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姜山镇绕岭中学 266602
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可见,新颖独特的导入能先声夺人,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愉快地接受新知识,快乐地完成学习任务。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数学课堂常用的导入方法:
一、开门见山法
开门见山法就是上课一开始,教师直接揭示课题,将有关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用三言两语直接阐明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简洁明快地讲述或设问,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心中有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教学中,做到“课伊始,意亦明”。例如在讲《利用频率估计概率》一节时,我的开场白是:“前几节课我们研究了满足古典概型的实验求概率的方法,那对于不满足古典概型的实验如何求概率呢?那就需要利用频率估计概率,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要研究内容。”然后在黑板上板书课题。
二、复习导入法
巴甫洛夫指出:“任何一个新的问题的解决都是利用主体经验中已有的旧工具实现的。”所以说,教师在讲授新知识前,要通过复习旧知识,对旧课知识进行扼要总结,或提出与以前学过的知识有关的问题,引出与它们相联系的新问题,由此导入新课。这种导入突出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提示学生要运用旧知识理解新知识。如在讲《正方形》一节时,我首先提出了一系列复习问题: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矩形的性质及判定、菱形的性质及判断分别是什么?它们有怎样的内在联系?回答完问题以后,我又提示学生根据已有的对正方形的认识,思考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学生们很快意识到它既是菱形又是矩形,进而得出相应的性质及判定。一节课下来,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就掌握了新知识。
三、趣味导入法
趣味导入法就是通过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趣味知识,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典故、数学史、歌曲、游戏、谜语等来导入新课。这种引课方法可使学生对数学课获得极大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尝到学习的乐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讲授《游戏公平吗?》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转盘游戏”导入:同学们,我们经常在街边看见有人摆地摊赚钱,我就见过这样一个——“转转盘”(拿出准备好的转盘),接着讲了游戏规则。你想试试手气吗?此时学生已经兴奋不已,参与度极高,但结果总是拿不到大奖,又陷入了茫然与困惑之中。看着他们着急的样,我顺势引入了课题,结果这堂课学生个个都目不转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演示导入法
演示导入法就是利用实物、教具、多媒体信息技术形象、直观的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从观察中提出问题,使学生从解决问题入手,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新课的学习中。如讲《二次函数》时,我先为学生们展示了一组图片——公园里的喷泉、篮球入篮的飞行路线,使学生对二次函数这个抽象的概念有一个具体的认识。在讲《垂直于弦的直径》一节时,我先用课件制作了一幅赵州桥的彩色图片,给学生们讲它的历史,说明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然后对照着图片弄清题目中的一些术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了解决问题的热情。
五、情境导入法
情境导入法是指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运用语言、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渲染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入新课学习的一种导入方法。这种导入类型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起到渗透教学目标的作用。如讲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开场白:一块三角形的玻璃碎成了两块(拿出准备好的三角纸板),如果重新到玻璃店割一块同样大小的玻璃,有三种做法:1.把两块都拿到玻璃店去;2.只拿第一部分;3.只拿第二部分。问:哪种方法不能买回新玻璃?哪种方法最聪明?通过创设情境导入,巧妙地引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使枯燥的几何问题变得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了学生的求知欲。
六、联系实际导入法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当老师为学生提供具有典型意义的直观背景材料或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时,不仅可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而且可以激发其求知的内驱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情体验新知识的价值,感受到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以致用。例如在讲弧长的计算公式之前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学校新建了一个操场,我们每天都在上面玩耍,那老师要问你们一个问题了,你们知道这个操场的跑道有多长吗?”大家摇摇头,表示不知道。我紧接着问:“怎么来计算它的长度呢?”学生们此时表现出很强的好奇心。“下面我们就从这节课中寻找答案。”于是我点出这节课的主题《弧长公式》,学生们带着我一开始的问题整节课听得都很认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导入新课是一种教学艺术,它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无论采用什么方法引入,我们都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对新事物、新问题比较感兴趣这一心理特征,选择较为新奇的有趣问题,再经过巧妙的安排、设计,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论文作者:臧东歧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8
标签:学生论文; 方法论文; 学生们论文; 角形论文; 新知识论文; 新课论文; 知识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