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贸易逆差与经济增长并存及其原因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逆差论文,美国论文,经济增长论文,原因论文,贸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5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102(2007)12—0093—06
一、近年来关于美国贸易逆差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新观点
美国的贸易逆差已持续几十年,近年来呈持续扩大的走势。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
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是好是坏?传统经济学把贸易逆差扩大称为贸易逆差恶化,因为贸易逆差似乎总是和经济衰退、就业机会减少密切相关。根据凯恩斯的外贸乘数理论,巨额贸易逆差往往与经济衰退和失业率上升相伴随。还有一些传统经济学的观点认为,美国巨额贸易逆差的根本原因是美国核心行业竞争力下降、外国出口商品的倾销以及发展中国家较低的工资水平和生产成本,贸易逆差都对美国经济构成威胁。
Feldstein(1987)认为,美国不可能承受不断增大的巨额贸易逆差,必须纠正美国不断扩大的贸易逆差。Obstfeld和Rogoff(1994)曾提出经常项目的跨期替代观点,认为美国的贸易逆差必将很快发生逆转。但事实上美国近年来的经济现象却与传统经济学观点相背离:即贸易逆差持续扩大与经济增长同时并存,并不相悖,并且已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自1992,年以来,虽然美国贸易逆差大幅上扬,但美国经济空前繁荣,失业率跌至30年来的低点,通货膨胀率保持低位,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制造业的产出大幅上升,居民家庭收入也稳步提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经济学观点认为,美国贸易逆差对美国经济增长并没有很大的不利影响,而且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Daniel T.Griswold(1998)认为,美国贸易逆差的增长是美国消费需求和投资机会不断增加的信号。贸易逆差反映了美国对外国投资者的吸引力,它使美国能保持很高的投资水平,而单靠美国国内的储蓄这是不可能实现的。Quinlan和Chandler(2001)分析,美国一度被不断增长的贸易逆差困扰,但实际上贸易已经不是衡量全球竞争力的最有效因素,美国的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国际市场竞争,并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如果把贸易逆差规模称为危险因素,那么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报复将是危险得多的因素。罗伯茨(2002)认为,事实证明,近些年来美国出现的贸易逆差不会损害美国的利益,任何试图消除贸易逆差的政策都会弊大于利。也许这代表了很大一部分美国经济学家的观点,否则他们不会对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漠然视之。
李明武(2001)提出,美国经济的事实和经验都表明,贸易逆差并非美国在国际贸易中“吃亏”的表现,在美国贸易逆差的背后,其实隐藏着巨大的贸易利益。尹翔硕(2001)认为,在美国贸易逆差扩大的同时,美国获得了大量的外国资金,有利于其调节经济周期,贸易逆差对美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刘建江(2001)认为,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机遇,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一是其所实现的福利冲减了一般产品进口增加的损失,二是创造了另外的就业机会。宋玉华(2002)分析美国贸易逆差对其新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依据是,第一,大量相对低价的商品进口弥补了美国国内相关生产的不足,为实现低通货膨胀下的经济增长创造了较为宽松的经济环境;其次,大量的廉价进口品的“冲击”加速了美国相对落后的产业淘汰和转型,促进了美国新型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高新产业的发展又带动了许多其他产业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工人的素质,降低了失业率。
余永定(2002)提出美国贸易逆差对世界经济稳定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特殊地位以及美国资产的收益率使国外投资者对美元资产需求旺盛,从而使美国得以毫无困难地用美元支付其贸易逆差,外国资金的源源流入保证了美国在经济高速增长情况下贸易条件的改善、物价的稳定和实际收入的提高;另一方面,为了维持GDP增长,世界其他国家都希望增加出口,同时为防范国际投机者的袭击,各国都在增加外汇储备,从而一直保持对美国的贸易顺差。
彭福永(2005)论证了美国贸易逆差与经济全球化的紧密联系。美国的低储蓄率和巨额财政赤字等经济特点导致美国国内经济失衡,美国贸易逆差是美国利用经济全球化调节国内失衡经济的结果。刘颖卓、王安(2006)则认为,是美国的经济政策、经济特点、国际环境和经济全球化因素等综合因素使美国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美国利用美元特权掠夺全球财富并维持贸易逆差,正是伴随着近年美国贸易逆差的不断扩大,美国跨国公司的发展尤为迅速,无论是从入围500强企业的数量来看,还是从企业的经济效益来看,美国已将日本、德国等竞争对手远远甩在了身后。
