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并发症12例报道(论文文献综述)
刘茜楠[1](2021)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式隆胸术后不同切口手术取除治疗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统计分析本院收治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olyacrylamide hydrogel,PAHG)不同手术入路取除术后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切口瘢痕情况,为后续临床诊疗提供临床经验。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医疗美容科2010年1月1日~2019年11月30日收治的PAHG取出术患者共114例,228只乳房,均为女性。收集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史、病情特征等分析疾病发病特征及病情特征;收集2013年1月1日~2019年11月30日我科收治的41例行PAHG取除术的患者,根据手术切口方式分为直视下乳房下皱壁切口组(A组)17例、直视下乳晕下半环切口组(B组)24例,通过随访两种术式术后彩超评估注射物清除率、并发症(疼痛、包块、移位)、切口瘢痕情况及满意度,统计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及Fisher精确检验)比较两组差异。结果:114例PAHG注射术后患者中平均年龄50.2岁(35~68岁),注射平均年限15年(8~22年),PAHG注射术后并发症为疼痛80只,包块47只,移位20只,包块并且伴有疼痛9只,无症状但由于心理负担要求取出72只。其中98例196只乳房行彩超检查,可见双乳腺体层与胸大肌之间见大片状无回声区,部分并发注射物位于肌肉层(4只),注射物位于乳腺腺体层(16只),注射物位于脂肪层(2只),注射物延伸至双侧腋下(4只),乳腺导管扩张、钙化(2只),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14只),注射物移位(10只),乳腺内异常回声(34只)。患者术后病理结果(52例)中均可见均质蓝染无结构物质,部分提示异物多核巨细胞反应(12例)、异物肉芽肿(16例)、胆固醇结晶(4例)、纤维组织玻变(2例)、钙化(4例)、玻变(4例)、纤维组织增生(4例)、纤维组织增生伴多量泡沫状组织浸润(2例)、出血坏死(4例)。在52例患者中均未发现有细胞不典型增生或癌变情况,其余62例患者病理结果(仅报告)均无恶性改变,具体描述无法查实。患者术前并发症情况与病检中组织出现炎性反应的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0,X2=0.358)。随访41例行PAHG取除术患者,年龄平均50.2岁(35~62岁),注射时间平均14.4年(8~22年),注射后并发症发生率78.1%,其中疼痛发生率最高,达35.4%,PAHG取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A组(58.8%)较B组(64.7%)低,两组率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0.168а,P=0.628);术后疼痛缓解率A组(88.9%)低于B组(90.0%),包块消除率A组(25.0%)低于B组(45.5%),移位消除率A组(100.0%)高于B组(75.0%);手术满意度评分中位数A组(97分)较B组(80分)高;乳房外观满意度评分中位数A组(80分)等于B组(80分);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疼痛=1.000,P包块=0.633,P移位=1.000,P手术=0.515,P外观=0.758);术后瘢痕采用温哥华评分量表评分,A组(中位数=4.000)高于B组(中位数=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长期植入人体后未见明显癌变情况,但可导致PAHG周围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免疫反应及并发症,应尽早取出注射物,避免进一步对组织造成不良影响。经乳晕下半环、乳房下皱襞两种手术入路在术后并发症、症状缓解率、患者对于自身及手术满意度、术后彩超残留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但在术后伤口愈合后瘢痕比较,乳晕切口较下皱襞切口伤口隐蔽、瘢痕不明显,值得推广。
魏海浪[2](2016)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注射物取出并同期乳房重塑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注射物取出并同期行乳房外形重塑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从2013年11月至2016年1月我科共收治住院19例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乳腺MRI检查,确定注射物的分布范围,有无完整包膜形成。手术取乳房下皱襞切口,逐层打开至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包膜,将水凝胶连同其包膜一起完整切除,同时切除被水凝胶浸润的变性失活组织,确定切除干净注射物后,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创腔,同期于乳房后间隙置入硅胶假体进行隆乳,对于植入假体后乳房仍有轻中度下垂的患者,行乳房上提手术来塑造乳房良好形态。结果:19例患者中有10例患者因取出注射物后出现乳房皮肤松弛、乳房下垂加行乳头乳晕上提术。1例患者在取出双乳注射物后,未放置硅胶假体,仅行双侧乳头乳晕上提术,其余18例患者在取出注射物后均同期放置硅胶假体。1例患者术后反复出现左乳感染及皮下积液,给予切开引流并行相应抗炎治疗后仍不能控制其左乳感染,最终不得不取出其左乳内硅胶假体,其余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术前不适症状消失,术后效果满意,双乳形态良好。结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的并发症多样且复杂,我们选择术前乳房无局部感染且MRI显示乳房内有完整包膜形成的患者进行手术。手术选取乳房下皱襞切口,可在直视下最大程度取出注射物。取出注射物后,可同期行硅胶假体植入及乳房上提手术来重塑乳房良好外形。确定好新的下皱襞与乳头的位置,才能使用扩张器来准确计算出所需假体的大小,是确保乳房塑形效果的关键。
