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由此也为建筑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在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建筑工程管理以及施工质量控制是建筑行业取得优势竞争地位的主要因素。因此,建筑工程管理与质量控制要基于时代发展形势做到与时俱进,通过不断优化管理模式,加大质量控制力度,确保工程质量以及安全性,以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占据优势竞争地位。以下,本文首先对影响建筑工程管理以及质量控制的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从几个方面对建筑工程管理与质量控制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质量控制;影响因素;控制策略;
在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下,我国建筑工程项目不断进行优化与创新,施工周期更长,施工难度更大,施工技术更加复杂,要进行全面的建筑工程管理以及质量控制就要对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进行全面管理,其中包括施工设备材料以及施工人员等诸多内容。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必须结合建筑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制定,并运用合理的建筑工程管理方法为工程质量提供保障,避免由于不正当的施工操作以及管理过程导致的经济损失。除此之外,要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发现,并提出相应解决策略,在确保企业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同时实现管理与质量的最大化,推动建筑企业健康平稳发展。
一、影响建筑工程管理与质量控制的因素分析
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受到各种外界因素影响,施工周期长,投资大,地理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等,都将对建筑工程管理以及质量控制造成极大影响。其中,建筑施工人员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主体,其施工能力以及技术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管理以及质量控制。近年来,年轻群体越来越不愿意进行建筑施工类的体力劳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老龄化现象十分普遍,且大多数施工人员在上岗之前没有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在施工过程中无法根据施工要求进行精准施工,其施工技术也难以达到施工水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施工质量。
除此之外,部分施工单位没有进行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制定,不仅无法对现场施工管理情况以及施工人员等进行科学管理,同时对于施工材料以及施工设备也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从而导致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问题的存在。例如在材料购买时采购人员受到利益驱使选择一些不符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设备与材料,使得建筑工程面临较大的质量以及安全隐患。
最后,在建筑行业的监督体系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一方面,在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各项项目承包方式中缺乏完善的监管体系,未能进行明确的施工安全与质量责任划分,目分包企业极易受到经济利益影响存在违规操作情况,埋下较大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缺乏完善的工程监理机制,未能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完善的监督管理,监管的不到位将使建筑工程管理以及质量控制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二、建筑工程管理以及质量控制策略
1、强化人员管理
建筑施工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工程施工难度大、周期长、施工技术要求高。但是我国建筑行业在施工人员招聘上门槛极低,不仅对工人没有较高的文化需求,同时对于施工人员的操作技能以及文化素质也没有进行高度重视。忽视了其施工技能、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工作,由此造成了人员素质不高,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机器设备性能不了解,对新型建筑材料运用不熟悉等问题。同时,在建筑行业施工过程中,劳动人员存在较强的流动性,部分施工现场为了追赶进度,仅对新手进行简单培训后即上岗,导致个别工人不能根据施工流程顺序进行合理操作,影响到下道工序的正常开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为了强化建筑工程管理与质量控制,施工单位要积极正视建筑工程人员管理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培训施工现场操作人员以及强化施工管理人员,加强安全教育以及持证上岗管理等提升建筑工程人员素质。首先,在建筑施工开展前,施工员或者技术员要对施工队伍进行技术交底与安全交底,通过技能培训使每位操作人员都能对各工序的操作规范以及流程进行掌握。其次,对施工操作人员进行施工图纸交底,对施工过程中需要重点强调的关键部位以及复杂工序进行提出,避免操作人员进行盲目施工。最后,对每个施工工序进行样板制作以此为标准进行施工操作,维护施工过程的效率。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与安全培训,除了掌握基本的事实与规程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防护技能,发现风险与解决风险的能力,降低工程事故的产生。对特殊岗位工作人员必须要求做到持证上岗,如焊工证,架子工证等,确保施工人员的施工资质。
为了确保各项工程建设任务的有效落实建筑施工单位,各部门要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相互制约,严格监督与规范施工过程,并聘请有资质的工程师担任监理工程师与施工员。
2、建立健全建筑管理与质量管理体系
为了确保建筑工程施工中工程管理以及质量控制的有效性,需要建立起切实可行的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通过编写管理与质量手册制定质量方针等使建筑工程管理以及质量控制具有系统性协调性以及可操作性。首先,要加强对人、材料的管理与控制,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实践者,要加强人员的积极性以及创造性调动。根据工程工期要求以及企业自身优势,施工环境等,建设单位要进行合理的进度计划编制,根据进度,适当延长工期或者增加人工数量,适应施工过程实际情况。在质量目标的设置上要基于可行性可控性原则,对质量目标进行细化与量化,针对每个施工阶段每道工序进行质量目标设定,并将质量目标与施工单位的各部门责任进行挂钩。
加强建筑材料的质量管理与控制要求供应商提供品质量保证文件,如合格证,质量检验证明等等,并进行必要的抽查检验,对于正常材料要进行科学的储存与保管,避免出现材料生锈腐蚀等问题。根据不同规格以及不同品种对材料进行分别编号,并将易燃易爆物品单独存放,避免产生安全问题。对于施工现场中的混泥土以及砂浆等预拌料的混合比要在施工前进行适配,确保其符合相关规范以及设计要求。除此之外,在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的操作规范制定,并要求施工人员切实遵守操作规范进行施工,避免引起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对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进行质量控制,包括机械设备的类型特性以及参数等都必须符合施工要求,同时应制定人机固定原则,对施工机械进行及时的保养维护,确保机械处于良好运行状态下。
3、完善质量监督管理机制
完善的监督机制是建筑工程管理与质量控制的重要保障,要提高监理工作质量首先要进行岗位责任制度的落实,对建筑施工管理工作进行细化或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身上。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根据相关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办法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如对地基基础工程进行复合地基承载力静载检测,对混凝土预制构件结构性能进行检测,门窗进行抗风压,水密性检测等等。对工程中的隐蔽环节进行发觉严把工序间的质量关,通过工程中的质量控制过程,确保工程项目实体质量。除此之外,做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工作,由施工单位以及相关负责人对施工项目的质量进行分项、分批抽样复查,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标准。
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控制过程复杂,涉及的范围广,影响因素较多,凡是参与施工过程的各个人员以及各个环节都对管理以及质量控制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在实际项目管理过程中,需要结合不同项目的实际特点,不断细化管理中的各项工作,通过严谨的管理方式以及管理制度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任务。
参考文献:
[1]莫素莹.探讨建筑工程管理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9(20):136-137.
[2]刘佳莉.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施工现场管理与优化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9(20):154-155.
[3]张毅.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9(20):167-168.
论文作者:黄豪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7
标签:建筑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过程中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质量论文; 施工人员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