以上这些观点都阐释了美国的贸易逆差促进了及如何促进美国经济的增长。贸易顺差国为保持GDP增长和防范国际金融风险在不断增加外汇储备,而美元具有国际储备货币的特殊地位和较为稳定的投资收益率,因此贸易顺差国的大量美元外汇储备为保值和增值,重新投资到美国,购买美国国债。美国不仅从贸易逆差中改善了贸易条件,而且获得了资本支持,这些为美国经济注入了活力,巨额贸易逆差非但没有“吃亏”,而是为美国获取了巨额经济利益。
二、美国贸易逆差和经济增长同时并存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常账户逆差呈持续扩大之势。① 美国经常账户逆差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不断扩大。从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受美元贬值影响,经常账户逆差开始减小,90年代前半期美国经常账户逆差又在逐渐扩大。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美国经常账户逆差呈快速增加之势。2001年受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逆差有小幅下降,但之后有急剧扩大之势,即使2002年美元贬值,美国经常账户逆差也没有减少。
2003—2006年美国经常账户逆差仍然不断提高,2006年为8567亿美元,达到了历史最高值。②
而同时,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美国贸易逆差的不断扩大一直伴随着美国GDP的稳定增长,美国从1980年以来的GDP增长率一直稳定地保持在4%左右。
美国贸易逆差和经济增长事实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期并存(见图1)。
图1 1980—2007年美国经常账户逆差与GDP增长单位:10亿美元、%
注:图中经常账户逆差用正数表示。2006、2007年是预测值。
资料来源: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September 2006.
同时我们看到,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美国贸易逆差的不断扩大在伴随GDP平稳增长的同时,还伴随着美国失业率呈逐年不断下降趋势、通货膨胀率从1983年以来一直保持稳定低位的经济现象(见图2、图3)。
图2 1980—2007年美国失业率(%)
注:2006、2007年是预测值。
资料来源: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September 2006.
图3 1980—2007年美国通货膨胀变化率(%)
注:2006、2007年是预测值。
资料来源: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World Econormic Outlook Database,September 2006.
由此看出,在美国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的同时,美国国内宏观经济一直保持稳定和增长。
三、美国贸易逆差和经济增长并存的原因分析
(一)“外围国”廉价资本源源不断流入美国
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解体,但Michael Dooley、Meter Garber和Dvid Folkerts-Landau(2003)等人认为世界经济正逐步形成以美国为“中心国”,以东亚各国为“外围国”的“新布雷顿森林体系”(Bretton Woods II)。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东亚各国通过本币贬值或钉住美元,不断扩展对美国市场的出口,形成贸易顺差,并积累越来越多的美元储备。反过来,他们所积累的美元又重新投入到美国资本市场,弥补了美国的储蓄率不足,为美国持久不衰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提供了资金。美国的投资需求刺激了国内的经济增长,而美国的消费需求增长又进一步吸纳了来自亚洲和世界各国的产品出口,由此形成了全球范围内商品与资本的循环:亚洲国家的高储蓄率弥补美国的低储蓄率。
“外围国”往往愿意保持大量贸易顺差,其原因之一是提高外汇储备,从而降低本国遭受国际金融危机的风险;原因之二是保持大量贸易顺差也有利于增加就业和提高GDP。贸易顺差累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而这些外汇储备为了保值增值,大部分又流入美国。这些流入美国的外汇储备购买美国国债,为美国提供巨额信贷。一部分资金弥补了美国的投资—储蓄缺口和财政赤字,另一部分资金又重新返回“外围国”,由美国的投资商在“外围国”进行直接投资,获取高额投资收益。而“外围国”愿意接受原本是从本国出去的资本的原因是,美国的直接投资可以带来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理念,近年来“外围国”更倾向于外来投资的质量而不是数量;同时,将流入的大量短期资本转化为稳定的长期投资也可使“外围国”本国经济面临的风险降低。
从资本收益率上看,美国国债收益率约为3%~5%左右,而IMF认为美国跨国公司在“外围国”投资的投资回报率约为13%~14%左右。“外围国”在引进美国跨国公司大量高成本长期资本的同时,输出了更为大量的低收益短期资本,“外围国”获得了美国的一些技术和管理经验,而在资金上则长期维持以低收益背负高成本债务的状况。而美国用来获取13%~14%收益的对外直接投资资本只需付出3%~5%的利息,轻松获得了“外围国”大量的廉价资本。
正如诺贝尔奖得主Joseph Stiglitz(2002)所言:“资本应该从资本富裕的富国流向穷国,而不是从穷国流向富国,这与我们通常认为的正好相反。”
(二)“外围国”资本的流入支持了美国投资的发展
“外围国”资本的流入支持了美国投资的发展。在偿付能力约束下,美国的储蓄水平是制约投资的主要因素。从国民账户等式中我们知道,Y=C+G+I+CA,即国内总产出=消费+政府支出+投资+经常账户余额,那么CA=Y-(C+G)-I,而Y-(C+G)=s,即国内总产出—(消费+政府支出)=储蓄,所以CA=S-I,即经常账户余额等于国内储蓄和投资之差。当存在储蓄-投资缺口时,就会出现经常账户赤字,经常账户赤字要靠资本净流入来弥补。美国的储蓄率一直偏低,总投资一直大于总储蓄(见表1),弥补美国投资—储蓄缺口的“外围国”资金支持了美国投资的发展,资本进口支持了美国投资的扩张。美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弥补了消费和生产的缺口,而资本进口或外国储蓄弥补了美国储蓄和投资的缺口。