李志峰,孙井军,陈建新[3](2015)在《皮下全乳切除及一期假体充填术治疗聚丙烯酰胺隆乳术后并发症》文中认为医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olyacrylamide hydrogel,PAAG)是一种惰性生物学材料,由注射用水和聚丙烯酰胺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其p H值为7.08.5,呈均质无色透明的胶状物质。PAAG曾被作为长期软组织植入填充材料,用于乳房、面部、臀部注射充填美容术。近年来,因注射物游走引起组织变形、感染、破溃等多种不良反应及其单体分解物有剧毒及潜在致癌风险屡见报道,其中尤
苏顺清,戴新明,张一鸣,宋娟,李刚,田可敬[4](2015)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后远处移位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文中提出目的:分析12例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奥美定,PAMHG)注射后并发注射物远处移位的临床表现,探讨其处理方法。方法:12例患者中乳房注射10例,颞部填充2例;出现注射物移位的部位:腹壁、大腿及会阴部9例,面颊部2例,乳沟区1例,均采用手术切开,显露注射腔,大量盐水冲洗;留置引流、持续灌洗。结果:所有病例的术前自觉症状消失,1例经MRI显示注射物残留而进行二次手术,15年随访无异常。结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后并发症多在原发部位发生,注射物远处移位也不少见,采用开放手术处理是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
路程[5](2015)在《聚丙烯酰胺(PAHG)注射隆乳术后的回顾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AHG)是一种无色透明的聚合物,作为一种软组织填充剂,曾被认为是一种良好的填充物质,然而在实践中,很大比例的求美者在注射后,局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本文通过对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其发生并发症的可能原因,探讨其最佳的临床治疗方案,期望对后续此类患者的治疗给予临床经验。方法:收集2012年01月至2015年03月于我科就诊的院外接受聚丙烯酰胺(PAHG)注射填充术后的临床资料,共89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5-52岁,注射时间为5-20年不等,其中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填充术后出现的并发症为疼痛50例、硬结28例、乳房外形欠佳22例、移位12例、破溃感染10例、血肿(或血清肿)6例、皮肤破溃及窦道6例,其中无任何症状但由于心理因素要求手术取出的患者12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直视下取出注射物及包膜切除,其中另外有10例患者行胸大肌部分切除,术后随访时间为6个月-24个月,通过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取出术后并发症的统计及术后患者满意度的调查,其中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取出术后出现乳房外形欠佳56例、瘢痕增生10例、乳头乳晕感觉异常7例、疼痛7例、血肿3例、包裹性积液2例、伤口延迟英语和2例。结果: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取出术后患者对乳房外形不满意的为32例,行二次修复手术的为5例。瘢痕增生10例,二次修复加核医学治疗症状缓解。乳头乳晕感觉异常7例。疼痛7例。血肿3例,经二次手术清除血肿。包裹性积液2例,经穿刺抽吸后症状缓解。伤口延迟愈合2例,经换药处置后二期愈合。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为非常满意的占82%,基本满意的占5.2%,但患者对外形的满意度较差,其中对外形不满意的为36%,但仅有15.6%的患者进行二次修复手术,通过假体置入及自体脂肪填充得到改善。结论:奥美定填充隆乳术后的患者,一旦出现并发症或心理负担较重,均应尽早行手术治疗。我科对注射物的取出均实施开放式手术,直视下行注射物取出术及包膜切除术,尽量彻底的取出注射物及包膜或变性组织。但因上述手术会出现继发畸形,经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继发畸形可以得到改善,患者术后满意。
王晓,王蓓,刘翠霞[6](2014)在《医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取出行自体脂肪移植乳房修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医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olyacrylamide hydrogel,PAHG)取出后自体脂肪移植修复乳房畸形的术后效果。方法 PAHG取出后乳房塌陷,注射器低负压下抽吸取得自体脂肪颗粒、纯化后移植于乳房。结果本组患者15例,随访618个月,乳房外形丰满挺拔。结论自体脂肪移植隆乳可修复PAHG注射隆乳术后取出造成的乳房畸形,外形良好,创伤小,恢复快,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王晓,孟笑梅,朱昊,仇树林[7](2012)在《医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后硅凝胶假体置入时机的选择》文中认为背景:医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的并发症较多,取出后再次置入硅凝胶假体的时机尚不明确。目的:探讨医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后取出,再次行硅凝胶假体置入隆乳的最佳时机。方法:纳入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后出现不良反应的18例患者,共33只乳房,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取出6个月后行硅凝胶假体置入隆乳。置入后随访,调查内容包括局部体征、乳房的轮廓形态、大小、位置、手感、影像学检查结果和心理状况等,将反馈信息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结果与结论:随访6个月~2年,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取出6个月后行硅凝胶假体置入隆乳优良率超过90%,乳房外形丰满圆润,呈水滴形,轮廓自然柔美,手感柔软有弹性,无压痛,无硬结及游走性包块。提示医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后出现不良反应或患者要求取出者,取出6个月后再行硅凝胶假体置入隆乳可最大限度地避免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以及取出手术创伤对隆乳后效果的影响。
