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疗效观察论文_李丽娟

(山西省荣军医院 山西太原 030031)

【摘要】目的:脑梗死的发病率致残率均较高,探讨中药制剂联合早期合理地对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及由康复治疗师指导协助病人进行有效的肢体运动功能训练,对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重要性。方法:我们自2014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卒中后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通过运用综合康复训练,取得满意的效果,治疗前及治疗40d后采用指数评定量表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BI各项目评分均显著升高,(t>14.86,P<0.001),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18.65,P<0.001)。结论:对脑卒中患者早、中期进行康复训练可提高患者的ADL能力,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中药制剂;脑梗死;偏瘫;康复训练;ADL能力

【中图分类号】R2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1-0089-0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30例,男25例,女5例;年龄60岁以下者3例,平均64岁。发病在1个月内,按肌力评定法评定,肌力在0级者13例,1~2级者14例,3级者3例。以上病例均是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低分子肝素钠及中药注射剂:如血塞通、灯盏花素、丹参川芎嗪等活血化瘀、营养脑神经等药物治疗后,1周~2周给予康复训练。对照组:脑梗死偏瘫患者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60~75岁,肌力评定0级~3级,单纯给予药物治疗。

1.2 训练方法

(1)早期做按摩及理疗,以改善血液循环,同时做床上被动活动练习,如患肢的伸屈、内收、外旋等;每日3~4次,每次每关节5~6遍;然后将肢体摆放于功能位,肩关节半脱位的可佩带肩托,以后逐日增加活动幅度和次数。对不能翻身的病人,给予协助翻身、叩背,每日数次,以预防肺部并发症。当患肢肌力逐渐恢复至3级时,鼓励患者做主动运动,并扶起在床上靠坐、无靠坐位、床边坐位、从床到椅、从坐到站的转换练习,训练保持坐位及站立平衡的练习。

(2)走步前的平衡训练;当患侧下肢已能主动屈伸,患肢抬起,足跟离床时,说明肢体已具有下床站立的可能,应及时进行站立平衡的训练,如在保护下患者取立位,做前后左右摇摆动作及患脚负重练习等。

(3)走步训练:在两人扶持下练习及单人扶持下练习,独立扶床行走练习等,训练时应注意克服走路时的划圈步态,训练伸髋、屈膝、足背屈伸、外翻的功能。

(4)在训练患侧的同时,不可忽视健侧肢体的训练,如嘱患者健手握筷,持汤匙自行进食等动作,要防止患者因久病后日常生活过多依赖他人,而出现的健肢功能的废用性萎缩。

(5)在进行下肢功能训练时,遵循练习动作的由简到繁,运动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保护病人,防止因站立或行走不稳时摔倒而致意外。当平地行走步态趋稳后,应进行保护下的上下楼梯练习,上下台阶一般以健腿先上,患腿先下。

(6)日常生活动作的练习,是获得自理生活能力的重要方法。主要是手功能的康复练习。

1.3 疗效判定

患者入组时及治疗结束时,分别采用Fugly-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及下肢部分,Berg平衡量表评定患者运动和平衡功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结果

两组病人在接受综合治疗(如中药制剂活血化瘀、溶栓、按摩、超声中频电理疗及激光治疗)的同时,其中一组进行了适时有效的康复训练,两组疗效结果MBI评分均显著提高,观察组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见表1~表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MBI修饰(刷牙、刮胡子等)评分比较

3.讨论及体会

上述结果表明,中药制剂:如血塞通、灯盏花素、丹参川芎嗪等均具有降低血液粘稠度,抗血小板聚集,活血化瘀,扩张脑血管,促进脑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使突然减少或停止的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恢复血液供应,减轻脑水肿,改善脑组织缺氧而导致的软化病灶,从而使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肢体活动障碍等得到改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通过适时有效的功能训练,可使神经系统尽快建立新的联系,促使患肢运动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康复。因此,偏瘫后的早、中期的功能训练,应列为治疗常规来实施。本组病人早中期接受功能练习的30例中,所有方面的活动能力均比对照组有所提高,尤其在修饰、移动、上下楼梯等方面较为显著。卒中后早期的床上被动运动,还有助于预防肺部并发症、栓塞等。本组早期接受康复训练者,无1例发生并发症。

康复治疗是指采用各种非药物手段如: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疗法等,促使各种原因造成的身心功能障碍或残疾尽量恢复正常。康复治疗的依据是根据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原理,使损伤的神经尽快建立突触联系。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缺乏活动可以引起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静脉血栓形成,早期康复运动和作业疗法可以阻止以上现象的发生,防止出现废用综合征,而平衡、转移、负重训练,可纠正异常步态,提高肢体肌力,重新学习技巧动作;配合气压、激光、超声波治疗,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患肢浮肿,促进组织再生及提高肌腱的伸展性,改善肢体功能,尽快恢复自理能力。

本组病人的康复训练,均由康复治疗师根据病人的肢体肌力评定,制定康复运动作业治疗方案-常规康复训练方法加物理、气压治疗。我们体会在实施康复的过程中,康复治疗师可指导或教会陪员正确的训练方法,对于患者出院后回家继续坚持有效的练习,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有效恢复,提升生活质量,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邱卓英.陈迪.基于ICF的残疾和康复信息标准体系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6):501-507.

[2]黄琪.万勇.刘洁.等.悬吊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6,38(3):225-227.

[3]黄丽钦,马坤,等.悬吊训练联合常规康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运动功能临床效果[J].当代医学,2016,22(25):73-

论文作者:李丽娟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

标签:;  ;  ;  ;  ;  ;  ;  ;  

中药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疗效观察论文_李丽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