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红
(广西来宾市武宣县人民医院;广西来宾5459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护患沟通性语言改善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中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性抽取106例进行研究观察,采用抽签分组方式进行分组,每组各5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护患沟通性语言的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消极情绪评分以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其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评分显著较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突出,P<0.05。结论:针对手术室中治疗的患者实施护患沟通性语言有助于提高手术室护理效果,消除病人的不良情绪,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关键词】护患沟通性语言;改善效果;手术室护理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4-0073-02
手术室是医生执行手术操作的重要场所,也是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的重要治疗场地,手术室接受的患者大多为病情较严重、情况相对复杂的疾病,在手术治疗中手术应激反应会使患者出现各种不良情绪,因此护患沟通在此体现的作用相当重要。在手术室护理中普通的护理措施并不能满足患者的各项需求,在各方面考虑不周全,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时方法不妥当、交流出现障碍,导致护患之间产生矛盾、误会,从而引发医患纠纷事件,影响整个临床手术效果。为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能够有序、顺利进行[1],实施有效的护患沟通性语言能达到提高手术效果,消除病人的消极情绪,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本研究中将重点探讨护患沟通性语言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实施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资料选取年限为2017年8月~2018年12月,随机性抽取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06例进行研究观察,将其依据抽签分组原则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53例,男性31例,女性22例,年龄21~69岁,平均(46.38±5.71)岁,手术室类型:骨科10例,妇产科8例,普外科15例,消化内科7例,其他13例;对照组53例,男性30例,女性23例,年龄20~68岁,平均(45.62±5.36)岁,手术室类型:骨科9例,妇产科10例,普外科16例,消化内科8例,其他10例。两组患者从发病到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不超过一周,上述相关对比资料的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采取常规护理模式,指导患者完成手术前的各项常规检查,如:血常规、尿检、心电图、生化检查等,每天按时查房,完成注射输液治疗,安排手术治疗,术后加强体征监测,指导患者健康饮食,鼓励病人加强身体锻炼等。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护患沟通性语言护理干预,具体实施的护理方法有(1)术前语言沟通。手术治疗前,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讲述手术中的注意事项和相关配合技巧,根据患者的术前情绪变化[2],给予患者对应的心理疏导,安慰病人保持乐观心态,沟通过程中语言轻柔、使用礼貌用语,可提高患者的信任度。(2)术中语言沟通。术中对于患者需要配合的动作以请求的语气与患者沟通,在患者转换体位时可给予肢体协助,动作要轻,对于术中语言沟通不便者可通过肢体语言相互传递信息[3],适当情况下可握紧患者的双手给予力量,并将手术进度告知患者消除病人的担忧。(3)术后沟通护理。很多患者术后对于自身的现状不能理解,如:骨科手术(截肢)或器官切除手术,医护人员可针对此类型患者特殊照顾,密切关注病人的体征变化,并邀请心理健康专家对患者进行健康开导,避免患者出现抑郁症,可联系患者家属多关心、呵护病人,鼓励患者坚强勇敢的面对生活,并讲述一些人生激励故事来刺激患者,提高病人勇敢面对生活的信心[4]。
1.3观察指标
对于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情绪改善成果,护理质量包括:服务态度、心理辅导、健康教育;情绪评分分别用SAS和SDS评分表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22.0计算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结果检验用t,当P<0.05表示研究有差异,统计有意义。
2结果
2.1 护理质量比较
两组患者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对比差异突出,有研究价值,P<0.05,见表1。
3讨论
关于手术室护理措施目前已成为医院疾病治疗中的研究重点,手术治疗除了对技术要求有较高要求,另外对手术室中的护理要求也不断提高,特别是护患沟通成为目前手术护理中的重中之重,护患沟通是指护理人员与患者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进行信息传递,其根本目的是通过沟通让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达成良好默契,相互配合,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保证手术工作顺利、安全实施[5]。
护患沟通在术前对患者进行疾病宣教,通过健康宣讲,提高病人对疾病知识的认知力,更好的配合治疗,术中指导患者保持适合的体位协助医生治疗,并安慰鼓励患者耐心接受治疗,术后加强各方面的语言交流,安抚病人的不良情绪,通过语言交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6]。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得到明显改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综合上述,护患沟通性语言应用在手术室护理中体现的护理价值较显著,使得护患关系进一步加深,对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能力具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小平. 手术室护理中护患沟通对患者精神状况影响的调查研究[J]. 河北医药, 2015(19):3026-3028.
[2]陈亚芳, 徐芳, 邵爱娣. 手术室正性暗示语言及细节护理对患者的影响[J]. 北京医学, 2017(01):113-114.
[3]周欣. 手术室护理中沟通方法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关系[J]. 河北医学, 2016, 22(5):865-867.
[4]潘萍. 护患沟通性语言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 中医临床研究, 2016, 8(20):132-133.
[5]杨晓珍. 护患沟通在舒适化手术室护理患者中的应用[J].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7(11):111-112.
[6]梁彩侠, 韩中国. 护患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当代护士:专科版(下旬刊), 2018(1):15-17.
论文作者:黄小红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2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患者论文; 手术室论文; 语言论文; 手术论文; 病人论文; 情绪论文; 效果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2月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