吴剑,姚欣敏,罗静,陈丽萍,刘虹[8](2011)在《腔镜技术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通过不同切口方式取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剂》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腔镜技术通过不同切口方式取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olyacrylamide hydrogel,PAHG)注射隆乳剂手术的临床效果,以取得最大隆乳剂清除率。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3月双侧乳房PAHG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患者35例,将腔镜技术分别应用于经乳房外侧切口和经乳晕切口PAHG注射隆乳剂取出手术。经乳房外侧切口治疗21例,于乳房外侧缘隐匿部位分别选做长约0.5~1.0cm的切口1~3个,穿刺吸刮PAHG后在腔镜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彻底清除PAHG;经乳晕切口14例,沿乳晕下缘做2~3cm弧形切口,吸刮PAHG后,以长头拉钩挑起囊腔,在内镜辅助下通过刮除或吸刮交替清除残留PAHG,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查确认未见PAHG回声团块。总结比较两种切口中应用腔镜技术的临床经验。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达到最大限度取出隆乳剂的目的。无中转改变手术方式,无术后出血、感染、引流不畅、隆乳剂残留等并发症;患者均对切口感到满意。经乳晕切口组中6例取出隆乳剂后同期置入硅胶囊假体,该组有1例出现乳头乳晕的感觉敏感度降低。结论腔镜辅助下经乳腺外侧切口和经乳晕切口都能够安全、有效并最大限度地取出PAHG注射隆乳剂,具有美容、微创和可以同期切除病变组织的优势,经乳晕切口手术方便同期硅胶囊假体的置入。腔镜技术值得在PAHG注射隆乳剂取出术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孙艳花,宋建明,温文,关弘,许美权[9](2011)在《注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乳后的乳腺病变》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是一种人体软组织填充剂,主要用于注射隆乳,大量文献报道它会引起乳房硬结、感染、凝胶移位、乳房变形、乳腺增生甚至乳腺癌等并发症。目的:观察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后乳腺的病理学改变。方法:收集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后病例35例,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AS和AB染色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与结论:35例注射隆乳后的病例,26例发生了异物肉芽肿,发生率为74%(26/35);3例发生了乳腺癌,发生率为9%(3/35)。病灶内见大小不等的囊腔,部分囊腔完全由组织细胞、异物巨细胞和纤维组织填充。病变处和周围乳腺组织、脂肪及横纹肌组织均可见变性坏死,部分呈凝固性坏死。部分病例病变周围乳腺导管部分呈增生性改变,表现为普通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或浸润癌,提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对人体组织有毒性作用,会导致组织的变性坏死和引起异物肉芽肿反应,其和乳腺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高翔,蒋文杰[10](2009)在《医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及其临床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
二、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并发症12例报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并发症12例报道(论文提纲范文)
(1)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式隆胸术后不同切口手术取除治疗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乳术临床分析 |
第一节 临床资料和方法 |
1 临床资料 |
2 纳入标准 |
3 排除标准 |
4 方法 |
第二节 内容和结果 |
1 临床资料 |
2 影像学检查 |
3 病理检查 |
第三节 结论 |
第二部分 乳晕切口及乳房下皱襞切口行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式隆胸取除术临床比较 |
第一节 临床资料和方法 |
1 临床资料 |
2 纳入标准 |
3 排除标准 |
4 统计学方法 |
第二节 内容和结果 |
1 临床症状 |
2 术前彩色多普勒检查 |
3 术前评估与术前准备 |
4 手术方法 |
5 术后随访 |
6 结果 |
第三节 结论 |
第三部分 典型病例 |
第一节 病例一 |
第二节 病例二 |
第四部分 讨论 |
1 PAHG注射式隆胸术临床资料分析 |
2 PAHG注射式隆胸术后并发症分析 |
3 PHAG取除术术式选择 |
4 PAHG取除术后并发症分析 |
第五部分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胸术后临床症状诊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2)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注射物取出并同期乳房重塑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皮下全乳切除及一期假体充填术治疗聚丙烯酰胺隆乳术后并发症(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治疗方法 |
2. 1 术前准备 |
2. 2 手术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4)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后远处移位的临床特点与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诊断与治疗 |
3 结果 |
4 讨论 |
4.1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术后远处移位并发症的特点 |
