渗透下去,里面有雨水储存的地方。
3.5 在人工湿地规划中的实践
对自然湿地的保护和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视的一个方面。自然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对改善和维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有非常巨大的促进作用。如为了增加湿地水藻的营养含量,提高湿地鱼类的产量,不少地区的老百姓在自然湿地周边进行生猪养殖,同时还把猪的排泄物直接倾倒在湿地环境中,这些不良行为不仅对该地区的水资源造成严重污染,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候鸟的正常迁徙。所以,必须重新合理规划自然湿地,通过休闲旅游胜地建设来将之前的养殖场替换掉,在降低粪便污染并保留湿地现有营养物质的同时,还为湿地环境中的水产和水生植物提供了充足的营养成分,从而有效提高湿地鱼类的品质,促进其经济价值的进一步增加。
3.6 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
在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到风景园林园林规划时,如果要对绿地进行规划设计,需要注意一点,不能对自然形成的绿地进行大幅度的改变,设计人员在设计时,需要根据实际的地形条件来进行建设,将地势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将地势的凹陷处设置成蓄水池,也可以设置成排水沟渠,在原来地势情况的基础上做简单的变动。例如,风景园林中的绿地面积是非常大的,设计人员绿地植被的根系走向,来进行集水坑塘的建设利用这个对周围的植被进行灌溉,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种类的植物合理规划和种植。
结束语:
在生态设计领域中,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重要的应用,其实现了城市发展理念的优化,借助于生态措施,实现人与自然的有机结合,有利于解决好城市内涝问题和整个地区的气候调整,改善区域的水生态。本文通过分析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其在风景园林建设中的应用,通过科学系统的选择,致力于构建干净的海绵城市。
参考文献:
[1]金丽莉,张腾飞.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6(22):135.
[2]赵全霞.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24):41.
[3]郭琳.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分析[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07):30-31.
[4]吴书惠,林明明.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6,36(13):121-123.
论文作者:黄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6
标签:海绵论文; 城市论文; 雨水论文; 理论论文; 湿地论文; 规划设计论文; 风景园林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