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创新思维论文_隗清华

激发创新思维论文_隗清华

隗清华(湖北省枣阳市第四实验小学 湖北 枣阳 441200)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9)01-0202-0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只有不断地创新,我们的社会才能持续发展和进步。而学生在创新能力和素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除了在课堂上开展创新教学之外,品德与社会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更应受到重视。品德与社会本身就充满了人文特性,能够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生活和想象空间,因而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应努力挖掘学科优势,在学生的创新能力上加大培养力度。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综合性很强,教师完全可以选取学生感兴趣同时又具备教育价值的内容来作为主题。学生只有对课程产生足够的兴趣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当中,在跟紧教师思路的同时产生更多新鲜的想法,继而进行自主性的探索与创造。比如,三年级下册《社区是我们的大家庭》这一单元,我带着学生走进社区当中,通过调查访问、看社区的老照片去感受社区的环境变化,社区的各项服务,社区的功能设施等,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之中,产生创新的兴趣。此时,我巧妙地引导,让学生思考:社区为我们服务的叔叔阿姨很辛苦,我们怎么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呢?还有,社区的环境和公共设施怎么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呢?通过讨论、交流,学生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有的给社区的服务人员写一封感谢信,为他们递上一杯热水;还有的学生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自发的组织成立环保小卫士,主动清扫社区的环境卫生,定时擦洗社区的公共设施,让社区变得更加漂亮。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比任何说教都能激发学生热爱家园的感情。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在这样的教学引导中得以开拓,创新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构建创新性的教学情境

在创新性的教学情境当中,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接受知识时也会更快、更深入。教师要从品德与社会的课程特点出发,以循序渐进为原则,营造出和谐鲜活的课堂氛围,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地互动交流、发表意见的机会。比如,三年级下册《感谢为大家服务的人》这一单元,其主要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顺利进行与每个人的劳动是密不可分的,要时刻拥有对他人付出的感恩之心。我在课堂上利用电子白板为学生展示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劳动场景,告诉学生他们工作的辛苦之处,然后向学生提问:我们的生活为什么少不了他们呢?我们要怎样向他们表达感激之情呢?学生通过思考会给出各式创新性的答案,如我们离不开警察叔叔,要给他们写去感谢信;离不开妈妈,要帮妈妈多做家务;离不开老师,好好学习帮助老师减轻压力等;离不开同伴,感谢他们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伸出温暖的双手……在自由的氛围中,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插上想象的翅膀,创新性的想法也会层出不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开展创新性的教育活动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的兴奋点,把握好社会热点,克服单纯的理论灌输,积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创新性教育活动,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培养。我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学会合作》这一课为例,在讲解了合作的方法和重要性之后,让学生自己想一想: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你是如何与他人合作的?合作成功之后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合作中还要注意什么事项呢?学生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分享自己在生活或者学习中合作的成功事例,共同商讨在合作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分享成功的合作中学小技巧。有的学生会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父母、老师、同学、警察、环卫工……通过得到的答案来总结合作的方法。还有的学生会借助网络的力量,通过网络查询来获取伟人之间的合作典范,从中体会合作的乐趣。这些活动方法都是学生创新思维的体现,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激发创新思维 培养创新意识

自主学习教师由原来的教学活动的主宰,转变为学习活动的有“度”主导,成为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服务者和促进者。一些有经验的教师会故意让学生犯一些错误,然后进行恰当的指导,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更快地成长。

注重迁移迁移是已有知识和技能对新知学习的影响。教学中充分发挥已有知识的作用,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类似、学习方法、解题技能类似的知识进行对照,凭借知识、方法的共同点,诱导学生举一反三进行迁移,于同中见异,刻意求新。倡导求异求异是创新的基础,人类的发明创造,往往是从求异开始的。教学中倡导求异,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思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为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从小养成不拘泥于一种答案的习惯,鼓励学生标新立异,面对教材“权威”敢于提出新观点、新见解。教师应该对学生的

创新思维,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想象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想象的素材,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启发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在想象中实现知识的创新。创设一种呼之欲出的情境,使学生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积累比较丰富的表象,进而产生丰富的想象,形成基本概念。激励质疑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究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质疑氛围,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阅读自学中、交流评价中质疑,渗透质疑方法的指导,同时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释疑,从而在质疑、释疑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鼓励尝试小学生天性好动、好奇,对什么事都愿意去试一试。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试”字上做文章,为学生提供尝试的实践机会。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在尝试中反思、比较、发现、体验,不断纠错扶正,实现对知识的再创造,体验到创造性思维的愉悦。让学生在尝试、研讨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多角度参与解题方法的探索、创造,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创新仅仅靠一两节课是不可能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它需要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持之以恒的努力得以实现,而品德与社会这门综合性的课程对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积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投入更多精力,时刻将创新精神植根脑海,不断创新自己的头脑,才能将学生培养成创新型的人才。

论文作者:隗清华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  ;  ;  ;  ;  ;  ;  ;  

激发创新思维论文_隗清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