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的社会功能_哲学社会科学论文

论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的社会功能_哲学社会科学论文

论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的社会功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哲学社会科学论文,功能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科教兴国的战略所强调的教育,不仅是指自然科学的教育,而且也包括哲学社会科学的教育。换句话说,哲学社会科学的教育同样具有兴国的功能。这也是我们学习和理解江泽民同志与中国人民大学师生座谈讲话的关键。当然,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这里,仅根据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实际,从社会的转型、人才的培养和教学的改革,以及知识或信息社会的特点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说明。

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的社会功能,首先是在社会发展和改革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掌握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从而为人们在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和发展的多元取向中,提供进行各种选择的必要的价值标准和判断依据。

在整个世界现代化的过程和背景中,我国现代化进程所体现的社会变化,与过去相比较,在两个方面形成了对传统的巨大挑战。一个是社会本身所包含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由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与变革的速度越来越快,社会规范的更新往往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另外,由于通信方式的变化,各种事物,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广泛,以至于影响事情及其过程的变量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由于对事物的发展以及行为的后果无法形成比较可靠的预测,往往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就像缺乏维系的小船,在水中任意地漂浮。(注:Peter.Berger,The homeless Mind--Modernization and Consciousness,Random House,New york,1974.)另一个是社会发展和个人的发展具有了越来越多的可能性,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态势。人们生存的空间由于科技的进步,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已经超越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从而得到了极大的扩张。而且更有甚者,通过互联网的建设,人们不仅获得了更大的生存空间,而且还具有了无限的思维和虚拟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发展的机会越来越多,发展的取向也越来越丰富。多元化已经成为时代的基本特点之一。与此同时,人们在各种可能和机会面前进行选择的苦恼和麻烦也越来越大。在各种机会成本之间进行徘徊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现代病”。无疑,这些变化对人们形成了相当大的挑战和压力,应该说,这种现象在我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在过去计划经济的体制下,人们的发展和生存往往都是由计划的制定者和管理者所决定与安排的。人们往往并不需要去考虑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而只是考虑如何去完成指定的工作和任务。人们并不需要去进行选择,也不存在对机会成本的取舍。比较形象的说法是,人常常就是一块砖,哪儿需要往哪儿搬。而且,事实常常是,一旦分配在某个单位工作,则很难流动。因此,在那种情况下,人们的生存具有非常大的确定性,而且不存在选择的烦恼。所以,如何面对这些挑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经济现代化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人们必须学会在不确定性中把握自己和未来,在各种机会和可能中进行比较合理的选择。而世界银行1996年的发展报告在针对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教育改革的问题时,也非常明确地指出,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在教育中,常常“认为诸如经济学、管理科学、法学和心理学等科目无关紧要,常常忽略或重视不足,而这些科学的知识在市场经济中却具有重要的地位”。(注:世界银行1996年世界发展报告.从计划到市场[R].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126.)

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正是在这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和独特的价值。因为,哲学社会科学所反映和揭示的正是社会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它所研究的就是各种复杂社会生活的一般特点,反映的就是各种变幻莫测,纷繁复杂的现象后面的本质。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的那样,掌握必备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对于人们正确认识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正是要帮助人们学会和掌握这些基本的规律,从而能够驾御各种社会现象的变化,保持一种乘势而上的主动,获得在必然王国中的真正的自由。值得进一步说明的是,尽管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中,我们也强调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但是,那种强调更多的只是一种宏观和战略的意义,是就整个社会和国家而言的;而今天哲学社会科学教育之所以重要,还在于它包括了微观和战术层面上的价值,以及对个人的意义和必要性。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的社会功能才显得比过去更加突出和重要。也正是由于如此,在一些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和社会中,这些社会科学的课程往往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获得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的这种社会功能,也表现在信息和知识社会中各种高素质新型人才的培养方面。特别是在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以及知识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和资本形态的现代社会,各种内在知识(tacit knowledge)的学习和团队与合作精神及能力的培养,都特别需要不断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的教育。

