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师范大学,110034)
摘要:现在,提到“阅读”这一词首先印入大家脑海的就是语文,几乎每个人只关心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觉得数学没有阅读的必要和方法。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过:“所谓差生并不是成绩差,而是不会学习,学会如何阅读便是学会学习主要方式之一。”[1]由此可见,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对学生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作者在这次实习过程中发现学生们做错题的根本原因是无法理解题意而不是不会做题。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强化小学生数学阅读的能力是扭转此种状况的根本手段。
关键词:数学阅读;影响因素;培养策略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如今,数学阅读在学生的学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小学期间,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逻辑思维还不完善,数学教学更是完全与生活脱节。具备良好的数学阅读能力不只可以使学生一改往日对数学的错误认识,而且对数学的学习产生一定乐趣,有助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并深刻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实质。因此,数学阅读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扮演着主要角色。
1、有助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说到数学人们应该会直接把它与解题画上等号,许多学生对于数学的情素是又恨又爱但是给人的感觉总是不如语文那么美妙那么感性。在数学的学习中只有知识的传授而并没有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和学习数学的快乐更无法获得成功的快感,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兴趣渐淡并且与数学的距离渐远,致使小学生把学习数学的学习看做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任务。数学阅读主要用于自主学习,它不是完全依靠教师为学生解答一切,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阅读课本来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清晰的罗列出题目中的繁杂信息并梳理数量之间的关系,最终得以解决难题并体验胜利的喜悦,从而让学生觉察到自己蕴涵的巨大潜力。
2、有助于学习方式的转变
修改的新课标中这样说明,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仅仅对数学概念和结论的死板记忆和模仿是远远不够的,更要主动参与生活实践体验生活,自主进行操作和探索、学会与人协作交流、拥有较高的阅读自学能力等等都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形式[2]。那么阅读就是体现自主学习的最好方式之一。长期以来“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使教育教学背弃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方式反而助长了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要求主动参与的意识并不强烈,更多的还是在等待老师细致的讲解和分析,学生很少通过阅读课本或寻找课外资料来探索在“为什么”背后的丰富知识。所以学生通过数学阅读所获得的学习动力可以将习得的知识经验投入到实际操作性和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并将学生的被动学习方式由依靠教师变为独立学习从而使每个学生自主独立地达到自己的最佳发展水平。
3、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为了可以深刻理解和思考阅读材料的实质内容必须集中精力的去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必要使用笔和纸进行一定操作演练,当对老师的讲述产生疑难问题时有必要再反复阅读相关内容;为了巩固记忆,就会有必要再重新组织一遍思路;为了复习已经遗忘的内容,就会有必要将以前学过的材料重复阅读。这些过程毫无疑问会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对学生课前课后以及课外拓展阅读的培养,学生可以渐渐养成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的阅读习惯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
二、影响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因素
现在的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写作业过程中由于粗心大意将原题中固定数字抄写错误或在演算过程中出现代入错误;在考试时,明明十分简单的题,但是也不能全部准确完成,等等这一系列情况数不胜数,那到底是什么在影响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下面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方面展开:
1、内在因素
一是缺乏数学阅读兴趣和动机。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也曾说过想要把学习做到最好动力来源之一就是对所学的科目感兴趣。[3]在学生的印象中,数学只是一味的计算,不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数学书看起来枯燥而又乏味。自然而然没有阅读的兴趣。阅读的动机也只是来源于老师家长和成绩的压力。
二是已具备的认知结构水平和自我监控能力。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提出,小学生还处在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孩子虽然能够用逻辑思维解决具体问题,但思维还不成熟,不可以进行纯符号运算,必须依靠具体实物和直观形象才可以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4]数学语言自身具有的抽象性,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认知水平,要有一颗沉淀的心去进行思考和阅读,在此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不懂的地方,学生此刻还会不会坐着继续思考如何解答,这就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自我监控能力。
2、外在因素
一是阅读的材料。首先阅读教材的难易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阅读效果,简单的数学材料一读就懂,很轻松的就可以完成解题,没有挑战性,会在兴奋中失去阅读的念头,学生很容易厌烦或者掉以轻心;相反,阅读材料复杂的话,学生废了很大的“力气”却一无所获,还会打消他阅读的信心和欲望。所以阅读材料不可以让学生觉得食而无味或食而不能。其次,数学教材的生活化。现今,数学书里面的题与生活的联系密切相关,然而对于生活经验缺乏的学生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例如有一道关于铺路的例子,有一堆煤渣1.2立方米,铺一条长为15米,宽为2米,厚几厘米的路?学生因在生活中没经历过铺路的经验,所以不知道这堆煤渣就是体积,即使很简单仍没法下手做题。
二是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式。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一举一动对学生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如果教师没有把数学阅读放在正确的位置上,认为要想学好数学,只要多讲题多练题就可以,不像语文那样需要阅读,那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当然不会得到提升。其次,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实施“满堂灌”的教学形式,不考虑学生是否可以接受并且透彻理解所学知识,不给学生留自由的时间及空间探究发现,会打消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影响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三是作业量和考试。长期以来,学生各科的作业量和考试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压力,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完成这些作业,导致他们只是机械性的在做题,重复性的做着无用功。没有多余的实践供他们阅读,身边所有的同学都没有数学阅读的习惯,致使学生们忽视数学阅读的作用。形成了现在他们只会“做题”不会“读题”,只会“回忆知识”不会“构建知识”的现状,数学阅读能力也不会得到培养。
四、结语
在小学阶段甚至以后的学习中,将“数”与“形”的有机结合、“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新”与“旧”的有机结合应用于数学阅读中,来增强数学阅读意识,培养数学阅读能力且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并长期坚持下去,数学阅读可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宽度与深度,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角度来分析和对待问题,实现高效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盛淑帧.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12.12
[2]教育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http://wk.baidu.com/view/22756305de80d4d8d15a4f28.
作者简介:王圆圆(1994.02-),女,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人,学历:硕士研究生,专业:小学教育,学校:沈阳师范大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论文作者:王圆圆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8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小学生论文; 过程中论文; 材料论文; 知识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9月3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