表1 1991—2003年美国总储蓄与总投资表 单位:10亿美元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总储蓄 964
948
962
1071 1185 1291 1461 1599 1674 1770 1658 1484 1488
总投资 1023 1088 1172 1318 1377 1485 1642 1771 1912 2040 1938 1927 2024
资料来源:Economic Report of the President,2005.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Hatsopoulos、Krugman和Summers(1988)曾发表观点说,巨大的贸易逆差和不断增长的国际债务问题引起了人们对美国长期竞争力的担忧。但是竞争力的提高要求的不仅是贸易的平衡,更要求的是生活水平的提高。美国长期竞争力的问题是由低储蓄率、资金的高成本和投资水平的不充分引起的。如果美国的储蓄率长期低于美国的竞争对手,那么美国是难于重建国际经济地位的。
事实上,他们的担心是多虑了。近20年的事实表明,美国的储蓄率仍然很低,但是这并没有引起很大的问题。贸易顺差国就像是美国的银行,不断低息贷款给美国,提供给美国廉价的资本。美国贸易逆差能够持续地扩大表明美国的经济竞争力在上升而不是下降。贸易顺差国的廉价资本源源不断地涌入美国,不断地支持着美国投资的高涨。流入的资本帮助美国增加投资、提高生活水平并为未来的增长奠定基础。在全球化背景下,资金的充裕、投资的增长和就业的稳定,加上美国技术进步和进口竞争效应推动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极大地推动了美国经济的稳定增长。
(三)强势美元和美国资本市场优势是“外围国”资金流入的保证
美元的国际地位和美国资产的较强吸引力使得“外围国”资本大量流向了美国。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货币具有美元那样的国际地位,从而能够维持长时期的贸易逆差。
美国著名金融学家麦金农(2001)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大多数的国际商业和国际金融活动都是以美元为交易货币的。根据美联储的数据,国际流通中的美元货币量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8%。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形成了一种自然垄断。这种地位使美国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能够规避大量的货币风险,并使得政府在采取货币政策时可以不考虑汇率的因素,将焦点集中在国内经济目标上。同时,美元还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外汇储备,因此如果逆差的持续扩大导致美元大幅贬值时,其他国家也会动用手上的外汇储备来干预美元的下跌,以维持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后,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仍占主要地位,虽然有欧元问世,美元的地位仍然举足轻重。欧元虽然在“外围国”的国际储备中占了一部分比例,但美元的份额仍然很大,美元仍然是世界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美元的走向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影响还是很大。根据IMF Currency Composition of Official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COFER)database的最新数据,2006年底全球外汇储备(Allocated Reserves)共3.33万亿美元,其中美元占64.7%,欧元占25.8%。
美国不仅具有强势美元优势,也具有资本市场优势,所以它可以从“外围国”吸收短期资本,同时输出长期资本(对外直接投资)。美国经济学家Richard Cooper(2001)提出了一系列理由说明美国对外国投资者的吸引力。第一,美国固定收入投资的风险比新兴市场经济小。第二,股票收益比其他发达国家更高也更可靠。第三,美国资本、债券市场比其他国家更具流动性、更透明,并对投资者权利提供更大的保护。
(四)大量廉价商品的进口降低了美国的通货膨胀率、推动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并促进了产业升级
美国享受着世界各国物美价廉的进口商品,进口商品价格的低廉对降低美国通货膨胀率起到重要的作用。大量相对低价的日用消费品和资源性商品的进口弥补了美国国内相关生产的不足,提高了国内的总有效供给,弥补了消费缺口,从而抑制了经济的过热,使包括消费者价格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的国内价格总水平降低,为美国实现低通胀下的经济增长创造了较为宽松的经济环境。
美国贸易逆差的日益扩大说明美国进口数量在不断增加,给美国相关企业带来的竞争压力在增加。竞争效应使企业不得不设法提高生产效率,因此,美国贸易逆差的扩大对于推动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作用也较大。
大量廉价工业制成品的进口也促进了美国传统产业的淘汰和转型,进一步优化了资源配置,加速了美国产业结构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又带动了出口和许多其他产业的发展,包括一些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同时也提高了工人的素质和技能水平,降低了失业率,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五)经济全球化是美国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的引擎