首先,在知识社会中,知识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资本和生产要素,已经越来越成为影响人们社会地位的基本力量。也正是由于知识地位的变化和提高,知识本身的分化也越来越突出。在这种分化过程中,世界经济与合作组织(以下简称OECD)在讨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时所提出的所谓4W的观点是非常典型的,即WHAT(关于什么的知识)、WHY(关于为什么的知识)、HOW(关于如何去做的知识),以及WHERE(从哪儿去获得的知识)。如果说,WHAT和WHY的知识是关于事物本身状态的知识,那么,HOW和WHERE的知识则是人与事物,以及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知识。在他们看来,前两种知识属于可以通过技术和数字化的方式进行编码的知识,而后两种知识则属于内在的知识,是无法被数字化的。显然,在现代社会中,后两种知识往往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因为HOW的知识涉及到如何应用知识的问题,它需要人们了解知识的社会基础和应用条件,知道如何将抽象的知识与具体对象结合起来,因而是一种关于实践能力的知识和教育,即学会实践的问题;而关于WHERE的知识则涉及从什么地方去获得知识的问题,它要求人们知道和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规律,认识和懂得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规律,从而恰当地判断不同知识的价值,从而更好地选择知识,因而它是一种学习能力的知识和教育,即学会学习的问题。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样,现代社会中知识的发展形态已经与过去有了比较大的不同,这一方面是知识发展的速度比较快,以至于人们用所谓“知识爆炸”来形容,另一方面则是知识发展中价值取向的引导越来越明显,以至于相对主义总是此伏彼起。学习的能力和实践的能力已成为将知识转化为资本和生产要素的重要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哲学社会科学的教育便显得更加的重要。因为,这后两种知识往往是不能完全被数字化和编码的。它们中包含了意志和目的的参与,以及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从这个意义可以认为,哲学社会科学教育与自然科学教育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

其次,知识社会和知识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素质也越来越依靠于哲学社会科学教育。这种看法和观点在OECD 2001年的《教育政策分析》中得到了十分充分的表达和阐述。在该书的第三章“知识社会所需要的素质”中,作者通过大量的调查和材料,非常详细地证明了知识社会对人们素质的要求。其中最突出的观点是,在人的各种能力指标中,合作、态度和团队精神等得分最高。(注:OECD教育研究与创新中心的研究报告.教育政策分析[R].(英文版),105.)个人的社会技能,包括人际交往的能力、个人的内在素质这些方面的要求在雇主对申请者的雇用标准中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而且,作者在综合了许多不同的研究报告以后,对各种研究报告比较共同认可的有关素质进行了总结,对于知识社会中非常重要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提出了下面三类比较重要的素质:一是所谓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skills)方面的技能,包括团队工作和合作完成某个共同目标的能力、领导和组织的能力;二是内在的素质(intra—personal skills),包括必要的动机和态度、学习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同事和客户进行有效交往的能力、分析的能力;三是技术的或ICT的技能(Technological or ICT skills)。(注:OECD教育研究与创新中心的研究报告.教育政策分析[R].(英文版),106.)很显然,这里所反映的各种要求,常常并不是自然科学教育所能够提供的,而在许多方面需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的作用。因为,它们所体现的往往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要求的是人们在这些方面所具有的素质和能力。

实际上,这种要求和这些素质在我国就业过程中,以及在劳动力市场上,也表现得非常突出。人们对申请就业的人员,以及大学毕业生的要求和评价,也越来越注重他们的这些方面,特别是诚信、合作与团队精神等。所有这些,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教育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我国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提出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需要的这种变化。

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的这种社会功能,还反映在它为我国教育改革的实践提供了非常必要的模式和思路。特别是在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以及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中,不同学科和专业课程的综合,以及学校知识与日常生活知识之间的连接,都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我们可以从目前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中,非常清楚地看到这样一种变化和要求。因为,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将过去那种单纯以知识为基础的教育,转变为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要将单纯以课堂和教材为中心的教育,转变为一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在这种改革中,知识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工具,课程也不再完全是一种外在的手段或纯粹的客体。学生的学习,首先是学习做人,而且是从做人的角度去从事各种科学知识的学习;是从学会生存的角度学习做事,学会合作。所以,在这种改革中,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已经不仅是一种学科的教育和学习,而且是一种基本的价值观念的学习。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打破传统的各个学科之间的分割,以及学校知识与日常生活知识之间的分离。它强调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融合与联系,注重学校知识与日常生活知识之间的结合。而这些联系、融合和结合所要求的就不仅是接受各种具体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而更多的是通过这种哲学社会科学的教育获得新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这都对基础教育中哲学社会科学的教育提出了许多更高的要求。

