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在预防和治疗直肠癌结肠造口病人恐惧心理状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曾妮

新都区中医医院外科 四川 成都 610500

【摘 要】目的:探究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予以心理护理干预对于缓解心理恐惧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于2013年6月到2016年5月收治的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86例,将其以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分组研究,即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心理恐惧状态的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SAS评分与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结论: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予以心理护理干预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生存质量以及康复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恐慌状态,可广泛用于临床护理的过程中。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预防;治疗;直肠癌结肠造口;恐慌心理状态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0-188-01

直肠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已经严重危害了人类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1]。目前,临床上通过使用直肠癌根治手术,效果显著,术后患者的排便功能出现异常,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属性造成巨大影响,容易造成患者出现恐惧以及社会交往障碍等心理变化,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和生活质量[2]。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予以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于2013年6月到2016年5月收治的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86例,将其以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分组研究,即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3例。实验组中男性患者为23例,女性患者为20例,年龄在22岁到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3±9.3)岁;对照组组中男性患者为22例,女性患者为21例,年龄在24岁到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4±10.3)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应数据值基本等同,即组间对比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对比价值。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干预。具体详情见讨论。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社会功能、身体功能心理功能以及自理功能等因素,对患者生存质量予以评价。采取我院自制的SAS以及SDS评分表,对我院患者予以观察和评估。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过程中,借由版本为SPSS13.0的统计学软件,总结归纳并分析两组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临床护理所涉及的各项数据资料。其中,表达成( )形式的两组计量资料,则通过t对组间比较结局进行检验;如果结果显示P<0.05,则可以判定本次实验存在十分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情况

实验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如表1所示。

2.2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SAS、SDS评分

实验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SAS评分(44.65±4.57)分、SDS评分(44.25±3.99)分均低于对照组分(48.68±4.15)分、(58.15±4.77)。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

3讨论

直肠癌患者术后出现的排便功能障碍,已经严重危害到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预后效果极差。通过对患者予以心理护理干预,能够使得患者对术后生活充满信心,缓解不良情绪[3]。

心理护理干预主要包括:患者在患病期间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以及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如焦虑心理,患者对于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病理机制的了解不够全面,错误或者是片面的认识均会对患者则会造成不良影响,此外,患者对于术后能否成功以及预后恢复效果存在担心,一些救治以及术后住院费用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造成的经济负担巨大,使得患者产生焦虑以及紧张等心理,通常表现为紧张、恐惧以及失眠等症状。患者通常会向医护人员询问自己病情的具体情况以及了解更多的信息,此时,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心理情绪适当的隐瞒病情,并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为患者解答内心的疑惑,尽量满足患者的内心诉求,缓解患者紧张以及焦虑的不良心理。其次,患者由于在患病期间对于自己病情的担心以及对于治疗效果的信心不够,将会对自己未来的预后生活没有十足把握,通常表现出来抑郁、心情低落以及少言寡语等临床表现,甚至出现悲观厌世等不良情绪,对于治疗以及护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差;医护人员对于患者出现的上述问题,需从患者入院开始及时与其进行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积极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起对抗疾病我的信心和勇气,使得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护理以及治疗,进而达到更好的预后效果。医护人员需要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切实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通过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能够及时了解患者内心需求的基础上,对治疗过程充满信心,更好的配合护理以及治疗过程。除此之外,能够积极为患者提供心理训练。护理人员在患者术后出现的各种不便,需要向患者介绍关于术后发生此类症状的原因,使得患者能够正确面对术后的不良症状,消除患者的自卑以及恐惧感受[4]。

结语:

综上所述,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予以心理护理干预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可广泛用于临床护理的过程中。

参考文献:

[1]毛德莲.直肠癌结肠造口病人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3,11(12):1118-1119.

[2]陈兰英,祁爱保.护理干预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术患者的临床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05):908-909.

[3]刘芳腾,楼茜洁,邹霞,陈伟琴.肠造口并发症护理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23(19):3109-3116.

[4]任洁娜.护理干预对提高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08):51-53.

论文作者:曾妮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2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干预在预防和治疗直肠癌结肠造口病人恐惧心理状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曾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