美国正在最大限度地获取国际分工和经济全球化的好处。美国利用贸易逆差充分享受了经济全球化的利益如产业不断升级、节约国内资源、保护本国环境,并将其参与全球化的成本降至最低。
今天的美国公司更倾向于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而不是贸易的方式来增强他们的全球核心竞争力,并且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上跨国公司最多的国家,其大型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一直在不断膨胀。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美国很大一部分生产为降低成本而转移到了国外,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原料、半成品和零部件的销售与组装,大幅度增加了美国的进出口贸易,这实际上是美国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流动。而美国进口的产品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可以视为美国企业在国外生产的,实际上是美国从海外子公司的进口。
因此,在这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美国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在所难免。同时,美国的跨国企业也获取了巨额的利润,它们通过长期的对外直接投资,迅速积累起了巨额的财富,大大加强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并为美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六)信息技术是美国经济增长和贸易逆差扩大的推动力量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经济一直呈现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率的特点,被称为“新经济”,其特点是在知识经济的基础上,由技术和制度创新以及经济全球化推动的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生产率的提高。一方面,随着个人电脑的发展和普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产业带动美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期,信息技术产业已成为美国经济的主导产业并极大地改变了美国的产业结构,对美国的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另一方面,外国资本持续流向美国,也使美国得以有充裕的资金不断投向信息技术领域,促进了这一领域的发展。
同时,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张,更多低成本国家加入到信息产业的国际分工中来。IT产业尤其是硬件生产在工业国和发展中国家发展迅速,新的生产商和出口商不断涌现,像巴西、韩国、中国等。美国企业逐渐将附加值低的一部分IT产品的生产让渡给低成本的外国生产商,而转向高附加值IT产品的生产,如软件和服务,以获取更高的利润。近年来美国IT硬件产品的贸易逆差不断增大正是这一变化的反映。
四、结论和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
第一,美国的贸易逆差和经济增长在事实上同时并存,美国贸易逆差持续扩大的背后是大量廉价商品的涌入和大量廉价资本的流入,它们加速了美国产业结构的升级,降低了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增加了就业,弥补了储蓄的不足,支持了投资的发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国的经济增长。而美元的国际地位和美元资产的较强吸引力又使贸易顺差国的外汇储备为了保值、增值源源不断流入美国。在经济全球化和美国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美国近年来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率的经济发展,贸易逆差功不可没。
第二,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反映出美国从全球其他国家借贷来填补国内储蓄的不足。美国贸易逆差的持续其实是充分地利用了别国的比较优势转化为自己的比较利益,充分享受了别国经济发展的成果,使美国得以在经济增长中维持较高的投资和消费水平。如果美国政府的目标只是减少贸易逆差,就必须选择增加储蓄和减少投资来缩小储蓄—投资缺口,那么将引起伴随着高失业率的经济衰退。
第三,对美国近期的贸易发展政策而言,美国应适当加以调整,对其贸易逆差不应过度强调和强加干预。对贸易逆差的误读将形成损害自由贸易的威胁。随着美国与贸易伙伴国贸易谈判的深入,尤其是关于中国是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国所引起的中美贸易摩擦,对美国贸易逆差的进一步深入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注释:
① 美国贸易逆差包括商品和服务贸易,经常账户逆差包括商品和服务贸易、外国投资收益以及转移支付。这两个指标在数量上所差不多,为方便讨论,在本文中我们对这两个指标不加区分。
② 数据来源:2007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标签:贸易逆差论文; 贸易顺差论文; 经常账户论文; 外汇储备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国内经济论文; 经济论文; 投资资本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经济资本论文; 经济学论文; 外汇论文; 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