其次,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中也可以看到这种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不难看到,在高等学校改革和大学教育中所遇到的普遍问题,往往主要并不是知识和教学内容更新的问题,而是如何应用知识的问题;主要不是如何学习知识和接受知识的问题,而是了解和知道从什么地方去获得知识的问题,以及如何在众多的知识面前选择知识的问题;常常并不是知识的积累的问题,而是不同类型知识的结合问题。所有这些,都充分反映了高等教育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以及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越来越重要。也正是由于这种变化,高等教育正在走出传统的、脱离社会的“象牙塔”,而逐渐走向社会的中心。以至于人们在继续强调学术自由的同时,也在呼吁和提出学术责任的要求。而且,大学也在将这种社会责任的培养和教育作为根本任务。与此同时,还应该进一步说明的是,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新的科学技术的社会影响正在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已有的各种科技成果,由于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危害;各种新的科技所具有的潜在的对人类的威胁,等等,也已经促使人们更多地去思考科学的社会功能与价值。所以,哲学社会科学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在最近清华大学召开的一次有关哲学社会科学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的研讨会上,许多科学家也纷纷发表意见,呼吁两种教育的融合。所有这些,都不能不使我们重视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我们不仅要培养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人才,而且要培养诚信、守法,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的这种社会功能,以及这种社会功能的现代意义,实际上与知识经济以及知识或信息社会的出现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为,在这种知识经济或者信息和知识社会中,各种知识,包括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与手段,而且也成为了人们各种社会经济和文化活动,以及各种社会和思维现象的标准。也正是这种“标准”的功能,使得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具有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的意义。

所谓知识的标准功能,这里主要指的是知识在现代社会已经获得和具有了“标准”的价值。首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制定标准历来是政府和统治者的特权。换句话说,只有政府和具有权力的人和群体,才能够为社会立法与仲裁,为人们的行为制定各种标准。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分化,各种社会活动,以及整个社会的复杂性和技术性程度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和权力群体往往不得不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将立法或制定各种标准的活动委托给不同的专业知识的团体,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使标准及其制定成为了专门化知识活动的内涵与外延。从另一个角度说,制定标准的权力和活动也已经由传统的经济和政治活动,转变成了各种专业化的知识活动。由此,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中,形成了一种关于知识的知识。其次,从知识发展本身的角度看,由于知识的普及和对日常生活的不断渗透,以及知识的社会功能的不断扩展,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了经济活动的要素和社会的资本,对知识的控制成为控制整个社会和公众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世界银行1998—1999年的发展报告“建议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从知识的角度,来分析研究发展的问题”。而且,世界银行把知识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关于技术的知识,一种是关于属性的知识。而标准知识正是后一种知识的重要部分。它涉及到产品的质量、人们的工作状态、企业的资信,以及各种证书,等等。(注:世界银行1998—1999世界发展报告.知识的发展.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1.)显然,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知识在现代社会中获得了立法和仲裁的功能,并具有了标准的意义。最近,一位德国学者写了一本书,名字就是《知识的统治》,讨论的就是现代社会知识的支配性力量,以及由此带来的影响。(注:The Governance of Knowledge,Copyright(c)Nico Stehr,2002.)

知识的这种新功能无疑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教育形成了新的挑战。可以这样认为,这种挑战和要求非常突出地表现在哲学社会科学的教育上。如果说,我们过去强调自然科学教育和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的结合,比较注重的是如何使用那些作为技术的知识,那么,在今天,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的意义则更多地体现在作为属性的知识方面,反映在知识的标准功能上。因为,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这种作为属性的知识,或者说,作为标准的知识,正是一种价值的判断和选择,它反映的是一种社会的关系和规律,以及一种目的和意志的体现。也正是由于这样,这种关于属性和标准的知识本身已经成为了一种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哲学社会科学的教育已经超出了某一门学科的意义,而是具有了一种普遍的意义。因为,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那样,在知识社会中,知识已经不仅是一种单纯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而且在社会和人们的活动中具有了标准这种“立法”的功能,并由此成为人们行为的标准与规范。这也是今天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新的意义和价值。从我国加入WTO以后的国际竞争来看,如果说我们在技术知识方面仍然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的话,那么,让我们感到更加忧虑和担心的是我们在关于属性和标准的知识方面,即我们在各种标准方面的落后,以至于我们在许多方面不得不跟从别人,甚至是屈从他人。而在今天,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也主要是这些方面的差距。但是,单纯发展纯粹技术的知识是不能够弥补这种标准方面的差距和落后的。它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的支持,需要价值观念的引导,需要认识和了解自然与社会、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其规律。总之,我国在参加整个世界全球化的竞争过程中,也迫切需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教育。

有必要说明的是,面对社会发展的要求,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本身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发展自己,包括不断更新自身的概念、范畴和理论框架,不断加强与社会经济现实的联系,以及与自然科学的联系。同时,从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等等。更加重要的是,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在确定自己的功能目标时,应该不仅仅是单纯的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应该自觉和主动地引导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发挥这些新的功能、发挥兴国战略的作用。

标签:;  ;  ;  

论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的社会功能_哲学社会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