4.2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后远处移位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
4.3 小结 |
(5)聚丙烯酰胺(PAHG)注射隆乳术后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综述 |
2.1 引言 |
2.2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的生产应用 |
2.2.1 物理性 |
2.2.2 历史及生产应用 |
2.2.3 禁令 |
2.3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对人体的危害 |
2.3.1 毒副作用 |
2.3.2 免疫性 |
2.3.3 肿瘤 |
2.3.4 聚丙烯酰胺填充隆乳术后的哺乳问题 |
2.4 PAHG 注射隆乳术后的常见并发症的种类 |
2.4.1 硬结 |
2.4.2 疼痛 |
2.4.3 移位、乳房不对称 |
2.4.4 破溃、感染 |
2.4.5 血肿 |
2.4.6 恐慌心理 |
2.4.7 胸大肌炎 |
2.4.8 橡皮泥样改变 |
2.4.9 创伤性无菌性炎症 |
2.4.10 其他少见的并发症 |
2.5 常见并发症的处理 |
2.5.1 心理治疗 |
2.5.2 手术治疗 |
第3章 资料及方法 |
3.1 临床资料 |
3.2 辅助检查 |
3.3 治疗方法 |
3.3.1 非手术治疗 |
3.3.2 手术治疗 |
3.4 术后病理 |
3.5 术后随访 |
3.6 效果评估 |
3.6.1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3.6.2 患者满意度的评估 |
第4章 结果 |
4.1 一般资料 |
4.2 大体所见 |
4.3 MRI 检查结果 |
4.4 术后病理结果 |
4.5 细菌培养结果 |
4.6 术后效果评价 |
4.6.1 奥美定取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4.6.2 评分结果 |
4.7 典型病例 |
第5章 讨论 |
5.1 奥美定隆乳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可能原因分析 |
5.1.1 疼痛 |
5.1.2 硬结 |
5.1.3 移位 |
5.1.4 感染 |
5.1.5 血肿(或血清肿) |
5.2 外科手术的处理经验 |
5.2.1 手术时机 |
5.2.2 手术方式的选择 |
5.3 继发畸形的修复 |
5.3.1 手术的适应症 |
5.3.2 手术的时机 |
5.3.3 乳房的继发畸形手术方式选择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医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取出行自体脂肪移植乳房修复(论文提纲范文)
一、资料与方法 |
1. 一般资料: |
2. 麻醉方式: |
3. PAHG取出术手术过程: |
4. 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手术过程: |
二、结果 |
三、典型病例介绍 |
四、讨论 |
(7)医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后硅凝胶假体置入时机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对象和方法 |
2 结果 |
2.1 参与者数量分析 |
2.2 随访结果 |
2.3 典型病例 |
2.4 不良事件及患者心理变化 |
3 讨论 |
(8)腔镜技术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通过不同切口方式取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剂(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器械 |
1.3 手术方法 |
1.3.1 经乳腺外侧切口完全腔镜手术 |
1.3.2 经乳晕切口腔镜辅助手术 |
1.4 术中及术后检查指标 |
2 结果 |
2.1 经乳腺外侧切口完全腔镜组 |
2.2 经乳晕切口腔镜辅助手术组 |
3 讨论 |
四、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并发症12例报道(论文参考文献)
- [1]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式隆胸术后不同切口手术取除治疗临床分析[D]. 刘茜楠.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2]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注射物取出并同期乳房重塑的临床研究[D]. 魏海浪. 苏州大学, 2016(01)
- [3]皮下全乳切除及一期假体充填术治疗聚丙烯酰胺隆乳术后并发症[J]. 李志峰,孙井军,陈建新.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15(06)
- [4]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后远处移位的临床特点与治疗[J]. 苏顺清,戴新明,张一鸣,宋娟,李刚,田可敬. 中国美容医学, 2015(19)
- [5]聚丙烯酰胺(PAHG)注射隆乳术后的回顾性分析[D]. 路程. 吉林大学, 2015(08)
- [6]医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取出行自体脂肪移植乳房修复[J]. 王晓,王蓓,刘翠霞.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4(20)
- [7]医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后硅凝胶假体置入时机的选择[J]. 王晓,孟笑梅,朱昊,仇树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12)
- [8]腔镜技术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通过不同切口方式取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剂[J]. 吴剑,姚欣敏,罗静,陈丽萍,刘虹. 华西医学, 2011(07)
- [9]注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乳后的乳腺病变[J]. 孙艳花,宋建明,温文,关弘,许美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25)
- [10]医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及其临床研究进展[J]. 高翔,蒋文杰.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